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红(1995)

女兒紅UP:2023-09-28

女儿红

评分:7.8 导演:谢衍 编剧:亚中 / 庄澄 / 彭美凤 / 沈贻伟 / 谢衍
主演:归亚蕾 / 顾美华 / 周迅 / 傅浤鸣 / 雷汉
类型:剧情
片长:110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Nu er hong
上映:1995-09-09(中国香港)
IMDb:tt0114013

女儿红简介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男人都是女人一生的原罪。古老的江南水乡深处,曾经如一朵白莲般纯洁的花雕(周迅 饰)爱上了年轻画工郑阿藕。爱情炽热,不需要媒妁之言。你情我愿之下,两个有情人结合在了一起。花雕的爹爹知道真相后,怒气冲冲地赶走了阿藕。阿藕承诺回来迎娶花雕,从此一去不归。不久后,花雕生下了女儿秋妹。她朝思暮想,等待有情郎的归来,无奈最终都是一场空。时代风云变幻,转眼到了文革期间,花雕(归亚蕾 饰)的出身和早年经历使她备受冲击,进而连累了如花似玉的女儿秋妹(顾美华 饰)。秋妹憎恨着母亲对她影响,赌气嫁给一个没有文化的男人。
  悲伤的命运何其相似,也许只有经历后才会懂得什么是珍贵……

第3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归亚蕾 第3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提名)亚中

简评

导演谢衍,著名导演谢晋之子;故事以越地风俗女儿红酒为主线,讲了三代人的爱情故事,融合了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建国以后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三个时段,将亲情、爱情以及时代主题有机融合在一壶绍兴女儿酒之中。由于导演系浙江绍兴上虞人,主题又是女儿红的故事为主题,故而电影对越地方言习俗驾轻就熟,演员由归亚蕾、周迅等知名演员加盟更增色不少!电影场景明显可以看出源于绍兴、上虞、东浦以及春晖中学等不同场景,是了解近代以来绍兴文化风俗习惯的亲情佳片。

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是周迅演的花雕小时候坐在小船上一边就着小菜喝酒一边跟阿松聊天,那个时候她刚刚读完书回家,多么舒服自在。第二个镜头是归亚蕾演的花雕拉着手推车送怀孕的女儿下班回家,到家时她满身是汗,女婿却在家门口嬉笑打牌。小时候被父亲当眼珠子疼爱的人,长大了吃了多少的苦呀。她珍视父亲留给她的那坛女儿红,也是怀念父亲做这坛酒的时候给她的爱吧,应该还有为父亲没有喝上这坛酒而遗憾。

幸好终是喝到了女儿红。回头想想花雕真是命苦,不仅受挫于时代,还有她繁衍的每一代人都是那么的叛逆有个性,一个个都要自讨苦吃,为这角色感到不平。归亚蕾的表演真是极好,被挂上资本家的字样批斗时那可怜悲哀又绝望的眼神,和她拼死拼活也要砸那缸女儿红的那声嘶力竭的姿态,直到电影结束都一直停留在我的眼前。

片子拍的很舒缓,剧情结构也比较单一,时间跨度很大,没什么可供梳理的细节,也没什么波荡起伏的剧情。可这就是生活,是每一代人都会从中承受其苦的生活花雕是不幸的,但在她的时代,又没人认为她是不幸的。站在历史的角度,每个人好像都是不幸的,可在自己的时间维度,所有不幸都像是应当的…一代又一代,女儿红终于开了缸,时光滤走了多余的片段,每一盏都是醇香

剧本很棒,演员的表演弥补了叙事上没有情绪铺垫的大时空跨跃,尽管整体节奏略快,但依然让人感觉真情十足。我喜欢那句老生常谈的句子,我爱过他,我不后悔,很经典啊。一个人为另一个人等待了整整一生,需要何等的深情呢?从归亚蕾被批斗开始,我一直饱含热泪。为了她的等待和不悔也为了命运的不公。

