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仙(1947)

Black NarcissusUP:2023-07-25

黑水仙

评分:7.7 导演:迈克尔·鲍威尔 / 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 编剧:迈克尔·鲍威尔 / 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
主演:黛博拉·蔻儿 / 弗劳拉·罗博森 / 简·西蒙斯 / 大卫·法拉尔 / 萨布 / 凯思琳·拜荣
类型:剧情
片长:100 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思凡(港) / 空门遗恨(台) / 雪岭春梦
上映:1947-05-26(英国)
IMDb:tt0039192

黑水仙简介

剧情讲述印度加尔各答修道院的克罗塔修女奉调到纳普修道院当院长,纳普修道院在印度北方海拔8000尺高山上,常年刮着强风。克罗塔建立学校和医院,连小将军都来受教育。克罗塔虽从百废待兴中辛勤工作,治理得有条有理,但年轻的修女们在偏远高山上全凭自律修持,唯美的环境使精神受到挑战,在不断的诱惑下,无法把持者只有放弃圣职。在此中有如智者所言,只有圣者和俗人可能生存——因为生活在大自然中只有修身养性或是随波逐流。
  
  后来,发生了幼儿病死及露丝修女因爱恨还俗并欲杀害院长反坠入深谷等事件,克罗塔也因此离开纳普修道院以弥平心中的伤痕。
  
  
  相关评价
  迈克尔.鲍威尔导演,本片表现出人性在环境的影响下可以改变的不争事实,在人性脆弱的时候,就不能抗拒环境带给它的压力,和抵抗外来环境的影响的自制。影片在表现角色内心挣扎的细微活动细致,演员在诠释各种角色的角度也把握得非常好。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彩色片最佳摄影杰克·卡迪夫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阿尔弗雷德·荣格 第5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摄影杰克·卡迪夫

简评

云With庭壹。其实是司空见惯的老题目,包括对立元素的选择都很刻板印象,教会和世俗、圣堂和金屋、文明和蛮荒、克制和欲望,细想之下甚至有些东方主义的意味。但不可否认确实拍得好看,以大量的偷窥和目光特写含蓄表意,前半段反复预告但直到行将结尾才将积压已久的文化冲突和情欲涌动集中爆发出来。修女敬奉基督却不敬冥想中的贤者,崇尚复活的宗教在异教氛围里因死亡遭恨,本该行拯救的竟成了被试炼的,整个氛围便为之一变。蔬果改植花卉这段情节遥遥为后半段露芙修女的退教改装埋下伏笔。纯白修女服在前半段的碧草蓝天下是单纯高洁,到后半段的红灯暗影里便如幽灵鬼魅。表面的和平告别终究无法掩饰内心的地震,两个世界的碰撞以西方的败退告终,真堪为一个时代的注解。

從《偷窺狂》到《紅菱艷》,再到這部多年前台北電影節錯過的《黑水仙》,發現鮑威爾對人性的壓抑與慾望的一面,有著強烈、甚至瘋狂的執迷。當看到後半段,我被露絲修女深邃雙眼的大特寫嚇得不輕,還有憤怒的血紅占據整個螢幕,《黑水仙》簡直是部希區考克式的心理恐怖片。象徵純潔的宗教與性暗示明顯的後宮建築,獵奇式東方異國風情,孤絕的高山環境所營造之不安氛圍,如今是後世類似題材的經典公式。實景模型與 Matte Painting 堆砌出迷人的影像世界,色彩運用體現當時電影人對彩色電影新領域的極端實驗。

其实想到的是《沉默》,不同得是《黑水仙》带来的是女性视角。在基督的不毛之地、深山雪岭中丧失宗教,要不选择与环境融为一体,要不和山上的圣人一样选择什么也不做。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性的选择是如何活下去而不是找到自身的信仰。气氛诡异的场景,反倒让这片有种猎奇的观影心理。

洋尼姑为嘛思凡?都赖山顶的风太大天太蓝风光太美,这个逻辑吧,也是有点感人。但是吧,高人指点说本片暗喻大英退出印度的历史大事件,一下子又觉得处处有意味。东方西方,男人女人,禅心凡欲,基督圣母湿婆天女,各种羊肉贴不到猪身上。“你们最多呆到雨季来临”,所以最后一分钟点点滴滴旋即急雨如簇,竟有三分如怨如慕的怅惘了。改造野蛮人的伟大事业中道崩殂,原始的依然原始,“文明”的却已先在内部崩解,疯的疯死的死,宣告改造大业的失败,凌乱。

。①女主(印度修道院的西方修女们的一员)在男人和神秘的东方风情的诱惑下逐渐失心疯。②调色极强,配合绝美的东方风土人情(风景/建筑/画/雕像/僧侣/等),营造了一种精致、禁欲、色彩丰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这其中以白色表现修女们的禁欲感,以红色(红衣红唇红眼线)表现女主失控的激情与欲望。③一些片段用暗调摄影和脸部阴影表现心事重重和惊悚诡秘。④和雷诺阿的《大河》有类似的问题:人物们的表演太戏剧化,与电影整体的禁欲感克制感不符。

