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孤舟(1944)

LifeboatUP:2023-07-24

怒海孤舟

评分:7.8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约翰·斯坦贝克 / 乔·斯沃林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本·赫克特
主演:塔卢拉赫·班克黑德 / 威廉·本迪克斯 / 沃尔特·斯勒扎克 / 玛丽·安德森 / 约翰·霍迪亚克 / 亨利·赫尔 / 希瑟·安吉尔 / 休姆·克罗宁 / 坎拿大里 / William Yetter Jr.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97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影片别名:战地惊魂 / 救生船 / 救生艇
上映:1944-01-12
IMDb:tt0037017

怒海孤舟简介

二战中,某客运船在在北大西洋海域与德国潜水艇激战后沉没,船上旅客5男3女蹬救生艇逃命。这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康妮·波特(塔卢拉赫·班克黑德 Tallulah Bankhead 饰),轮机工约翰·科瓦奇(约翰·霍迪克 John Hodiak 饰),发报员斯坦利·加勒特(休姆·克罗宁 Hume Cronyn 饰),受了腿伤的格斯·史密斯(威廉·班迪克斯 William Bendix 饰),富豪查尔斯·里滕豪斯(亨利·赫尔 Henry Hull 饰),船上黑人服务员乔(加拿大·李 Canada Lee 饰),护士艾丽丝(玛丽·安德森 Mary Anderson 饰)和因婴儿死去而精神错乱的海莉太太(希瑟·安吉尔 Heather Angel 饰)。众人还救上来一位德国潜艇上的纳粹威利(沃尔特·斯莱扎克 Walter Slezak 饰),由此引发了无数尖锐问题。
  本片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黑白摄影和最佳原创故事三项提名,并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塔卢拉赫·班克黑德)。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故事(提名)约翰·斯坦贝克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黑白片最佳摄影(提名)格伦·麦克威廉姆斯

简评

据说是根据美国女摄影家的经历拍的:“二次大战时战火到处燃烧,怀特经常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1942年8月,她到英格兰拍摄美军B-17轰炸小组参战情况。后来又到南非作摄影报道情况。在从北非去南非的途中,她所乘的那艘船被鱼雷击沉,许多人丧身海底。她奋力游上一只救生艇,与死神搏斗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获救。1944年,好莱坞电影导演A·希区科克根据她的经历摄制成故事片《救生艇》。” 看的时候想起了爱死机第三季里的某集。

整个故事全部发生在小小的一艘救生船上,人物性格鲜明饱满。在二战这种特殊的时期,在船被击沉而救生船物资紧缺这样的极端条件下,英美人表现得如此坚强乐观,而德国人则是忘恩负义卑鄙无耻,要说希胖不是故意的估计没人信。另外,即使这样的故事设定下,希胖居然还能通过报纸露脸也是神奇了。

茫茫大海,一叶孤舟,所有的故事从此展开。这种环境最考验人性,也考验意志和身体。一旦坚持不下去就彻底出局了。很难不让人想起李安的《PI》。或许李安就是学的它吧。全片对纳粹德国佬的恨意可谓溢出屏幕。电影中的德国任,阴险狡诈、反复无常、阳奉阴违、残忍狠毒,坏得彻头彻尾。结尾非常好。并没有完全大团圆,而是留了个半开放式的想象空间。在这变幻莫测的茫茫大海上,他们并未彻底得救。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未知的明天。7分。

二战后期,孤舟上的群像。影片有十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立场倒没有跑偏,十分坚定。一伙不相干的人极其背后的故事支撑起了整部电影,调度尚可,至少不枯燥。大海作为影片唯一的背景,还是能利用光线、气候以及潮流参与叙事,几个背影构图不错。不足之处在于人物的规划感不强,雷同角色较多,形象感差一些。探讨的话题主要有三个分类:生存话题、消遣话题、矛盾话题。重点放在起争执的矛盾处理方面,立场、价值观以及观念会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还是浅了些。结尾的一句话就有点甩“包袱”的意味。希区柯克作品序列里比较特殊的一部,与《马达加斯加历险记》《一路顺风》同质,蹭热点?国家不幸电影幸?

泛海孤舟,一个小小的交通工具在一片苍茫晦暗中不知方向,很有神话感,这会不会是人类的未来?科幻片里漂泊在宇宙中的飞船带着地球生物的DNA去寻找生机,圣经里的诺亚方舟,是不是真的存在过?相机和打字机的遗失,让事件化为独一无二的个人记忆,保存在脑海中。战时和战后的双重标准就是人性的吊诡。第二次救上来的年轻德国人加强了主题,不再犹豫地选择一个标准,让这群旅客变成了战士,让野蛮对抗狡诈,人最大的敌人是恐惧。

希胖的意识形态电影,可能是一部以政治为主的战时宣传片。通过在狭小密闭的空间(救生艇)中各种群像式小人物的对话来揭发无数尖锐的问题。对于德国人的形象描述的过于夸张了,不仅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老奸巨猾,还身体强健,体力好,甚至不休息,有些不合常理。希胖也同样保留了他一贯的风格喜欢客串,为了客串无所不用其极,这次竟然出现在了报纸的减肥广告里。

从电影角度可以五分里,特定密闭空间有限人物的群像,一分扣给偏见。尽管偏见不可避免,不一定要政治正确,但涉及到生死,只怕我们要像最后希区柯克留给观众的拷问一样(虽然十分地僵硬形式化了)后退一步,留给有权力决定的机构去决定。 另外,从德国人的角度,一上船就面临众多敌人或者到敌国,也不难出现像最后德国士兵那样神情紧张,发问:你们不是要杀我吗?。另外难得的是居然有爱情戏

影片正值二战末期,讲述了几个人在海上沉船之后在救生船里发生的故事,还是非常好看的,另外本片的德国佬大大的坏。由于本片场景原因,希区柯克本打算客串一部海上浮尸,无奈被医生阻止233,但是也难不倒他,最后也是成功客串,真的是超级可爱的一个导演。

感觉更多的是想通过一个关于背叛与生存的寓言故事来控诉纳粹和战争,带有很强的批判意味,但同时也有点过度丑化之嫌,这也体现出希区柯克对于纳粹的厌憎态度和立场。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在面临极端环境下的考验之时,展现出的各自鲜明的个性和内心深处的初始面貌都是值得玩味品析的地方。

7 失去镜头技巧和剧作结构发挥空间的希区柯克,已经尽力在刻画人物上下足了功夫,但毕竟要依托于“反纳粹”的主题才得以展开,所以难免看起来会过淡。“密室”条件的限制原本可以拿来设计一番当做闪光点,结果没在此处深入搞一搞,有些遗憾,相信希区柯克完全有这个能力的。

观后随意记录:,几乎全是中近景,纯靠技术性的调度和剪辑使得本来很单调的场景变得有趣味性了;,观众直到最后都无法简单概括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识破”威力真面目,其实故事挺一波三折的,而且也挺反一些剧作教科书教的剧作套路的;,但竟然还是比咱们现在很多绿幕抠图的影视剧逼真,靠

本片被认为是希区柯克的“有限布景”电影之一。 这次他弄了一出“群像戏”,将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强行塞到了一个封闭空间内,通过思想的碰撞,讨论着人心事态。那么影片的终极问题,一个纳粹士兵一定比一个普通人该死吗?希区柯克本人出现在报纸的减肥广告里,可爱至极。

获得奖项

  • 第1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1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演员
  •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17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导演 / 黑白片最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