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里卡奇遇(2010)

O Estranho Caso de AngélicaUP:2023-09-18

安吉里卡奇遇

评分:7.5 导演: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编剧: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主演:皮拉尔·洛佩斯·德·阿亚拉 / 里诺尔·森微娜 / Isabel Ruth / 路易斯·米格尔·辛特拉 / 菲利普·巴尔加斯 / 里卡多·特雷普卡 / Paulo Matos / Ana Maria Magalhães / Susana Sá / Carmen Santos
类型:剧情
片长:97分钟地区:葡萄牙 / 西班牙 / 法国 / 巴西
语言:葡萄牙语
影片别名:安洁莉卡的奇幻旅程 / The Strange Case of Angelica
上映:2010-03-16
IMDb:tt1282153

安吉里卡奇遇简介

艾萨克(利卡多·特雷帕 Ricardo Trepa 饰)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一天,他接到了一通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是当地十分有名的富豪之家,他们向艾萨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请求,那就是替家中早逝的小女儿安杰丽卡(碧拉尔·洛佩兹·德·阿亚拉 Pilar López de Ayala 饰)拍摄一副肖像。
  艾萨克接受了这个充满了不详气息的委托,然而,当他亲眼见到安杰丽卡之时,却立刻被其完美无缺的样貌所俘获,他根本就不相信,眼前这个双眼紧闭一脸安详的的少女早已经香消玉损。之后,更为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艾萨克镜头之中的安杰丽卡复活了,她化身成为不散的魂魄,日日缠绕追随着艾萨克。

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简评

优美的葡萄牙山地河谷小镇,明亮的蓝天,这里还保留着原始的耕作,哼着小调挥舞锄头,正好捕捉到太阳躲进云层,光线瞬间暗下来的一刻,那是对原始、混沌的推崇。早餐桌上工程师们谈论着对现代社会秩序的担忧,酝酿着动荡与不安,对宇宙深处氤氲的混沌表示好奇,反物质湮灭的能量爆炸感到震撼。死去的安吉里卡异常安详,写意的笑容,姿态神情之安宁生动,犹如只是睡着的恋爱少女,仿佛万福玛丽亚女神降临。摄影师为她着了魔,丢了魂,夜夜灵魂出窍去追随安吉里卡的鬼魂天外飞仙。房客担忧着艺术的去人性化,加西利亚人相信巫女的存在对男主施了法,我却认为,见识过终极的美丽,思考过终极的奥义,触及过绝对的真理,人都会显得失了人性,因为在别人眼里,他出了世,跟现代的秩序格格不入

【8】庸俗地讲,这是一个《画皮》里没遇到道士的王生的故事;形而上地讲,这是围绕摄影术的思辨问题。巴拉兹重视的“可见性”、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本雅明的“灵光消逝与机械复制”、拉康的“实在、象征与想象”、“摄影师是画家还是雕刻家”……种种复杂命题的蛛丝马迹,在情节简单的本片中皆有迹可循。我印象最深的两处场景:一是空中飘浮,宛若夏加尔的《小镇之上》;二是镜头掠过13张悬挂的照片,犹如电影中被抽取的13帧,农民与女子的图像间插着,像是被组合的蒙太奇。

太奇妙了,观影的过程获得了阅读观赏和观看的三重体验,从内容而言仿佛在阅读一篇奇幻的短篇小说,介于现实和魔幻之间,古典和现代之间,整部电影也基于此,从阿基到林奇,古典油画式的布景到超脱的梦境。而运动又是如此电影的,不断随着人物视线的牵引流连与场景对话之间,又借此穿梭于不同空间(视线→人/物→场景),精致的光影拟造的画面构成人行在画中的错觉带来又一重观赏的体验,绝赞!

所谓「命中注定」似乎是每一位摄影师都会《奇遇》到的经历。百岁的奥利维拉在他这部遗言式的杰作里探讨了一个简单而又充满哲思的命题:什么是美?或者说什么才最应被当做美来对待?从「彼岸」回看人间的《关于无尽》说不定正是从本片摄取的灵感。然而对于一位已然走过了一个世纪着实站在人生终点的导演来说,答案既不像知识分子探讨的那样高深晦涩,也不如人的死亡那样庄严神圣,相反,它原本平凡和日常到随处可见:劳动者最美。你看,最吸引摄影师目光的还是工人们日复一日的劳作,他要趁着他们还在工作的时候留住这难得的美景,为此在地里翻土的农民自然就成为了他镜中的主角。他们看上去与贵族、仆人和乞丐都不一样。最终这些歌唱着的人与微笑着的《安吉里卡奇遇》并错落有致地围坐在一起,串联起了一道宁静而隽永的时间线,像极了音乐,像极了电影!

