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显影(2000)
评分:7.4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编剧:
主演:朱安贾伊·伊鲁斯里 / 罗宁·提姆 / Saisiri Xoomsai
类型:剧情 / 爱情 / 科幻 / 悬疑 / 纪录片 / 奇幻
片长:89分钟地区:泰国
语言:泰语
影片别名:人造传说 / 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 / Dokfa nai meuman
上映:2000-02-02(鹿特丹电影节)
IMDb:tt0269587
正午显影简介
導演和工作人員拿著 16mm 攝影機訪問泰國小市民,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過去~ 親身經歷說完, 還要再說另一個故事~ 此後, 導演拿著這個故事, 四出走訪泰國的鄉村, 邀請當地居民齊齊來玩接龍遊戲, 即興創作下一個段落~ 最後, 導演將這集體創作的故事在有限資源下拍成一部電影~ 這虛構的故事, 講述一位長期坐輪椅的男孩, 他一直只能靠女補習老師 Dogfahr 認識外面的世界~ 最近, 補習老師頸上無端長出一道疤痕, 後來突然在屋內暈倒, 無論如何也醒不過來~ 老師裙下更赫然滾出一個神秘圓球, 圓球又變成一位外星男孩… 故事越說越出奇, 劇情峰迴路轉, 被訪者逐一以不同表達方式讓這故事一直延續下去~
相关影片推荐
-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导演
- 朱安贾伊·伊鲁斯里 Djuangjai Hirunsri演员
- 罗宁·提姆 Kongkiat Khomsiri演员
- 萨永普·穆克迪普罗 Sayombhu Mukdeeprom摄影
简评
“延伸”的概念由挖掘转变为开拓,其作用对象也从文本的“深度”演变成“广度”,串联剧作的并非是角色讲述的故事,而是将故事嵌套的再创作过程,这其中也包含着后半部分刻意将情节异变为现实的调理。但这并不是单纯地把传统理念“低级化”,相反地,故事不只存在于粗粝的影像中,它是从创作者的头脑中生长出来的,这种宽度的延伸将不同口述者(他们的思维)诞生的碎片拼凑起来所产生的边界拼图——在主要反映社会百态的情况下——是远好于单调地对统一性事件探究的。至于次文本在影片中的身份,它早已藏匿在一个个游走至田野乡间的镜头之下,慢慢地植入并蔓延于观者的血脉。
,前2/3全程在琢磨导演的意图,如坐针毡。到了最后1/3突然灵光一闪,很主观地意识到导演其实在用不同年代、身份的人去讲一个故事,所以这个故事才会游走在现实和怪诞之间。戏中戏的剧情走向基本反映了那代人的状态和所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不过我对泰国和那个年代的背景很陌生,实在难以理清所有深层的隐喻。对我而言,其美学和电影语言的意义要远高于时代的意义,难以想象这是一部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泰国电影。不过风格实在太过于导演个人,不是每个人都吃的开。我隔壁的人在短短89分钟已经醒醒睡睡了好几回。(话说毕赣到底受了多少阿彼察邦的影响
电影的某一种概念即是讲故事,阿彼察邦用他不可复制的方式拍摄了这部电影,一次又一次的编织故事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故事本身会失去意义,再看到故事背后的这些环境和动机,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深度的论证,而不是傻乎乎的形式化的视听。但是我比较不清晰的是,这部电影对于这种神秘性表达得不算清晰,究竟是神秘的事物,是暧昧的讲述,还是泰国本身的环境气质,他们都在一锅乱炖中,不过这些都在以后他的电影中如神迹降临,令人鼓掌。
阿彼察邦长片处女作。让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彼此相接进行创作,甚至插入一段模仿的表演,构建了一个残疾孩子和家庭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讲述的故事本身与讲述映射出的语境成为复线叙事,导演模糊了故事的演绎与叙事者的伪纪录,让二者一道完成了现代性视阈下的泰国城乡编年史。镜头有随性之气,不论正斜高低,有跳切晃动,松散断裂又遵循线性。所摄之处,有日常生活的交通、饮食、民俗,有代表不同文化的街道、建筑、医院、有关于政治的选举、战争、时局,还有神秘的虎精、巫术、外星人。故事在添砖加瓦的过程中逐渐诡怪离奇,正午的乡村,孩子们与狗嬉戏,集体创作的民族叙事逃逸于确切的存在之外,只留其影飘荡在空中。
