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沉船(1958)
评分:8.3
导演:罗伊·沃德·贝克
编剧:瓦尔特·洛德 / 埃里克·安布勒
主演:肯尼思·莫尔 / 罗纳德·艾伦 / 罗伯特·艾尔斯 / 霍纳尔·布莱克曼 / 安东尼·布谢尔 / 约翰·凯尼 / Jill Dixon / Jane Downs / 詹姆斯·戴伦福思 / 迈克尔·古德利菲 / 肯尼思·格里菲思 / Harriette Johns / 弗兰克·劳顿 / 理查德·利奇 / 大卫·麦考姆 / 亚历克·马克温 / 约翰·梅里韦尔 / 拉夫·迈克尔 / 劳伦斯·奈史密斯 / Russell Napier / 雷德蒙德·菲利普斯 / George Rose / 约瑟夫·托姆利 / Patrick Waddington / Jack Watling / 杰弗里·拜尔顿 /
类型:剧情 / 历史 / 灾难
片长:123 分钟 / Spain: 114 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 俄语 / 波兰语 / 德语 / 意大利语
影片别名:泰坦尼克号:难忘之夜(台) / 铭记的夜晚 / 冰海沉船记 / 难忘之夜
上映:1958-07-01
IMDb:tt0051994
冰海沉船简介
1958年拍摄的铁达尼号沉船灾难故事片旧版。
这是一部载入史册的影片;本片描写了1912年号称“世界之最”的英国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的“处航”因撞冰山沉没的情景,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了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以及在“泰坦尼克”号沉没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精神面貌 。
获得奖项
- 第1届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
提名:Best Film ——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第16届金球奖
获奖:Best English-Language Foreign Film
简评
后来卡梅隆加了一条爱情主线是聪明的做法,因为如果只当灾难片来拍的话很难超过老版。在大量继承经典片段的基础上,加之以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不但弥补了原版主线混乱的缺陷,还更浪漫,更能打动人。《泰坦尼克号》把灾难剧情拍的更为紧张动人,加上更好特效的加持,取得了超出老版的效果;然而新版花费太多时间在主角上,且在阶级矛盾上弱化了很多,可能只是老卡浪漫化的处理吧。《泰坦尼克号》如同丰盛的宴席,让众人在明艳大厅里大快朵颐;《冰海沉船》则像是在一个典雅的小店里,听着悠扬的乐曲,吃着自己最爱的菜品。似乎“老片”与“新片”的差异也是如此,我们认为的“经典”,在它们的原作面前,也不敢自称“经典”。
三星半比较合适。黑白老电影,本来以为会比较无聊,结果2个小时根本没觉得长。这个故事线感觉更宏观也更客观,没有只拘泥于主角的故事线。看完总感觉这原本是一次可以避免的灾难。就像大副说的,如果速度没那么快,如果早点发现冰山,如果没有过于绝对相信“永不沉没”的概念,那1500人也就不会就此消失在大海深处。
世人多知道《泰坦尼克》却少有人欣赏《冰海沉船》。明明后者如此宏大幽微,意味深长。群像很细致有力。情节很克制却如暗潮汹涌。这样巨大的一艘船沉没已经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情,而人类在这块甲板上的表现更令人印象深刻,一边是乐队职责不停演奏妇女儿童先行,另一面却是筒仓乘客被隔绝,人们按照这个社会给他们的规训生活或者死亡,并不会觉得这中间有什么异样。或许这就是泰坦尼克至今令人难忘的原因吧。每个人在其中都有不同的感触。作为我标记的第2900部,真的是非常喜欢了。
疲惫至极反而睡不着觉,遂开始看《冰海沉船》。除了经典的社会议题,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船长、乐手,这回我倒是注意到了从容赴死的古根海姆先生,他多么像是《尼加拉》里的皇族啊!只不过他不是迎接文明的消亡,而更像是现代性省思的一种象征。他勇敢而固执地献身于一种活的传统,不同于影片中普遍存在而又表现各异的求生细节,这个片段其实用最有力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传统与社会的力量,这是比灾难、阶层乃至道德准则本身都更具冲击力的东西。
