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1969)

Fellini - SatyriconUP:2023-07-14

爱情神话

评分:7.7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佩特洛尼乌斯 / 费德里科·费里尼 / 贝纳迪诺·扎波尼 / 布鲁内洛·龙迪
主演:马丁·波特 / 海勒姆·凯勒 / 梅克斯·玻恩 / 萨尔沃·兰多纳 / 玛加莉·诺埃尔 / 卡普西尼 / 阿兰·居尼 / Fanfulla / Danika La Loggia / 露西娅·波塞 / 塔妮娅·洛佩尔 / 戈登·米切尔 / 乔治·伊斯特曼 / 伊莉莎·马邑纳德蒂 / Donyale Luna / 凯荷·安德烈 / 恩尼奥·安东内利 / 吉吉·巴里斯塔 / 费代里科·博伊多 / Marcello Bonini Olas / Aristide Caporale / Pietro Ceccarelli / Mario Del Vago / 桑德罗·铎尼 / 杰西卡·杜布林 / 约翰·卡
类型:剧情 / 历史 / 奇幻
片长:128分钟地区:意大利 / 法国
语言:意大利语 / 拉丁语
影片别名:萨蒂里孔 / Fellini Satyricon
上映:1969-09-18(意大利)
IMDb:tt0064940

爱情神话简介

费里尼1969年作品,意大利、法国合拍,片长138分钟。《爱情神话》原名《萨蒂里孔》,根据公元一世纪罗马人阿尔比特罗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向人们描绘了罗马帝国荒淫无度的享乐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Encolpio和他同学的Ascilto,正在争论着男孩Gitone的所有权。他们分了自己的财物并打算各奔东西。男孩可以选择跟从谁,他选择了Ascilto。已经决定要自杀的Encolpio,因为一起突如其来的地震而幸免于难。接下来随着在Encolpio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冒险经历,导演费里尼用近乎漫画的笔法将自己幻想中的古罗马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他并没有对影片中的道义进行批判或者赞许。难怪他在影片拍摄之前就发表声明,《萨蒂里孔》将不是一部古代历史题材影片,而是一部科学幻想片。整个剧情支离破碎,涉及很多古罗马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当时在道德、性行为、饮食及表演方面的习俗,堪称古罗马的“饮食男女”。
  费里尼是欧洲著名导演中最注重想象力的一个,尤其是他肆意挥洒的中后期作品,希望从他的作品中简单而明确地找出所谓的“意义”、“道德”、“概念”,都是很困难的。也正是他作品的宏大诗意和充满暧昧的想象力,才使他成为欧洲电影艺术战后最杰出的代表。
  这部影片也是如此。影片改编自成书于公元一世纪的小说,作者是罗马著名荒淫皇帝尼禄的密友。费里尼并没有想把影片拍成一部“借古讽今”的历史教科书,而是希望影片成为一部“古罗马幻想作品”。费里尼抛开“进化”多年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观念,尽量“仿真”地呈现出古罗马的社会风化。虽然如此,影片毕竟是今人想象中的古代社会复原,既然不可避免其主观色彩,费里尼干脆也不加避讳地在电影语言和影像观念上贯彻自己的主观“诗意”。正如影片预告片中的一行字幕所说的“罗马,基督之前,费里尼之后”。
  尽管强调对费里尼作品不应刻板解读,但如果对导演的一些意图不能察觉的话,也未免辜负了这部宏大的史诗影片。徘徊在对肉体欲望的饥渴之中的恩科,可以看作是罗马年轻一代主流状态的代表,他还不能摆脱纯粹的肉体欲望而进入精神欲望的境界,这是罗马人无法再现希腊人辉煌的根源,同时也是基督出现基督教天主教一统欧洲的历史前景。同样,影片中也体现出罗马人的死亡观念,在这样一个物质重于精神的社会里,死亡必然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富翁要生前建造陵墓,阿休图这个花花公子也要被死亡夺去他无忧无虑的生命,欧莫最终突破了死亡的终极界限,领悟到精神的永恒,把尸体让大家分食。
  影片最后,恩科经历了平民的自由、富翁的宴会和奴隶的无奈,经历了肉体的种种欲望和满足,也经历了阳痿与治愈,更领悟了欧莫临终的生死观念,最终踏上了驶往非洲的大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罗马新的一代,更加进步的一代。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30届威尼斯电影节帕西内蒂奖 最佳意大利电影费德里科·费里尼

