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在对门唱山歌(2011)

UP:2023-09-23

郎在对门唱山歌

评分:7 导演:章明 编剧:章明
主演:杰珂 / 吕星辰 / 冯国庆 / 孙凯 / 贾秀兰
类型:剧情 / 音乐
片长:103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Folk Songs Singing
上映:2011-11-18(中国大陆)
IMDb:tt2165907

郎在对门唱山歌简介

音乐是刘小漾(吕星辰 饰)毕生的热爱与理想,为了能够考上音乐学院,刘小漾的父亲请来了紫阳县剧团的冯冈做女儿的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冯冈和刘小漾之间渐渐产生了真挚的情感,然而着一些都只能存在于暗地之中,无法公之于众。
  张学锋(杰珂 饰)是刘小漾青梅竹马的玩伴,在双方的父母眼里,他们俨然一对恩爱的恋人,之后注定要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刘小漾却并不同意父亲的安排,为此与父亲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某日,刘小漾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和张学锋躺在一起,与此同时,冯冈和表姐之前的桃色新闻亦让刘小漾伤心欲绝,冲动之下,她开始了和张学锋的交往。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影片(提名)章明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女演员吕星辰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吕星辰

简评

其实我觉得即使是民歌宣传片,里面民歌的元素和电影融合的也是很好的。问题在于整个电影想讲的故事体量太大了,冯冈出走的父亲、乡下来的照顾母亲的表姐,冯冈和小漾之间的爱情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消失了的,或者是根本没有存在过。张学锋到底是真的憨憨还是道貌岸然。我觉得这些都很迷惑,叙事体量太大了,107分钟显然没有把故事讲清楚。尤其是小漾上大学以后的后半段,剧情水平突然急转直下,不知道在讲什么。演员的台词和表演水平飘忽不定,有时候会有舞台化的感觉。

影片讲述的故事与其主题很有现实性:少女的懵懂单纯又冲动的思恋,意在言外、情在事外的说不出口却心知肚明的暧昧,每个人都面对着的各自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苦恼、角力和挣扎在二者之间所受的伤害;可是那样迷人美好的思恋和暧昧、受挫于现实后的伤痛,又极具浪漫主义的唯美和哀伤失望;另外,父母对子女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控制和期望,老城区的拆迁问题,甚至大国关系与官僚政治、政治联姻的问题,也都点到为止。从内容上来讲,该片兼具现实性与浪漫性,极佳地模仿、反映了生活与西南小城的风光和人文,无疑是艺术上和宣传上的上乘佳作。 而在形式上,流畅又巧妙的长镜头,形象地展现人物特点和心理的场面调度(机位、人物站位等),似是而非的留白和想象空间,点到为止的超现实手法,再加上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所有这些形象地表现又丰富了故事和形象

章明对环境的呈现根本不需要观众担心,戴着主旋律镣铐的他在展示地方特色同时也完成了一些对权力与官僚顽疾的批判性表达。但剧本并不好,功能性呼之欲出的台词让人物情感只剩一片干涸,后半段浓缩二十集连续剧的情节则令人啼笑皆非。气质全靠开头营造出的视听风格(然而实际上反而是后半段的气质与这种视听手法更搭)和男主角人物的神秘感强撑;然而后半段导演做了非常刻意的分割设计,山歌的暧昧意味全失,运镜、氛围、神秘感也纷纷泄气了,两场“通向未来”的糟糕火车戏简直像是女主角崩塌的梦境。

章明的每一个片子都拍出了我童年生活过的区域的感觉,之前他曾聚焦于三峡、秭归、秦巴山脉、巫峡,这一部则走到了安康(紫阳),实际上仍然是汉江流域。安康和章明片中的其他地名,就像贾樟柯的原乡世界一样,是一个几乎没有被现代文学艺术史书写过的区域,也因此辨认者在其中能感知到和电影作者们书写时相似的激动,这个故事中的县委、文工团、暧昧的青春,不同于贾樟柯的世界,同样是音乐的元素、山歌/民歌和方言,山、水、城镇,但是二者的组合方式很不一样,似乎章明的片子更有潮湿忧郁、南方的阴柔神秘的一面,即使他的地位可能不会像第六代其他导演那么高,但是对于我本人,他确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对熟悉风景的观看方式。这是除了贾樟柯之外第二位能与我的生活实际发生联系的导演,不过其联系方式更为特殊、亲近而隐秘。

【Good】#70# 小镇青年的时间秘语,很单调的人际关系,望得到头的人生轨迹,华而不实的梦想。本来看完全片只想赞美吕星辰的,当然山歌好,风景也好,作为宣传片是很有吸引人的,另外也展示了不少人文地理和地方政治,。后来仔细想想章明导演从头到尾的现实主义,淡淡的哀伤,逝去的纯粹,似乎也还是说了不少的。遇到敢于把故事会搬上大银幕的导演应该珍惜,毕竟未来很长时间里这种快捷通俗的精神食粮已是四处难觅了。

应该是我最喜欢的章明电影了,少了章明电影的诗性元素,放大了现实思考和人文关怀,情感表达更丰沛。台词应该不是演员本人念的,有时会出现和表演不搭的情况,也给人一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电影的质感。台词设计成熟很多,但还是差火候,总控制不好度,有些台词长得矫情,好像非要解释清楚,给人咬文嚼字的感觉。跟镜头的调度设计特别让人惊喜,确实下功夫了,要内容有内容,要形式有形式,镜头内始终有对情绪的把控,大山大水小县城这种富有层次感的立体环境也丰富了长镜头的视觉元素。挺可惜的,本以为章明终于要拍出留名影史的杰作了,但看到后面也有点审美疲劳,后半段的故事也狗血,太泄气

