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妈妈(1962)

Mamma RomaUP:2023-09-27

罗马妈妈

评分:8.2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编剧: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主演:安娜·马尼亚尼 / 埃托雷·加罗福洛 / 弗兰科·奇蒂 / 西尔瓦纳·科尔西尼 / 路易莎·洛亚诺 / 保罗·沃尔波尼 / 卢恰诺·戈尼尼 / 维托里奥·拉帕利亚 / 皮耶罗·莫尔贾 / 弗兰科·切卡雷利 / 马切洛·索伦蒂诺 / 桑德罗·梅斯基诺 / 弗兰科·托沃 / 帕斯夸莱·费拉雷塞 / 莱安德罗·桑塔雷利 / 埃马努埃莱·迪·巴里 / 安东尼奥·斯波莱蒂尼 / 尼诺·比翁奇 / 尼诺·文齐 / 玛丽亚·贝尔纳迪尼 / 桑蒂诺·奇蒂 / 雷纳托·蒙塔尔巴诺 / 兰贝托·马乔拉尼 / 马里奥·西普利亚尼
类型:剧情
片长:106分钟地区:意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
上映:1962-08-31(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056215

罗马妈妈简介

“罗马妈妈”(安娜•麦兰妮 Anna Magnani 饰)将十六岁的儿子艾萄里(Ettore Garofolo 饰)从乡下接到城里,艾萄里多年不见母亲,显得害羞和沮丧。妈妈在屋里放起音乐邀请儿子一起跳探戈舞。她在城里的集市上做着蔬果的买卖,总是告诫艾萄里不要和他的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艾萄里经朋友介绍喜欢上一个已经有小孩的妓女,并且卖掉妈妈的老唱片换钱给妓女买礼物。妈妈得知此事十分担心,委托好友引诱艾萄里使他忘记那个妓女,并且帮儿子找了一份工作,看着儿子日渐走上正轨,妈妈很高兴。而此时当年罗马妈妈的皮条客找到了她,用告诉艾萄里她的不堪过往来勒索钱财,罗马妈妈被迫无奈重操旧业……

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简评

60年代意大利青年电影。皮埃尔 保罗 帕索里尼。新现实主义的冲动遭到激进的现代主义。对于都市贫困生活毫无遮蔽、赤裸裸的检视,被誉为对新现实主义的回归。对于周围环境的处理,似乎更多的是受益于布努埃尔的《被遗忘的人》,不仅在于影片中有展现野蛮暴力的场景,而且在于有令人困惑不安的梦境影像。曾批评新现实主义过于依附抵抗政治,而且过于迷恋表面的真实。早期电影中,展现出他称为“pasticchio”的特色,即将广泛的不同听觉与视觉材料“混杂”在一起:在让人想起文艺复兴绘画作品的画面中,片中人物满嘴粗俗的语言;在一些真实电影的街景中,配上巴赫或莫扎特的音乐。无资源

二战后形成了意大利的阶级社会,意大利成了只有厕所的房子,成了钢筋水泥的地狱。罗马妈妈代表战后一代,小男主代表战后二代。战争造成父母的死亡,让罗马妈妈成为妓女。贫困造成父母的缺失,让小男主成为流氓无产者。小男主父亲成为皮条客,因为祖上都是罪犯,贫困会遗传,犯罪也随之遗传。罗马代表着资本社会,乡下代表着无产者社会。无产者无法融入阶级社会,所以罗马妈妈看不起乡下,但小男主只在野外玩耍。小男主是圣子,父亲是上帝,罗马妈妈是圣母,所以父亲会为他赐福。和《乞丐》中一样,他注定成为无产者的y稣而殉道。因为贫困会遗传,无产者的孩子注定是无产者,他会走过父亲的每条路。维护社会公平的宗教是失效的,所以神父不肯帮助小男主造成阶级跃迁。罗马妈妈打开窗户,城市和教堂很远,只能看到墓地和废墟。

