五月十二月(2023)

May DecemberUP:2024-10-21

演员表影评剧照
五月十二月

评分:7.2 导演:托德·海因斯 编剧:萨米·伯奇 / 亚历克斯·梅查尼克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 朱丽安·摩尔 / 查尔斯·梅尔顿 / 克里斯·坦齐斯 / 安德里亚·弗兰克尔 / 加百列·钟 / 伊丽莎白·于 / 米肯齐·泰勒 / 乔斯林·谢尔福 / 迈克·洛佩兹 / 乔安·蕾莉 / D·W·莫菲特 / 查尔斯·格林 / 克里斯托弗·阮 / 亚当·伍兹 / 劳伦斯·阿兰西奥 / 科里·迈克尔·史密斯 / 余朝汉 / 朱莉·艾薇 / 德鲁·谢伊德 / 法图·杰克逊 / 汉斯·奥布玛 / 佩珀·柯达 / 艾莉·麦卡洛克 / 伊万·朱 / 海莉·威斯特 / 詹姆斯·R·威廉姆斯 / 洛基·戴维斯 / 霍普·雷吉纳·迈克埃弗林 / 德里克·巴特勒
类型:剧情
片长:117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
影片别名:忘年恋 / 五月的你,十二月的她(台)
上映:2023-05-20(戛纳电影节)
IMDb:tt13651794

五月十二月简介

Twenty years after their notorious tabloid romance gripped the nation, a married couple buckles under the pressure when an actress arrives to do research for a film about their past.

简评

【北京电影节展映】托德·海因斯还是很稳的,视听语言非常成熟,通过几个镜头蒙太奇和扣人心弦的音乐就能渲染出暗流涌动的澎湃情感,制造出心理惊悚的氛围。同时通过元电影元素加强了观察、模仿、调查、窥视的在场第三者观感。一个既是“外人、客人”也是“另一个自己”的女人“侵入”到这个特殊的老少恋家庭,成年人的出轨引诱无意取而代之,却能从内心击垮对方本就不够坚固的婚姻,搅动起夫妻埋藏心中深处多年的阴霾与裂痕。人前坚强,人后破防。可能只有大麻能麻痹神经与创伤。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无休止的表演,每个人都是千面演员。片中夫妻的故事灵感来自于玛丽·凯·勒图尔诺的真实事件,并受到伯格曼《假面》《冬日之光》的影响。演员选角很准,甚至通过简单的化妆,就让娜塔莉·波特曼和朱丽安·摩尔产生了神似的面相。

26届SIFF3。大银幕看此片很合适,因为有太多模糊不确定,大尺度能让人全身心“浸入”展开探究。这种“探究”欲和女演员的思维模式(全片表面上的切入点)一样:找到原因、解释现象、进行表达。但影片高明就在于此,这段不伦之恋的原因,无论从外部看,还是内部男女主人公感受,都没那么简单。故事的整体呈现,其实就在否定这种“探究找答案”的逻辑,同时又尽可能表达出一些复杂东西供观众回味。可以看出女主的控制欲、PUA、自我天真欺骗,男主的责任幻觉、成熟幻觉,女演员的套路思维(女主儿子讲述了悲惨童年她立马“恍然大悟”)、不由自主沉溺真假之间。所有人都在真真假假之间有意无意表演,所有关系都在你操控还是我操控中变换不定。影片通过各种通俗细节表达出此感觉,美式文艺范儿!音乐氛围烘托好,特写镜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我天啊,这太好看了啊,剧本和配乐太有意思了,导演的镜头美学完全在我审美区。我唯一没太懂的伊丽莎白前期的憔悴到后期的容光焕发,想凸显的是终于找到角色么。能看出来演员这个角色就是痴迷演戏。独角戏那段太绝了,本来还在感叹娜塔莉这演技被碾压了,但是演Gracie那里真的演的好妙啊,把握得好精准。聊主线故事,感情问题太多了,Gracie的强势呈现在整部电影中,就连后面吵架也是,Jo绝对是爱的,可是如果连讨论relationship都要如此战战兢兢,很难说是不是恐惧和逃避大于爱更多了,成熟但依旧懵懂的小孩。简单分析或许就是两个恋爱脑相爱的故事……出轨床戏没必要,有故意搞卖点嫌疑。这电影值得讨论的东西太多,每条线都能拎出来探讨。印象最深的是关于being naive的聊天。以及Julianne也太美了…

