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黎明(1972)

Un flicUP:2023-07-18

大黎明

评分:7.6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编剧: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主演:阿兰·德龙 / 理查德·克里纳 / 凯瑟琳·德纳芙 / 里卡多·库乔拉 / 迈克尔·康拉德 / 保罗·克罗谢 / 西蒙娜·瓦莱尔 / 安德烈·普斯 / 让·德赛利 / Valérie Wilson / 亨利·马尔托 / 雅克·加朗
类型:惊悚 / 犯罪
片长:98 分钟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铁血神探 / 巴黎大特急 / 警官 / Dirty Money / A cop
上映:1972-10
IMDb:tt0067900

大黎明简介

以下转摘自:
  吳宇森《縱橫四海》的原型。阿倫狄龍今趟「改邪歸正」,首次飾演執法者警探高文,為了搗破毒品交易,查案至海邊一個寧靜小鎮,邂逅上美豔的嘉菲(嘉芙蓮丹露)。可惜俊男美女的故事並不是快樂的保證,因為美人兒原來是販賣頭子兼老友的情婦。兩位好友一黑一白,愛上同一個女人,面對友情和愛情,該如何抉擇?梅維爾的簡約主義在本片盡情發揮,精要的對白、短促的場景、極少量的配樂,甚至連阿倫狄龍的演出也比其他電影更為內歛。開首一場械劫案,冷冽得來逼力甚強,借風借雨,營造氣氛,場面調度之精緻,絕非一般的類型片所及。梅維爾在影片拍攝期間已經抱恙,本片也成為導演的最終回。

简评

1、开场打劫银行,雨急风大,配合冷峻的镜头,镇静的匪徒,急促的警铃声,空旷的街道。几乎没有台词。2、看了个英文字幕。阿兰德龙叼着烟弹钢琴是不是启发了国产凌凌漆?女人站在暗处观看。3、详细展示从直升飞机进入到火车车厢的全过程,惊心动魄的每一个细节。3、之后的偷盗过程更是赞,开锁的精确与开锁方式。还好整以暇地理了理头型。总之四位劫匪的形象深入我心,智勇双全啊。

蓝色的画面,一开头在现代主义建筑的“空城”穿梭,乍一看之下以为自己掉进了阿尔法城。剧情我觉得特别“繁杂”,可能主要也是因为我一直很脸盲,看了半天剧情解析才对上人脸。台词极少,几乎是稀有,冷峻的距离感,或者是隔着屏幕的缘故。可能最有情绪的时候就是在结尾坐在车里,也依旧很节制,几乎没有触动情感。这个主题用这种手法拍我觉得是唯一可以打拆过三星的原因,值得一看的视觉片

梅尔维尔到底有多钟爱犯罪分子的黑色世界?用极度简约的镜头语言事无巨细地描绘他们的精神和现实世界,这一电影进一步巩固且展示了在他的艺术世界里,犯罪法子才具有最完整的哲学观感和生活质感。开头抢劫银行和中段火车劫货,用细节和剪切凸显了犯罪分子心态的冷静、动作的干脆和在心中隐藏的那一份毅然而然的决然。这一部中,结尾永远不会接通的电话预示警匪互斗在梅大师的写意下显得那么苍凉。西方导演总是用他们的镜头一次次不厌其烦展示挣扎在各个社会角色里面的“人”之况味。

昨天龙哥还是罪犯今天就变警察了~维尔梅尔的眼神戏都很有意思,非常细微,德纳芙第一次出场时和德龙的“眉目传情”,还有紧接着西蒙进来以后各人的表情……维尔梅尔的台词极少,但分量很重,同时也是因为他通过演员和画面已经把信息都交代完了。剪辑有时候快到不可思议,目睹西蒙被打死的德纳芙只被给了不到一秒的画面,又马上被切回。维尔梅尔似乎很喜欢用有压迫性的演员正面面部特写来做“正反打”,伯格曼也喜欢用,但伯格曼的画面一般不动,梅尔维尔会细微推进。

大师遗作。风格还是一样的凛冽。别说是犯罪片教科书,简直就是犯罪教科书了!“抢银行”和“扒火车”两段戏实在精彩,和之前的片子一样,用几乎为零的台词做着最优雅、最严谨的犯罪。我真的好着迷于这种风格啊。阿兰德龙在这部老得更明显了,但一到特写,那双蓝眼睛还是那么勾魂摄魄。他的戏份虽然不多,但还是冷得冷气逼人。我其实好喜欢这个人物的刻画,因为老辣而情感虚无,仿佛只为混沌黑夜里那一个个案子重复而冷漠地活着,一切情感于他都只是过客。但当夜色褪去、黎明到来时,他的沉默却生出了一股悲凉。