以最后晚餐一般构图的婚礼宴会做开始,罗马妈妈用三个小猪指代自己和新郎新娘的关系,全程大笑,与新娘斗歌,这笑声和歌声比哭声还令人心碎;以安德里亚曼特雷亚死去的基督一般构图的儿子偷东西被绑在床板上从脚拍的画面为止,完成了圣母玛利亚和基督在人间的叙事。此外罗马妈妈过去的职业,又让她与抹大拉的形象重合,她是妓女,但是她未尝不是最圣洁的!罗马妈妈与儿子跳探戈舞,给儿子买摩托儿子带着她骑行,母子之间的柔情蜜意,让我不由得想问一下,影视作品里有过母女之间这么柔情蜜意的场面吗?罗马妈妈两次在暗夜里走路说话,为了儿子能有份工作设局,看得出她对儿子的全力付出。最后儿子惨死,她痛不欲生,也令人动容!伟大的安娜马尼亚尼,她的表演令人潸然泪下!齐蒂这个皮条客演得太好了,无耻有心计!儿子执着地自毁,驴子巴特萨中的女孩!

比第一部更加动人,观看期间总让我感到是一个中国故事的内核,孟母三迁和神女的故事。第一个景就宛如《索多玛120天》的进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很动人,让你仿佛感受到就是身边的角色一样,罗马妈妈的机灵泼辣独断,儿子垂头丧气的迷茫彷徨,最后儿子宛如耶稣雕像而死令人悲伤,而罗马妈妈结尾一幕,宛如《三峡好人》的魔幻现实,原来贾樟柯学的是帕索里尼的现实主义啊很喜欢夜间的那个长镜头,轻盈又含蓄的把罗马妈妈在客人之间出现又离开的生活表现出来,很棒

很熟悉的《乞丐》《卡比利亚之夜》的味道,可能就是这个时期的帕索里尼吧。看得出来他很有传统文学气的色彩,看他和看安哲是不一样的,安哲是很有戏剧性的,与舞台的戏剧有关,同时又试图创造电影艺术性;但帕索里尼似乎是更传统一些。也算在大银幕上看到传奇女演员的表演了,她的确能驾驭这样的角色,只是隐隐觉得帕的剧本还不够成熟。有一点他始终很吸引人,就是他的人物的被围困感,以及找不到怎么简单去理解人物的路线,仿佛皆是新现实主义一脉的含糊感,可以上承雷诺阿。但从这个角度讲,女演员可能又被渲染过头了,但她有她自己的风格。意大利人拍站街女以及与寄生虫拍得真好,帕索里尼的镜头似乎总有一股节制的高效。而且在这里看得出来他还不是很反讽,因为罗马妈妈与牧师的对话,她不在乎信仰的问题,但牧师的确为她指明方向,只是实现不了。

帕索里尼百年展映。聚焦战后意大利社会底层小人物尝试改变阶层的徒劳无功的努力,表达了对小人物的悲悯同情和对社会环境的无情控诉。只想说很多喜悦和苦难的情感真是永恒的,在任何时代都能让人产生共鸣。结构形式工整,技法高超。开篇最后的晚餐,结尾耶稣受难。开篇婚礼上的对歌道出人物背景和恩怨。前后两段互文的黑夜灯下步行长镜头,表现罗马妈妈人生境遇的起伏。唯一奇怪的是男主的生涩演技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疏离感,与整个故事不相符。

帕索里尼曾说道,马尼亚尼的加入是他导演生涯以来挑选演员的最大败笔。理由是马尼亚尼本身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出生却让她演无产阶级。昨天同时看了两个影片,先看的任逍遥,还有此部。此部在看到一半之后终于撑不下去了。帕索里尼说的没错。这部电影整体给我的感觉是自然和扮演之间的深刻矛盾。在马尼亚尼颇具戏剧化的表演方式的同时还充斥着满是战后罗马的野草断墙人们无所事事散步其中的自然感。男孩的形态是纯自然感的表演反应。加之规矩的拍摄方式,这让整部电影看上去非常笨拙。我觉得甚至这是帕索里尼在处女作乞丐大展才华后,和日后稳定的超自然与古典主义结合的美学之间,充满犹豫的表现。