4。拍不好其实可以不拍的。那么多装逼的理论无非想说您有颗爱过往的心。照片中少女的复活和莫奈画临死的妻子怀着的是同样的愿望。可是人只为了您的喜爱放着好好的机械不用去白白受苦?宁愿在田里背对骄阳拾穗着笑也不愿看uncle Sam在拖拉机里哭?要说传统手艺做出来的东西比机械化的东西好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自然原教旨主义了。愿望乍看美好其实之下潜藏着恐怖和专断。快看几部阿彼察邦压压惊。

自以为是的社会精英没头苍蝇似的聚在一起大嚼物理和政治,黑与白的年轻人面向阳台之外肆意作出“我偏爱古老的生活方式”。电影中的一切都这么复古的气派,构图,色彩,甚至连特效都是一种粗制滥造上世纪的风味。生与死似乎没那么重要,时间的界限已经被打破重组。这么美的电影,充满古典的浪漫,早就不多见了。

103岁的曼努埃尔,眼中的爱情是一眼万年,眼中的死亡是如烟轻盈,眼中的旁观者是尖刻、索取和困惑,是感性也有理性。死神的斧头伴着吟唱一声声劈下,她的笑脸却是天使般迷人。死亡也许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相反,甜蜜如归。真正为死亡而痛苦的,是被抛下的人们,正如冯导所述:半路留下的人可苦。bgm是我最喜欢的钢琴独奏形式,温柔,浪漫,情感充沛。摄影师拍下的“剧照”每一张都很美。

生命的困惑无法用宗教这样的信仰来满足,死亡又必然来临,人的另一条出路是通过造型艺术成为不朽的木乃伊。我们时代的法老资产阶级把男主角叫来为安吉里卡制作这个时代的木乃伊:照片。而固定镜头也记录着作为影像不朽的一切。我们时代的资产阶级已经不再剥削奴隶,却依然造就被重复的生活摧毁尊严的乞丐和狐假虎威的仆人这些不平等的结果。而主角爱的只有安吉里卡,即只爱艺术。而为了生命的艺术,电影那具有音乐艺术时间流动一面的特质让电影走入那个男主角看向的那个一直没有拍出来的反打镜头:艺术的永恒。

需要发现的是“照相机摄魂”的内核与古典造型信息的连结,以及灵异语境下灵体的透明;相关主体间锁定着“拍摄”这一唯一运动;由此呈现出照相机之于鸟笼,鱼缸的同质性(封藏时空特质下的情态内容),但无论手段如何演进,这些道具对应的还是对缔造生命延续力的传统思路(=农业耕作),只是这种类比还不够精确

不管视觉还是听觉都给我的神经一股轻轻的酥麻,像小时候半睡半醒之间被妈妈轻柔地扎起头发。散文诗的笔调,胶片颗粒在行间呼吸。拍摄农民、不入席间时,那样强烈,他仿佛站在一幅画前,光影好似分离出另一个空间。他们说,“去人性化”,“我喜欢古老的方式”,他说。暧昧不明的时代,有如他的知觉,又好像百岁导演那无意义的回想。仅死去的美丽女人承担着确定。

。人鬼恋:孤独的青年摄影师男主被大户人家邀请去给他们去世的女儿(刚结婚不久)女主拍遗像却被女主的鬼魂缠上,过程中男主为她的美所倾倒爱上了她与她谈恋爱,这也让他愈发与世界格格不入。不久后男主死去,他的鬼魂与女主的鬼魂终于终成眷属。影片运用美若油画的高水平摄影美术、温柔沉缓的配乐、舒适的音响、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固定或缓慢的运镜营造了一种静谧的诗意气质。但影片似乎有以下问题:1、影像表达较冗余;2、作为角色导向的电影,角色的心理曲线较模糊;3、演员们有些地方表演有点浮夸。。(其实本片有些地方特效也有点差,但暂不扣分)

重看。到了百岁以后,生命可能在某一瞬逝去的年纪,电影里自然渗透着太多关于死亡的思考。也许也是到了这个年纪,奥利维拉开始怀旧了,开始回忆了。在回忆的不可靠性中,以摄影的摄魂还魂之术,书写一篇关于旧的电影技术,旧的时代的缥缈情书。笼中的鸟儿,亚伯拉罕山谷以这种形式再现,但表达已然不是当年的爱情表达,而是关于生命的。沉淀于过去,到了这个年纪似乎也是最好的选择,随着景框还原记忆之井的画框,随着已然化为幽魂的安吉里卡,漫游在这片世界,是梦,死亡是飞升,就像小玛德莱娜蛋糕之于普鲁斯特,开启追忆似水年华。

获得奖项

  •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
  •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一种关注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