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1992)

UP:2023-07-17

心香

评分:8.3 导演:孙周 编剧:孙周 / 苗月
主演:朱旭 / 王玉梅 / 费洋
类型:剧情
片长:97 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he true hearted / Heartstrings
上映:1992-11-07(中国大陆)
IMDb:tt0108612

心香简介

与丈夫离婚后,女儿以“跟着学京戏”为由将10岁的儿子京京(费洋)丢给了早年丧妻今独自在南方城市生活的老父亲(朱旭)。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京戏琴师父亲因不满女儿婚事及对京戏的逃避,与之心生罅隙,祖孙两人初见尴尬之外,他对京京还有种莫名的怨恨。无意间知道女儿已同丈夫离婚时,父亲对京京愧疚之外多出怜爱,祖孙两人情感日趋正常。
  祖孙两人渡江拜会也是独自生活的佛教徒莲姑(王玉梅),莲姑一席话让京京初识人生,心细的他也发现外公与莲姑早已相敬如夫妻。莲姑收到杳无音信40年的丈夫从台湾寄来的信件,外公一时心重如山,但莲姑并没等来她的丈夫而是听到噩耗,不久也重病不治故去。弥留之际,莲姑表示对外公多年的照顾不胜感激,并希望他能替自己超度。为了帮莲姑达成心愿,外公忍痛欲卖胡琴,这时,京京给了他意外的感动。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孙周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朱旭

简评

故事里外公对妈妈的宽容,外公对京京的亏欠感,莲姑的温柔善良,京京对外公超乎年龄的懂,影片以一种司空见惯的东方式的亲情酝酿出一部温馨动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孙周导演讲了乡愁,讲了亲情,讲了温柔的陪伴,更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长辈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

算是国产片里被忽视的一部佳作了,搞定过巩俐的男人还是有实力的。光影表现得真是厉害,老房子南方小乡镇,好多场景就是在阴暗角落里的表演也是那么的有力量,恰似模糊的回忆,期待资料馆的修复版,纳闷摄影师后来怎么就没作品了呢。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长大后也总是如此,老人望去也在唱戏的小孩时,他眼里满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儿童的视角和旁白,把那些抛出去也没有答案的问题用古书本和童言无忌的大白话说了出来。在门口隔门画脸的那场戏堪称最美的一段少男少女关系,与去台湾丢下的遗妇和丧妻后的老年恋之映射对照。父母是不能选择的,被迫远离家乡和离异的弃子也要多想想他们的好,生活里的感情维系是如此的难,更别提传统的继承了。纪念朱旭老爷子回顾展。

三星半//城市作为一个喧嚣、混乱、疲惫而疯狂的背景被滞留在序幕中,被推移到影片的背景处。而故事呈现的空间则是在城市的边缘处……//孙周以多重边缘化的方式重写了传统的与关于传统的话语。这当然不是一个离心过程或曰“破坏性重述”,而是一个巧妙的中心再置。……当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与信念,为京京/年青一代所领悟、并在他(他们)信中生根时,他是否继承、从事京剧便成了不甚重要或甚不重要的了。重要的在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承袭与弘扬,而不在于是否保有某种外在的形式。//戴锦华.《心香》:意义、: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p170-182

小男孩的父母离婚,被妈妈送到外公家暂住,在乡下的自然、传统、充满人情味的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支柱。妈妈虽然多年不和外公联系,但让京京学了京剧,最终京京和外公(一个没落的名角)建立了精神的传承关系。和《给咖啡加点糖》类似,依然有着城市-农村之间的对比。《给咖啡...》在城市拍摄,出现了个农村女;《心香》在农村拍摄,出现了来自城市的来访者。城市:精彩、漂泊、感情破裂;农村:对传统和感情的长久执着。

1、这大祠堂,只有南方有。看着像沙湾镇的那个大祠堂。2、老爷子住的地方,一看就是岭南的老宅子,那门板、廊柱、地砖、窗花、天井、屋脊、雕花。还有植物,榕树,凤凰木,羊蹄甲。3、虽说对白是标准的普通话,不看字幕都听得清清楚楚(我看的版本也没字幕),但个别字词还能听出广州味,上火,靓仔。间或还有粤语对白。4、给了好多俯瞰镜头给那个小村子和这灰蒙蒙的大破城市。

