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埃里克(2009)

Looking for EricUP:2023-09-17

寻找埃里克

评分:7.5 导演:肯·洛奇 编剧:保罗·拉弗蒂
主演:斯蒂夫·艾弗茨 / 埃里克·坎通纳 / 斯黛芬妮·白绍普 / 杰拉德·基恩斯 / 约翰·亨肖
类型:喜剧 / 奇幻 / 运动
片长:116分钟地区:英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 西班牙
语言:英语 / 法语
影片别名:寻找简东拿 / 寻找艾瑞克
上映:2009-05-18
IMDb:tt1242545

寻找埃里克简介

邮差埃里克•毕肖普(斯蒂夫•艾弗茨Steve Evets 饰)是曼联队球星坎通纳的铁杆球迷。埃里克因无法面对自己抛弃三十年的前妻莉莉(斯蒂芬妮•毕肖普 Stephanie Bishop 饰),心神恍惚中逆行车祸。出院后发现两个继子不听管教,大儿子赖安(杰拉德•基恩斯 Gerard Kearns 饰)还与当地帮派纠缠不清,被迫替人藏凶。沮丧抑郁的埃里克考虑自杀,靠抽大麻自我麻痹。在烟酒的影响下,埃里克发现偶像坎通纳竟出现在自己身旁,为他出谋划策,鼓励他与莉莉重新来往,对儿子严加管教,甚至训练他进行体育锻炼。在埃里克对如何对付帮派束手无策时,坎通纳又建议他寻求邮差朋友们的帮助。但这一切真能帮助埃里克重获新生吗?
  本片获2009年法国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肯·洛奇 第22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斯蒂夫·艾弗茨

简评

肯师的老搭档,编剧Paul Laverty写剧本几乎都是“工人阶级低迷的生活在薛定谔的黑帮势力闯入之后遭遇更顯目的困境,与黑帮势力并行的还有工人阶级之间的友爱,结局有好有坏有悬而未决”,好结局有《寻找埃里克》、《天使的一份》,坏结局有《甜蜜十六岁》、《我的名字是乔》、悬而未决有《自由世界》。这样的确制造了冲突,却总觉得虚幻,流于失语——难道没有这股“强力”的袭来,他们的困境就无法显现了吗?因而觉得此一类尽管制造了极端的、叫人窒息的惋惜,却不如《我是布莱克》、《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来得有力量。

拉弗蒂和洛奇一定也受到伍迪·艾伦的《呆头鹅》的启发,在这部影片中,一个书呆子影迷从汉弗莱·鲍嘉那里得到了浪漫的建议。但区别在于,《寻找埃里克》这部电影的演员包括前职业足球运动员埃里克·坎通纳,而鲍嘉并没有在伍迪艾伦的拍摄现场出现。不能忽视洛奇本人也是一个球迷,这大概是他跟足球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部电影,也算是他自己向足球的一次致敬吧。球星对球迷生活可能造成的改变,在这里通过不同阶层之间奇幻的并置和友谊而突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仍然是最后一幕,在持续半生的隐忍之后,埃里克终于默许了由同伴参与了群体性反击,但这种社区共通体的互助共济,自下而上的反抗的政治,也许也是洛奇式的独属于弃民的机械降神吧。

不是说肯·洛奇都是自然主义、社会批判吗?怎么来看了个奇幻喜剧其实当然还是有自然主义的社会批判的成分,但感觉主要还是来搞笑的。这个男主很有爆发力,骂脏字时极其自然……见识了曼彻斯特口音(全靠字幕不然基本听不懂),加深了对英国足球流氓现象的认识。结尾字卡滚到一半还插了一段坎通纳记者会的镜头,那个内涵范儿真的就是英国版的大帝啊。才明白这部片就是一个英国版屌丝逆袭的故事。鱼儿找到水,需要时间……

1. 虽然还有肯洛奇式的社会苦涩,但确实是难得一见让人会心一笑的故事。每个人难道不都需要两个身份吗?一个忧郁的胆小的,一个勇敢的英雄的,这样生活才能继续吧。为自己的英文名Eric多了一条注解。2. 非常缜密,例如当警察突然来袭时,Eric想去拉Lily的手,但不知因为恐惧,还是潜意识的愧疚,两只手笨拙地地碰了碰然后分开,那一瞬间极好地表现了两人的关系。3. 可以把这部电影放到关于男人中年危机的喜剧电影去讨论,例如徐峥的囧系列。这部电影最暖心的地方大概在于中年男人假借一个假名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的社群,进而释放出了活下去的能量。

