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见(2021)
인트로덕션UP:2023-12-29
引见简介
英浩被身为医生的父亲召见,发现他正忙着给病人看病,其中一个是著名的演员,于是他不得不等待。他的女朋友Juwon搬到柏林去读书,英浩为了给她一个惊喜,出现在这个城市。Juwon通过母亲在一个艺术家那里找到了住处,他的美貌让她惊惧。一段时间后,英浩和他的母亲一起去吃午饭,母亲想给他介绍一个同事,正好就是英浩在父亲的诊所遇到的那个人。英浩让朋友贞秀陪他一起去,午饭后他们去了海边。英浩睡着了,梦见了Juwon。醒来后,他冒着严寒去游泳,贞秀在一旁看着。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洪常秀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最佳剧本洪常秀
获得奖项
- 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银熊奖-最佳剧本 / 最佳剧本银熊奖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简评
,但自我重复太多了,很多完全就是之前电影桥段的原样的照搬,不过洪尚秀懂得在时间空间上做文章,留白的处理还是比较高明的,如果这是一个完整闭环的故事,那么其中的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重复着某些遗憾,演员是要求扮演他人,成功的老演员很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年轻人却发现他并不想让虚伪占据他的生活,因为其他人的例子就在眼前,通过那场梦我们也许能推测出他分手的原因,母亲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美丽,许多人在电影中都反复强调所谓的“漂亮”,面孔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而寂寞与虚假的面孔就是敷衍与孤独的表现,我们看到亲密关系的冷漠和自我的怀疑,洪常秀也一如既往地探讨了迷茫的现代人如何能真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但个别场景的设计感太突兀,让这部电影和之前的一些代表作比还是显得稍微弱了点
还是熟悉的洪常秀,冬天的哈气混杂着香烟的雾;海边的女人和易怒的人。这是一部讲述什么是真爱的电影。在三段章节式的故事中,结尾都会有一位真正爱着男主的人与他相拥。其实年轻人根本不需要被引见给任何权威人士,因为那些人能够教给他的是他早就拥有的东西。最动容的是男主走向海里的那一刻,为了体验曾经的爱人意图投海自杀的心情,他像孩子一样,不顾冬日寒冷,在海中面对汹涌海浪的威胁。就像《草叶集》里也存留着希望一样,虽然人类作为孤独的个体拥有各种各样的隔膜,可真诚袒露自己的人总会找到达成和解的瞬间,然后充满希望地活下去!那些,都是爱情。
二刷。发现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被蒙蔽了啊,这根本是反直觉的影像。这个剧本完全模糊了虚与实的界限,初看仅仅以为是个超级日常的三次引见的故事,再一看发现,其实在碎片化的影像中有着一个相当复杂的结构,而且可供解读的方向非常多。从part1最开始父亲的伏案低语,可以把整部影片理解为多重视角的真实叙述与对真实的补救性臆想。1是父亲韩东炫,2是女友周媛,3是母亲,而第4段更像是杂糅着三个人梦境的梦境,更跳脱地看甚至能理解为朋友的梦境。大结构下还有梦境嵌套的小结构,单从片中可见的入梦出梦已经无法理解本片了,这个实验文本已经离谱到用最日常最简单的影像就能在虚实之间游弋。基本就是年度最佳了。
电影名即是主题,引见,洪尚秀这次是在对现代年轻人的人际关系的探讨,英浩和周媛恋爱,见父亲,因碰见的演员走向演艺之路,周媛去了德国,由母亲引见给室友,英浩随之而来,其后,英浩演艺之路不平,由母亲将他引见给演员前辈开导,没想到英浩还带着另一位朋友申贞秀也打算引见给前辈,前辈不喜,拼命灌酒,英浩不胜酒力,睡了过去,做了一个和女友重聚的梦,醒来和贞秀在海边清醒……剧情挺简单,关键是三次引见,第一次与前辈的引见是省略的,而周媛的引见和贞秀的引见是在片中呈现的,由此串起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洪尚秀的水平算是信手拈来。