三代女儿的故事,花雕的执着自我与强大内心,秋妹的无尽抗争与无奈逃避,陈飞肆意无羁与懵然无谓。一坛女儿红,贯穿三代人生。九十年代的影片,诚然在时代感的表现上有些标签化,可能在九十年代来说这样时代背景的表现不是那么大众,甚至是突出的,但是细节场景的处理,对人物内心的表现,还有比较能够深入人心的。并不喜最后结局花雕病好,陈阿藕归来的圆满大结局,生硬的宣扬那坛70年女儿红在花雕的心中的位置。这样只让整个故事缺乏了想象空间,缺乏了生命力。

本来想看周迅,周迅只在前面几十分钟出场。从30代到90代三代“女儿”的故事,桥上的人群从士兵到红卫兵到旅游团,这也是中国近现代的故事,女儿和母亲的关系都经历着从对抗到和解,花雕时常让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勤勤恳恳独自操劳,做一些不管你的感受为你好的事情,我也从精力充沛的反抗慢慢和解,秋妹最后也喝下一杯酒,70年的女儿红是花雕随时代两岸相隔的爱情。

看得我难过至极…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在时代更迭中显露人生的悲乐,终于喝到的女儿红浸透了多少岁月的痕迹,而苦难与记忆永远不会随时间褪去,反而更显厚重。归亚蕾的表演不露痕迹,完全将自己投入角色,唯一遗憾的是看似圆满的结局,那么多年的等待岂可轻易就化解了?

跨越70年,一个家庭里三代女性的婚恋故事。前半小时周迅的部分是最好的,不满意爹给她安排的少年老公,女学生周迅和家里的画师有了建立在性吸引力上的关系,二人始于摸脚的场景还真是个古典叙事,发轫于西门庆和潘金莲,连我在年轻时都试过这个套路,周迅摸对方纹身也是很好的点题,拍的欲望鼓胀。女儿迫于文革环境,嫁给无味、粗鄙男人的经历,和周迅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在不幸的命运里,又在婚姻上做了拙劣的选择,但外孙女的经历,好像跟她俩没啥关系了,人家自己选择退学创业,找了个男伴也很清楚是玩玩而已,主题到这里就涣散了,归亚蕾和男闺蜜的关系也刻画的没什么内容,总的来说这后面的戏没有一个能撑起来的角色,看上去是些苦情叙事碎片的堆砌。顾美华明明是上海人但口音太奇怪了,令人出戏。谢衍的拍法有明显第五代那种晦暗、低气压的史观影响

来到绍兴,脑子里自动出现了这部电影。小学时候在电影频道看的了吧,那时候啥都不懂,一直想不明白阿藕不回来,即使他最后回来了,对于那么多年时光的等待,回来好像无济于事……甚至现在即使明白当年的阿藕回不来有时代因素,可是十年回不来,二十年也能回来吧,他在那边娶妻生子,临老了回来看一眼弥补遗憾?能弥补的遗憾就不是遗憾了,可惜了花雕那么多年等了一个并没有那么爱她的男人

归亚蕾的表演和角色都意外得好,这是一个难得的到了中年之后,没有改变个性的人,况且她还遭逢巨变,但理论上不好的部分她主动承担,好的部分她冒险的追求,所以我推测她不会变,许多这种演一生篇章的电影,尤其少时和成年时两个演员演,就会突出一个成熟度,长大了稳重了,我常常觉得,啊好唏嘘啊,你看少女太平和中女太平完全是两个人,但这里的花雕没有,归亚蕾在有限的规定的戏份里实际上演出了这个角色的个性,她真真实实的活过。这个电影对于普通的女性角色也有一定的塑造和反思,尤其孙女就是一个当下的年轻人,反观现在的作品,倒退回三十年前都不如。

影片《女儿红》借一坛有七十年历史岁月沉淀的女儿红酒,带出了十里香酒坊一家三代女性的迥异命运和悲欢离合,是典型的以小人物一生反映时代面貌的文艺片。归亚蕾老师的演技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她的演绎赋予了花雕这个角色热血与灵魂,同时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的立意和结构都不错,尽管缺乏细节的把握。最令人不禁感慨与喟叹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惨遭遇,那是时代与社会的悲哀。那坛七十年的女儿红也早已不只是坛酒,更是时代岁月、是宝贵生命、是曲折人生。

获得奖项

  •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第2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第2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获奖:水晶地球仪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Crystal Globe
女儿红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