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时刻(2016)
评分:7.9
导演: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 / 佩塔尔·瓦查诺夫
编剧: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 / 佩塔尔·瓦查诺夫 / 德绰·塔拉勒兹科夫
主演: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 玛吉塔·戈施瓦 / 安娜·布拉托娃 / 米尔科·拉扎罗夫 / 伊凡·萨沃夫 / 塔尼娅·莎禾娃 / 迪米塔尔·萨尔哲
类型:剧情
片长:101分钟地区:保加利亚 / 希腊
语言:保加利亚语
影片别名:荣耀蚀刻 / 遗失的陀飞轮(港) / Glory / Slava
上映:2021-12-09(中国大陆)
IMDb:tt5937296
荣耀时刻简介
铁道工人善科(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Stefan Denolyubov 饰)在执勤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洒落遍地的钞票。忠厚老实的他,没想太多便决定报警处理。适逢弊案频传,首席公关尤莉亚(玛吉塔·戈施瓦 Margita Gosheva 饰)决定炒作他的义举,力图扭转政府形象。然而,精明干练的她,竟在表扬典礼上意外弄丢了善科心爱的旧表,事后还不断敷衍搪塞,意图使人知难而退。还了钜款却赔上父亲唯一遗物的善科,决定不惜一切卯上国家,要回他仅有的珍宝与尊严。
第69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提名)佩塔尔·瓦查诺夫 / 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 第69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唐吉诃德奖 特别提名奖佩塔尔·瓦查诺夫 / 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
- 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 Kristina Grozeva导演
- 佩塔尔·瓦查诺夫 Petar Valchanov导演
- 斯特凡·德诺利博夫 Stefan Denolyubov饰 善科·佩特罗夫 Tzanko Petrov
- 玛吉塔·戈施瓦 Margita Gosheva饰 尤莉亚·斯得科娃 Julia Staykova
- 安娜·布拉托娃 Ana Bratoeva饰 阿妮 Ani
- 米尔科·拉扎罗夫 Milko Lazarov饰 基里尔·科列夫 Kiril Kolev
简评
确实是挺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在非常明确的故事主架构下,一直在用电影语言叙事、营造氛围、烘托情绪,这就做得很“电影”。这样的故事可能用“三分钟看电影”就轻易透支了,但是靠镜头和表演积累出的那种情绪却是真正属于电影的部分,比如铁道工一遍遍打电话,一遍遍忙音,就让观众那么听着,真实时间和电影时间完全一致,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那种等待的焦灼。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就是做得扎实,已经感觉很少见了。
重度戀物癖的觀影體驗簡直像剜心。“底層失語,中層失信,高層失德”在保加利亞構成了平行簡中世界的政治諷喻。導演有意疏離,且給予任何一方相等的視點與敘事,不刻意煽情,也不盲目批判。鐵道工珍視的手錶與兔子,被以極端殘忍的方式漠視,構成借喻,一如本人,用完即棄。而最具巧思的,是酷吏性別的設置,由此在尖銳的階層衝突中同時隱含了女性面臨職業與婚姻的雙重困境。
非常喜欢编剧的一些巧思,比如体现夫妻关系不好,女主性格之类的,所以把女主出场设置在做试管时候,甚至可以一场戏看见过去夫妻生活的种种细节和不孕原因,然后水工不小心弄脏裤子,到办公室换时候掉落硬币,细节太好了,并且一群人脱裤子就很贴合这种荒诞的行径,以及开会庆祝成功,除了说辞,女主挨个倒酒,最后大家举杯,情节设可以,手表丢失,男主打电话空着的胳膊上的印子,这表确实跟他多年,去以及我还真认识同款性格的强迫症舞台导演,所以现实当中的人物就都很有趣啊,女主带着帽子紧急出医院,总是腋下出汗,监狱设置在下面,真的感受太贴切了,无力感做的贼好,欺负老实人不是打骂,而是让他没时间回家喂兔子,两方博弈,不断引发新问题,验证卧轨人不是男主,以及男主抽刀镜头切到车内播放的音乐,节奏高级,值得学习
印象最深的是演技、镜头和声音。感觉里面基本上是肩抗或手持镜头,跟着铁道工走的那段晃得不行,即使是安静的场景也能感觉出画面的轻微晃动,很多近景和特写。正片没有配乐,有很多背景音,火车驶过的声音、路上汽车行驶的声音、苍蝇的嗡嗡声,电话忙音、小便的声音……嘈杂又让人感到焦灼。伴着欢快的配乐,字幕滚动,结束时可以听到开关车门的声音,结局是什么,导演没有说,猜吧