北影节14/18。与滨口龙介相似,洪常秀亦是一名标志性的文本型导演,但二者的着力点确也大相径庭:前者善于引导话语流以实现意义场域的结构性转向,后者则倾向省略话语以向观众给出成片段的信息留白——前者满而后者空,前者有意而后者无心。换言之,洪常秀的文本留有大段空白有待观众自己去填充,这种朦胧的不确定性恰恰要求电影之外的视角参与,按阿巴斯的话讲,这就是诗电影之为诗的核心所在。相比之下,视听语言几乎不占据什么位置,零度写作的去除风格反倒成了一种突出文本自身结构的风格,再加上摄影机的推拉与香烟的缭绕,几段引见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显得磕磕绊绊,正如生活本身就不甚顺畅。留白的另一面即是伏笔;观众凭什么能真切感受到男主角面对表演接吻时的无奈,就凭他和女友从来没有在观众面前接过吻这一点——这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洪常秀下不下力气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部片子完全是个随手的作品,规模和方法上近似于《克莱尔的相机》和《草叶集》的混合物。。此前洪常秀甚少处理亲子关系,这次换用一对年轻人做主角,依次讨论了父子、母女和母子关系。。核心的冲突也在于晚辈与长辈的交流方式(涉及到韩语的敬语体系),以及亲子关系,不同代际的人的行为处事方式。设计上的小心思包括一些洪常秀式的视觉元素,比如黑白摄影、下雪(前作如《之后》)、冬季的海(这部更近于《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很奇怪,洪常秀总是有种吸引我看下去的魔力,我觉得好有意思。这部片“引见”是很关键的词汇,每个人在洪常秀的镜头下都是局促的,当第一次和他人见面,这种局促是用镜头和台词表现的,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我第一次见到有电影给我一种局促感,不适应但是还在找话题聊。 洪常秀擅长把握人与人的关系,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要讲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导演的那句不亲密就不能拥抱了吗。人与人之间的虚假,让坚守只有爱才能接吻的男主产生了怀疑,也开始让我们去想想这个故事里每个人看上去为什么都那么亲近有那么疏离。
洪常秀一贯絮叨又饱含深意的对话,三段故事规整且关联度明显,三段引见也各有深意。男孩父亲间接促成了和名演员的引见,实则是男孩和那位“你说过你爱我”的女人的连结;女孩母亲引见了艺术家,后续其实是男孩和女孩的连结;男孩母亲引见演员,实则是男孩和朋友之间的连结。每段故事里他都被爱着,那个坚信每个拥抱都有意义的、敏感的认真去爱的男孩。里面的长辈无一例外有着强制独裁者般的形象,说“也不是非要你做演员”却一个劲儿数落儿子的母亲,说“我什么时候给你引见过刻薄的人”却对女儿最刻薄的母亲,不明所以发火骂人让人尴尬的老演员,还有片头忏悔的父亲。女孩想给点烟的母亲挡风的举动太细节了,惧怕又讨好。所以说着“人生需要冲动”的金敏喜才会让她入迷又流泪吗?最后的梦境我好喜欢,我们之间真的有种不可言说的缘分啊。
可能是洪尚秀全系列里最不喜欢的一部,导演将自己所有的标识元素,例如雪、海意向,异国恋情,推镜头,生活流,黑白影像,梦境和现实等,旨在对男性知识分子的解构反讽,但这次洪尚秀将批判视角无差别化到女性,以及阶级、年龄,可以说对整个阶级在内的进行讽刺,英浩和父亲女秘书、英浩女友出轨德国人、德国人又出轨别的韩国女友、英浩父母离婚,母亲和中年男演员···人性在两性关系上的私密性被导演无情搬上荧幕,人性底层原罪式的遮羞布底下的风景被一览无遗,故事结局部分英浩就演员和现实的关系提出质询,遭到了中年演员的无情呵斥,演员肯定情感凌驾一切道德原则,成人世界畸形的情感在结局英浩母亲光腿站在阳台抽烟的模糊影像形成互文,导演的锋芒仍在,但在影像上不进反退,缺乏审美乐趣,有谄媚电影节之嫌。
#SIFF2021 《引见》里的外部世界——贝拉·塔尔末日式的风雪,呼啸着要吞没一切的海和窗外一片几乎空无的白——更像是展现了洪常秀内心的世界,被放逐而去的异国。三幕戏勾勒父子、母女或某种引见而来的关系,对白、推拉镜头和音乐都用得极简。人物失控的时刻,是真相(真情)显露的时刻:『人不冲动就等于死人』,『有灵魂也好,没有灵魂也好,欺骗的拥抱也好,其中一定有一点美好的东西,这有什么错呢?』是愈来愈悲凉的洪常秀。
现实与梦境的情感交换,以睡为醒,以醒为睡,在讨论亲子关系与爱情关系的同时,也流露出每个人对现实世界中的情欲,游离于现实和梦境的各个出入口,唯有拥抱才能看到现实真正存在。投入梦境,是对现实亲子关系束缚的反抗,投入现实,却又是对自身欲望与过往情谊的变相反叛,男子与店员的久别拥抱,男子与女友的离别拥抱,男子有朋友的安慰拥抱,亲情、爱情、友情永远都占据着梦境与现实,现实引见到的,都是温热的限制,梦境引见到的,都是冰冷的辽阔…与《之后》同样的黑白质感,却在镜头不稳定的虚实焦点呼吸感之中,继续为对位的情感世界添上一层朦胧,洪尚秀的作者性依旧,但也只是熟能生巧…
现实感官里的葡萄膜炎却在梦境中逐渐变的愈发清晰,独特的文本构造延长了影像本身的跨度从而保留住了更多可解读的空间,通过穿梭在时间与空间的镜头跳跃,这种技法确实能让很多观众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私人化体验,洪尚秀依旧把交流的魅力发挥了出来,将一段随心所欲的爱情小品通过零散的情节碎片引出各种第三视角,不断夸赞了女人的美丽,感叹海边的清新却失语在海水本身的刺股温度,就像去尝试拥抱一段若即若离的感情,却迷失在了对爱本身的诠释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