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暖洋洋(2001)

UP:2023-07-16

夏日暖洋洋

评分:7.4 导演:宁瀛 编剧:宁岱 / 宁瀛
主演:余皑磊 / 左夏初 / 陶红 / 盖奕 / 刘淼 / 秋丽
类型:剧情
片长:97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我爱北京 / I Love Beijing
上映:2001-01-29(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IMDb:tt0277444

夏日暖洋洋简介

的士司机德子(余皑磊)离婚后认识小雪(左百韬),但两人交往没多久,德子就开始嫌其有一堆毛病,慢慢与她拉远了距离。不久,在街上拉活时,德子又结识漂亮时尚的大学图书馆管理员苗苗(陶红),对其风度、气质和性格都非常着迷,而苗苗也对德子充满好奇,两人遂有了美好的一夜。
  苗苗介绍来自河南的打工妹郭顺给德子认识,德子才知他对苗苗的爱情只是一厢情愿。“失恋”令德子迎来无比苦闷的阶段,他开始更加拼命地拉活挣钱,就在这时,小雪割腕自杀的消息传入他的耳朵,他知道小雪曾被人强奸过,且始终摆脱不了那个阴影。自此,德子对爱情完全死心。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宁瀛

简评

《北京三部曲》至此,这一部中已不再透出前两部作品里凶狠的扎实劲。捕捉最当下年轻气质总是中国学院们的大难题,电影里剧作、视听层面的“轻”乃至到结尾处已经飘出城市交响曲气质与城市空间的新变化接近,也决定整部作品至多的小品观感。三部曲中的城市景观人文气质、世纪之交的变换气息相当精准,尤其是前两部中人物身上被时间与环境赋予的代际特征,秒极,世纪之交北京的绝佳视角。

宁瀛“北京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从《找乐》的正统扎实到《民警故事》的写实纪录再到表现风格突出的本作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城市风貌。零散随意的城市摄像(现在叫扫街)、离奇浪漫的男女邂逅是每个年轻人都憧憬或憧憬过的都市幻想,毕竟总体四平八稳的生活下“离经叛道”的诱惑力总是那么强劲。男主和服务员女友户外吵架的一段戏不错,配上田震的歌曲将气氛烘托的热烈又哀伤,把人瞬间拉回到八九十年代居民楼外的夏日晚上。结尾是整部影片的败笔,女子在出租车后座独唱并没有达到落寞、升华的预期效果,反而有些做作和刻意。

比较遗憾的是,宁瀛分别以票友、片儿警和的哥着重展现法治社会与熟人社会之间摩擦与碰撞的「北京三部曲」是一部不如一部。这是因为影片被她所极力批判和想要摆脱的父权制束缚和绑架——最终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在「空中鹊桥」这一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闪婚闪离已经成了大势所趋的时髦话题,而甩锅背锅自然就是一种流行的伎俩和骗局。不管是看门大爷、护驾警犬还是服务小生,这些被新时代抛在路边的「临时工」骨子里都流淌着贫贱的血,亦都是做备胎的命。在《夏日暖洋洋》的公路上,这一切看似是前任与现任之间的矛盾其实本质上是新旧之间的交战。显然,还有个体要求去道德化自由发展的呼唤。这梦幻又微弱的呼唤犹如飘渺的歌声,似有还无。尽管不能让命运从危险的高速上转向调头,但影片却可以对着烦人的教条进行猛烈地抨击,以此减缓他们赴死时的恐惧。

这三部曲就是《北京你早》、《卡拉是条狗》、《女人taxi女人》的部分提纯,北京城在镜头下具有“呼吸感”,纪实化拍摄和简单的故事交织,城市不再是扁平的,被编码的,而是有生命力且混浊的。叙事是大硬伤,剧本弱了去,影像便流于表面了。

感觉真是用北京壳套着讲马丁《出租车司机》的故事——炫目光影以及摇滚乐——妥妥一样的气氛营造啊。讲述的故事比起老马丁倒舍弃了相当大的政治性(或者说在此中政治性全然变为了爱情与性),依旧是阶级层次划分的都市漫游,作为集合体的强凝聚感但又对个体的孤独与心理有着极强的漠视(摄影机的视点虽然以余皑磊也核心,但总是出现相当游移的情况),以男主角对女性的漠视再到社会集合体之于个体的漠视——无法从他人那里通过极端行为获得如老马丁那样的政治身份认同(在此片也可以认为是凝视他人时并未有回投的目光),只有继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没有任何关于出路的答案。

故事一般,讲到底,也就是个见识了一切之后,认命了的人。但是整部电影的摄影和剪辑真的很棒,差不多把2000年的北京描绘得一清二楚了,当一个历史文献片看也完全没问题。脸谱化这个事情,也可能是局限性吧,不过很多台词也值得琢磨一番。

完全无法get,时间乱,剧情乱,人物无厘头,说反映文化吧,全篇以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个人情感为线索,讲了差不多相关的四五个女人。要说描写现实的失意已经情感的空虚,完全不想了解背后的深意,格局太小。看都不想看下去

声音相当迷人,首先是车外马路的喧嚣是出租车一直伴随的,其次各种收音交代着时代信号,诸如政治气息,消费广告,婚恋相亲,还有从一始终的音乐,摇滚流行甚至爵士,一来描摹着角色内心,二来反映时代情绪,那种个体与时代的“失恋”所带来的不楚不甘不合。在上车下车之间,导演把千禧年前后的北京呈现了出来,以纪实的美学风格,对从大的背景体认新时代的脉络,个人觉得缺憾的是对小人物的深入还浮光掠影了一些,记不住一个人物。

一个男人,拉着萍水相逢的客人,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游走于形形色色的女人之间,这个故事乍一听像现代版《骆驼祥子》。可宁瀛的焦点,不再是一个陌路鬼的祥子,而是他兜兜转转于其间的城市。男主人公驱着车,像游魂一样寻找,窥探,迷失,甚而消隐了,镜头掠过,是喧嚣的城市,是破碎的心,是熙熙然的生存本相。世纪之交的北京,充满了活力,却也千疮百孔,尽显哀容,这是华语影像中罕见的现代风景之维。

搜假日暖洋洋搜成了夏日,就搜到了这部电影,那就看看呗,能搜到也是缘分。电影讲了个啥?北京出租车司机结婚,离婚,再恋爱,一夜情,失恋,被流氓揍,欺负付不起车费的人,女友自杀,参加有钱人的酒会?我知道导演想从一个职业,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角度去表达阶层,表达社会,表达人性,表达一个时代以及更深层次的东西,但奈何我是个俗人,故事一般那电影就只能一般

很喜欢宁瀛镜头下流动的北京街景,它让你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悸动与生命力。不过到后面,你能感受到,宁瀛自己也把握不住时代的剧变了,于是更多的是记录,现实本身的力量已经足够巨大。比起现在厚厚的滤镜和过满的配乐,我们这个迷茫的时代太需要重新捡起这样的真实了,这种现实具有真正的拷问心灵的力量。

北京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时间来到了新千年之后。为了展现当代都市的动感生活,宁瀛在运镜策略上也作了一定的调整:放弃了在前两部中一直采用的长镜头调度,而转向了分镜头体系。片中频繁使用的跳切技巧契合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质感,而在题材的选取上也更加关注当下青年人的情感生活:迷失在现代都市的出租车司机,找不到情感的最终归宿。导演表达了其对这一群体的同情和关怀,三星半。

获得奖项

  •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电影
  • 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Don Quixote Award - Special M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