真是巧了,昨天刚看过一部师生恋的《我心雀跃》,今天又看了一部。然而我倾向于将《我心雀跃》当作恋父,而这一部当作恋母。事实上,原著的恋母倾向更严重,章明已经通过片头“父亲卖女求官”的悬念往现实扳了一点了。女主是不现实完美的,而男主是丑恶现实的,这样设计只能被解读为恋母,影片后半截的质量下滑其实是这种恋母的全方位爆发。当女主叙事的意义中爱情超过了音乐,她就注定要沦为一个受戗害的功能性角色。父女俩演得都不错,其他人次之。章明拿金主爸爸的钱搞影像实验(第一幕长镜头)也很鬼。

人终究还是活在世俗中,理想同生活来比些许过于空泛,当和理想说再见时,便是爱情的结束之时。被世俗生活磨平棱角的冯冈清楚的知道同刘小漾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两人不同的阶级层面家庭环境上,两人唯一的共同点是爱好音乐!音乐是神圣的,两人的内心交流都是以音乐为基点,在音乐中他们能找寻理想的光辉!到但人终究是人,不能永远阳春白雪,更多时候是下里巴人,面对世俗的生活,两人用音乐作为纽带维持的关系却远抵不过世俗生活的枯燥复杂,理想已经成为冯冈的过去式,但却是刘小漾的现在式,这也注定了结局的分离,在世俗生活中两人没有太多的共通点,表姐在经历过世俗生活的冯冈看来是更同他相近的一类人。世俗生活往往会使人成熟,成熟的人拥有的爱情不会是最单纯的爱情!影片开头三分钟左右的长镜头的场面调度挺好,且有种偏向写实的风格!

,内容比片名有意思的多,本以为是非常民俗的。父亲形象出乎意料,既体现其世俗,又没有流于俗套,他在最大限度给予了女儿爱和空间。在其世俗局限下,屡次面对矛盾都做最大程度的包容。但是他的干扰的缺失,也让开头铺垫的他在仕途上的压力有些断档,最终他没干扰女儿工作也没受影响。结尾我不太懂,冯刚为什么非要走?是迫于自己和张学锋的家庭差距,以及张对小漾不断侵扰的压力么?他觉得最终抵抗不住?这也解释了他去南方而不是去北京,按理说去北京可以两人一起去啊。结尾照这么看我能理解了,但感觉拍的不太清晰,当然太清晰好像也没意思了。其实都是挺平常的桥段,但都看着挺有意思,不枯燥。小漾的演员很出彩。民歌也挺好听。父亲的世俗说教,处理的挺好,故事结尾呈现出来不会有太让人反感的戏剧说教味,其实还是有点,但挺现实

-9。全片除了那个怼脸交的富硒茶镜头,谁看得出来是县政府、党委等等投资的宣传片啊喂。山歌完美融合,漂亮的镣铐下的舞与魔术,命题作文下的仙气飘飘。真狠啊,咬下来的那半截舌头。这部电影在满足观察现实生活的欲望上做得超级棒。山歌飘呀飘过江,烟雨的气息带着水灵灵的临江鱼甩到我脸上。开头对小县城官场的呈现真的味太对太冲了,一切都推进得超级自然,以及去模式化的人物。真的真的是被低估的片子……“郎在对门唱山歌,姐在房中绫罗喂。哪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的歌谣哎,好啊,唱的奴家脚耙手软手软脚耙,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哎。绫罗不织哎,听山歌哎。”绫罗不织哎,听山歌哎。

前半段的长镜头很细致,虽然县长和书记的演员还有很重的舞台腔。但父亲和小漾的亲情塑造真的很细腻,尤其是父亲的塑造和表演,虽然也还有舞台腔,但在某几个镜头中确实达到了纯电影的级别。男主角的塑造就单薄了,基本可以判定为功能角色。全作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审批和陕西政府投资的限制,在末段,突然来的那个醉酒,男主出轨,非常突兀。男主身上的铺垫太少,而且小漾怎么看都那么好,我们无法理解,无法信服男主选了那个“表姐”村姑出轨

.25有人丝毫不吝惜对本片的赞誉,我是属于投反对票阵营的。章明导演含糊的谈论了当下的人民与公仆,然后却是一段更凌乱的叙事。故事老套、表演业余、一直跟在演员身后令人疲劳乃至不悦的长镜头。这本是一个应该可以更好的作品。.26重看。生命与记忆的河流,鱼儿和爱情。扑面而来的欲望如此真实,埋在老城里的真相,还有山村里的纯正民谣,却愈是寻访越不可得。理想包裹在山城的团团迷雾里,愈加扑朔迷离。两个地方出了问题。男女主角跟翻唱的山歌一样不着调,后期配音一再加以强化;叙事的重心始终在漂移,结果既没找到原来那条河,幻想的愿景也屡屡失焦。

获得奖项

  •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新演员
  •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爵奖-最佳编剧 / 金爵奖-最佳女演员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 金爵奖-最佳音乐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1
    提名:金爵奖-最佳影片 /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