看似以忘年恋为核心的一部肥皂剧,不论美学氛围,还是表演风格都努力向做作的喜剧靠拢,但实则导演传达的内容要艰深复杂得多。首先是双线叙事结构,用女演员的角度切入忘年恋人的生活,带有窥探与揭秘的意味。其次,引出现实与扮演两个层面的对比,真实人物与演员各种斗法,都在竭力使对方认定自己才是原型。最后结论是:任何人都无法真正理解别人,只不过是自我固有想法的投射。更绝妙的是现实与表演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不清,忘年恋中的女主角是刻意表现得天真,还是她本身性格如此?究竟他们是外人口中的一对美好模范夫妻,还是私底下陷入脆弱崩溃的妻子与易受控制的丈夫?这些营造出来的假象应是深受媒体与男权思维影响的结果。最令人不安的莫过于打破道德禁忌的忘年恋,性别易位的老少配、女主口中的真爱是否掩盖恋童癖的一种难以察觉的借口?

虽然是一部节奏缓慢的剧情片,但其实内核是颇有内容可发挥的惊悚、悬疑电影,当然,内容并没有大量呈现,只有一些引子,元素有但是并没有突出。老妻少夫违背社会道德观念感情与演员试图理解原型人物想法、行为、动机的两条线交织,让观众也沉浸于找寻真相的剧情中,影片没有最终给出一个完整、合理的解释,到底是罕见的爱情,还是显然带有精神胁迫、诱导的悲剧,或者二者都有,但是个中角色从显而易见的全盘接受,到多了一些思考,或许是此类事情最好的路径,但人性的复杂意味着可能永远没有正确答案。另一条线的呈现,与感情线交织,旁观者的角度,但是未必真实、客观,主观立场、偏见、欲望的代入,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如同剧情中提出的问题,如果知道角色是坏人为何还演,让人窥探到了一些人性阴暗面的东西。精彩的立意,优秀演技的呈现,但缺少爆发点

元表演,表演的表演。我咩表演生活一切正常,波特曼试图表演我咩的表演。两人的较量,同处镜中的那几场戏极其有力,暗潮涌动,蓄而不发。波特曼“方法派”演技用在这个片子中特别合适,结尾的捕猎者意象是她对我咩老少恋的解读,也是她自己个人情感、生活和事业的反映。我咩为什么非要维持一切正常的假象呢?不知道,因为前期代价太大?其实不管有没有外人介入,小丈夫早已蠢蠢欲动。老少恋的发生和维持,很多故事都没有直白讲,就算讲了也有不同的版本,唯一能确定的是我咩心理够强大,一切必须由我掌控。三个人——我咩,波特曼,小丈夫——都有意思,每个人都扭曲,但似乎别无出路,扰攘一番后,尘埃落定。过什么的生活,看起来有的选,有时候又真没的选

有点文艺范,演技大赞,两位影后更是互飙演技,导演用看似随性,却很有特色的构图和配乐,在试听上营造出错位感,也是种诡异氛围,就像片名一样,展现出这个看似还不错的家庭和生活,内在有不少问题,人的内心都不稳定,所有的亲密都是疏离,很多台词也有暗示,同时导演很喜欢运用镜子,表现出两位女主之间的模仿关系,也是真实与虚假的一场表演,更是对她们谁掌控谁的诠释,看上去是女演员打破原型女生活,不断模仿、靠近和掌控,但实际上却相反,也让最后的反转顺理成章,女演员也因此再也无法演出原型女的样貌,同时结尾也呈现“他人眼中的你是真的你吗”和“安全感”,前者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人都会戴面具生活,后者在于女演员对事业的掌控,以及原型女对生活与身边之人的掌控,这也是其小伴侣不愿再被掌控时她差点的失控,

影片最大的疑惑在于导演到底想讲什么。开始以为在讨论表演的boundary,以为波特曼会陷入她在课上讲述的表演困境,在体验摩尔阿姨的生活的时候难以控制地成为她。老实说故事这样写挺美的而且两个女主可以更有火花,但与男主的结合与影片的结尾很明显说明她是抽离的,那这条线在讲什么?对技术派和整个电影产业的讽刺?为什么落点在这啊?而影片对于这段畸形关系的分析根本无法构成解构,更像是奇观展览,男主的心理状态一想便知却又极力刻画。就连摩尔阿姨这个角色也强大的毫无逻辑,精神pua掌控所有人让波特曼吃瘪来说明你永远无法肤浅地懂得一个人?导演想要刻画一种复杂性却每条路都不走到底,给我的感觉就是困惑且无聊。唯二可玩味的是波特曼自己挑选的这个角色(当然这个角色大有缺陷)以及导演对于镜子的运用,最精彩的戏都与镜子有关。

