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2022)

R.M.N.UP:2023-06-27

演员表影评剧照
核磁共振

评分:7.7 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编剧:克里斯蒂安·蒙吉
主演:马林·格里戈利 / 朱迪思·斯泰特 / 马克里娜·巴勒迪亚努 / 马克·爱德华·布伦耶西 / Orsolya Moldován / Rácz Endre / József Bíró / Ovidiu Crisan / Zoltán Deák / 切拉塞拉·约西费斯库 / 安德烈·芬蒂 / Bacs Miklos / Alin Panc / Victor Benderra / Amitha Jayasinghe / Gihan Edirisinghe / 安德鲁斯·哈萨齐 / 玛丽亚·德拉格斯
类型:剧情
片长:127分钟地区:罗马尼亚 /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
影片别名:仇恨谜林(台) / 仇恨透视(港)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NMR
上映:2022-05-21(戛纳电影节)
IMDb:tt18550182

核磁共振简介

简评

个人理解,好电影的标准是,看完之后,内心五味杂陈;理解出了无数的观点,想找人讨论;惊叹于导演是如何把这么多内容条理清楚,塞进一部电影里的。影片中文译名《核磁共振》,是一项医学检查手段,所以导演在片名里就说明了,他只能把“病灶”呈现出来,而治不了病。接着要说问题,那可太多了!首先是罗马尼亚自己的问题,其自身经济发展乏力,人民生活水品低。然后是欧盟的环保政策,导致其矿业等非环保企业关停,劳动力失业,人们怨声载道。前两点衍生出来的是,国内消费能力低,工资水平低,劳动力外流,只能雇佣更廉价的亚洲或非洲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的到来,又导致罗马尼亚本国人民的担心。担心就产生各种猜疑,民族情绪恶化。以上这些,导演在村长召开的会议上集中展现。这个辩论的情节,是可以得奖的呀!最后,一个富有魔幻结尾更是神来之笔~

这部电影看似平淡,但内容实在很多,现代社会犹如大脑结构一样复杂,大脑长瘤子了可以开刀可能死,社会出问题了更难处理但死不了,只会不停折腾,欧洲社会尤其如此。电影中,经济问题导致了劳动力失衡(山村并不穷,1500欧的工作都没人干),对族裔的偏见导致排外(换了中国人去打工会好吗?他们自己出国打工愿意被排斥吗?),统一的教育导致培养出没有传承的下一代(但还是培养出了用伪科学方式排外的医生),宗教的和稀泥导致牧师只是一个传声筒而非意见领袖,政府只能管办公室和警察局的方寸之地,先进国家对落后地区的“自我实现”性质的输出对地方没个毛用(数熊)……而且,处处可见双标,处处可见没穿底裤的高尚理念。至于男主的个性和情事,在这么多问题中只是个串场了;老爹之死象征整个社会的结局,熊出动则是消亡前的疯狂。

。蒙吉新片跟他之前的作品比温和了许多,戾气少了但信息量爆棚,解读细节会发现片子内容太满,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的矛盾,有原住民与外来者,资本家与劳工者,独立女性与保守男性等,最突出的戏是群体大辩论,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电影构图前景是女主代表的自由民主资本家,后景是象征种族排外的普罗大众,而视觉的中心是沉默的男主,他在片中本来是粗鲁刚猛,同时带有些许攻击性的形象,在这个场景中,他被动的站队女主显得极为弱小,想安慰却插不进话,等到了最后发言的环节,他由于语言障碍又失去了表达自己立场的机会,他吉普赛人的属性和中立的社会关系使得他毫无存在意义,导演用滑稽,讽刺的戏剧效果表达了人们对于身份错位的狭隘认知,影片最后熊的出现,还有Mac传出的交响乐与男主惊愕的回头剪辑在一起,又是耐人寻味的开放话题

“布加勒斯特在西边,从这看哪边都是西边”——因为野心太大,想讲的问题过于纷乱庞杂所以有损本身完整性的电影。教堂-文化中心烩满各种诉苦、愤怒与偏见的大辩论实际上是对一场现实中真正存在的辩论的复原。在这个多族杂居的偏僻小镇,不断回望传统的德裔马蒂亚斯与拥抱欧盟的匈裔西亚是两种力量的象征,所以就算他们看起来再怎么不合,也还是缠结在一起。做核磁共振、在辩论最热烈时刻死去的老奥托和小孩子鲁迪共同的失语则象征着文化的熄灭与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茫然。熊则象征着这个闭塞排外的文化,“我是来调查生物多样性的”“他是来数熊的”。

#VIFF2022 目前为止的年度最佳,戛纳颗粒无收简直是犯罪。这是蒙吉给罗马尼亚社会做的一次核磁共振,仅用“加工厂”这一符号就能轻松串联“西欧>东欧>第三世界”的歧视链,众人的象征表意相当明晰:Otto→接受“核磁共振”的主体,积重难返的旧社会,与其苟延残喘不如自我了结;Matthias→被西欧排斥却对外来人员充满敌视的保守本土当代,被有毒的男子气概所熏陶,时刻充满愤怒;Csilla→争做世界公民的匈牙利移民,接受本土(Matthias)但对西欧的机遇来者不拒(法国白左小哥和德国offer),且具有伪善特征(工厂底薪剥削和去警察局举报Matthias);Rudi→见识“恐惧”本身后失语的下一代。结尾可解读空间很大,但都指向当代也已穷途末路,且导演无法指明方向。

