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计(1921)

Der müde TodUP:2024-07-20

三生计

评分:8.3 导演:弗里茨·朗 编剧:弗里茨·朗 / 特娅·冯·哈堡
主演:丽尔·达戈沃 / 沃尔特·扬森 / 伯恩哈德·格茨克 / 汉斯·斯腾伯格 / 卡尔·吕克特 / 麦克斯·阿德尔伯特 / 威廉·迪格尔曼 / 埃里希·帕布斯特 / 格奥尔格·约翰
类型:爱情 / 惊悚 / 奇幻
片长:105 分钟 / 114 分钟(美国)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影片别名:三生记(台) / 疲倦的死亡 / 命运 / Destiny
上映:1921-10-06(德国)
IMDb:tt0012494

三生计简介

死神来到人世,住在一幅没有门户的围墙后面,死去的亡魂穿过围墙去到异界。
  一对情侣遇上了死神,男的被他带走,女的哀求死神放过她的情人。死神给了她三次保住爱郎性命的机会,于是她在中世纪威尼斯、古代波斯与幻想的中国经历了三次生离死别……天马行空的画面让《命运》迟了两年才登陆美国,只因大明星道格拉斯·菲滨氏买下此片美国版权,在自己的大片《月宫宝盒》中借用其中精彩特技,等到《月》片映期结束,才安排在美国上映。

简评

死神为上帝打工面对死亡的流水线操作厌倦不已来人间给一对深爱对方的恋人三个考验最终验证了爱比死更有力的他老板的至理名言顺理成章地充当一会赦免死的丘比特/冷暖色调的适宜转换很早就从人类视角考虑意识蒙太奇的运用对人观感产生的影响/当双重曝光定格摄影在弗里兹朗手上结合他用想象力和发明心带领电影原始人走进了电影语言革命的石器时代/

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感人,纯属寓言的故事,剧情简单到需要靠三个独立的故事支撑,但就是这三次重复让观看第四次无力回天显得格外无助与催泪。死神或许并不需要在物理空间里圈出一块地安放灵魂,但正是高墙、无尽阶梯与蜡烛丛林与身体的并置,其巨大尺度激发了对死亡的崇高想象。厌倦工作并培养出同情的死神形象高冷而有魅力,不知道是不是和《第七封印》植根同一传统。构建异域可能不准确但十分精心,甚至德文字幕卡会模仿相应的文字写法。中式庭院层层相套的洞门和默片的vignette巧妙呼应,A Hi的魔杖有点像今天的AI图像生成。

1920年代,法国以印象派为主,苏联则是蒙太奇电影,德国则是表现主义,但这部电影还有当时标青的技术,它真正用技术展现了奇幻,对时空的操纵,而不是在那个技术简陋的年代里依靠对故事的猜想和理解来表现奇幻。电影分为了三个时空,波斯、威尼斯、中国,这种套路后世被许多电视剧用成套路,中国的部分很可爱,有飞毯、飞马、撒豆成兵式的微小军队(白素贞对皇帝说她会这种),还有施咒,可能细节上有许多不对,但就是很趣致的表达了,连字幕卡都设置了汉字的元素。影片讨论的是一个原始母题,爱情与死亡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缠斗,墓地场景与死神的会面拍得让人印象深刻。我比较喜欢的一点是,这部影片在当时默片的时代里,表演是相对克制的,也或许是时空关系拉得够大,主题够大,足够消化人的细微。

看了一年的德国电影。这一部提前预定今年最佳,必须发个朋友圈。和Unverhofftes Wiedersehen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天长地久有时尽和上穷碧落下黄泉。证明爱比死更强的方法,不是爱拯救生命,而是爱与死共生。“我连一天、一小时、一口气都不给你”多少让人想起《霸王别姬》,反而是这个拍了幻想里中国场景的片子做得最有中国风味的地方。真诚建议纯爱战士和cult影迷都去看看。

弗里茨·朗的叠化魔法,一首爱的赞美诗。即使死神已厌倦死亡,肉眼凡胎仍无法对抗命运,而爱终能跨越生死。三个故事虽处不同时空,但是为爱牺牲的伟大是共通的。第三个故事对中国的描绘混乱且刻板,但男女主角包含的反抗精神是最强的,段落之中也竟能发现经典民间传说的影子。电影已经具备分段式电影的典型框架,第六节的反转也应了“讲故事听故事的人最后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的经典结局

看的现场配乐版,是老版的配乐,不是柏林电影节那个for orchestra的…回来搜了一下作曲家,以前是搞芭蕾的,参与过一部根据一系列老肖的音乐片段改编的芭蕾舞剧的音乐汇编和缩谱工作。有个采访问到,你为20年代默片配乐的时候会一边听着那个时代的音乐吗,他港完全不会,我的音乐是为了连接彼时跟现在 @2016-11-14 16:57:03

导演声称自己到过世界很多地方,在本片中很显然可以看到他没有到过中国。除了故事嵌套的模式,本片契合了对恐怖片的概括“人类无法与死亡和解的心理”,紧紧围绕欧洲电影三母题——宗教、死亡、爱情展开文本创作。其实比起剧情和表演,在没有特效技术的当时,拍摄技术上的巧思(斯约史特洛姆通过多次曝光,让影像相互重叠,在画面中出现鬼怪效果)更能带给观众震撼的。

+。看的时候努力地寻找优点,但还是……第二支蜡烛的故事拍的还行,根据不同故事发生地采用不同字体的字幕卡、不同风格的音乐也有点意思。至于其他部分……就好像从卢米埃尔发明电影开始,到这部电影上映为止,电影史不是前进了二十五年,而是倒退了一个世纪。这不是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区别,是电影和非电影的区别。

。女主的未婚夫A被死神带走,悲伤不已的女主求死神归还A,死神则要求她至少完成三次冒险中的一次,分别发生在古伊斯兰、古威尼斯、古中国,然后才能带回A,女主接受挑战但最终失败,但也理解了生命的重要与死亡客观上的不可避免,后来她不小心死于一场火灾,成功与丈夫团聚。影片有着充满表现主义韵味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中间的三段故事互相之间的联系太弱,导致观看时跑题感强烈,严重伤害了本片的叙事节奏,。

弗里茨·朗的作品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看他的老电影真的是一种视听享受 - 本片是表现主义早期代表作,看来弗里茨·朗也时刻在思考生与死的意义,在他眼里,就连死神也厌倦了终日看到这生老病死的人间疾苦。本片配乐的选取与字幕的编排都非常用心,人物造型与道具安排天马行空极具创意; 女孩如死亡一样坚定的爱感动人心。同时也正是因为本片,使得年轻的布努埃尔决定投身电影事业,可见本片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截微弱火光的蜡烛分别对应宗教、监视、强权下个体的奄奄一息。狂欢节,鸿门宴,帝王命。最爱第三个中国元素的故事,飞毯赴宴,蝼蚁成军,白马幻化,宝象脱逃,观音泣血。寺山的死神手捧着时间的红盒,伯格曼的死神困于棋局延长着他人生的希望。火光与烛光之间,弗里茨的死神与女子对视着,讲述着一个永恒的母题:爱无法避免死亡,但可以超越它。

朗对于默片叙事流畅度的理解要高于同时代的大多数导演,场景的构建也是独树一帜。3段历险+1小时最后营救,最终没能救下那个他,却成全了别人,那就和心爱的人一起共同赴死,黄泉再重逢,多么充满大爱精神的主题。第3段的中国戏虽然造型延续着西方人一贯的滑稽视角,但特效创意满分,结局竟还有了一丝禅意。最后赞一下本片的中文翻译,精辟

三生计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