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房间里的云(2020)
UP:2023-10-23她房间里的云简介
《她房间里的云》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带有酷儿色彩的独立剧情长片。故事发生在杭州年前的冬天,北方求学的赵木子回家过春节。她的父亲几年前组织了新的家庭,母亲与外国人约会,爱得像个少女。父亲这边,赵木子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一次送妹妹上学,赵木子偶遇另一位家长沙青。他们之间有一种默契,渐渐衍生成一种依赖关系。赵木子在这个被称为家的城市游荡,寻找自处的方式。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一切又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郑陆心源 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 火鸟电影大奖(华语)郑陆心源 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添翼计划荣誉
获得奖项
- 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获奖:发展中电影计划·添翼计划荣誉 - 第15届First青年影展
获奖:最佳艺术探索
提名:最佳剧情长片 - 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获奖:新秀电影竞赛-火鸟电影大奖(华语) / 新秀电影竞赛-最佳女演员(华语)
简评
【法国文化中心爱酷电影周展映】终于在银幕上看到了。在我的理解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女主角在这个人生阶段里的一种生活和情感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缺乏并寻找安全感的状态,也是一段难以言说的私人化体验。父亲、生母、继母、同父异母的妹妹、男友、新认识的酒吧老板…这些人或许能够给予她一时的慰藉,或接纳她的任性,但都无法给予她稳定的安全感。负片颠倒黑白,镜面反射左右,泳池倒置上下。在负片中,黑月照耀白天,电火花四射出黑洞吞噬着世界,洁白的建筑倒在黑烟中。而浴缸的水像海浪一样潮起潮落冲刷着身体。这些视觉方面的独特呈现是有想法的。
郑陆心源凭着这部“她房间里的云”拿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老虎奖,也是金晶的荧幕处女作。我觉得是心源为金晶量身定制了这么一部私人影像日记,从人设到视觉,都好适合金晶。我姑且把它看作一部所谓的“私”电影,处处投射了导演对这个世界非常本我的认同和疏离感。因为内容的敏感性(比如性爱与同性情节)它不可能公映,但我赞同的是导演对私密性的态度:它们是人身上如常发生的,电影只是如常地把它们表现出来,无需刻意避讳。
没有她房间里的云,只有不知所云,东拼西凑的PPT电影。主角总黯然无神来一段呢喃梦呓,说着说着抽起一根呼出所谓愁绪的烟,索性上演个一连串密集连续的抽烟,全片拢共21道抽烟镜头!他爸的抽得比《浴血黑帮》还多。黑白影像,画面生硬,不时穿插玩味的负片效果,专注特写的浴缸阴毛如海草漂动,实验非似实验,惟动感上头的电子配乐和身临其境的环绕音效,泳池凫水等几段视觉突出。女主虽有气质但毫无辨识度,刘丹阿姨风姿绰约。光有炫技元素堆砌的国内文艺片还是算了吧,像是进入了外地漂流族文艺青年的世界,抽烟,闲聊,做爱,喝酒,蹦迪,弹唱……个个都学洪尚秀,毕赣学洪尚秀,你们学毕赣学洪尚秀,如此嵌套循环。谁要看你们这些人吃饭,聊天,散步,回家,恋爱等意义不明且空洞无物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所谓文艺青年?导演该不会觉得自己很文艺吧?
这样的人物还是太形象了,就不说那些容易成为吸引人眼球的画面/话题,既然选择的是现实的节奏/微观与不被重视的画面角度/固定或追踪的视觉方向,那么肯定是追求最真切的真实与强烈的感受,这是一种远远在表面的展现痛苦或剧情之上的东西。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痛苦的不同程度的展现和她的个人释放,最后她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没改变,而且注意是“好像”。那是因为我们根本没被提供可以确认的一丝机会,没有可以体会的一丝情绪。有时候我会变成“她”,但我不会
是一部摄影美学高于叙述性的作品,有些段落显得流水账,怀疑是不是隐藏的批判。山洞和游泳段落显示出超现实主义轮廓,一些纪实采访的插入、手机屏幕和负片效果让影片在主观性和真实性之间游走。掉下的窗户,不停的水,我们被困于过去和未来中,坠落到深处,迷失于潮湿的瘴气。虽然叫杭州新浪潮,没有太看见杭州。母亲是游离在主线外仿佛有自己生命的,时不时出现的女友也是走在路上常有的事,看见有人问为什么会有和母亲的那个吻,只能说是流动的情境。而我们与女主角分享那一刻。
