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2022)

UP:2023-07-01

演员表影评剧照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评分:7.6 导演:汪英伦 编剧:汪英伦 / 张雨倩
主演:王赛丽 / Rocky Sun / 李灿 / 张一心 / 钱进 / 刘薇薇 / 冯奕萌 / 韩长福 / 孙雪峰 / Antonia Ma / 门家兴 / Hana Margesson / Oscar / 张伯宏 / 益晗 / 刘培红 / Emma Shang / Shelly Chen / Helene W / Daisy / 李凤珍 / 傅长军 / 王中学 / Robert Phua / 杨柳依依 / Crystal He / 翁捷 / Shirley Chen / Dr.Guo 小娟 / 丛文 / Alicia Tao / Annabelle Tao / Howard Lee / Ange
类型:喜剧
片长:106分钟地区:加拿大
语言:汉语普通话 / 英语
影片别名:一场很有必要的春晚 / 一场没有必要的春晚
上映:2022-01-28(中国大陆)
IMDb:tt22535232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简介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是一部关于春晚和海外华人思乡、过年情结的电影!影片记录了一群海外华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而精心筹备了一场春晚,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简评

真的太好笑了,我笑到腰酸背痛。解构了关于春晚的一切,重新在外部架起来的一处荒诞戏剧,情节精巧的搭在一起,有趣极了。如果你要问消解到最后都烟消云散了的话,我们的落脚点应该在哪里?我想说,如果我们如此一层层扒开都找不到这个节目的核心,那只证明,它真的已经变成了空壳,这是社会的问题,不能苛求一部影片来给出答案,太不切实际。但其实这个电影还是给了一个答案,就是《同一首歌》,这个母亲与女儿之间、老一辈与新一辈之间吟唱的温情脉脉的同一种歌声。

很新鲜的观影体验,一本正经地荒谬解构传统和所谓集体幻觉。无厘头的对白和表演,融合了去年流行而如今已渐渐淡去的梗,很幽默很讽刺。也许可以考量的追问是,我们在何种语境下需要某种代表稳定的传统?在与流行文化的对抗中,传统如何找回其原本的位置,而非异化为或媚俗,或附庸的存在?当我们以戏谑的方式将传统作为调侃时,究竟在表达什么诉求?也许并非希望消解与否定?anyway看完这样一场荒诞无稽的闹剧后,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那个胖虎的海报,还有出其不意的rap表演…

意料之外地不错!首先肯定比春晚好看。电影以伪纪录片的视角讲述了在疫情下筹备一场小成本海外华人春晚的全过程。有很多只有经常冲浪的人才能get到的梗,比如福瑞控、NTR等等。筹备春晚的每一个环节都真实得像所有随意的初创团队,从拉赞助、找设计的沟通,再到海选和演出掉链子的情节,离谱中充满真实感。仙女出场是全片最搞笑的地方,虽然看到电音蝌蚪君一身黑就隐隐猜到要发生什么事了,但还是忍不住笑到了《同一首歌》。这部喜剧的成功之处在于里面的包袱没有很刻意,低级梗很少,很贴近生活。爆笑之余,电影探讨了海外华人与故乡的羁绊、二代移民对中华文化的淡忘、诸如春晚等集体活动对于人们的意义等更深层次的话题,也通过这样一场魔幻的春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觉得看春晚不如看这个,可能有海外经历的人会更有共鸣。挺真诚的喜剧电影。

这个时代还是有华语导演会拍喜剧片的。这份久违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反而真实且动人。华语喜剧被黄渤沈腾之流装疯卖傻污染已久。虽然主角团的几个人物也是不靠谱到了极点,但在草台春晚的背景下确实被稀释了。编导团队在铺垫的前后照应上做得非常好,细节满满。但整个故事是缺乏表达的,它自然是一场反讽,既是对游子为代表的华人对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的眷恋,也是对很多刻板刻奇内容的消解,但不管哪一边,主题的力量都是散的。结尾更是犹如一场春晚,不是因为气氛到了顶点,而是因为到时间该结束了。ps,春晚的最后一首怎么会是【同一首歌】呢?

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解构了“春晚”所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威,在让人捧腹和尴尬的同时也透露着一丝“普通人追梦”的温情和热情。很喜欢那些类似于景深镜头的采访镜头,前景中受访者官方式的“一本正经”总是会被后景中各种“突如其来的画面”扰乱。原定的“春晚导演”由于迷路而被迫捡垃圾,后来的导演前一秒还说“春晚是一种刻奇、媚俗的存在”,后一秒就说“这年头,拍电影没前途”,这些设定也让人忍俊不禁,或许是文艺工作者和内容生产者的苦涩又真诚的自嘲。看完之后就在想,在技术至上的年代,让一部作品具有感染力的方法反而是返璞归真。

真的要被笑死了,笑的不敢吃东西,生怕喷出来。。。尤其是春晚节目开始的时候,传奇简直达到了高潮!我没看之前以为它真的是个纪录片,越看越觉得,纪录片这么二么?这么无厘头加沙雕?看完才知道是个“伪纪录片”,不得不说演员们表演都太自然了,真的像纪录片,甚至有时候我都会怀疑,哪采访到这么多这么二、无厘头的路人,还有那个专家对习俗的解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原来是电影,荒诞的剧情,该死的春晚情怀。好久好久没有看到一部笑抽且停不下来的电影了。

《不要抬头》是非常脸谱化的讽刺,不太喜欢,但这部的讽刺效果简直拉满,不懂不是中国人。最妙的是最后,母女深情合唱《同一首歌》,让每个工作人员在无比熟悉和感动的旋律中想起家人、想起一路走来的不容易,最后终得圆满。但其实呢,母女根本不是母女,母亲相较于培养女儿更想自己出来唱,但就在这种虚假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洋溢着应该有的情绪,大家一起烘托出了一场巨大的幻觉,这就是春晚。但其实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比春晚更接近春晚,一直记得赵本山采访说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一年到头大家都很辛苦,春晚的小品不用再教育人了,让大家伙儿开心就行了!