仿若再次看到了现代主义电影的印记,在模糊不透的假面式人物关系内,模拟与现实,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开始消退,在现代器械,心理魔咒,道德失调的召唤下,暧昧的鬼影重返影像,噪音与面孔的双重架构缠绕盘旋,突变的焦段,柔光纱织的影像,由卵到蝶的破茧似乎只是一段虚假的成长,自诩了解的,是一个洞悉一切的演员,是拥有爱情的完美妻子,是长大成人的孩子 或许影像和关系塑造出的头脑,双目接受到的信息,只是搬演出来的角色。五月十二月似乎是对安东尼奥尼式语境的反叛,在结构了一段中产阶级家庭焦虑的爱情荒漠后,重新打翻一切被影像和噪声泥塑的人物关系,你扮演的,只是你所看到的,只是你所想象的,是电影想让你看到的,逃想离幻觉机制的茧房,却早以被其吞噬,想摸透真实的人像,却发觉早已无法穿透,想要过好人生的角色,却早已迷失于真实

电影中几度正常/反常的调转,模糊了正常与疯狂的边界,刻画了“家庭”内部的谜团,作为外来人的娜塔丽看到的也不过是自己认为的“真实”,这场疯狂的不伦之恋究竟是因何而起因何而持续依旧是模糊断裂的,这或许也是电影想讲述的,要为事情寻求一个有逻辑的、稳定的原因几乎是不可求的,生活充满了不可解和不确定;与《坠落的审判》类似,也是一个有权势的女性和一个弱势的男性的故事,只是这位女性更加“病态”一些,到最后我们依旧无法完全把握她深不可测的内心,只是感觉他们都是可怜人;和Helena讨论,人生而为人都会承受很多脆弱和痛苦,但是第一世界middle class的家庭悲剧故事终究与第三世界的比,还是会有很多不同也许主观的痛苦不可比较,但是他们要承受的宏大历史的负担和压力还是少太多了。

电影落脚点还是在于表演以及现实中伪装的互文,36岁妇人出轨13岁男孩所营造出的奇情恋情,然而在20年后当年的男孩依旧是30多岁毫无城府的妻宝男,而朱利安摩尔在男人面前世事皆以顺从依人的形象露面,一哭二闹的手段让身边人都以为20年前其只是为了真爱。然而,在乔真的对二人的感情提出质疑后,她却一反常态以强硬的姿态咬定是乔当年先勾引她的,原来正是极强的控制欲让二人构成了与性别反差的权力分配。本片另一位女主波特曼则饰演了一位试图表演摩尔的女演员,她自负于自己的出身和演技,却在不断的模仿中渐渐地接受了对方的设定,直到最后电影拍摄过程中,她对于这一人物的把控仍没有任何精要之处,外表的光鲜亮丽与内在的虚无感,构成了本片的第二大反差。本片有意在解构那些一见钟情的奇情,即一切的感情都是建立在对自我权威的追求之上

两位女主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演技没得说。话说有个情节我不太懂,joe不是抽过烟吗?为什么在自己的小孩面前装作从没有抽过烟的样子?为什么又趴在自己孩子怀里大哭啊……是为了突出一种反差感妈?就是身处其中的人都认为joe成熟稳重,但实际上他确实就是个木讷寡言不受关注的小男孩而已?Grace才是那个一直掌控全局的人。另外感觉隐去了她哥哥对她做的事情?还是我就那几秒晃神了?另外对Grace不动声色讽刺自己的女儿胖,外加送大女儿秤这些小事里感到窒息,还有影片里几次她大哭,都还蛮莫名其妙的,Joe身上味道不好闻她要大哭,自己做的蛋糕卖不出去也得崩溃大哭……一种展示给外界看“哦我只是个脆弱敏感的小女生”的表演吗?

  • 托德·海因斯 Todd Haynes导演
  •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饰 Elizabeth Berry
  • 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饰 Gracie Atherton-Yoo
  • 查尔斯·梅尔顿 Charles Melton饰 Joe
  • 克里斯·坦齐斯 Chris Tenzis饰 Aaron
  • 安德里亚·弗兰克尔 Andrea Frankle饰 Rhonda
五月十二月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