追寻真相的道路从来就难言轻松,在一次次失败的挫折之后,我竟也分不清,最后的真相是否是我想要的答案了。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终将来临,警察与罪犯就像是猫和老鼠一般,互相依存互相成就。也许我永远会是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不知道终点在何方,一直无比期待休憩却终究还是要整日忙碌,渐渐地我也变得麻木,就像是这黑夜吞噬了我一般。一番游历的重点恰恰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谁又能说准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梅尔维尔的一次平庸的自我复制,没有用好两位男女大演员。抢银行、劫火车两个段落冷峻凌厉能展现导演功力,但人物的逻辑连贯性基本没有处理,警匪的斗法和各自角色的无奈较其他作品浮于表面,只记得开头喊了一句口号(还用阿兰德龙的台词又念了一次)。本来偏爱蓝色调是梅尔维尔的特色,但这部调色实在太蓝了,演员脸上死灰一样煞白,没什么生命力,不知道是否有意而为之。

【A】开头抢银行的时候画面有种过度曝光的感觉,像是白夜一样。火车劫案让人很紧张,但我仍旧弄不懂为什么要把他换衣服的情节拍得那么详细。阿兰德龙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觉得很好笑,可能是因为他打犯人耳光的镜头太好笑了,表情还一本正经的,以至于到了结局的时候我还想笑。梅尔维尔冷色调的画面简直看不腻,剧情不重要了。(以及那个年代的法国电影是不是都有厌女症啊)

全片充斥着两个字「克制」。这种克制让人很难走进人物、走进情节、走进故事。阿龙德兰虽然穿着小西服打着小领带却给人一种「糙」的感觉。全片非常浓重的冷色调,节奏推进缓慢,情节聚焦在作案手法上而非破案故事线,情节的推进突破全靠“女人”,整个片子下来的观看感觉似是听一个老人平静的讲了一个悲怆的故事,诚然梅尔维尔此时已然抱恙了。

第三部梅尔维尔,,理智上认为一般,感性上对梅尔维尔有滤镜。堪称犯罪艺术片,对比独行杀手里两警察潜入杀手房间装窃听器,这部最精彩最事无巨细的情节莫过于西蒙用磁铁开锁偷货,前后从直升机吊人、变装、开锁、又变装、吊回直升机,整个过程具体到松解鞋带,已经让人开始担心会否有人模仿犯罪。开场抢劫银行,只用极少对白,多处人物特写和眼神的匹配剪辑便完成一场紧张的掠劫。依然是蓝灰色调,塑造冷脸警察形象,误解对自己深情的双性舞女,错信钟爱的金发美人,让冷漠的他也被命运嘲弄。为了犯罪细节和整体既冷又性感的氛围,忽视剧情完整,硬伤太大了。

【补标】 除了火车上梅式一贯治学严谨的犯罪桥段(#原来铁轨撞击音+风声竟也如此好听…),完全没研究过人物关系或剧情,毕竟当兰兰和芙芙同时出现在镜头前,请问还有什么戏可看呢,您二位就是电影本身呐// 珠宝映衬下的金发芙芙,给原本青蓝灰色调下凛冽的梅尔维尔又镀上了一层美艳的冷光感// 事实证明,不是只有坏角色才有魅力,当主体是阿兰德龙时,“正义”方也可蛊值max

梅尔维尔对细节的把控入木三分,尤其是在火车上用尺子量出锁的位置,然后用磁铁开锁的一段,惊为天人。相比较独行杀手和红圈,影片对单个人物的刻画不深刻,但对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处理很有意思。尤其是科尔曼和变性线人以及和女主这两条线。变性线人对科尔曼有着感情,这是梅尔维尔通过脸部近景和演员眼神传递出的信息;而女主显然对科尔曼也是抱有期望,在西蒙身亡后也露出了凄悲的神情。阿兰德龙的角色依旧是最有趣的,而梅尔维尔通过对情感细节的留白和德龙本身的冰冷外貌掩盖了科尔曼的心理。他要么是个冷静到极致的警察:给朋友留够警示,但清楚自己的立场;要么是个有报复心的情人:他想要的只是女主安全。另外,保罗妻子的形象让我们可以分享夫妻二人接受宿命的心情。让观众切实感受到每个角色的情绪是梅尔维尔电影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