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1936)
一人息子UP:2023-09-29
独生子简介
信州农村的单身母亲(饭田蝶子 饰)在纺织厂辛劳工作,以供养独生子良助(叶山正雄 饰)上学。即将毕业的良助经老师开导,决定继续学业,然家境贫苦令其迟迟无法张口。了解到儿子的心情,为了让他过上美满的生活,母亲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将良助送入东京的大学。
十三年岁月倏忽而过,成年后的良助(日守新一 饰)从学校毕业,娶妻生子,在东京安定下来,母亲则依旧留在信州农村。满怀希望的母亲前往东京,却发现当初自己倾心培养的儿子只担任夜班老师,收入微薄,过着清贫的生活……
- 小津安二郎 Yasujirô Ozu导演
- 饭田蝶子 Chôko Iida演员
- 叶山正雄 Masao Hayama演员
- 日守新一 Shin'ichi Himori演员
- 笠智众 Chishû Ryû演员
- 坪内美子 Yoshiko Tsubouchi演员
简评
结尾自我感动式的积极无法扭转对人生在世、血脉亲缘的消极态度,反而更添悲凉。影像同样消极,视觉元素如同原子般在画框中罗列,以藕断丝连的弱相互作用凝结在时间里。这部浅焦的运用尤为突出,单个原子在那些前后景构图里逃逸供人捕获。空镜则是对这些粒子的特写。观众以上帝般的宏观视角凝视这晶体,不带移情,徒有悲悯。
其实非常切合中国当下的语境,对于含辛茹苦培养出的儿子到城市打拼一事无成的境况,母亲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儿子也满心歉疚,两人长谈之后,银幕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哀伤。此时,剧情如何向下发展是个很迫切的问题,小津安二郎引入一个戏剧性事件,给儿子一个台阶可以下,但其实是个取巧的手法,问题仍然挥散不去。此时小津已经开始使用空镜来制造情感瞬间。
#SIFF23 天山 ,跟价值观或思维、阶层固化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好,另一方面又把养孩子当作一种投资,总希望自己的投资付出能得到回报,如果看不到成果,约等于否定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就像片中的母亲,她这辛苦操劳的一生,可以说都是为了让独生子成才以实现阶级跃升的执念,双方都不轻松,这样的互相拧绞太无奈了。所以最后的善举也许是小津的一点善意吧。
生肉。纱厂女工们,劳作的女人们,一直背着孩子的妻子,两手空空的日本男人。不容易,竟然拍了母亲的悲伤与不易,下层街区。御用的男演员那时候倒是很年轻,和年老的气场不太一样。蝶子女士演得真棒。非得手欠动马的人类幼崽。最后一幕,老母亲擦完工厂地板去后面院子倒废水,捶捶腰(生孩子肯定会老了腰更疼),坐下,悲伤的表情。户田家那部的对话,他所有电影里的对话。有时候觉得他电影里的人物笑着对话是平稳,有时候觉得恐怖(不是因为演技 演技很好),这部的“强颜欢笑”就有些恐怖啊。片头曲,配乐
小津进入成熟期的一部片,也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片(片中男主带着乡下来的母亲去电影院,告诉母亲说:“这是有声电影。”)。对话的节奏、空镜的长度都还在摸索,明显有点拖沓,音乐有点用力过猛,但低机位的静止镜头、家庭关系的主题、细腻而少评判的语调都已经在了。小津那些辨识度极高的标志性画面也已经大量出现:几乎正对镜头/观众的正反打、木屋外一条条晾衣绳上挂满衣服、居民区边火车呼啸而过、传统的室内装潢和各种生活物件……那时小津还受西方电影影响很深,片中电影院的段落里直接放了一部德语电影,男主家中能看到两张海报:一张写着“德国”,画的似乎是一匹马/骑兵,另一张是Joan Crawford的大照片。
1,走前在家看了一小时(到送医院后镜头转回马为止),刚刚在车上补了后面二十分钟。看消息,昀在我走后哭了。2,片头引芥川龙之介「侏儒警语」:“亲子关系一建立,便开始了人生悲剧的第一章。”我从来以为这句话是戳破虚伪的绝妙讽刺,现在通过小津,才约略懂得其中的人生况味。3,小津最让我感动的三部电影:东京物语、父亲在世时、独生子。小津无与伦比。4,我是个伟大的人吗?
小津很早期的作品,但仍然讲了个看完后让人觉得无比苍凉的家庭故事。这部电影做到了用镜头传达情绪,母亲的背影、一幕幕的空镜、以及最后母亲坐在工厂外那一幕,都让人无比的心痛,虽然是个简单的故事,可在小津的镜头下多了一丝细腻的悲哀感
小津第一部真正的有声片,同时也是贫苦版的《东京物语》。《东京物语》里的儿子好歹是个医生,拥有一个像样的房子。这部片子里的儿子只是个老师,而且住在陋巷破屋,相邻垃圾焚化厂。如果说《东京物语》里的父母放弃了对于子女的期待,那这部《独生子》则是母亲放弃了对于东京的期待。这个时期的小津镜头下的东京全部都是其萧条的一面,而关注点则是一个个落魄的失业者。被众人描绘得五彩斑斓的东京中,也总会有人对着一片荒凉的田野感慨“东京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里面关于亲情的核也是东亚传统的那一套,母亲默默背着孩子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可孩子的成长却背离了母亲的期待,所有生活的意义都在所追求的远方变得虚无缥缈,进而责怪自己无能。
东京=北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东漂的年轻人在大都市的贫民窟,生活不一定是理想的生活,学习好也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很喜欢良助温馨的笑容,做人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努力并坚持啦,相信美好的生活就在前面等着你,有慈祥善良的母亲和温顺贤惠的妻子支撑,相信良助一家人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剧情描述的也是很多当下人的现状,希望大家都能尽快走出“老鼠赛道”……
#2020 上影节观影# 终于有幸在上影节第一次在大银幕欣赏小津大师的作品。这部独生子是大师早期最有代表性的电影了,也奠定了后续晚春、东京物语的电影风格基调。做为一个中国80后的独生子,对片中母亲的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情,对片中做为孩子的那种面对现实的无奈面对母亲的羞愧以及善良努力的本性,感同身受。80多年前的日本独生子竟像极了我们这一代80、90后的孩子!
真心酸。电影里的时代已经远去,故事却未曾远去吧,在中国在日本应该还是会有这样的故事...阶层的固化,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成功未得后的失望自我嫌弃,不知道母亲后来说这是最好的手信是心里话还是安慰儿子,毕竟最后母亲孤独又担忧的神色看着还是很惆怅。母亲是好母亲儿子也是好儿子儿媳也是好儿媳,可是生活的苦不会因此就离开,虽然比起财富可能美德更可贵,但是对财富与成功的追逐哪个时代都没有消失,而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好像也没有怎么进化改变。30年底日本小朋友就玩棒球啦,哈哈。医院里邻居小孩子穿着大人凉拖的背影看着好难过。人生啊人生。
第23届上影节的第六部片,作为一个小津粉,每年上影节看小津已经成为了习惯,而《独生子》这部小津的首部有声电影却让我觉得平淡无奇,作为早期的作品,片中已经显露出了许多小津的个人影像风格(其中又一个空镜头一直没动长达数十秒,一度让我以为是放映事故),片长很短,人物和故事内容也不多,相比后面的成熟作品,这体量也就三分之一,更像是一部小津探索有声电影和未来风格化的一次尝试,完成度并不高。亲情还是小津式的亲情,只不过后面的“嫁女”要比这“养儿”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