一部伪纪录片,一场真幽默的春晚。有没有必要其实是导演像观众所提的命题,“春晚”到底算不算一种文化呢?延续了多年的节目形式,播音腔,主持词,话说为老百姓服务,是为哪一代的老百姓又是为哪一类的人民?好在春晚不需要交税。在共产主义的体制下产生的伪传统,不过是一种中国人爱热闹本性的彰显。有没有必要呢?我是一个及其念旧的人,当然认为有必要了,至少它让每一年的团聚显得还有些事儿做,让年夜饭的桌上有个盼头。信念这玩意真的很重要,对于春晚的调侃适得其分,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冷幽默玩的很溜,最后最出彩的居然是那啥说唱smoke rider,“拍电影有什么前途”算是狠狠的调戏了一波电影人咯。

选材和拍摄形式就限制了它的观影受众。是一部无厘头喜剧偏荒诞的电影。角色选择很贴近中国小公司的创作团队,以及一些遭遇人们的正常反应。街头采访和教授访谈配合真实故事的上演、也包括纪录片的跟拍,多种形式叠加使这部晚会表演构成了趣味化的电影。有严厉的只会说的要求者,有完成任务的中间执行人,只会笑的划水者,甚至有些没有用的人,少了他不会怎样也可以将特性通过其他角色完成的人。“仙女”的桥段缺乏链接,导致身份与投资人存在关系断层,不够真实(其中还有很多)。算是一部小成本又缺乏经验但意外出彩的作品。开头比结尾好很多,却没有给街头采访(比如意义)、纪录片采访一个完整的收尾,以及多种要素的关联性,纯粹是元素的叠加,但最起码团队是洞悉海外华人的。其实这也相当于纪录片最后的剪辑效果。

前面其实看得有点无聊,甚至差点看不下去,结尾大家在采访中讲这次春晚真的很难很难,从来没这么难过,想都不敢想居然做成了、感觉大家都太棒了……我真的很想笑,这前后对比太大了,反差效果产生的反讽也十分明显,最后的《同一首歌》让大家感性起来了,赞不绝口,这确实是属于自我沉浸式的感动吧~从电影本身来说,伪纪录片拍得很真实,大家也都听敷衍的,各种事情都是离离原上谱。但从春晚这个事实来说,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春晚被越来越多人放弃了,但我个人每年还是坚持在看,是认真看,但也许确实有个人春晚情结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个中国传统,还是希望能一直有,可能以后会创新会变,但看春晚会一直在。

加拿大的华人真的是让我耳目一新…也许一连串“乱七八糟”的折腾下来,也许是其中的辛酸苦涩,竟打造出后部分正式春晚的确有点东西,各种细节,各种安排,精彩,创意。主持的剑走偏锋,台下的按摩呻吟,认真跳舞的大妈,认真表演的阿卡贝拉,认真表演京剧的小女孩,霍霍观众的抽奖,和谐不了一点的乐器合奏,暖场的自编说唱,会动的桌子恶搞的魔术,超级变变变式抬着笑场跑调的仙女,漂亮妹妹和妈妈好听的同一首歌,一场晚会,像学做的第一道菜,像出道的那场球赛,像童年全心投入制作的手工,拙劣又精致,朴实又珍贵,易碎又耐人寻味。无厘头,爆笑,很感动,也很有意义。“每一个人其实也应该尝试去做一些跟自己生活没有关系的东西,也许这样子会更有意义,更有趣。”但此春晚并不是跟生活无关,而恰恰本片无处提思乡,却处处在思乡,我们生活的根。

这片还挺好玩的,就是一群加拿大华裔整出来的自己筹备一个春晚的伪纪录片电影。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个不正经的情况,什么杜甫的诗,鲁迅说过之类之类,都把观众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里面剥离出来。然后就是看着这个故事中的剧组怎么整蛊,胖虎的虎年海报,演奏盲人的盲人演奏家,别说还真的挺有意思。当然一个故事总有一个高潮,而一场春晚就是这个电影的高潮点,从一开始出现的主持人缺席,说唱组合来填之后,整个春晚竟还做的有模有样,尤其是说唱组合即兴的《如果有你》还真是太惊艳了,可能就是这种毫无期待的表演反倒暴涨好感度吧。最后压轴《仙女神话》还是很暴笑,总体还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拍摄显出很多业余的水平但和设定也很符合,就是看的时候这些摇晃的镜头那个难受啊。 20230118

  • 汪英伦 Yinglun Wang导演
  • 张雨倩 编剧
  • 赵越 Stella Zhao出品人
  • 戴宗睿 Carl Dai摄影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