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2019)

L'interventionUP:2023-09-11

干预

评分:6.6 导演:弗雷德·格里瓦 编剧:伊莱娜·艾普斯茨塔恩 / 弗雷德·格里瓦 / 耶利米·古埃兹
主演:奥尔本·勒努瓦 / 欧嘉·柯瑞兰寇 / 塞巴斯蒂安·拉兰内 / 大卫·穆尔贾 / 迈克尔·阿比特波 / 纪尧姆·拉贝 / 本·库拉 / 文森特·佩雷斯 / 若西安·巴拉斯科 / 凯文·莱恩 / 安德烈·皮埃尔 / 纳比尔·阿祖菲
类型:剧情 / 动作 / 战争
片长:98分钟地区:法国 / 比利时
语言:法语 / 英语
影片别名:狙击猎杀:救援行动(台) / 十五分钟的战争 / 15 minutes de guerre / L'intervention / 15 Minutes of War
上映:2019-01-30(法国)
IMDb:tt8060774

干预简介

1976年2月,在吉布提,一辆校车在索马里边境被劫持为人质。救援小队必须在30小时内完成救援...

简评

7/,法国最后一块殖民地。四个索马里恐怖分子劫持了一辆满载小学生的巴士,五个从巴黎来的宪兵队士兵来到现场,准备用狙击步枪解决问题。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外交谈判可以忽略不计,差点耽误事了,影片重点放在枪法高超的射手们的责任心和勇气上,尤其是他们同时开枪的场面,非常干净利落。之后的战斗几乎没有悬念,经过专业训练的士兵们在战场上碾压了对方杂乱无章的冲锋。一年后吉布提就独立了,众所周知,现在当地也有了中国远洋护航舰队的后勤保障基地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就是这么巧,随机选电影都能连续看同一个人演的。科瑞兰蔻这次又演了个女教师,片子改编自七十年代的真实事件,法属索马里是法国最后一块殖民地,但是,在法国外交官的英明指导下,最后也没有挽救这次人质事件,而且把最后这块地也丢了。片子又是一部巴士攻防战,索马里人劫持了一个班的小学生,然后大战狙击手。这篇纯粹把狙击手当成步兵来用。感觉整体战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也都一般般,就是把法国政府黑了半天。恐怖组织绑人也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最后连这些人都不定性为恐怖组织了???吉布提人民真冤啊。。

75分钟开打才终于精彩起来,前面节奏把握得很差,从一开始就进入主题劫车,我满怀期待后面的剧情发展,结果镜头很慢音乐舒缓,我强撑着不睡还是闭上了双眼,十多分钟后再倒回去看,发现一分钟可以交代好的剧情花了十多分钟还说得不清不楚,后面那么密集的枪林弹雨,跟前面的压抑产生巨大的反差,主角团如有神助,对手的散弹枪手榴弹都可以一一破解,抱着死去的小女孩那段确实悲怆,对主角来说死了一个小女孩这次行动就不算成功,对观众来说目睹了那么惊险的场面,导演营造的主角团如有神助的以少敌多又过于不真实了,在这种前提下很难代入导演想传达的那种悲伤的情绪。

我的经验是,在一个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样的体制内,混到将军的人就不可能在心存正义,如果他心存正义的话,根本不可能混到将军。该片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可圈可点的是特种兵的战术很可以成为所有特种兵训练的典范,尤其是对多个目标同时开枪——在误差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将控制人质的多个持枪目标同时击毙——这是很值得考虑的。作为电影,拍的太朴实个,没有一点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如我这般挑剔的电影爱好者,竟然也被好莱坞迷惑了,真是岂有此理!

整体都非常平淡,也有可能是我事先了解了事件的结局吧。首先让我意外的是选角,特战队员们高矮胖瘦不一,真的没有特战队员的感觉也有可能是70年代标准要求不一样。其次不喜欢一股无知无畏感觉的圣母老师,整个神态台词都太刻板化了,感觉见过无数类似的人物形象,看多了不再觉得英姿飒爽而是惹人生厌。不了解真实事件的细节,老师最后真的拿起枪了吗?长长的电影,悬念与思考都没有,只剩平淡。

勉强两分。看睡了两次。改编自76年吉布提校车劫持事件,当时苏联势力环绕的吉布提、后非洲独立运动下国际媒体紧盯的形势,都成了解救人质现场的一组巴黎宪兵狙击手的外界“干预”。所以,狙击手们早早锁定了目标也无法射击,只能在索马里和吉布提边境上静待局势渐渐恶化……从主线上看,本片有份悲剧性,而劫持现场的小环境和国际大环境之间的拉扯也能做出强烈的冲突感……然而这编导似乎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题材,在表现巴黎宪兵时用了些酷炫配乐、升格把氛围弄得挺屌,但他们无法射击时也没什么愤怒不平的表现,而绑匪和不放心孩子们而送上门的女教师一直在漫不经心的聊天(怀疑导演在给柯瑞兰寇加戏),全片节奏就是谜一样的该快的不快,不该慢的慢……本片的特殊之处,可能就是便装宪兵、女教师和绑匪,都带着一种度假的状态

节奏设计没问题,几次狙击准备被打断,导演的设计很有代入感,作品是好作品。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理解,已经1976年了,绑架20多个孩子这么大的事居然就这么点重视程度,也许是因为殖民地的缘故。不知是剧情设计还是当时实际就是这样,上层指挥完全空白,全靠基层人员随机应变,不过也符合西方国家一贯作风:局势瞬息万变,上层顾不上,中层不敢下令,基层急得要死,这也是为啥欧美这么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部分缘故。另外AK、MG2、DSK这么多火力,现实中早就把巴士打成筛子了,但是仅一人伤一人亡,如果伤亡数据真实,那就是交战场面夸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