简评

“我把诗留给你,我把四季留给你,特别是春和夏。我把风,把太阳留给你,我把海洋留给你,美好的海洋,大地也很好,山岳,小溪,河川,还有漂移的云块,神圣,光明……你会看到的,也许还会记得我们短暂的友谊。我把树留给你,还有树上灵巧的动物,爱、眼泪、欢乐、星星。我把声音、歌曲、喧闹留给你,人声——那是最和谐的音乐,我留给你……”电影太碎了看得无比累,如果说开头让我想罗马与酒神成为精神,为什么商代的酒池肉林不可以,为什么十八层地狱的说经不可以,看到中后理解埃及艳后为什么亏本,为什么叫封神的都是烂片。壁画艺术的当代审视不错。两段同性恋和一段三人行爱情也拍得不错。封面里面两个人都是配角,一老一少,老者将入土,美少年刚刚十岁。

难以置信的美,摄影机绮丽又幽绰的运动,为了达成每一个画面都恍若古典画一般,镜头中总是有角色凝视观众,各角度的人脸勾勒出了最本真的情绪,更不用说那迷人的色彩搭配,情欲与圣洁交织,cult与史诗仅一步之遥,戏剧式的表演将刻板的角色化成更加鲜明的符号,哲学的思辨与两性隐喻在文本中涌现,远景的凶杀,近景的牺牲,观众的情绪随影像的运作而运动,狂舞的人群,肥胖的暴君,妖冶的少年,流血的双手,这是费里尼尽显个人才华的一场大型马戏展览,再次启示后人,影像与情绪的关系与戏剧文本的处理方式。一只死去的鲸鱼与一个旱死的美神,一位自刎的圣人与一个被分食的诗人。

确实看不太懂,但从结尾看,应该是一个倒叙希腊船员的经历?恩可皮和阿休多为恋人打架,夺回恋人,小领主的宴会(为丈夫守灵的女人与守卫偷情),在船上恩可皮与大领主结婚,大领主死去,恩可皮和阿休多去了死去夫妇的家里和女奴玩乐,两人去偷白化病阴阳人,恩可皮在迷宫和牛头人打斗,恩可皮阳痿,去找女巫治病,阿休多死去,恩可皮坐船离开。前期有个讲述贫穷和艺术的画家,得罪小领主后被赶走了?(忘了)后期有个治阳痿的巫师,留下遗嘱被人吃掉。各种要素含义太多,并不能一下子搞清楚。

构图、调度、高级配色大宝藏!群舞时引导视线的人物,远近角度很讲究。当美术馆电影看或者舞剧看就会觉得信息量爆炸了… 还有那种演员锁骨以上入镜、框在一角其实是个远景的那种构图越看越好看… 背景全都有很多空间感,近背景至少也会用颜色和阴影做变化。(莲老板某剧学了费里尼好多!还有《坠入》… 干与湿、烟纱与石板等等那些搭配好漂亮了… 还有最后“医治”那里肚脐上的墨点、地面像日本寺庙的沙画、石板秋千底部的花纹,基本上是三个匹配剪辑了。还有芦苇和长矛在画面底部的叠剪,大型团队密集活动感(基本画面是马、船的上半部所以搭的上)也记不过来,还是回头二刷吧…

咱就是说,幸亏是读过罗马神话,不然看到路克瑞莎和塔昆的哏都不理解(贞妇和暴君),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费里尼强大的想象力早有耳闻,直至今日才领略一二,实话来说,并不认为美好,不否认其在欧洲电影艺术界的推动及影响力,但简言他的电影不应刻板解读,比起简单、丰盈的想象这类词汇来形容夸赞,不如说某种意义上故事没讲清。也难怪爱情神话里老乌说自己到最后也没有看过爱情神话。 不反对存在自我逻辑闭环的剧情解读,毕竟艺术源自于多方解读,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真正榜上有名的电影,观众真正能说好的电影,并非电影人用各种逻辑分析得出可行可仿的“锁笔”之法,而是故事自身使得观众产生共鸣,故事要先被讲好,才能在这之上运用技巧与手法来突出强调其剧情本身用来意象化表达。

一开始的时候群魔乱舞,百鬼夜行,像是提前预热万圣节;像舞台剧,像梅里爱,像荒诞不经又光怪陆离的梦境。等到后来,慢慢地就变成了《阿玛柯德》那种熟悉的味道。不知“爱情神话”中的“爱情”指的是什么,如果是指男一和男二的感情线,那么其实有些轻描淡写和隐晦;如果是其他感情线,那么好像几乎没有连成线。私以为这就是罗马版的少年往事或者恩可皮历险记,哈哈。

其实重点在悲剧内核,就是哪怕是黑喜,必须是极悲的,比普通悲剧更悲观的内核,王小波的问题在于他的不断推翻和内部的消减,现实性上不构成悲剧力量,但是费里尼不一样,我觉得区别在这儿,就是你最终归结到纯真纯净的爱,OK没问题,但是前面缺乏真正悲剧内核和黑喜的力度支撑。这两个故事而且都是有表达男性的勃起与阳痿,各种欲望投射,以及各种环境所造就的荒诞性,但是悲剧的内核是递增而不是消减的,王小波的问题在于渲染的勃起与阳痿之间不构成悲情甚至悲剧本身,其女性角色也一样在剧情的后期反转和各种剧情补拙和马后炮里变成各种割裂的形象。而且爱情神话为什么好呢,因为他真的抓住了,那个原始的也就是大概一千年前那个故事真正的悲剧内核的东西。——k君

