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天堂(2000)

ユリイカUP:2023-08-22

人造天堂

评分:8.2 导演:青山真治 编剧:青山真治
主演:役所广司 / 宫崎葵 / 宫崎将 / 齐藤阳一郎 / 国生小百合 / 光石研 / 利重刚 / 松重丰 / 盐见三省 / 真行寺君枝 / 绪方义博 / 椎名英姬 / 中村有志 / 江角英明 / 尾野真千子 / 井上肇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217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語
影片别名:浩劫余生 / 尤里卡 / 寻获人生 / Eureka
上映:2000-05-18(戛纳电影节)
IMDb:tt0243889

人造天堂简介

在九州某地,发生了一起伤亡惨重的公共汽车挟持事件,除了司机泽井(役所广司 饰)与一对兄妹直树(宫崎将 饰)和梢(宫崎葵 饰)外,其余的乘客全部被凶徒残忍的射杀了。事后,泽井为了忘却往事而远走他乡,但充满了鲜血了回忆却如影随形。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为了了却心结,泽井回到了 故乡,找到了同为幸存者的直树和梢,兄妹两人有着和泽井一样的境遇,心灵受到巨大打击的他们性格阴沉离群索居。就这样,泽井住进了兄妹两的家里,和他们的远房亲戚秋彦(齐藤阳一郎 饰)一起组成了奇怪的家庭,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连串诡异的连环杀人案件让泽井成为了警察怀疑的对象。

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青山真治 第53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竞赛单元奖青山真治 第53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青山真治

简评

绝望从一开始的30分钟便已经深入了观众:昏黄的滤镜,无源无言的杀戮,不间断的、直指肺结核的咳嗽,以及冗长的对话。同《暗流》不同,《人造天堂》的对话是获取不了任何回应的;仅仅只是有表演性质的固体敲击可以得到些许中性回应……一种无聊的绝望持续了整个220分钟,中间仅有几次临死挣扎:例如几个有喜剧效果的镜头,以及杀人谜题的侦破。但绝望没有好转却在持续恶化,最后30分钟男主止不住的咳嗽,同伴的离去,以及永不停息且无效的公路旅行。最终只能下海上山,通过呕出几口憋了三小时的老血换来一丝希望……不论怎么说,我丝毫不觉得这是一部治愈电影;大多数观众感到治愈可能真的只是误解了自己憋太久终于看完了的心情……不过,滨口从广岛到北海道,从multilingual到契诃夫,再从日本但韩国,也解决不了;也算是情有可原吧

因为役所广司今年在戛纳斩获影帝,上影节又得见这一部电影,真的是难得的机遇。从影多年来,役所广司稳是正常的,难能可贵的是以他的阅历,还能在影片中呈现童真的一面,那种不谙世事的懵懂真的是直击心灵,跟后来和西川美和合作的《美好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稚嫩的宫崎葵在影片中展现了天赋,这种PTSD反应对于年轻的她来说应该是不好理解的,但在导演的带动下还是完美演出来了,哥哥真的很像《牯岭街》中的张震,那种眼神及一切都很像。影像从昏黄到绿意盎然,确实是人造天堂。

风格化的片子不宜搞太长,否者真的太闷了。牯岭街和灿烂人生都比这部长,我看起来聚精会神,一点烦躁感都没有。这片则看得我抓耳挠腮,就是缺少剧情导致的,拍出来一种国内文青的味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没头脑与不高兴,外加各种拧巴和死气沉沉。日本那种非血缘组成家庭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啊,我是真的没法消化这种观念。导致我一开始就没法接受这个故事。我还以为这是是枝裕和的专利,原来早就有人这么干了。自我寻找,疗伤治愈都是需要时间的,大概这就是导演把这部片子拉到三小时半的原因吧。时间是一剂良药没错,但时间把这部电影变成敌人。片中人有没有治愈我不知道,这电影反正是把我给看伤了。

【25th SIFF@沪北电影院】1、今年上影节行程的第一场,是绝对意义上的好电影,只不过——这场观影体验太差了!全程有人在说话,而且毫不夸张的说,你能想象到的不良观影行为,基本上都出现了…2、昏黄的色调,既让人感到压抑又感到着迷。当最后的画面终于变成明亮鲜艳的色彩时,我们也感悟到了他们这趟旅程的意义——不仅是自我和解,还有救赎。宫崎葵饰演的梢,象征着新的希望。(正是在她的定格画面之后,色彩才完成了变换。)3、承载着宏大深刻的社会议题。4、长镜头。

。故事并不复杂,但拍的冗长拖沓,人物被剧情稀释导致呆板,模糊。对于剧本、主演,以及昏黄色色调、大量长镜头的镜头语言,都无法给观影者好的体验。片中男一公交司机泽井(役所广司饰)和作为乘客的两个中学生:直树、和枝兄妹遭遇劫持,凶徒射杀6人,最终被击毙,三人幸存。兄妹二人母亲私奔,父亲车祸,二人艰难孤僻活着。男一外出躲避疗愈2年后归来。兄妹的表兄秋彦前来投靠。四人在一起生活。此时,当地开始频繁出现单身女性被杀。男一带兄妹等共四人开车上路,观山、看海,寻找解脱。途中,哥哥杀人事泄,被男一送警。最后在大观峰,妹妹心结打开,影片转为正常的彩色,剧终。导演随意任性,把一个本来90分钟就可以说清楚剧情的片子拖延到217分钟,拉拉杂杂,大量冗余的细节,对人物性格,剧情冲突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SIFF25th# 电影是部好电影,但就是实在是太冗长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拍,节奏像是蜗牛在爬一样。影片有多处无意义的留白。在2000年的时候,可能这样的作品还比较受欢迎,但是放到现在就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了。先说说优点,在剧作上的表达是合理正确的;演员的演技,尤其是小演员的演技很不错,爆发力也足够,对于不怎么演戏的小演员来说,是足够有天赋的。但缺点就像我前文提到的,217分钟的片子,完全可以速度更快一些,我不是特别能理解导演在多处无意义的留白,也不太能理解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什么需要如此的铺垫,看到最后已经很难坚持的下去了。对我来说或者对在电影院的观众来说,可能都是一个挑战。.0