一反处女作里“业余电影”般的零碎镜头和剪辑,这部里出现了诸多优美的推轨长镜头,影像系统更秩序、更接近新现实主义。当然,大特写仍作为作者特征贯穿始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罗马妈妈》还是《乞丐》,从片名就可看出其均为一个人物的独角戏;并且,在人物塑造和表演模式的层面,他们都绝非正剧中的男女主角,而是丑角、边缘人、行为奇异者,这很大程度将电影从新现实主义严肃的样板故事写作传统中解放出来、而拥有更高的表意自由度。归根究底,帕索里尼的两部现实主义作品,与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同期的新浪潮电影一样,写作重点明显从现实主义故事转向现实主义人物,于是情节不再具有独立的教化意义,均围绕人物而编织,电影也有了更多脱离情节运作的人物高光时刻:安托万海边的回头、卡比利亚火光中的微笑、罗马妈妈投向窗外的眼神。

与其说是新现实主义,不如说更接近费里尼《大路》这般的内心现实主义,聚焦底层人最真实质朴的情感,而不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而宗教元素的加入更为影片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超现实色彩,开场效仿《最后的晚餐》构图,却被赶着猪猡而来的罗马妈妈打破,儿子死去时的神圣感,妈妈房前的墓地,无一不是宗教的隐喻式表达,个人感觉最惊艳的是片中两次四分多钟的长镜头,相似的镜头运动和场景,罗马妈妈不同的心境表达,这种真实的力量不仅来自镜头,更离不开演员毫无痕迹的伟大表演,她赋予了罗马妈妈血肉和灵魂,结尾的凝视更是让人心碎。

靠着姐夫的手速抢到了意大利电影展中《罗马妈妈》的票。喜欢妈妈这个角色,风情卓绝,刚毅又悲伤。最喜欢她带儿子去罗马前后的两段镜头:夜色中,从与另一位年轻的妓女边走边谈开始,妈妈不断向前走,身边不停更换与她交谈的人,勉强算个长镜头?两段镜头情绪不一样,对话非常棒!在影院里不敢拍现在也只能回忆起零星几句(话可太密了)。“为什么我什么都不是?而你确是万人之王?” 帕索里尼拍了很多罗马街头的荒凉景象,尘土飞扬的集市,青年人如鬼魂游荡的断壁残垣,街就是那几条街,但好像人永远也走不出去。

1962威尼斯主竞赛(当届金狮:《家庭日记》《伊万的童年》)安娜·马尼亚尼出演这部片时候就已经贵为奥斯卡影后了哦,气场强大,表演是有点用力。帕索里尼用非职业演员是一绝了。其实也算是《乞丐》故事的延续(情节-演员等方面也多有呼应),剧作强调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决定作用,故事核心很动人(“儿子是她唯一的弱点”),但情节装置其实有点弱(母亲的秘密怎么可能瞒得住嘛),儿子的戏也略有点多了。不过那两个对位的夜景移动长镜头(蛮舞台剧人物自述式独白的)确实是挺棒。

最后十分钟直接把影片拉高一整个等级。对音乐的使用比起处女作进步神速。他新现实不算好,诗意的移镜才是神韵所在。剧本内容超级丰富,有对阶级固化的控诉、有对资本剥削个体的表达,有对不作为的神的质问,有对大众悲哀命运的共鸣。这时他还没想到方法掩盖自己诗人拍电影的弊端,转场上短板太明显(压根就没转)。但是镜头很浪漫,罗马妈妈夜里与妓女和嫖客同行的场景流利动人。女主演技棒,但放在他的电影里显然没发挥空间,倒是儿子傻愣愣的样子很可爱。他说这个故事目的是打消无产阶级攀上资产阶级的傻逼主意,共产才是正确归宿。但直白宣言哪比得上电影中罗马妈妈的眼泪与窗外永恒的罗马来得有力度呢。

获得奖项

  • 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3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New Cinema Award —— Best Actress / Italian Cinema Clubs Award
    提名:金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