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放逐(2007)

ИзгнаниеUP:2023-07-21

将爱放逐

评分:7.8 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编剧:Artyom Melkumian / Oleg Negin
主演:亚历山大·巴鲁耶夫 / 玛丽亚·邦妮薇 / 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 / Dmitri Ulyanov / Maksim Shibayev
类型:剧情
片长:157 分钟 / Canada: 150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地区:俄罗斯
语言:俄语
影片别名:Izgnanie / Le Bannissement / The Banishment / Zapakh kamnya / 將愛放逐 / 放逐 / 驱逐
上映:2007-11-23
IMDb:tt0488905

将爱放逐简介

艾利克斯(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Konstantin Lavronenko 饰)和妻子薇拉(玛利亚·邦妮薇 Maria Bonnevie 饰)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位于乡间的老家度假,这里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风景安抚了一家人疲惫的心灵。
  正当艾利克斯沉浸在宁静的情绪中时,薇拉告诉丈夫自己怀孕的消息,让艾利克斯震惊的是,薇拉坦陈,腹中孩子并不是艾利克斯的骨肉。在巨大的打击之下,艾利克斯找到了兄弟马克(亚历山大·巴鲁耶夫 Aleksandr Baluev 饰),向他倾吐胸中的愤懑,在两人的商讨之中,艾利克斯决定让妻子堕胎。不幸的是,薇拉死在了手术台上,艾利克斯的世界崩溃了,他的悲伤和愤怒化为了仇恨,他发誓要找到妻子的情人,让他也尝一尝和自己一样的滋味。

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安德烈·萨金塞夫 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男演员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

简评

很美的镜头语言。构图光线极讲究。场景、静物、色彩都充盈着浓烈的油画色彩。如此之美的风景却衬托着沉闷压抑悲愁的心情。生活除了爱还应该是爱,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生活。爱是需要有品质的,不骄躁不浮于表面,只需心与心的交流。薇拉长期感到的与丈夫的感情疏离与日俱增,备受压抑和苦痛。双方的压抑感最终促成了一场不该有的悲剧。节奏极慢故事沉闷。

干涸的潭水终于涌起怒涛,却带来一个家庭就此崩塌的噩耗。没有爱的爱情毫无继续的意义,于是一个谎言燎原了连环的猜忌,继而显露死亡的深渊。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每一帧都蛰伏着生活的隐喻,片尾解谜的倒叙手法和农妇牧歌尤其升华了主题,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如若你决意缺席,那还不如让我将爱放逐。很喜欢!年度Top20预定!

喜欢电影的的画面,色彩。简陋,衰败,但整洁,静谧,一切看似井井有条,实者生活在房子里的两个人心早已疏远,疲惫不堪。从最开始妻子说,“我怀孕了,孩子是别人的”开始,我就一直顺着剧情猜想孩子是他哥,还是他的好朋友的。可一场死亡堕胎,一封泛黄的信封,随着真相被揭开,才让电影所呈现的绝望感无限被放大。哦,原来一切都是女主作出来的。看完不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回想下,当男主因为这个事感到恼怒,直接要找一年难得出现在他家的亲哥哥算账,后来又听自己儿子说他的朋友在他家待过又铁定认为是他朋友睡了自己的妻子后,你就会发现,这对夫妻早就已经毫无信任可言。甚至当时的社会环境出轨的女人,毫无选择,包括自己的性命。丈夫可以杀了她,也可以原谅她,继续当个孩子母亲,而不是他的爱人。婚姻的纽带最后只关乎孩子,那真是太悲剧了。

打四颗星完全是因为镜头的油画美感,画面常用不对称的锐角,呈现凝重多层次的效果。将爱放逐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马克对待自己家庭孩子的打牌游戏态度,马克完全舍弃了家庭,他觉得是正常的生活选择。艾利克斯不希望自己变成马克,所以他几经辗转选择原谅自己的妻子出轨。后续明白妻子的出轨是源于艾利克斯对他爱的缺失,而这份缺失让她对爱的放逐,她用出轨来欺骗丈夫,最后夫妻和兄弟生死两别。妻子是死在丈夫的手里、马克用死来救赎自己的失误。

重新剪一下或许比现在这样好些,有些地方该交代的没交代清楚,有些地方则又重复啰嗦,比如孩子到底是谁的?妻子为什么在手术前吃下过量的安眠药?马克死了没有?亚力山大最后杀了罗伯特了吗?最后一场“复仇戏”玩单镜头内的时空转换其实是个败笔,画蛇添足,所要表达的东西之前已经通过妻子和儿子的对白交代过了,没必要再重新展现出来,开头的“深夜为中枪的兄长取子弹”情节和整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还是为了暗示亚历山大其实也在暗中从事与兄长相同的职业,因而引发妻子的反感与疏远情绪吗?这些杂乱的额外添加剧情反而冲淡了原本的主题,还不如直接把主角塑造成为了养家而远行谋生,在丈夫不在家的日子妻子和丈夫的朋友出轨,当丈夫准备原谅妻子时,妻子却因堕胎而死,最后这个家庭或得到救赎或因此瓦解,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晦涩生硬,令人困惑不解

