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宿舍(1983)

UP:2023-08-19

女大学生宿舍

评分:7.8 导演:史蜀君 编剧:喻杉
主演:罗燕 / 徐娅 / 陈鸿梅 / 李霞 / 江一萍
类型:剧情
片长:85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Girl Students' Dormitory
上映:
IMDb:tt6558076

女大学生宿舍简介

这天,武汉大学中文系的205号女生宿舍住进了五名新生,她们分别是匡亚兰(罗燕 饰)、辛甘(徐娅 饰)、宋歌(陈鸿梅 饰)、夏雨(江一萍 饰)和骆雪梅(李霞 饰)。骆雪梅来自农村、单纯善良;辛甘则生活在城里,家境优越;匡亚兰自幼失去了双亲,性格刚强的她靠打散工来到了大学; 宋歌刚进大学就成了班干部,热心积极的她却也有阴暗的一面;夏雪蕙质兰心,却有点胆小。这五个性格各异的女生聚在一起,谱写了一曲丰富多彩的青春之歌。

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赵俊宏

简评

八十年,中国一片欣欣向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真理。在一个女大学生宿舍折射当年的社会现状,匡亚兰的母亲在文革期间,把她父亲的日记拿出来当揭发材料,使得匡亚兰父亲被批斗到采石场劳动被碎石砸死,母亲与父亲划清界限改嫁高官,而辛甘是她与高官的女儿,匡亚兰和辛甘这对同母异父的姐妹在女大学生205宿舍住上下铺,两种不同的命运,辛甘享受着高官的特殊待遇,有车送,有零食吃,而匡亚兰却要勤工俭学业余时间搬砖挣学费,大学生们在自习室勤学苦读,在辩论会上思考中国的问题和未来,在文学上把当年的苦难写成小说,反思中国走过的不平等、疯狂和社会伤痕,最终在关爱和理解,在同学们的互助下,这些天之骄子在成长。

应该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完整看完的老电影,惊叹于1983年大学校园和此刻我所处时代校园的相通之处,但更感动还在于当年大学的那份质朴与纯真,许多情节逻辑并不幼稚,反倒会让人思考许多,感动于那个不把爱情翻来覆去的时代,最后他们学会了友谊,理解和信任,反观自己来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知所言,可能以后还是会无数次地怀疑身边的人事物,但还是希望心里能永远葆有一个质朴纯真的世界。

1983年的武汉大学,如今来看已经具备了人物、女性、校园、社会的时代考据意义。那是一个大学生人人眼里有光,坚信苦尽甘来的时代。无需太多政治正确,只需个性表达。“这是大学,高等学府,少来官太太那套。”“也许,我永远成不了一个支配命运的强者,但是我愿意沿着强者的足迹前进”电影技法相当老土了,同寝室友同母异父的设定有些狗血,为了强行串联一段伤痕历史。罗燕气质美女,演出了匡亚兰这一角色的个性色彩。

一派天真烂漫儿女气,不由想起《红楼梦》里大观园及金陵十二钗。1983年的老片,这一年我刚出生,如今已整整四十年了。骆雪梅物质贫穷,精神却高傲,有种居于道德制高点,大概缘故是自立自强,干最辛苦的活供养自己并从事最高洁的文学创作。越是脏累的活越是可以激励斗志,荡涤心灵,亚圣孟老夫子是开创者和代言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剧情老套、情节简单、人物类型化但还是让人羡慕那发自心底的良善与人性的温暖及纯真的笑脸,都打上了深深的有意为之的时代烙印。

浪漫的八十年代,自由的八十年代,青春的八十年代。晚会上堂吉柯德大战哈姆雷特和阿Q,周天室友们相约校园野地,一起下湖捞鱼。“记住有事找省委张伯伯,生病找李院长。”“这里是大学,高等学府,少来官太太那套。”“也许我永远也成不了支配命运的强者,但我愿意沿着强者的足迹前进。”回看那时的电影,念词和叙事虽有矫揉造作之嫌,更多的却是别开生面之感。反思历史伤痕,更充满朝气蓬勃的希望。