声音的简与繁(压抑段落无环境声少台词,轻松时刻蝉鸣和音乐重合使用)、色彩的无与有(黄黑的老照片质感和片尾短短十多分钟的彩色)、幽灵一样倾斜横移的长镜头远景、接近四小时的时长,姿态做足,但互相救赎的主题……真的有点土!和《咫尺天涯》其实有很多像的地方,不过文德斯是宣扬爱与和平的嬉皮,理想主义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轻松的态度并不让人讨厌;这部则像是精心包装的鸡汤,假、大、空,叫一声爹也不为过。

一部既治癒又致鬱的電影,在三個半小時漫長的時間裡,役所廣司和這對兄妹從失去自我到迷失自我,再到找回自我,失去的和得到的,不被理解的和相互慰藉的,這所有苦痛的掙扎和無人知曉且難以想像的過程,雖然被鏡頭的距離被導演保持在一個刻意的距離,但正是這樣的處理才能更加客觀且冷靜地去看他們的毀滅和救贖。全片的唯一彩色畫面,高空無死角的360度航拍,是對這個奇妙的組合以及旅程的最終定義—人造天堂,他們抵達了終點,山河也充滿了險惡,天堂唯有在內心。

在平淡的沉默中逃避现实的嘈杂,寄孤独于一切生命的律动当中,日常性的呆滞是为了掩盖恐惧的神色,凝视虚无缥缈的远方看见的是大海的咆哮,只在陷入沉睡的黑暗中才能短暂的忘却,那早已死亡的灵魂和埋葬门前的肉身,沉吟不语。灰白的画面褪去了鲜艳的色彩,轻柔的配乐搅动浑浊的空气,缓慢的节奏勾勒出宁静的现实,刺眼的光线取代了明暗的交替,夏日的蝉鸣唤醒了消沉的思绪,划破长空的枪声击碎了烈日下的空灵,急促的电话铃声如恐惧来临前的诅咒使灵魂颤抖,雨水侵入心底打扰了隐藏的不安,忍不住咳嗽是为了不泄露隐藏着的秘密,夜晚时分的抽泣如此绝望,杂乱不堪的房子被沉闷的气息笼罩,活着是因为人体生命循环里微弱的意识冲动在挣扎。在新世纪的伊始,它仿佛打开了一扇从未有人进入过的门,指引着天堂。潮来潮往,我相信不久以后,一切将随风而逝。

褪色照片式的压抑影像将时间凝固,也标志着受害者三人的停滞状态。语言是拉康象征界的标识,拒绝进入语言秩序,拒绝作为镜像的他人,也就拒绝了自我主体的形成。青山真治有意略去了一切暴力、创伤的降临时刻,着力于那一时刻后被扭曲封闭的身心。和是枝裕和不同,青山真治的临时家庭(及其最终的解体)并未将矛头指向保守僵化的社会体制,而是在社会规则已然失效的背景下强调个人的抉择,原名“Eureka”正是影片最后色彩降临的时刻,“生”之理由最终发现的时刻。“绕行三圈”的仪式是关键的分叉口,亦是两年来自我放逐的缩影。“你不一定要活,但是一定不要去死”。

前面一连串的生活变动被巧妙的设置为一个前提类的序言前篇,内容密度与偏向有了一个划分处,“两年后”才是真正的重点。长片长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转折剧情带来的过渡雕琢感,但能将感情真正的激发出,而非靠剧作内逻辑的前后关联,真正挖掘出了情节内情感的维度,单镜头内动作的保留就在于生活化与真实性行为的呈现,带来可信且可感的内里,同时去除犯罪元素,提供普通的代入入口。冷漠社会成为主角之外的常态,被隔阂的体验都源自意外之后的异眼光经历,在很日式人际交往的外表礼貌内里无情的积累后,他们本身的生活环境已经化为如画面般的悲惨了,这时抱团取暖即是顺理成章,也是“家庭”生活的再回归,或者说第一次到来。旅行本身就成为告别旧,走向新的旅程,是浩劫之后,寻获人生的起点,而结束时也就是自我重回彩色世界,自己建造天堂的成功之时。

79/100 其实还是一个标准日系治愈类故事,只是无限放大了,不管是那些长镜头还是事无巨细的情节,都体现着“放大”,因此相比起来,它无疑更有人味,也无疑更有感染力。灰色调(过去)转彩色(未来)的设计非常好,但我觉得还是有点没沉住气了,长度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最后一小时的故事有些脱缰,杀手身份的揭晓个人觉得很牵强也有些刻意,并让本来小心铺垫营造的情感流走了不少,这点上看出它虽然有着文艺片的外形和风格,但本质还是蛮传统的。

获得奖项

  • 第53届戛纳电影节
    第5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2届戛纳电影节
    第5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