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女性(2011)

Miss RepresentationUP:2023-09-21

被误解的女性

评分:9.3 导演:Jennifer Siebel Newsom / 金伯利·艾夸罗 编剧:Jacoba Atlas / Jessica Congdon
主演: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 / 查尔斯·巴克利 / 科里·布克 / 塔克·卡尔森 / Michele Bachmann / Chris Baker / Krystal Ball / Mike Barnicle / Glenn Beck / Barbara J. Berg / John Boehner / Mika Brzezinski / Pat Buchanan / Ursula Burns / Alex Castellanos
类型:纪录片
片长:91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11-01-20(美国)
IMDb:tt1784538

被误解的女性简介

纪录片“Miss Representation”纪录了一大批令人钦佩的、有影响力的女性的见解。它强调媒体对女性狭隘的、常带有轻蔑性的表述,不仅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陷入危机,如饮食失调症、自残、忧郁症等,还对另一个问题负有更大责任,即在美国所有有权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中,女性的代表性极其不足。该电影还特别提到媒体向年轻女孩传达的令人失望的观念:一位女性的价值取决于她的青春、美貌和性感,不取决于她想当领导的意图或她的领导能力。

简评

“我们的国家像一个毛头小子,当一个女人坐在你对面就不知所措了。你从她的胸部、她的双腿、她的身材看起,却不知道要听她说话的内容。”没想到漂亮国以前的歧视这么重,而现在改善到了另一种极端,不过这是必经之路,总比以前那样好。从前的舆论环境真恐怖啊,任何人说现在的人过激先看看以前如何吧,过激还是有理由的。当然,从自我物化、雌竞到Girls help girls,很令人振奋啊!

“美国女性最终会花费更多钱追求这种理想化、神话般的美丽形象,远超过花在自身教育上的钱,而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使她们长久受益的来源。在权势当道的社会,这完全是在剥夺女性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不只是其他人将女孩看做是物品,这些女孩也开始将自己视为物品”“如果媒体向女孩们传递信息说,她们的价值仅仅体现在肉体上,这只会让女性感到失去力量,让她们失去重心,无法改变世界,无法成为领导者”

性别与传播学的课上看的,总体是非常有启发的/强有力/感动/有说服力的。美国社会与国内再女权问题上的现状/观点极为不同,但仍能从美国社会的一些现实去联想/映射国内的现状。中文名翻译的不是很喜欢,但确实很难想到一个更好的表达。觉得自己还是成长在一个相对平等环境,但是还是会不断意识到很多已经被自己默认是正确的情况,但实际是不公平,想到还是很震惊的。改变很难,但还是要去努力去做去尝试。

非常empowering的电影!因为是2011年的纪录片,所以里面这个媒体和性别偏见的塑造的关系在我看来已经不是什么太新鲜的观点了。有趣的是学到了原来二战后是靠电视节目吸引职场女性回家的。以及广告里的刻板塑造还是为了卖产品为了赚钱,说到底还是资本主义啊。好在这纪录片知乎的这个decade,我们还是能越来越多地看到变化,荧幕上的女性形象也多样化起来,也算是小小的进步了!

話語即權力。但注意,我們要捍衛所有女性的權利,這個「所有」當中包含符合男權社會一般審美的女性主體(不管她是天生的,還是被規訓的,不管她喜歡這形象,還是不喜歡。這四個範疇可以隨意組合),比如身材好、臉蛋漂亮、性格溫柔、倚賴性強、期待甜美愛情、幸福家庭生活、養育孩子的女性,比如享受家庭主婦生涯的女性,比如熱愛傳統白馬王子童話故事的女性。她們該怎麼辦,或者說,她們有權在眾人憤怒的聲音中佔據一席之地嗎?第一波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最大的問題就是身分政治要求純潔性、忠誠性的自身缺陷,它使得個體身分變得封閉。我們需要身分,因為我們要代入公民整體進行抗爭,但我們不要不可改變,不要「強迫他人獲得解放」的自由。