电影明显往写实的方向努力,全片40分钟时由设计师断言一个半小时后船沉,这跟余下的电影片长基本一致,而本片也没有贯穿引领全片的主角,比较宏观的照顾到了船上众生相的方方面面:比如《泰坦尼克号》也出现过的尽职乐队、醉醺醺往海里扔椅子救人的船员、混在女人堆的男乘客、以及众多出于恐惧或怪癖给疏散过程添麻烦的女乘客(对女性观众有点不友好)。整体来说比较客观的渲染了船沉时的境况,但比较意外的是,不论乘客还是船员,状态都比较淡定,我不知道这是为了凸显英国人的特点,还是为了配合英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但付出的代价是戏剧性与紧张氛围的营造都很弱——大部分戏码是众人按部就班上救生艇,至于海水吞噬船的过程,还有近在咫尺却错过营救的过路船视角,都缺少镜头交代。特效部分用了实景、模型和抠图的结合,效果今天看来也不算差
欧洲人(英国人)总嫌弃美国人没文化是有理有据的。卡梅隆版以人们最热衷的爱情为线配以超级特效刺激感官,罗伊沃德则关注重大事件中的人性多样性。影片很早就进入了灾难发生环节,对泰坦尼克号的海上求救和自救做了比较真实的还原。重点还是将船上两千多人不同的身份、地位、性别、职业、进行了行为上的反应,除了两个版本都有的那些人性展示,老版中对于灾难中,被救者对施救者的埋怨跟今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简直一毛一样,看来古今中外都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这样庞杂的群戏中,你不会感到过分的肃杀,反而会有一种代入感。(我觉得我就是那个外面山崩地裂,依然在自己的宿舍搭着脚喝酒的船员)总之,《冰海沉船》里没有传奇的爱情故事,更加像真实生活的样子。
作为一部灾难片,比泰坦尼克号好看太多,第一次看黑白的电影就是这部冰海沉船,本来对黑白片不感兴趣,但这部片深深的吸引了我,即使是黑白的画面,但所表现的张力毫不逊色现在的大片,剧情以逃亡为主,中间亲情爱情友情,所有人所拥有的感情全包含在里面,而不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以爱情为主,但每个人的每个小故事,也许只是一个小的细节和情节,都能让你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极其工整的剧情编排和摄影,看似呆板得像八股文,实则却是一种恰当的灾难片和历史片作法——事件本身是主角,人物只是被用来放在时间轴上推动事件的进行。这样一来固然戏剧性有所牺牲,但得益于原著角色配置之丰富,本片似乎巧妙避开了这种担忧,甚至上到了将戏剧融入纪实的新高度。
老版铁达尼号像海水灌向镜头类似灾难细节的恐惧描写因为技术限制几乎无法使用/不用去苛求特效因为好看的是电影场面调度与群像刻画/灾难前的阶层刻画与灾难时人性两面的对比强烈/最绝的是灾难后逃出生天的人们来到教堂在祷词下的不同表现交待了整个灾难性的毁灭程度/愠怒质疑低落难过恍惚恐惧的神情展示出的是破碎希望之心/永远无法忘记几位在将沉之船演奏安魂曲的音乐家面对死亡所具有的勇气/
在我看来,不存在卡梅隆抄袭《冰海沉船》这一说,毕竟历史摆在那,顶多算是致敬吧。相比于1997版《泰坦尼克号》,《冰海沉船》更众生相,更隐忍克制,展现出那段历史的悲痛与怜悯。正如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过去25年依旧看不出那是97年拍摄的电影。过去近一个世纪,也依旧看不出《冰海沉船》是1958年拍摄的电影。
无疑是所有泰坦尼克电影里最好的那一版。你可以看到卡梅隆从本部电影里借鉴了多少史实,他又是怎么把本片里诸多感人的场面直接照搬到自己的电影里。罗伊贝克最聪明的就是没有用任何大明星,以近乎写实的风格去拍这场惨剧,而非故意去煽情。他把那股感人的力量平摊到了每个场景里,每个角色身上,打造了一部无与伦比的平民悲剧史诗。
黑白的配色显出纪录片的质感,紧凑的情节不失跌宕的电影风格,1958年的电影工业已然如此,1996的卡梅隆,增添的似乎仅有J&R的爱情故事。纵观全片,故事叙述娓娓道来,人物刻画深刻而动人,根据二副的书面叙述,个人认为本片更符合二副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