一项对于“故事作为媒介”的研究,关键的负片竟在维也纳被找到。故事是人的产物,由一个思想主体流向另一个,叙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也变幻无穷。“流变中达到永恒”的浪漫主义在数字记录横行的年代里趋向灭亡——或许这是阿彼察邦将时间停留在1998年的原因之一?印象很深的是太平洋战争结束那天,两个男人默契地相拥,收音机里开始歌颂美国的好。
一是对叙述者的纪录,其中嵌套了叙述者讲述的虚构故事;由此二就是在呈现虚构故事的同时,客观观察式的固定镜头配合叙述者的叙述产生了纪录的属性;再回过头来看影片整体,即是在虚构与纪录相结合的方式,二者的边界随着情节的推进愈来愈模糊,以至于到最后分不清虚虚实实。“故事接龙”的小游戏倒是很适合拿来玩实验影像和将多种文体杂糅在一起的概念,从口述、戏剧、到演绎再到更多不同年龄、阶级、地域的人的参与/延展/补充,原先严肃的现实主义故事开始变得愈发离奇荒诞,脱离控制而“失序”,呈现出阿彼察邦的鬼魅神秘主义,这也可视作民间神话的创造和流传过程。与此同时,也能借助摄影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拍摄,窥探出一些泰国民生风情画和地域景观。
太牛了!早上看邦哥处女作一点都不困,越看越起劲。这哪是处女作啊,俨然是大师之作了,阿彼察邦风格初显开篇的行车长镜头就已经表明整个片子漫无目的,不知会发生些什么,游离虚无感油然而生。卖菜的女人,老奶奶,民间艺术表演,青年们,年轻男女,双胞胎聋哑女孩....从温馨文艺,到奇幻悬疑等等,他们的故事接龙需要逻辑性嘛,逻辑性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一个个故事也构成了整个泰国社会风貌,被锁住的大象,小狗也是对泰国社会的一定程度上的讽刺,这样的伪记录方式是我最向往的电影艺术,邦哥是真正做到了跳脱出电影的条条框框,自由的表达何尝不是电影最本质的东西,不去纠结于拍出来会怎么怎么样。片中让我感受颇多的就是太平洋战争结束新闻播报时,两人的拥抱感动,这样的历史节点与当下不谋而合,希望世界和平,peace!
故事与故事的纠缠,影像与影像的融合,声音与画面彼此阻拦,室内与高曝光的户外互为阴阳面,正午变成了善恶分明的神圣时刻;本是一桩民间轶事,直到人们追寻着开端,缘由、发展,在半开放的空间里故事情节或流失或延续,在人们的口中,在想象力中、在即兴笙演的唱词中、在现实随机的符号与历史的回响中,一个故事堕入人间的烟火慢慢变成神话的原型,交谈中的琐事与在后院弯下腰捡起一个不明形状物体的小确幸都变得厚重复杂多情——民主粗粒的显影得以浮现
是第二次看正午显影了,个人看来非连贯性的非虚构叙事手法致使观众难以轻易进入。但或许这就是影像的魅力,尽管第二遍了还是似懂非懂,但不会忘却的是,轮渡上的女人焦灼的神态与栓铁链呼应的脖子过敏的女人,水中嬉戏的孩童还有镜头前的邦哥。mystery相比与恋爱症候群的神秘气塑造还是刻意青涩了些。哎,好想去泰国啊!
无论阿彼察邦拍的故事多么扯淡,风格不变,依旧高分支持。太爱世俗和怪力乱神的泰国,日子絮絮叨叨地流淌,百姓安然日常。与之相反是国内某些导演对泰国/印度/日本居高临下的刻板凝视,当然某些外国导演对中国也如此,充斥落伍僵硬的符号。希望中国也能出一个邦哥,拍灵媒/通神/谈天… 不太明白正午黑白片的用意。
泰国作者电影展。我想让我打开这部处女作的钥匙是陈凯歌的《孩子王》,不仅仅是后者反复吟唱的那句歌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还有在云南乡村中老杆儿所见所闻的神秘影像,那是知青一代的集体潜意识。《正午显影》将镜头对准城市乡野中的无产者,聆听他们经历或创造的故事,而后给予极大的尊重还原这些故事。日光当头,显影的是泰国国民集体的潜意识,他们的梦境、他们的幻想……当摄影机一次次将讲述的权力让渡给这些无产者,直至结尾正午兴高采烈的学生,电影本身似乎也让人忘记了摄影机的存在,变得有机有灵了起来。
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女子讲了个孤独者和拯救者的故事开头,一群小孩嬉笑着给故事加上了外星人现形的结尾,中间经历的每一段情节变换都是讲述者性格和愿望的折射,这个过程已经是一种行为艺术,拍成这么一部松散随意的电影就更是艺术实验了。很难形容我的观感,说有趣也有趣,说无趣也无趣,主要坐前排真的被晃得有点眼晕…@泰国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