当你被洗脑的时候,你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洗脑,反而奉之为传统和习俗。当你被物化的时候,你浑然不觉,反而开启了自我物化和对同类的物化。当你在逆境中对同类变得刻薄的时候,你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群体正在逐渐走向衰弱和狭隘。当你幡然醒悟的那一天,却发现自己满身塑料,难以回归本质,在压迫性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洋流中无依无靠地漂泊。不去自己奋斗而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永远是不牢靠的,他们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需要用更谨慎与批判的态度去看待“媒体”,包括新闻、电视、电影、报纸、网络等等几乎包含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绝大多数潜在的“女性歧视”。甚至包括我们当下的抖音、小红书、时尚、综艺等,它们都暴露出一种强烈的女性刻板印象与性别歧视,在耳读目染之下所形成的“审美”与“规训”更是进而将这种被掩盖的性别问题进行了包装与美化。需要看到的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依然是对女性的目光剥削与视觉消费,而这背后的结症离不开父权制与资本,女性主义的两座大山。而作为普通人可以做什么:改善个人的观念以及捍卫女性权益。

1、社交媒体加重了女性的外貌焦虑与身材焦虑(对女性的物化只会让更多的女性忽略对内心以及能力的塑造)2、媒体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男性手上,女性叙事的缺失阻碍着女性权益争取,我们更应该鼓励女性进行创作。3、女性主义不仅关乎女性还关乎着男性(例如性别结构的失衡会要求社会更加强调所谓的男子气概)4、女性主义是鼓舞女性的互相协作,而不是互相攻击。例如之前的全嘻嘻事件,我们应该避免结构的免责以及“厌女”结构的再生产。最后用上野千鹤子的一句话总结“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片名“Miss Representation”暗示了本片是为了揭露并批判媒体对女性形象的misrepresentation。媒体的男性凝视起到了丑化、物化女性的作用,贬低女性力量,它们传达的信息驯化了年轻一代的女性并影响她们的自我认知,让她们误以为外表和吸引力决定个人的价值,并造成了女性的自我物化和雌竞。此片认为这直接导致了女性在政治中的领导力下降,危害民主政治。好莱坞大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平面单一,女性通常不是主角,就算是主角,作战只是为了讨取男人的欢心,而非为了自己命运。资本主义广告业也正是为了刺激女性庞大的购买力而不断贩卖焦虑,女性应该用自己的消费力量来抵制那些贬低其力量的品牌。

大众对于女性的认知是怎么产生的,来自于传统的社会分工、家庭教育,当然也来自于新闻媒体。为什么影视里强大有力量的角色基本都是男性?为什么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主题都是追求真爱?仿佛女性的世界就是如此狭隘。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都是裸露性感?为什么新闻人可以公开在媒体上对女性政客的颜值身材评头论足?为什么各种利益集团的决策者中少有女性身影?真正的媒体自由和言论自由不应是这样的。在舆论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被框定在既有形象里。如果我们不发声,没有人会为我们发声。。。

揭露了一个现象,但没揭露其本质,落脚点放在对抗媒体与资本上是错误的,会造成误导作用。更别提明明是女性相关却有众多v发表讲话了。片名取得无力量感,凝视感很重,与内容有关,但充斥了太多被凝视的镜头,内容本身可以选择从女性视角出发,占据主导权。可取的观点是女性需要更关注现实与政治方面,看见更多成功女性而看见更多女性可能。

观点输出很有力量,警惕一切媒体曲解女性、消极言论,拒绝被“完美女性”的形象所捆绑,拒绝在潜意识中合理化一切外界束缚焦虑的枷锁,不被外界物化也不要自我物化。在父权话语体系下,在政坛的女性领导人大多被贬低打压,但女性联合团结女性,女性平权运动在不断开垦新的女性话语空间,感觉好有力量其实当前媒体完全没处理好关于性别议题的报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绝不让步和妥协!要愤怒!要握紧拳头握紧应得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