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鹤子的最后一课(2021)

最後の講義「上野千鶴子」UP:2024-03-06

演员表影评剧照
上野千鹤子的最后一课

评分:9.3 导演:NHK 编剧:
主演:上野千鹤子
类型:纪录片
片长:49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The Last Lecture
上映:2021-03-27(日本)
IMDb:

上野千鹤子的最后一课简介

NHK 最后一课 The Last Lecture系列:上野千鹤子的最后一课

简评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大家不得不相互支撑着走向下坡路的社会中。所谓的变化,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我们改变了社会。“我们改变了世界,在我们之前的姐妹也改变了世界,所以你们也一定能改变一些什么。到了那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把一个不用对他们说抱歉的社会交到他们手中。” “你们幸而深处优越的环境,拥有出众的能力,但这些不是用来让你们去贬损那些不受命运眷顾的人,请你们把自己的优势用来帮助他们。接着,不要逞强,承认自己的弱小,相互理解支持着走下去吧。”我们想要的是这样的社会,当成为弱者的时候,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出“请帮帮我吧”,而且求助的时候,还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女性主义,就是追求一个能够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以尊重的社会:是能够安心成为弱者的社会,是即使成为残障者也不会被杀害的社会。

因为碎片时间看所以看了两次。有时候会在上野女士“弱者”的说法前迟疑,害怕对女性弱者地位的强调会让自己理所当然地卸下重担,害怕“女性主义就是让弱者也能受到尊重的社会”是一张向男性社会的投诚状。林由我在节目里抨击得也许确实是过火了,她不在上野千鹤子的语境中(弱者多数时候是女性,但男性也会有成为弱者的时候)。上野千鹤子循循善诱、由浅及深,说实话,做实事,很令人感动。

我以前大概是上野千鹤子书中常说的那种标准乖乖女,努力的想要迎合父母和社会的期待,却没想过这样的期待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近年来从自己的生活、周围女性的遭遇、优秀同辈和老师的启发下才开智,对很多理所当然的性别歧视进行了反思,也有微小而缓慢的行动,这些都变成了支撑我个人前进的激情与动力,把视角变成了“为我而用”“为我们而用”之后,“努力”才从一句空话变成了从心底觉得很棒的事。也真的很钦佩上野千鹤子女士,在日本那样一个封建的、男本位的国家,能从年轻时代起摸索出一套“翻译女性心中的问题”的学术,帮助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女生走出迷惘无知,真的太了不起了。“反思”是永远不能抛弃的东西,哪怕这会让我很痛苦,但反思之后做出行动就会带来抵消痛苦的快乐,就算不是快乐,自信和尊重也是很重要的!

20211115 上野是典型的60年代之女,从她亲切温和但又不失坚定的表达中,能看出来时代在她身上留下了什么。将家庭重新放置在性别议题的中心位置,由此接入弗洛伊德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短路”并非上野之先例(事实上是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者如弗里丹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上野将它带到了日本的语境——一个高度发达的、全民中产阶级化的东亚社会之中,看护和抚养真正凸显为某种根深蒂固的阶级问题的时候,这一讨论才显得更加具有在地化的现实意义。很喜欢纪录片中的那个表述:女性主义者所追求的是一个弱者可以做弱者的社会。

教授好温柔看了以后很有力量感。其中有几句话很深刻,尊重在感情里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不选择不尊重自己的男性。可爱,意味着好掌控,跟尊重一点都沾不上边。还提到了“看护”的概念,意味着抑制自己权力滥用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解释太好了。我觉得在感情中也是,如果男性想追求的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性,女性想追求的是一个可靠强大的男性,这种话语意味已经代表着一种权力关系,但是感情中的权力话语也会变化,没有人一直会是强者。片尾的时候一个女生说她自己一直在追求完美,教授说“每个人在自己的时间内能做的东西都很有限,必须得出自己的优先顺序。”我觉得放弃这个词,对于女性来说很重要。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义是做一个优秀的人,同时做一个优秀的拥有女性特质的女人,但是每个人的资源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女性可以选择放弃。

女性缺少的是设立一个个小目标,又一项项实现的自我效能感。缺少那些小小的成功体验,正因如此会被无力感侵袭,想着算了、没办法、到头来等等。虽然所谓不做自己就无法成为自己,但是不要贪心,只做那些能做到的事,把能做到的一件件做好。/不再祈祷的另一面,就是此生的事情要用此生解决好,而且一定要用人的力量来解决。不要等待改变,去做出改变。/女性主义是创造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会。强者不会永远是强者,不要逞强,承认自己的弱小,相互理解支持着走下去吧。/想把不用说变成这样我们很抱歉的社会交给下一代。

