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式结婚(1964)

Matrimonio all'italianaUP:2023-08-20

意大利式结婚

评分:8.1 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 编剧:雷纳托·卡斯特拉尼 / 托尼诺·格拉
主演:索菲娅·罗兰 /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阿尔多·普利西 / 泰克拉·斯卡拉诺 / 玛丽卢·托洛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102 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啼笑姻缘路 / 意大利式婚礼 / 结婚进行曲 / Marriage Italian-Style
上映:1964-12-18
IMDb:tt0058335

意大利式结婚简介

一次意外中,多米尼克(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救下了美丽的女子费鲁美娜(索菲娅·罗兰 Sophia Loren 饰),两人一见钟情很快陷入了热恋之中,可惜多米尼克是一个花花公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不再专情与费鲁美娜,转而投入了别的女人的怀抱。
  费鲁美娜虽然身份卑微,却是专情之人,为了能够成为多米尼克的妻子,她甚至不惜使用了一些欺骗的手段。不幸的是,多米尼克识破了费鲁美娜的谎言,费鲁美娜再度面临着和爱人分离的处境。费鲁美娜有三个孩子,她告诉多米尼克,这其中有他的亲生骨肉,直到这时才良心发现的多米尼克回到了费鲁美娜的身边,但他始终不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究竟是哪一个。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索菲娅·罗兰

简评

真佩服导演的创作力,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其中的隐含和变数。果不其然,虽然他们结了婚,一派喜庆气氛,男爵也沉浸在完美计划胜利的喜悦当中。他哪想到,就在海上度假的游轮上,身为妻子的表妹,一边亲吻着船舷上的老公,一边伸出脚磨蹭掌舵的英俊小伙,紧紧勾在一起,仿佛男爵之前导演的好戏正被表妹一步步实施和重演。

不同于德西卡新现实主义时期反映底层人民悲惨生活的悲剧故事,本片的男主是个小资本家,而且故事也是喜剧,有很多幽默的情节。墙壁上被画了叉的纳cui士兵头像和标语,以及男主说的:有这样的士兵,难怪战争会失败,反映了德西卡对法西斯主义的强烈厌恶。影片的情节主要通过两段回忆展开。男主的回忆说明了战后的意大利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性享有金钱和地位上的优势,可以利用金钱或名义的诱惑,对女性的肉体和精神实施控制。女主的回忆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也反映了女性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装病骗取男主同意结婚就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也侧面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社会现实,必须得到男性的资助,无法独立的抚养自己的孩子。最终女主告诉男主有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他的,却又不告诉他哪个是,最终让男主浪子回头,和她结婚,并抚养三个孩子。这是女性的胜利。

父权的羽翼下没有身份的女性为自我崛起,身后是宗教信仰,身前是家庭内战。喜剧效果恰到好处,一点不浪漫的浪漫情怀尽显韵味。结尾丈夫迷茫的神情与妻子幸福的眼泪随着镜头拉远,使情绪得以完全迸发。人在家的船只上颠簸,船只在国的长河中漂流。子女之于父母,子民之于国家,战后的重建,家庭的修复,虽然是破镜重圆,但也有着长路漫漫的感慨。

相對而言更喜歡「義大利式離婚」,可能一場流血事件比皆大歡喜更令我樂見。在戲劇衝突瀕臨高潮時驅動角色行為的是極端的個人與家族利益,但伴隨著真正高潮迸發的卻是極端的情感衝動。視其為20年相濡以沫的愛情內化也好;一時衝動也罷,這種游離於理性邊界的行為正是最有趣最值得把玩的地方。. 男主置裝依舊無敵

情节“跌宕”且充满意式写意,本是冲着“永远最帅”的男主马叔来的,却被索菲亚罗兰的表演征服。意式的夸张和诙谐充斥其中,却又不失主干和有意义的沉淀:对于地位与平等的表述,以及对于男权旁敲侧击的抨击。同时观赏性满满,偶然的笑料像情景喜剧一样捧腹,“三个那不勒斯人居然都不会唱歌,真是太难堪了”。用比喻来说本片就好像是加足料又正宗的意式披萨(没有菠萝),好吃且令人回味。

笑中带泪的故事。女人的牺牲、隐忍与坚持是男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品质。影片中当三只仔向男主喊出“爸爸”时他的表情预示出弄清哪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已经没再必要。他虽然是个精明花心的财主,但不至于那么坏。影片的最后镜头定格在女主苦尽甘来的哭泣表情上,深刻提醒这个喜剧外核的故事所包含的现实主义。