桎梏的窗栏倒映十字,雪山仿佛信仰不可动摇,东方意淫成为不可方物的诱惑,裸露却纯洁的男人,黑水仙唤起欲望之名。修女Ruth如同猛鬼,红唇红裙红花,天际也透着凶煞的血色,摇摇欲坠她双眼只见猩红一片。Deborah Kerr的表演也很精准,再听一遍故事,水汽弥漫山间还是美得想让人挣脱上帝的行从

记忆在群山摇曳下暗流涌动,幻想中的东方艳丽是致命的诱惑,无法修补的理性堤坝被欲望的洪水猛兽冲击的体无完肤 黑水仙在夜里发出奇香让人无法抵挡,带着人味的情愫是臆想最初的形状。克制与张狂是残留在人性内在的想象。“我无法阻止狂风袭来,空气像水晶一样清亮,我无法将山峰隐藏。”摇响克制隐匿的丧钟,在欲望和狂想的断崖边与被压抑换化为人形的黑水仙争夺对肉体的掌控 群山如黛,果然,她坠入深渊,惊起一群孤雁。蓝红舞台色彩交织辉映,室内布景内衬立体炫目,多重内里的合力支撑起影像的外延与内涵:东方与西方的冲撞,原始与文明的互印,原欲与宗教的对垒,性别之内之间的缠绵对弈,殖民与被殖民的激荡。

真好看,故事发生在遥远的东方一个相对封闭逼仄的山顶修道院里,也许是因为高原反应,也许是因为闭塞艰苦的环境,她们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信仰也受到考验。片子对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欲望和性吸引一直在空气中弥漫,不过欲望压抑到极致必然会发生强烈的反弹,坚定的信仰也变得不堪一击了。片子的彩色摄影太漂亮了,全程在摄影棚里拍摄,但是特效也能以假乱真,太厉害了。

场面调度和摄影镜头语言都很美,鲁丝修女的红裙和院长修女的一身白袍形成色彩上的强烈对立冲击,宗教似乎总和神秘主义相关,在与世隔绝的印度高山上的修道院,修女们各种心魔渐显,只是宗教所谓的清规戒律,所谓的修道,究底也是人性的行为之一,却被人类赋予了“神性”,只要是人,就有欲望有骚动有渴求,斩断情缘,断灭人性何尝不是另一种极端,走向毁灭的鲁丝,或是远离故地的克罗塔,都不讨喜也无法理解,一身胸毛的风骚男主也没有任何魅力,看完只记得高山上吹不完的风,沉默不语的“圣人””,遗世独立的高峰,最后在滂沱大雨中渐渐隐去的修女……

40年代战后英国电影。迈克尔 鲍威尔与艾默里克 普雷斯伯格。射手公司。彩色片杰作之一。描述了一群修女试图在一个原为伊斯兰闺房的西藏宫殿开办诊所和学校。性的扭曲压抑、对当地风俗的不理解,以及环境的总体气氛,都使得一些修女放弃职责,而陷入思乡的幻觉、疯狂甚至企图谋杀的境地。完全在摄影棚内拍摄,却创造出了喜马拉雅山脉生动形象的感觉。无资源

当彩色技术同殖民主义末期西方想像力中的次大陆和喜马拉雅山区碰撞时,东方主义审美被端上了顶峰。然而穿长衫戴小帽的东亚山民和华服贵胄的印度王公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艺术杜撰,毕竟英国人对锡金尼泊尔的了解并不短浅。说本片的主旨是在于脱离了原本社会环境的宗教禁欲与诱惑,倒不如把‘水仙’理解为自我(希腊水仙同自恋情结的联系不言而喻)。在高原纯净的空气里一切欲望和虚弱变得毫无遮拦,遮掩自我的尝试也变得徒劳。走火入魔的疯修女与其说是受到诱惑,更像是因为缺乏认可而陷入妄想。Ps: Deborah Kerr太好看了!!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6-08-17

迈克尔和艾默里克的又一合作,主题仍是他们喜欢的环境如何影响角色。同样也是一个关于女人和她们战后社会地位的故事,一个殖民统治和英国在世界舞台上位置变化的故事,一个关于被压抑的性与欲望的故事,因此它的文本是丰富的。色调和表演给画面增添了情色感,这种情色是过度饱和的颜色,是风景植物野蛮生长的欲望。这个关于修女内部纠葛的故事可以说是这对搭档最黑暗最愤世嫉俗的作品,它不仅挑战了教会权威还有主流意识形态。据说美国公映版本删掉了修女对以往爱恋的回忆闪回镜头。

获得奖项

  •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彩色片最佳摄影 / 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
  • 第1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1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最佳女演员
  • 第5届金球奖
    第5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