看完之后更加喜欢上野千鹤子了。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女性主义其实是为了建立一个弱者也能安心生活的世界,人不可能永远是强者,因而这个目标应该是男女共同努力的方向。还有她说的人对社会的改变,社会好像没变,但是又好像变了,我们每个人的微薄力量没有白费,我们是为未来的人做了一些事情的。不必设立宏大的愿景,力所能及就好,实现小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练习的重要一课。

太感动了,把研究看作乐事,老师的怡然自得、坚毅果敢、内心清明真的能从精神上直接传递给观者。““只有幸福的看护者才能带来幸福的看护活动。”“每个人在自己的时间内能做的都很有限,必须得出自己的优先顺序,有了优先顺序之后就可以把精力分给重要的事情,暂时放下不重要的事,而且优先顺序总是会变的,变了也没关系,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某件事最重要,所以把能花的时间都放在上面,不重要的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想你面临的是这样的时期。”“我能走到今天,因为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女性们缺少的,是那种建立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实现的自我效能感。缺少那些小小的成功体验,正因如此会被无力感侵袭,想着“算了、没办法、到头来”等等。不要贪心,只做那些能做到的事,把能做到的一件件做好。”

“想把不用说‘变成这样我们很抱歉'的社会交给下一代。”看到最后又一次痛哭。上野教授出身基督教家庭,立足现世不望来生,相信人为而非神定。最后一课仍然温和平定,娓娓而来,不需激烈宣言,有些力量早在多年的抗争与笔伐中屹立如山上野教授的核心在人何以生活于社会之中。在现今强弱权力分明的社会结构中,社会性别与看护活动是她透析根本权利结构的棱镜。女性劳作被视为无偿劳动,且被集体内化为优良传统。看护走向社会化,又面临着因固有符号结构而低工资的境遇,看护实践中又会形成新的权力关系,看护者与羸弱者,母与子等。而看护本身是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抑制权力滥用的过程,看护需要两者都达到幸福。上野呼吁的照护与凯博文可以对话,强弱关系混淆反转,只关乎人生存本身,如何营造让人以弱者身份也能安心活着的社会,如她所言,现在开始

内容不局限于说全职主妇也在做工作,而是更明确劳动的标准是什么,将全职主妇的劳动用金钱量化后反思谁会去出这个钱,并提到社会劳动力的诞生到衰老都是建立在妇女的养育和照料上。再进而看到社会推出了看护保险法,将护理劳动社会化,妇女获得报酬,但又反思这类的劳动为什么薪酬如此低,这些问题都是女性主义。用另一种语言再定义,把女人的问题翻译给大叔们听,在书出版时感觉到为妈妈们复仇了,以自己的愤怒为能量一往直前。最后还看到让弱者安心的当弱者,想到了罗尔斯正义论的无知之幕,我们都有成为弱者的那一天。我们也都有改变社会的能力,不要祈祷,用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能做多少做多少。不停留在表面的侃侃而谈,而用现象和提问切入关键,于是开始找厌女和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制度来看,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习学习!

对上野印象最深的还是东京大学演讲。记一下最后一课里有被触动的观点:“滥用权力的人能够从中获得快感,获得权力感。所谓的(父母对孩子的)看护,就是在漫长的历程中不断抑制权力滥用的过程。”“终有一天,后来人也会对你们发问,世界变成这样是谁的原因?到了那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够把一个不用对他们说抱歉的社会交到他们手中。”“女性们缺少的,是那种建立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实现的自我效能感。缺少那些小小的成功体验,正因如此会被无力感侵袭。不要贪心,只做那些能做到的事,把能做到的一件件做好。”“强者不可能永远都是强者。不要逞强,承认自己的弱小,相互理解支持着走下去。”“从前是弱者,终有一天还会成为弱者。既然如此,创造一个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会,不就是我们的目标吗?”“不要祈祷,此生的事情要用此生解决好。”

提前为三八妇女节预热,老师的一些有社会学数据做支撑的观点很有前瞻性,因为想要尽可能地改变现状,所以投身于实践性研究(绝非纸上谈兵)。强者不可能永远掌握话语权,因为他过去是弱者,未来也会成为弱者,我们要创造一个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会,并把不用说“变成这样我们很抱歉”的社会交给下一代。偏个题,我发现步入婚姻生儿育女的女性对于“妻子”和“母亲”这两个角色的浸入感特别强,当然一部分是历史原因,一部分是生理成因。但其实,她们首先是作为一个个体,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其次才是扮演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她们自身的价值是不该被忽视的。

  • 上野千鹤子 Chizuko Ueno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