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说,是一部不落俗套的作品。涉及到了当时市场经济的兴起,父母离异的问题,京剧衰落的现实。从现在的角度来说,片中的人物依然还是有脸谱化的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觉得没有那么亲近,最明显的就是片中说话的方式像在演话剧,一板一眼,不够生活。片中也有不错的片段,比如隔着家门对舞,光线和镜头都不错。这样的题材,似乎更合适于突出自我觉醒前的迷茫的状态,而不是通过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来解决问题。当然,这有点超过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了。

有一种乡愁叫做,一见到朱旭,就眼泪汪汪。承载着多重身份的京京被《漂亮妈妈》一「狠心」撵出了门,最终却被「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外公接回了家。仅这一缕《心香》不了,就比《找乐》有乐,就比《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有趣不知多少。这部讲述精神文明传承的作品得益于「齐叔」精准又颇具神韵的表演,这种因历经沧桑而饱含深情,又因无法模仿而无可代替的私人经验太适合用于挽歌和绝响当中了。尽管舞台化明显,但孙周的镜头还是将人物细腻且流动的情感捕捉到了。他把老一辈人的「守」拍得那么苦那么难,又把他们的「盼」拍得那么痴那么醉。然而人这一辈子,有谁是个例外呢?既然代代相传的《心火》不灭,与其在祠堂里瞎捣乱,不如跟着少年的视角定睛瞧,用心看:眼见她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她楼塌了,眼见他梦碎了。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对朱老爷子的戏我是万分崇敬,整部电影呈现出来的戏剧冲突很到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在北方城市没落的京剧和在南方乡下一堆票友唱戏,小男孩从小学唱戏和小女孩学跳芭蕾,火车和木轮船,莲姑一辈子没有结婚等待海峡对岸和丈夫和小男孩妈妈爸爸的离婚,莲姑小叔子的西装和莲姑的服装……但是我没有明白男孩在帮莲姑上香的时候打碎菩萨像这个情节有什么隐喻。

人生相倚相慰的温情、苦守孤单的苦涩况味、传统艺术凋零的痛惜、家庭分裂带来的遗憾交织在一起,令人感慨人生难全、百味杂陈。而青湖水、老建筑,日影细碎、清风徐来、戏腔生韵,在这样的格调里,痛都表现得那么清凉那么美。也会记得大树下的邮筒,院子里的舞蹈,水边的抒怀长啸。。。调度、摄影俱佳,朱旭、王玉梅、费洋的表演自然含蓄,如清风明月。心香细细,幽思萦怀,9分推荐~

摄影和用光绝佳,跳舞那段太惊艳了!演员也演得很贴切,小演员很靓,台湾线的伏笔为故事增添了历史的厚度。站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传统京剧和京京一样皆为“弃子”,整个影片都弥漫在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哀伤之中,乡村自然与京剧一起成了过去的代名词,人间的温情与真切正在这个时代慢慢老去。作者似乎对传统必然没落的命运感到了绝望,对于新时代,作者的立场是悲观的,态度是批判的。

这是一部太温暖的电影了。第一:朱旭老爷子的演技真的让人难忘,老北京的形象就那么活灵活现的出现了,整部电影仿佛把我带进了那个年代,整部片子,京京和女孩的情感,在那几根木柱子分割开来,若隐若现的舞蹈中,少年的懵懂,还有外公和莲姑的情感,超越了爱情却又更加深刻。还有亲情的回归,外公与孙子,外公与母亲。在最后的浪花里,河岸边,微风中,全部都散开了。这部电影就是温暖 太温暖。就沉浸在爱里出不来。

人的成长过程一直在进步还是到某个时刻后不再往上,甚至下坠。根本没有想到拍过《我愿意》的孙周拍出过《心香》这样的电影。三十年过去了,我方才知道它,或许正因为三十年过去了,在当时习以为常的生活日常早已完全没有了踪影蹑迹,更彰显这部电影的珍贵。牵挂和友爱;旧式(传统)建筑和环境里的真实面貌和生活范式,这都早已退出了我们的视野,即便要恢复大都毫无依据的妄想;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物,今天也找不到了,朱旭以他的出身年代,或许是依据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尾巴,爱戏听戏票友般的唱戏更多的是他们的父辈,那一招一式为了演这个角色突击学戏学不出来,王玉梅的扮相更多的也是她父母辈人的样子,那气质在如今的世界荡然无存。室内外的感觉质地和人物的气质面貌很中国,是一块曾经的中国日常的化石

获得奖项

  •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故事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录音
    提名:最佳剪辑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美术 / 最佳女配角
心香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