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缉凶(2021)

The DryUP:2024-02-17

小镇缉凶

评分:6.8 导演:罗伯特·康诺利 编剧:罗伯特·康诺利 / Jane Harper
主演:艾瑞克·巴纳 / 吉娜薇·欧瑞丽 / 基尔·奥唐纳 / 约翰·波尔森 / 朱丽娅·布莱克 / 布鲁斯·斯宾斯 / 威廉·扎帕 / 马特·纳夫莱 / 詹姆斯·弗兰切威勒 / 杰里米·林赛·泰勒 / 乔·克洛塞克 / 碧比·贝登科特 / 克劳德·斯科特-米歇尔 / 山姆·科利特 / Miranda Tapsell
类型:剧情
片长:117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迷雾中的小镇
上映:2021-01-01(澳大利亚)
IMDb:tt5144174

小镇缉凶简介

艾瑞克·巴纳加盟澳大利亚新片[小镇缉凶](The Dry,暂译)。影片改编自简·哈珀同名畅销小说,罗伯特·康诺利(《深暗势力》)自编自导,巴纳、康诺利共同担任监制。影片围绕一个警察回到老家侦破凶案展开,明年二月开机。这也是巴纳自2007年的[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后再度拍摄澳大利亚影片。

简评

三星半。环境易燃人易脱水的久旱小镇,因青春爱慕对象的身亡而离它去,因年少亲密故友的丧生再归它来,这里无疑是人生中的焦土之地。但作为电影来说,其实两条故事线在剧情上的关联并不如预期那么大,几乎完全由密布的闪回在协调跟融合,很容易明白导演的意图,可既然泾渭如此分明,那一分为二拆解成两部影片也是成立的,所以说,这种同时向前向后溯源的题材,不单单是拼接缝合,最主要的是做到更融洽的流转贯通,达到密不可分的效果才好。

很有澳洲风格,卢克、格雷琴、艾莉、艾伦是四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在艾莉意外溺水后艾伦离开了小镇,因为艾莉死前收到了艾伦的纸条,大家都认为艾伦与此有关。二十年后,卢克涉嫌枪杀自己妻儿后自杀,联邦警察艾伦收到卢克父亲的字条,回到小镇来调查此事,他猜忌小镇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凶手,镇上的人也都厌恶艾伦,犹如324天没下雨的小镇,干涸,萎靡,死气沉沉。

澳洲Victoria北部风景给以亲切和熟悉。荒凉的风土营造出封闭的小镇,在这里,有固守的观念,粗鄙的镇民,鹤立独行是可怕的,同性恋者怕被歧视而做伪证,婚前性行为的基督教少年也做伪证,谣言对无辜的少年审判。表面是侦破两个不同年代发生的凶案,更深层却是描述了小镇的人言可畏。

整个故事太惨烈了,小镇里的人因为一个谎言就得去用各种谎言掩盖,不在乎正义不在乎生命,多年前艾伦逃出小镇也许是最好的归宿,多年后艾伦回到小镇发现俩起命案的背后原因,整个故事都是每个人的谎言构成,包括观影的我也被欺骗,卢克的谎言让人以为是他杀的艾利,闺蜜的谎言让人以为艾利是自杀,但真相其实是艾利的父亲杀的艾利,艾利无法忍受她父亲想离家出走,但在最后被父亲追到溺死了她,父亲的神经异常时常把艾利看成是她妈妈,但是不知道最后杀艾利的时候这个神经异常的父亲是在杀艾利还是她妈妈。宿命让真相无处藏身,真相让生命更加晦暗艰难。敏感是骨子里的脆弱,谎言去掩饰不堪,逃避和指责是最大的恶,最后的遮羞布。

离开小镇20年的联邦探员尼克因为自己老友家的灭门案,而返回老家。老友被定性为杀妻灭子后自杀,遭到全村人的憎恨。此事再次引发尼克往事的记忆,20年前尼克邀约小美河边约会,小美却提前溺死,村上人都认为是尼克干的,不要其扰的尼克和家人逃离了小镇。再老友父亲的威胁下,尼克找到小镇警员调查此案。在排除农场主,前女友后,最终锁定学校校长……