(費里尼100)暫訂我的費里尼前三佳,其實觀感有些水土不服,後半段也直接放棄去理解、專心的去感受,我想這也是我會喜歡的原因;不知為啥,這種赤裸的癲狂、充斥著「儀式感」的魔幻寫實完全深得我心,特別在表演上也充斥著「劇場感」;倘若以古羅馬時期的民族對比現代的人類文明,關於「族群」,《生活的甜蜜》描述的是上流階層與知識份子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偽相、《愛情神話》則是切入文明之中最野蠻的一面,兩部費里尼的關連與調性大相逕庭,主題上卻是互文的;與其說是一部電影,它更像是一場儀式、一個用費里尼式的「幻想」所建構出的慶典,邪教教別。

个人观看的费里尼第二部作品,影片总体风格更像舞台剧,偏意识流一点,没有什么连贯的剧情,基本上就是男主角恩科皮奥的所见所闻和想象,不过片子其实也没那么不好理解,费里尼用恩科皮奥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再现了古罗马的风情,表现了费里尼对于性、爱情、死亡、宗教、神话等等的理解,天马行空,内涵丰富,恩科皮奥扮演成忒修斯和扮演成牛头人米诺陶诺斯的战士搏斗那部分最有意思,结尾富翁让别人分食他的肉体这部分《香水》和它有点像。是费里尼拍的非常超前的艺术电影,五星经典之作。

看睡着了。Giuseppe Rotunno、Giorgio Giovannini、Sante Barelli等老几位组成的费里尼军团这时都成型了,视觉表现力强悍,编织了一个谵妄、狂欢、有梦境质感、唯美触觉、舞台程式的古罗马。视觉风格对后世影响明显,马提欧·加洛尼、塔西姆·辛等等,都是他这一脉的,当然整个六七十年代的意大利电影奠定了现代电影的面貌,安东尼奥尼、罗西……每个人都属于开宗立派了。剧情就乱七八糟了,主线依稀是男主寻找被好友拐走的娈童,间中经历各种有一搭没一搭毫无逻辑联系的奇遇,这种随性套嵌的讲故事方式我觉得还是跟《萨拉戈萨手稿》好好学学吧。单场戏的镜头冗余比较严重,好几个机位给你来回重复。那些大战米诺陶、殉情寡妇之类的小故事既没什么意思,也看不到什么紧扣时代的寓意

夸张和歌剧式的表演方式,非常具有年代特色;服化道符合印象中欧洲中世纪的样子,粗糙却也能奢靡。影片极尽所能的展现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奢华与荒淫,但在中国人眼中只有荒蛮,难怪古代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视为世界中心,此时的西方的的确确是蛮夷,血腥、无礼、荒淫、癫狂,特别是作为学生的男主和他的朋友在冒险途中顺手而为的强奸、杀人抢劫的理所当然其背后隐藏的世界观,既让人不可思议又毫不意外,因为今天的西方文明依然如此,而且还自悟了拳术(人权、女权)。影片中展现的一些同性恋在这些当中,只能算是小心思了。伪女主的演技出人意料,一个男人用眼神就能演出女人的妩媚,也算是牛人。

2011年看。好久没看大神费里尼的片子了。他最有名的片子其实看得差不多了,这部的名气相对要小一点。跟他其它影片一样,一看就是大神费里尼的片子,因为个人印迹实在太过明显,那呓语般的抒情风格,那极富舞台感的人物表演,那夸张放肆的高声大笑,那对于性爱的强烈迷狂,那原始神秘的古怪仪式表演,那极具颠狂和讽刺意味的情节(在女巫的裙子底下取火),那让人印象深刻的尼诺罗塔的配乐。片子的背景是古罗马,天马行空得很。我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只觉得费大神的古罗马充满妖艳华丽夸张,那些布景非常华美,总之跟一般的影片色彩都有点不同。几乎所有演员都化妆得像魔鬼似的,在那里非常费里尼地扭动着……这个故事本身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反正对于没有相关知识了解的我来说,没有太多乐趣而言。而且字幕有问题,好多话都没有翻译,看得人不爽

获得奖项

  •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导演
  • 第3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35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导演
  • 第30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30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帕西内蒂奖-最佳意大利电影
  • 第27届金球奖
    第27届金球奖
    提名:Best Foreign-Language Foreign 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