7分,更接近纪录片的拍摄形式,但是在情节推动上又使用剧情片的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导演不成熟的表现。不过这个女性题材的电影,在80年代初期依然是十分先进的。这个电影让人想起了一部短篇,叫做《清华夜话》,可以看到新世纪初和80年代初学生的差别。可以看到在那个时代,大学生普遍寻找的依旧是自我认知,对外界的认识依旧单纯直接,这在思想重塑的年代是可以理解的。那时武大的校长还是刘道玉先生,武大拍的还是很漂亮。

在武大樱园拍的,很有亲切感。剧情不太连贯,节奏有点跳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那种求知的纯粹,放在任何年代,都太珍贵了。任何时代大学都不应该是高级技校,科研型大学也不应该放弃学生精神内核的塑造。所以在中国上大学最好是上综合性大学。当然,找工作容易还是科研型大学更适应市场。所以如何定位大学生,就像剧中讨论的那样,自己找吧。真有幸能在这样的大学里学习生活 •ᴗ•

是我喜欢的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1980年代。如果说现在的很多电影形式大于内容,本片则相反,它不缺乏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细致呈现,但是在形式上却难免粗陋。好在她的内容,是以一双温情的目光看待生活,室友灌水给一人,搁今天大概要扯上霸凌,但本片里就是一种善意的玩笑。多场追逐戏,让青春满溢的激情尽情挥洒。所以那个年代的青春,还不是灰涩的,是有苦有乐,有充满善意的关爱。这样的片子是让人看了对生活充满希望的。

17年回家路过武昌站,下了火车,去了武大,一个人在校园里乱转,看到一个门檐上写着“武汉大学学生俱乐部”,一看就是那个时候的学生活动地点,后面还有那种公共电话柱,旁边都生着草,走上几个台阶到门前又走下去,转过窗户那往里看,忘记有没有看到啥了,当时就觉着时间的味道和氛围扑面而来,哎还有点莫名的悲伤。影片里,她们宿舍东湖游玩野餐坐在花草里认真谈天时,真是太美了。

30多年前女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和今天比朴素了许多,但是感觉那股洋溢的青春活力,以及他们身上的衣服,其实仍然并不过时,仍然是男生帮着女生拖行李搬宿舍,男生们在楼上口嗨,很多老师讲课都非常无聊,学生们就惦记着逃课。没有整容过的女主们非常漂亮。其中匡亚兰的忧郁气质很符合我们对中文系才女的想象,而且她的身世也是经历过文革的一两代人的写照。看着他们激情四溢的辩论,都是努力的要将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做贡献,可是现在的大学生还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思考。那个时候也已经有了对于女权的思考。不过整体就影片而言,拍摄功力有待加强,最多也就是《致青春》的水平吧,对于了解历史有一定帮助。

第五,对中国青年一代的文化反思。新时期电影既有揭示改革开放初期城市青年心态的《逆光》、《夕照街》,也有反思知识青年命运与生活的《我们的田野》、《十六号病房》,还有发掘青年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矛盾及其潜在文化心理的《女大学生宿舍》、《见习律师》,更有展现出现代商品社会文化氛围中个体户青年追求的《雅马哈鱼档》、《珍珍的发屋》,这批影片从不同视角对处于改革开放大潮中青年人的复杂心态进行了剖析。

,本以为是枯燥无味的电影,没想到看完竟被深深感动,被诗歌和理想充斥的八十年代,她们讨论唐吉诃德、莎士比亚、普希金、居里夫人和鲁迅…而这样的时代我不止一次憧憬过,可惜一切都化成了历史的记忆和尘埃罢了。视听上,推拉和升降镜头用的居多,西方电影传入中国的影响清晰可见,光线多采用自然光,柔和的同时带有着纪实的特点,几处封闭式的构图也蛮有意思。五个女演员将年轻女大学生的身份演绎的栩栩如生,匡亚兰演技最好,把一个出身贫寒缺独立自强的女孩性格完美的呈现出来。ps:毕教授在学校会议上拿出那幅推磨的画自嘲的画面令人难忘,啊,开放、包容的八十年代啊!

获得奖项

  • 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提名:最佳摄影

相关影片推荐

    女大学生宿舍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