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里的人(2017)

UP:2023-09-20

剧照演员表影评
井里的人

评分:5.7 导演:胡波 编剧:胡波
主演:张小千 / 翟一一 / 高铁光
类型:剧情
片长:16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Man In The Well
上映:2017(FIRST训练营)
IMDb:tt8842950

井里的人简介

世界末日,两个饥饿的孩子找到了一具尸体······
  导演胡波在FIRST训练营时拍摄的一部短片,曾入围第7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Sign Of Life竞赛单元。导演在16分钟的影像中倾注了自我的想象力,在贝拉塔尔指导下,完成了一次独特的拍摄练习。

简评

《井里的人》整体上就弥漫一种绝望的气息,影片从一开始便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并且随着镜头向废墟移动,两个小孩的对白更让人感到被遗弃的末世感。“我好饿”,“快饿死了”“那快死吧”“反正大家都死了”。除去了诗意,这种更直接更裸露的对话,让所有人感到不寒而栗。而在短片的最后,金属锯摩擦的声音与小孩满嘴的鲜血相对照,黑白镜头里所隐藏的潜力和光芒,让人对这个下沉的世界有了另一种理解。

新奇的观影体验,透露出导演的价值观。我们的未来是悲观的,不仅未来,当下也是。当我们很快迎来世界末日的时候,人性的本质将会暴露,不要惊讶,我们会吃人。 请大家原谅,我对胡波是如此包容,我隐约见到他身后的才华在闪闪发光,但是被这个世界抛弃了。或者,他认为这个世界不值得他的才华。又或者说,死亡,是他的最终艺术献礼。

本次胡波短片展的最后一部,贝拉塔尔作为他训练营的导师,将自己的影像风格强行附身在胡波的作品里,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但也催生出了后来《大象》里大量的长镜调度。末世的简单故事,来自于胡波自己的短篇小说,让儿童在末日废墟中锯食尸体的情节,在黑白的画面下显得更加残酷,看片时窗外广场上儿童的嬉戏声传进来,让整个看片体验更加诡异,但是这部作品总的来说还是完成度欠佳。

拍摄和收音是有瑕疵的,但喜欢主题和行为上带着的连贯的矛盾与绝望感。黑白的影像描写出的颜色与血腥,不知是死了还是没死的人,不知道背景与年龄的两人,直面的死亡与链条解脱后的自由,外面的人与里面的人。这样带入到最后两个特写镜头很震撼,看似弱小的人眼中的绝望、恐惧、疑惑与决然。相比死的绝望,生的绝望更加残酷和深刻。

观影前刚好看了贝拉塔儿《都灵之马》的clip,黑白与长镜头以及出现的电锯与被铐住的女孩,还有拿石锤拆这破旧的平房马上想起了《三峡好人》里韩三立拆奉节古城。不能说是好的,艺术的,只能说是故弄玄虚。相比于第一部短片大量的不知所以的镜头,长定格镜头能减少犯错的情况,在这种叙事下定格长镜头真有美感吗?

胡波最后一部已完成短片,西宁first训练营贝拉塔尔指导下完成作品。从勘景拍摄到剪辑成片,只用了10天。画面采用黑白影响,风格上也很接近贝拉塔尔的萧索冷酷,同时展现了胡波极强的可塑性。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废弃房屋,营造出了末世荒芜之感,而二人之间的对话也极其冷漠。他们把一男子丢弃在井里,最后两个人的嘴都是血!最后嘴上的血简直是神来之笔,他把末世人的残忍兽性一并展示出来!几乎胡波所有的作品都有结尾处的神来之笔,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显示出胡波过人的水平!可惜,他再也不会在这个时代拍片了,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可以拍自己想拍的片子,没有煞笔的干扰!

模仿《撒旦的探戈》的感觉太重了,我差点以为要杀猫了。可是撒旦的探戈那种黑白质感多强啊,把破败拍出了丰富的细节,而本片这个画面实在太脏了,而且景别这么小实在晃得让人看不清东西,枉费了这样一处应该是有一定寓意的废墟,没有拍出空间感,反而像是在两个小破房子里晃荡。台词太出戏了,感觉是小朋友在为赋新词强说愁。据说是很短时间内完成的“作业”,为这些场外因素加分了。

看见标题就突然让我想起来五年前自己写的草稿,刚好在宿舍抽屉里,突然好奇翻了翻。《井中人》,那时候刚受格非和村上的文学启蒙,又被伊恩的恐怖美学感染,竟大胆想去写一个长篇。精神病院、人体的器官、井里的神秘生物,那时候构想的一切都是那么充满想象力,但现在看来那些草稿在技术上的粗糙程度又是惨不忍睹。像极了这部电影。

因为是贝拉塔尔指导,整个片子的气质就是贝拉塔尔的,但是少了很多贝拉塔尔的克制,不管是废墟的设置还有尸体和吃尸体的极端表达,都显得很力不从心,要么是直接的镜头要么是是再克制一些,不要吃人,吃土粘土,或者是粘土拼成的人都要比现在要好。开头很好,不见动作的尖锐声音以及只有腰部的镜头,但是涉及到人物的动作就显得普通且没有出路了。一切电影难的不是静止,而在于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毕赣好的原因,利用静止和运动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给予镜头更多的张力。

胡波的首次黑白片尝试,大师味冲鼻。从起初以为是只是在普通地翻找,到断指特写、垃圾堆里找吃的让人同情,再到突然的锯子和被锁住的人,挥舞凶器砸向囚犯,以为这是末世里弱肉强食般人吃人的恐怖故事,可镜头一转发现囚犯身体完整,难道是在追求解脱?却又像拖着尸体般将人丢入了无底井中。事后,姐弟坐在一起,嘴巴却似乎是干掉的血迹。短短十几分钟,几乎没有对白,却通过镜头语言的设计调动观众产生复杂心理,最终留下大量空白以供想象。

类型化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相反,类型化是当下社会的规则,所有人在这个规则中生存,如同海底的动物必须承受黑暗和高压一样,你接受的环境就是这样,不代表你活的痛苦,你总想羡慕海面上的海鸟,却不知海鸟也有自己的生存规则。在规则中变成光芒万丈,那才叫本事。看看多少电影大师类型化同样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表达了深刻的含义。类型化是激发这种创作的温床。可能20年后他的大象会被初学电影的人捧为神作吧。

。第二次看了。值得学习的影像风格。本片的场面调度和剪辑已经很成熟了。画面上明显感觉有强纵深感,多次使用前景。运镜保持呼吸感,但是是成熟的呼吸感,摄影不错。用了大量特写镜头,有选择地展示了画面的某个部分来叙事,这是这部影片画面上最重要的亮点之一。表达是模糊的。末世里,一对男孩女孩穿着雨衣在废墟里找东西,然后锯了废墟里的一个人来吃。大概这样吧。虽然模糊,但相比于前两部的青涩,同样的意象化叙事,这部影片能传递出来的多了很多。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