重新剪一下或许比现在这样好些,有些地方该交代的没交代清楚,有些地方则又重复啰嗦,比如孩子到底是谁的?妻子为什么在手术前吃下过量的安眠药?马克死了没有?亚力山大最后杀了罗伯特了吗?最后一场“复仇戏”玩单镜头内的时空转换其实是个败笔,画蛇添足,所要表达的东西之前已经通过妻子和儿子的对白交代过了,没必要再重新展现出来,开头的“深夜为中枪的兄长取子弹”情节和整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还是为了暗示亚历山大其实也在暗中从事与兄长相同的职业,因而引发妻子的反感与疏远情绪吗?这些额外的杂乱添加剧情反而冲淡了原本的主题,还不如直接把主角塑造成为了养家而远行谋生,在丈夫不在家的日子妻子和丈夫的朋友出轨,当丈夫准备原谅妻子时,妻子却因堕胎而死,最后这个家庭或得到救赎或因此瓦解,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晦涩生硬,令人困惑不解

在《将爱放逐》的语境中,工业化城市和相对原始的乡村在指代文明和暴力的时候却恰恰是相反的存在。也正是在这二者的冲突之中,导演借由一个家庭讨论父权的缺失与暴行、母性的顺从与反抗,二者分别对应着斯拉夫式的传统俄罗斯与欧洲式的现代俄罗斯,不难看出这是一段思考民族历史性与未来的寓言故事。除令人惊叹的长镜头外,电影中多次运用带有审视视角的俯拍镜头,而打破封闭式景框的镜子的运用,则将这一份审视的意味外延开来。

把老塔的诗意转化成现代的冷硬,画面上是很成功的,故事也很有意味,但是萨金塞夫好像过度追求冷硬的美感而缺少故事细节的铺陈,他的细腻画面和故事有时是分离的,导致整体看起来好像大而空。当然,如果你和老塔一样压根没打算讲故事也是写诗那也就无所谓了。又讲故事又拍画面还是阿巴斯更老练。如果精炼一些,这个故事真的很棒的阐述了“婚姻“这个命题。孩子确实不是你的,但又确实是你的。

《将爱放逐》一家刚刚回乡下那段时间好美,风景优美,生活恬淡。但是妻子告诉丈夫她怀孕了,在后来的影片中这其实是丈夫的孩子,但是因为夫妻感情,这个孩子不是他们在爱的最浓烈的时候来的孩子,为了唤起丈夫对自己的爱就编造这个谎言,最后离世。其实我觉得夫妻间需要沟通,需要要信任,最开始在一起是因为非常浓烈的爱情吧,但是大多数的爱情到最后都会变成亲情,浓烈的爱会变得细水长流!

又是女性的困境吧,女主本来就不想活了,而她不想活也跟男主的冷漠麻木有关,所以借他的手,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男主最后算是觉醒了吧。泉水流到他们家那里,映出房屋的影子,随即被密集的雨点打破,或许暗示这个家已经不完整了。结尾农妇叉稻草唱歌,是一首哀歌吗。开头和结尾的树都是一样的。哥哥马克是死了吗。男主去找罗伯特那里,罗伯特那段回忆结尾,到男主打电话接孩子,转场不错。女主葬礼那个在教堂旁的场景很好看。

萨金塞夫的风格化叙事,日常气息中是挥之不去的象征意味。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孩子们在昏黄的室内灯光中拼着天使报喜的拼图,另一边冰冷的夜里冷漠的堕胎正在进行,随后镜头转回,孩子念出圣经中有关爱的箴言。不过,情绪都可感知,逻辑却显得破碎,也许的确需要以隐喻理解。对于这种寓言一般的故事,工整和匠气都是优点。另外萨金塞夫对影像的把握真是敏锐,比如安排在孩子们那场戏的小猫咪、和熙温柔的田园…不缺灵气的安排。

故事和《革命之路》很相似。婚姻是一场革命,是一个人原本的自我和ta在婚姻中角色的斗争,漫长而孤独。婚姻是建立在自我牺牲的基础上,而即使是现在这个年代,婚姻对于女性而言仍然意味着属于她的那一部分自我会被剥夺得更多。结婚前的她是她自己,拥有热情、梦想、活力,但现在和漫长的以后,她都只能是妻子和母亲。爱、使命和责任,也是伤害她的利刃,一点一点将属于她原本的自我剥离。她还活着,灵魂早就枯竭死去。《将爱放逐》和《革命之路》的女主角一样,再次怀孕是压垮她们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封存她们最后一丝光亮的铁门,“如果继续这样,所有一切都会死去,我不想再为死东西赋予生命”。这部片子不同于《革命之路》有些色彩和音乐上的对比,此片全片都充斥着压抑沉闷的色彩,就像无力挣脱的阴郁天气,但相对情节,节奏还是稍微过于缓慢。

获得奖项

  • 第20届欧洲电影奖
    第20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摄影
  •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第2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获奖:Russian Film Clubs Federation Award —— Russian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