肯洛奇总是能在关照普通平民家庭的灰暗生活中找到人性的温暖,越是经济条件上的不够牢靠,越是需要家庭与同阶层间的团结互助,人是社会的动物,他人的激励总能带来额外的生活力量。影片叙事手法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显得颇自由,主角毕晓普在郁郁寡欢的处境下,时或被家庭问题所困扰,时或得到同事的温暖,时或在精神困境中引发坎通纳的自我暗示,时或追溯过往的人生,在形式的散化中却让观众完全进入了他犹豫复杂的内心世界中感同身受。商业体育等资本主义大众娱乐体系一方面对大众尤其是底层具有消解生活冲突的安慰剂作用,让他们不容易沉下心来思考长远的人生意义与目标而把工作的余劲用来试图挑战固话的社会结构,但同时体育明星的偶像魅力对家庭单元里的个人而言又确实具有一定激励作用,对生活保持了希望,这是肯洛奇代表的英国左翼不得不承认的现状

肯·洛奇是真正的(生活)斗士。在日常的截面寻得流动性的弧光,简单、有力,纯粹的情节喜剧(类同天使的一份,形象之魅)。当力量赋予了集体,当朋友为你挺身而出,任何威胁恐吓也无法阻止汪洋的奔涌。他的坚信是他承受苦难的勇气,他的真诚是他憧憬的动机,人人变成坎通纳,人人都是坎通纳,人生就像一场球赛,最喜欢的并非是自己进球的那个瞬间,而是无条件信任身边人将球传递给他,看着他射出自己最精彩的一球。不是阶级斗争本身造就了肯·洛奇,而是身处为人最大的温柔视点,他仅仅是把人当成了人,仅此而已,可这就足以甩开众多贫瘠做作的励志鸡汤。如同参与了一场球赛般振奋人心,提醒着我们前进的初心,不仅拯救了那个深陷中年危机的男人,也拯救了深陷不确定摇摆其中的所有人。它是如此的美好和异想天开,却又无比接近那个纯粹的现实。

关于修复的故事,洗心革面并不容易,影片虽以坎通纳作为催化剂,但关于内心挣扎的刻画欠佳。内容上比较断裂的前后两幕造成一种观感上的落差,部分配角的段落与主线也显得脱节。结局与天使的一份类似,以某种类型片手法为这样一部凄楚无奈的现实主义影片找到出路。酒吧里曼联球迷的争论、最后大闹别墅的地方似乎有含蓄的反资的影子。出字幕了没关,意外发现彩蛋:国王的海鸥言论。

并不是说肯洛奇拍的每一部电影都必须要对应宏大的社会历史,但纵向来看,嵌入的效果显然要胜过本作这种零敲碎打的拼贴,后者完全割裂了他一贯擅长的家庭、个人、社会三重奏的调性。人物在这种零散的关系中获得的情感经验是分散的,甚至是截断的。我也不太能理解本作把偶像直白具象化的意义,以至于我怀疑这纯粹就是老肯的恶趣味:一个曼联球迷的自我满足。潜意识的流变显然并非洛奇所长,这并不是说他不懂得用象征关联起现实的创伤(事实上他的现实主义风格中总是充满了象征),只是说这种借助自我暗示的心灵鸡汤所实现的创伤疗愈,比起过去在苦难中实现的充分自觉和犀利洞见来说,实在如同棉花糖一样腻而乏味——这样的东西已经在文化工业中生产过剩了。我宁愿相信本作只是老肯的玩票之作,但它(对我个人而言)确实是目前十多部里头最差的一部。

最高级的励志片拍法,戴着坎通纳面具的坎通纳正如每一个戴着面具扮演”自己“的我们。还是喜欢如老顽童一般笑泪齐飞的肯洛奇。田野调查和案头研究的部分一如既往的稳准狠,生动的即兴表演和发散想象更让影片呈现出一种在风中滑翔的自由感。不是我们熟悉的失落者的一路坠下,而是跌跌撞撞与命运打个照面,再傻笑着掸去尘土重新上路。

如果逃避就是解脱,那美好的回忆就会成为难以挣脱的枷锁。如果接受就是痛苦,那动人的旋律不会成为魂牵梦绕的牵绊。对尘封往事视而不见,只有死亡才能让内心的懊悔灰飞烟灭。对一生挚爱倾诉衷肠,只有坦诚才能让苍白的人生重新灿烂。埃里克之所以跟随坎通纳,是因为他终于在嘈杂的世界里学会了倾听。不同于那些用生殖器和排泄物来做笑点的低俗喜剧,肯洛奇的幽默非常高级,足球界的金句海明威,搭配落魄的深情老男孩,荒诞又动人。和梦想变成樱木花道的篮球男孩一样,每个老球迷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坎通纳,高大强壮又饱含哲思,在你濒临崩溃的时候,拍拍你的肩膀,用一句看似平淡的谚语,拯救脆弱的灵魂。不过在影像气质上,肯洛奇还是有点顺拐,不时出现的愤懑,压抑,与那些荒诞的幻想色彩似乎不在一个语调上,有一点脱节。坎通纳的演技不输球技。

获得奖项

  •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第62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2届欧洲电影奖
    第22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男演员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