片尾曲Under The Milky Way很好听,澳洲小镇那种干燥、粗粝的质感在电影中呈现的很好。剧情就一般般,双线叙事最漂亮的点在于在剧情和剪辑上融合得很精妙,这点本片显然差好几口气。顺嘴提一下艾瑞克巴纳,十五二十年前,凭雷公的黑鹰坠落和史匹堡的慕尼黑觉得他会是罗素克劳之后的澳洲一哥,然而选片不慎,特洛伊和博林家女孩让他flop好几年,抓着史诗片的余晖,错过了漫改片的曙光,所以现在的澳洲一哥是休叔。

平平淡淡的抽丝剥茧之中透露着几丝孤独绝望。最后揭示真相的这段慢镜头拍的非常棒。高频次出现的一句话就是消息传遍了小镇,此话让人细思极恐,不寒而栗。两桩案子走向和这句话的深层次背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男主结尾的释怀和过去说再见,无疑是一个goodending,最重要的是他再也不用去这个该死的小镇了。

蛮喜欢这种拍法的,双线叙事,虽然对我这种对外国人脸盲还记不住名字的很不友好,还好后面反应过来了。结构像散文,娓娓道来,弊端就是节奏慢了,故事本身悬疑感不强,剧情也不是那种很精彩有高潮的,整体就是无力感,对应着干涸的小镇和贫乏的内心,不难看,能看下去。

找不到明显的缺憾,第一桩案子和二十年后另一桩的前情提要足够清晰,会很早进入猜凶模式,每一个牵扯其中的人物都会一一盘查,但一定也从叙事上会让这种盘查显得毫无用处,我认为,刑侦剧有点像是编剧和观众做一个猫鼠游戏,核心的叙事驱动就是一定会让人猜不到凶手是谁。如果二十年前的案子或许还可以猜对一半,比如牵涉其中的所有明面上的人一定不是凶手,凶手一定藏很深,新出的案子就纯粹靠线索推理,比如堆在教案上的一大叠文书一定会让人打开推理的雷达,会让人怀疑,但破案还是得靠剧中角色。像是玩一场剧本杀,如果线索被埋掉,无法建立逻辑链条,肯定推不出凶。刷电影的好处是没有剧本杀那样的烧时间,而且人物出场使用大量加滤镜的失焦的镜头润色,会比叙事本身更饱满,跟剧本杀的干货罗列大不一样。我猜会有剧本杀编剧抄袭这个剧本卖钱。

溺死的过往,干涸的现在。有某种文攺影的通病,但摄影的确出色,对于那种干涸与湿润的把握,对氛围的塑造。第一案的过程基本没有实质性进展,所有关键寄生于最终那份文件上。介绍复杂人物及关系的介绍、「红鲱鱼」的铺陈都很占篇幅,并且编剧基于让这些内容不过于刻意以及节奏上的考量,需要「冲淡」,因此进一步扩张了篇幅,所以120分钟实际上是有点过长了。

时间可以冲淡伤痛,却冲淡不了真相。有的人用一生在治愈年少时光。本以为是20年前的女孩和20年后的卢克一家,因果循环等。支线剧情很多也具有一定迷惑性,但情节总归还是有点老套,之前大量铺陈四人友情爱情的回忆,和现在的案件关系并不大,属于意外杀人。最后莉莉的背包之所以20年没有腐烂姑且可以用片名Dry来解释,但光看日记(还是逃跑前仍在石头缝里的)是怎么让男主推断出后面被父亲杀死的?有点扯。看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就在人的证词(小镇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为了私心撒谎)爱和真相都干涸在了这片澳洲土地上,呼应了片名Dry。

电影原名《干燥》,更能表现出澳洲沙漠那种高度紧绷、一触即发的丛林大火地区和居民精神温度的焦灼状态。浓烟夹杂暗火的罪案现场与快要着火的青春的双线叙事,既双向纠缠闪躲、又互相点燃引爆,直到片尾揭开小镇最黑暗的秘密。片中纯情岁月的段落致敬澳洲70年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电影《悬崖上的野餐》,突显这片土地那些反复上演的美丽绝伦的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