善良小人物的无助和政治掌权者的卑鄙相互碰撞,却始终没有刀光剑影般的激烈交锋,哪怕最后小人物拿起铁锨准备施暴的那一刹那,全局戛然而止依旧没有血和暴力镜头,留下的是片尾最后汽车开门的声音。最卑微的人连最基本的暴力都无法实现才是最悲怜的事情。冷静的讽刺和黑色幽默般的抨击,才是最理性的抗议。
《第三次世界大战》《新秩序》都可以加半颗星了,不同于导演前作《教训》围绕着的是单个角色的两面,这次他们选择粗暴地将社会直接劈成两面,然而两条主角线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作为符号压榨观众的愤怒情绪。更小聪明之处在于一旦观众忘记愤怒,便会很快发现女主角真正的作用——一块假借“历史”之名横在体制面前的巨大挡箭牌,“社会是两面的”本身就是伪命题。《教训》层层堆积情绪,最终爆发出的是一连串的荒诞,但本片最后爆发的只有一大团戾气,甚至不是愤怒。
7,拍的非常罗马尼亚新浪潮,手持加情节的戏剧化,国家意志下官僚体系对小人物的控制,国人看了应该颇有共鸣,电影里面铁道工的结巴设定很好,指代那些在现代文明社会下被人忽视,完全失语的底层人的形象,他只是想要回他爸爸留给他的手表,但是肉食者和体制完全不在乎他们,社会也不宽容。开放式的结尾比真的拍铁道工反抗要更好,剧本是挺用心的,相对来说导演场面调度能力一般,主要还是以情节致胜。
第一次看艺术电影联盟的场子。主题所有在(后)共产主义国家生活过的人都非常熟悉的尊重问题(就在前一天我还刚听说了平度那事,简直就一模一样):在高位者由于可以为所欲为而且可以轻易地逃避责任,因而对比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极度的冷漠任性。女主的态度我从小到大在家里、学校里、单位里和政府的接待大厅里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全程颅内爆炸恨得牙痒痒。而且本片虽是罗马尼亚风格的表子,里子却是节奏紧实,细节连珠炮,血压始终保持在高位。有丈夫那个角色会让人得到点安慰,但现实生活中不更多的是蛇鼠一窝?
会想到《危楼愚夫》和《利维坦》,都是权贵对底层的傲慢,或者没有人在乎底层的呼号,而最后不得不以性命相抵。仅仅是一块手表,但这个世界金钱却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至少很多人都认为这种价值观是被普遍认同的,以至于会默认金钱至上是丈量万物的优先项,不会在乎真正的荣耀并不是惺惺作态地去接受一项奖赏,真正的荣耀是你向世界彰显了一种对的观念,当公关和媒体自己都不认为“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而去嘲笑上缴者,世界就毫无疑问地扭曲了。但这些美德,谦逊、友好、仗义执言是不是好的,电影似乎认为,只有感受到这些的好,才会认同这些好。交通部的公关主管是自己卵泡没有死亡,会去抚育后代,才激发了她怜悯的社会性。如果仅仅是催产素作怪,那最后一个开放式镜头的激情杀人,是具有一种合理的可能性的。是她应得的。电影拍出了现实主义的浪漫。
我承认铁路工人的第一段采访,连我都忍不住在电影院笑出声来,但看到后来就真的完全笑不出来了…两条线的并进和交错,描绘了在任何社会环境下几乎差不多的剧本:小老百姓,不过就是政治人物利用的工具罢了。结局的处理,实在出乎意料。全片大量的手持跟拍,配乐非常少,以至于最后的镜头和音乐显得异常突出。
确实是挺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在非常明确的故事主架构下,一直在用电影语言叙事、营造氛围、烘托情绪,这就做得很“电影”。这样的故事可能用“三分钟看电影”就轻易透支了,但是靠镜头和表演积累出的那种情绪却是真正属于电影的部分,比如铁道工一遍遍打电话,一遍遍忙音,就让观众那么听着,真实时间和电影时间完全一致,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那种等待的焦灼。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就是做得扎实,已经感觉很少见了。铁道工和公关尤利娅两个视角的不断切换也做得非常到位,后三分之一的悬念做得也很好,开放式结尾,居然能让大家产生非常强烈的观点不同,太有意思了。(我好想知道兔子到底死没死……)和观出品,必属佳品。
主题与《危楼愚夫》相似,原本的“老好人”逐渐被这个恶心的社会“杀死”的故事。好评是因为主题明确,节奏紧凑,对观众情绪拿捏得当,没有BGM加持的电影仅靠剧情与张力就让观众的注意力崩得紧紧的。你所珍视的事物在他人眼里一文不值,甚至连你这个人对他们来说也不足挂齿。原来“穷人办事跑断腿,高层办事就靠嘴”这事不光是我们这样,他国也一样!高层领导屁事不做,好大喜功,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毫不关心,媒体们欺上瞒下,瞎话张嘴就来,亏他们还是“政府的口舌”,底层人民穷困潦倒,被拖欠工资却没有发声的渠道,只能靠倒卖柴油维生。可平衡却被男主角的善良打破。媒体之间的竞争矛盾也成为事件推波助澜的舵手,当记者都不相信群众相信自己的时候这个社会就病入膏盲了。最后开放结局很好,男主的行为正是观众们所期待的。这不是谋杀而是反抗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