年度脏烟灰缸奖得主。如果说《千禧曼波》里的吸烟是一种生命体征的标识,一种呼吸和燃烧岁月的可视化,那这部里就只能作为弥补镜头内肢体和言语匮乏的填充剂;试想如果将角色在每个场景里点烟吸烟的动作都去除,那影片就根本不成立了,啥也不剩了。如果硬要说这种无意识下意识地拿烟举动是孤独的人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替代交流,置换氧气以补充虚空,房间是冰冷的充满距离感的城市空间,而房间里的云是“烟云”,故事和角色就真的像烟一样,手随便一挥就没了,太飘了。母亲和说着不同的语言的男友是个有意思的设定,今年似乎在挺多女性中心的故事里见到sexually active的母亲形象,算是可喜的进展。
对两性肉体的展示赤裸而真诚,并且贡献了今年华语电影最大尺度的床戏,目前看来是杭州新浪潮中最好的一部,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情欲和亲密关系,黑白摄影不再是故弄玄虚,而是内心孤独的色彩。没有归属的都市青年,只能在性爱里寻求安慰,或许这就是当代都市青年现状:只能依靠炮友获取亲密关系。《安稳觉》和《她房间里的云》一弯一直,一男一女,一西一东,将当代中国都市青年亲密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另外导演对《湮灭》可能是真爱,不仅片中对《湮灭》致敬,连片尾配乐也是《湮灭》的风格。
目前中国的文青,作者电影圈里的文青导演,在世界艺术电影氛围中都是十分诡异的存在,而《她房间里的云》便是典型作品。导演的表达永远游离在现实之外,又或者说他们眼中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极其主观,且充满魔幻主义的滤镜修饰。但是,在美学的造诣,在电影视听的把控上又极度匮乏。所以那些吹嘘,吸烟,做爱,就是他们电影的语言。但事实上,这些也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用来反抗的语言。但是这种反抗,在国际角度看太落伍,在国内角度看,戳不中社会与个体的矛盾核心。那这种假象的态度,何尝不是一种自恋般的自以为是,自恋般的自怨自艾呢。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私影像式的作品和商业烂片并无优劣差异,都是在不同层面上对观影群体审美认知的一种逆转,一种倒退。
这是我一类(女)同学很爱拍的风格的作品,看到这样的表达我太熟悉了,基本上可以出戏到看见导演的喃喃自语,影像上越混沌迷糊的时候,就好像越有一张嘴,叠画在屏幕上说着一些私人的情绪,对于这样的表达我是支持的,就像日记一样,但是我喜欢把电影视作一个难题,一篇包裹着真的虚构作品,这种未免就有一种絮絮叨叨的直白。几个演员的表演我都不是很满意,尤其作为很有经验的刘丹,但同时我也很意外她完全尊重这样的戏份执行了出来,一般而言很多演员肯定是会拒绝或者删改的,从某方面来说导演的执行力或者演员的专业度很强。
这个电影离开了直接的身体镜头是不成立的,无论是与母亲的吻,无论是恋人之间的赤裸相拥,还是浴缸中的直白拍摄,尺度虽惊人,这一段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如此自我又如此渴恋亲密关系?人的身体是人最本质的边界,自我在边界之内,存在可以自证,但是是孤证,越是自我,越陷于存在感的危机中,而亲密关系是互证,在亲密关系中建立起的与实体世界的联系,是从感官到意识的,落实在生活之中的。一个“以身试法”的电影,如果没有“身”,是无意义的。
正式起飞。用飘逸的方式,实现精准的击打。为做出疏离感而取消色彩,好几处私影像式的操机方式,包括嵌入手机视频,乃至亲吻与拆迁段落“恐怖”的负片效果,都是自洽且蓬勃的手法。或者,干脆就去感受流动的像素颗粒,胸腔内碰撞的意义不明的情感实验;幽深的、常被目光回避之处,有水草轻柔拂动。升腾的烟雾里,确实悬浮着无病呻吟的因子,但她选择信任自己的身体,信任当下的欢愉与痛苦,绝口不谈爱,只谈离开。于是,浪潮拍岸,天气湿冷,拨开湖边迷雾,看到杭地影像的又一条通途。如今判断青年导演作品好坏,只看一条:ta有没有真正的表达,社会的或是内心的。@fidocs
“生活而已”的生活流记录,不时还穿插一些实验电影的元素(虽然有点无谓)……无情节、反叙事、少对白,简化的人物关系、单调的声音空间、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断裂跳跃式的剪辑,再加上灰度比重偏大的消色摄影…都足以令整部电影更显冗长而沉闷,让人很难融入进剧情中,到了后半部分才稍好一些,看了1/3才大致理清人物关系,由于画面普遍偏灰,每个场景中的房间看上去都差不多,空间关系更是让人一头雾水,叙事情节在女主父母各自的新家与一家人曾经住过的老房子之间不断切换,只能通过人物对白及室内的陈设来判断当下属于哪个场景/空间,而女主则自始至终仿佛突然从外界闯入的他者一样漫无目的且缺乏存在感的游走在杭州的郊外、城西和西湖边,完全疏离于这座城市之外,若不是事先看过剧情的文字介绍,谁又能想到她只是刚从读大学的北方回来而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