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日者(1979)
太陽を盗んだ男UP:2023-07-17
盗日者简介
在某中学任教的理科教师城户诚(沢田研二 饰)看似悠闲自在,但是心中却有浓重的厌世情绪和反社会倾向。他白天认真授课,晚上则在自己的寓所进行一项惊世骇俗的研究。原来他竟在秘密制造小型原子弹,为此他不惜袭击驻地警察抢夺手枪,更潜入位于茨城县东海村附近的核动力研究所盗窃原料,以获得制造原子弹必须的钚和铈等重要元素。不久,他的作品顺利完成,城户扬言炸毁国会议事堂,并要挟政府按照他的指令行事。与之曾有一面之缘警察山下满洲男(菅原文太 饰)与这个疯狂的盗日者展开了连番纠缠……
本片荣获1979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2名、2009年电影旬报评选日本电影遗产200部第7名。
第4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影片长谷川和彦 第4届报知映画赏最佳男主角泽田研二
获得奖项
- 第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灯光 / 最佳音效 - 第53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Readers` Choice Award —— Best Japanese Director - 第4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简评
还记得拥抱战败一书中提出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二战失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何以维持天皇制度,即便权力如何禅让,天皇安坐皇居,所谓天皇玉音荒腔走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里面固然有美国人的小算盘,但算盘的背后对日政策还是基于对日本社会的判断而制定的。换言之,拿一个东条英机出来祭一下旗,二战亚洲侵略最狂热的战争犯——天皇本人没事儿人似的,侵略这事儿就当抹过去了,所有的反战作品反来反去,只能假大空地强调形而上的概念,没有人敢说天皇制的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盗日者,其实片子是非常大胆先锋的,影片不敢明说,但大量的符号、隐喻已经说得很明白,唯独欠了一点热血。
221111 - 40分钟内看完147分钟的本片。 最后听片尾BGM才慢下来 别有韵味。 高中教师自制原子弹 勒索的请求清单还没写完 中途认识了一个美女。剧情有点没看明白,但不影响推荐的评级。 79年 中日中美都刚建交,日本战后的团块世代也都30岁了。西田敏行很年轻 扮演高利贷业者。我想看这部电影 2022-10-14
1、1999年《电影旬报》20世纪百佳日本电影第15名。2、这部诞生于1979年的电影充满了无政府倾向、虚无主义、厌世情绪、反抗精神和某种意义上的浪漫理想主义,在影像风格上又看到了日本新浪潮的影子。而日本左翼学生团体为中心的反安保斗争在70年代已经结束,核威慑的带来恐惧却从未消失,此时《盗日者》仿佛是对时代的某种呼应。3、双男主的设定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最后泽田研二和管原文太对原子弹的残酷争抢,象征意义不仅是对权力话语和政治诉求的争夺,更是对自己的信仰所做出地近乎于绝望的追求。4、在繁华商场楼顶撒钱的戏份,讽刺了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和消费主义。5、观影过程中想起了《出租车司机》。6、“立本以受害者视角描绘原爆题材的电影太多了,而《盗日者》想表达是加害者与受害者是一体的”。7、井上堯之的配乐。
出乎意料这竟然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的较为商业的影片,警匪争斗占据了大多数戏份,剧情更是离谱得让人哭笑不得,尤其结尾。配乐使影片充满节奏感和现代气息,这是我蛮喜欢的一个地方,另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就是对精神敏感微妙的男主角的行为细节的表现。女主很漂亮,可惜脑回路不太正常。杜琪峰的《暗战》不知道从本片里面抄去了多少内容。
239/365days。即使盗取原料段落已经尽可能拍得虚,用了定格剪辑也不行,因为情景设置太过脱离实际,也就无法感受到类似普罗米修斯,反抗者的形象,无法体会渺小对抗宏大的浪漫。男主诸多行为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在造出原子弹后,既缺乏毁灭世界的反社会人格,也没有用其钳制体制抵挡车轮的精神,所以根本无从谈起个人英雄,理想主义,反而是虚无主义的。
无知的猫在舔舐了太阳后死去;无知的人群在巨大的池中沉沦,也因池中放入了太阳而死去;那么无知的城市,在太阳被盗取的时候又会以怎样的姿态死去?比起反派“英雄”的浪漫,更迷人的地方大概是镜头下日本七十年代一种详实的隐喻刻画,诚户的那种狂气,只有将其置身于存在于核爆阴影之下,却在高速发展的路上沉沦的社会之中,这场空虚的盗日大计才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学物理老师在家里造出了原子弹,没有缘由、没有目的,只是想着拥有原子弹就拥有了一切,群众也跟在后面没有惧怕,“阿拉丁神灯般的原子弹”,在电台中说着想要住在汉堡做的屋子里、想要引爆原子弹、想要大家健康、想要开哈雷、想要美日模拟战、和女孩来一发、想要让滚石乐队到东京演出……影片最后的天台对峙戏上,最直白的话语说出了最内核的思想:王牌警察(由经典伟光正壮汉演员饰演,更是值得玩味的一点)是守护城市30年的“狗”,而原子弹只是为了杀死“早已死去的城市”。《盗日者》体现了大泽真幸口中那个“虚构时代”的zeitgeist,1972年以后的日本,经历了浅间山庄事件的日本,不再如曾经那样追求对社会体制的变革,而是希望着体制彻底走向崩坏。影片中的口香糖,就像原子弹一样,处心积虑地“咀嚼”、膨胀、爆裂,杀死一切
荒诞、无政府主义、无因的反叛、核威胁… Taxi Driver/绿鱼/牯岭街/风柜/费里尼的浪荡子/高达的精疲力尽… 每个人都可以共情的剧本,包括最初的持枪老者说“要谈谈儿子的事““天皇是慈祥的人呀”。事件结束点烟点不着常见了,但这里发现是反的随手一扔更有意思了。东京街头撒钱脱身原来这里就有,想到陈思诚的贺岁片桥段… 谢谢tkr的安利
无意义的荒诞感,作为爆破意象的泡泡糖/太阳/日本国旗/原子弹试图爆炸却最终没能爆炸,在计时器中走向未知。中间“某乐队因为成员是瘾君子所以不能来日本演出”这个剧情怎么这么熟悉呢?(不是我diiv吗)男主这种长发带个墨镜还特别嬉皮的真的是我的菜,电台女主播我也好可哦。后半段夸张化风格和imbd伙伴们一起看特别欢乐,开心开心
制片老师的老师的作品,出乎意料的好。两个半小时的戏,一个半小时都是一个人的戏。单人戏竟然可以拍到如此有趣,也算是一个天才导演了吧。导演用先生这个看似反面的角色,来表达高度经济繁荣下人内心的虚无。猫=家人,0=恋人,警察=朋友,然而人最终还是孤身一人,多么悲观的人类呀。最后的定格画面,画外音却是原子弹爆炸的声响,多么悲观的世界呀。
差一口气。结局很明显是拍保守了,如果它不是个商业偶像片,而是个R级血浆片,或者创作自由度更高的实验艺术片,那这部的结尾完全可以不用以“音乐的切断”这样简短收尾,而可以把爆发的整个画面都拍出来,这样它才算是有个高潮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铺垫两小时只等来个句点
不同的讲述方式,原子弹=欲望提取器,学校新生于老师的对立,新社会与旧社会的对立,国家机器与制度的对立,回忆与进行的对立,当生活已死,社会已亡,却还靠着原有制度进行下去,这是对还是错,是毁灭还是再创造!音乐拨着故事人心,色彩丰富多绮丽。人物性格简单而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