意大利式骗婚。战争结束前后的情感变迁,世界愈变,愈不变。从房屋宫殿到摩天大楼林立,屹立其间的却是这样一个老套的故事,戏老那终究是因为人们希望它保持老套罢了。两段回忆杀的转场剪辑和前后呼应蛮有意思,前情提要后才开始的第三幕正片。让人非常想扇他一巴掌的老屁精人设(此处神翻译,初登场就是很雷的头顶花礼帽特写,前有为了打离婚官司主动找上门喜当爹,后有为自己儿子千方百计辗转认亲依旧成未解之谜,能不能再蠢一些。

看睡了两次。意大利婚姻喜剧可能是我最讨厌的意大利电影类型(食人族电影好歹还露个点),首先是这里有巨大的文化隔阂:一是意大利的婚姻生态,二是意大利的喜剧传统,看这种片子的感觉近似于意大利人看赵本山小品。当然刨除类型因素,本片做的也足够差。老马哥和罗兰的演技都不对,老马哥用了漫画式表演,状态焦躁琐碎,毫无可爱之处,罗兰用的是她的常规演法,但她壮硕的身形跟衰老的妆容没有一丁点开场时角色十几岁的感觉。更糟糕的是剧本根本也没给他俩的表演提供支撑,主线是个花花公子与风尘女吵吵闹闹悲剧婚姻,但很多内容都纯粹是他俩吵架时提出来的,比如指责男人在外胡搞什么的,属于完全抛弃了戏剧性只剩吵架,可两个明星寡淡的吵架戏也依然无趣啊?配角也是丑角,看他俩吵架吓得咬手指什么的,真够无聊。罗兰签个名也能完整拍出来,一堆废戏

没想到是这样的意大利式结婚,以为是金童玉女天生一对,原来是鸡毛蒜皮琐事一堆。二十二年年相互厌弃的不成立的婚姻,一个四处留情的男性,意想不到地在此看到了婚姻的女性视角调侃:婚姻不过是一纸雇佣证书,丈夫为主,妻子为仆。感叹意大利女性身上生猛又粗鲁的地母气质,即便索薇娅罗兰在最低谷的时刻气场相较于西装革履的多米尼克也不让分毫。

当年算喜剧,现在可能算历史剧情家庭片吧,落足点爱情和家庭各占一半,和原以为的爱情电影很不一样,看完心情复杂。开头想到那不勒斯四部曲,只是男主家的世袭富贵更明显,器物收藏累积的富贵感。面包店和女的总在店里帮忙,都和《我的天才女友》很像。阶级性用买卖不破租赁讲完,富人抢走其他人的公租房,战后资产保有。但是比较下来女主的22年不得婚姻,以姘居和女仆的身份在家中出现,相对剥夺感的确太强了。法律上对资产拥有者的男性,与不得婚姻保障的女性之间的偏颇,加上女性文盲在法律面前的弱势其实勾画了一幅父权制图谱。后半部转折和剧情特别强,有点离奇,似乎也不算亲子主题血缘问题,最多广义的家庭。女主争取婚姻的理由变成了为孩子们取得一个姓氏,并且所有孩子必须平等。好像也的确有点像政治寓意。索菲亚罗兰很特别。

从现实角度看,男女双方代表了当时社会上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矛盾对立,尽管最后是喜庆的大团圆结局,也难掩饰其中的心酸和悲剧色彩,男主是因为孩子才有所转变不是因为爱,女主因为阶级限制 ,生活处处被男主阶级压制pua, 同时最后跟男主结婚除了爱,也有自己的母爱私心(三个儿子的未来),难免用卑劣的手段来对付男主,反应了一个现象,阶级之间的联姻往往伴随着互相伤害,最后的三个儿子也像一个隐喻,一份幸福,两份心酸。从人物塑造来看两人都是意大利人在爱情中那个时期的刻板印象,男人“花心”加“不负责任”,女人“痴情”加“开放”,但是在生活上都是可爱的意大利人,他们之间的一颦一笑都是喜剧,这也是德西卡的强项,捕捉现实的能力,相比别的意大利喜剧,电影整体更连贯有深度,他不是为了喜剧而喜剧。

《意大利式结婚》真的是我个人继《美丽人生》又一个非常喜欢的意大利喜剧电影,全片上的剧作手法主要是运用了悬念手法与人格反差,先给出结果再引出原因,费鲁米娜与多米尼克的人格反差在于:一个表面风流实则专情,另一个则反之,另外索菲亚·罗兰阿姨演技棒棒哒。

获得奖项

  •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10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10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Actor (Migliore Attore) / Best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 最佳导演 / Best Production (Migliore Produzione)
  •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22届金球奖
    第22届金球奖
    获奖:Best Foreign-Language Foreign Film
    提名:Best Actor - Comedy or Musical / Best Actress - Comedy or Musical
  • 第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第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获奖:Best Actress
    提名:Grand P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