①看完不禁感慨:世界之大,芸芸民众平日谁会关心本国之外的事呢?尤其是小国,然而幸好这世上有作家有导演有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冲破无形藩篱,给了更多普通人了解这个世界不同角落的机会,正如锡兰之于土耳其,阿巴斯之于伊朗,蒙吉之于罗马尼亚,甚至前期的张艺谋和贾樟柯之于中国……每个国家都需要至少一位这样深植本土的良心导演,以人类共通的视觉语言,将所在那片土地上最痛彻的观察与思索,呈现与世人。正如那句老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导演们正是通过这些带有明显本地国民性烙印的创作,才得以获得国际声誉;②《核磁共振》同样具备这种国民性与社会现实性的投射,从一个普通小镇中年直男的境遇,我看到了蔓延在小镇民众身上,以至整个东欧,制度转型之后的各种积怨和冲突。人类的困境各不相同,但情绪与人性却是共通的。

色调冷冽,茫然无力。核磁共振,顾名思义,能把一个人的五脏六腑照通透,但当一切真相与结果呈现在你面前时,你根本看不懂甚至看不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长达十几分钟一镜到底的文化馆大讨论群戏是影片最大高潮,把整个村子里的各个种族利益关系全部裹挟进一个迷宫里,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和这个村子都出了问题,但就是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马蒂亚斯的父亲自杀是最大转折,这两件事串联起来,得到一个终极答案:这些赞成或反对的问题对于死亡的人来说都不再是问题。导演也就像每次看手机里父亲的核磁共振图片时满脸茫然无力的马蒂亚斯,根本无法也无力去寻求答案。

我们都是神的孩子,但却忘了神与神之间的对立纷争。原来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已开始站队。失语的小孩、冷色调的面包场、苹果电脑里的东方电影、森林里的熊、七嘴八舌的集会……蒙吉用散点透视开始了一场对社会的核磁共振。他真像一位医生,把冷峻的叙述和不容置疑的信息呈递于我。看的时候想起萨特曾说“ 人要自由,就要否定他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且,为了自己的自由,人还要限制他人的自由。”这个故事就是这样。艺术作品和现实中每个人物的在世感受似乎都自带“否定他性。”而我们的冲突、对立能否上升为一种超越、超脱,实在是我现在还想不清楚的问题。不管了,还是要感谢蒙吉。在这个平庸的时代里,有他真好。

在一个历史上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德国人混居的地方,南亚移民进入成为了矛盾的焦点。男人像是村民的均值,夹在摇晃红酒杯、听王家卫拉大提琴、会外语的自由女性和养育子女的传统妻子间,夹在患病父亲、海外谋生之计和留守孩子之间。熊是很重要的意象,是对自然的敬畏、是来自不可知力量的威胁、是高于人的甚至有些神圣意味的动物图腾。很喜欢每一次的群戏,好像是剧场演出一般精准的群体刻画,每一种观点所代表的势力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说体现,世界经济浪潮在这里汇聚,西欧-东欧-第三世界国家,每一环经济增长后都有无数人背井离乡。“所有人都不在自己的原有的位置上” 这到是在创造社会活力还是所有社会问题排外、民族主义、种族隔离、贫困和心理创伤的根源呢。面对欧盟,像罗马尼亚这样的较低收入/消费水平的国家获得了什么。

单论辩论场景,在言语交锋的陈论中将主题从单一的种族问题提升至了工作薪资、资本矛盾与国际秩序中人员流动的诸多维度,在最简单的镜头中表现了复杂多绪且缠绕在一起的现实问题。但透过这可称为干脆直接、或可说为堆积口号的中心场景去回顾之前的段落,就越发对比的透出蒙吉在铺垫上的极端失效。以往具体问题被更为了多向现实的呈现,在小镇生态的节日时间限定与人员接触中,并没构建其完整的群像,而只是双主线中工作与种族问题绝对占优的全球资本秩序的粗糙呈现,辩论后半段议题不可闻也未可见。这倒可以解答为何会采取全隐喻化的悬疑设置,就是源自部分现实的书写缺失,需要用悬置的隐喻去填充。与之一起空置的还有太多人物的可信细节,婚外段落俗套且呆板,太多主题牵连上的硬性设置,甚至使主线反受其害,喧宾夺主的抢过了太多关注。

以一座罗马尼亚村庄的简单背景讲述政治问题主旨但极大去政治化的电影。外来务工歧视,本地贫富差距,人口流失,整体社会经济衰退,从普通人的故事描绘如今无比真实的欧洲困境,排外情绪,民族矛盾,偏见与理性思维的交错共存,国民民族主义的政治成因与生活困境的经济背景,从不止一个人群的角度剖析各方立场。高潮段落的文化中心集体争论,二十分钟固定机位长镜头,看似七嘴八舌其实节奏递进铺出结构,没有变换角度但通过景深,站位切换来讲述内容,焦灼又真实的上演罗马尼亚政治经济困局在一个小村庄的缩影;一直存在于台词中的的熊也在结尾以荒谬的形式短暂出场,以模糊的死亡幻影开头,真实的死亡为结尾,积攒了全片的压抑,恐惧以最自然原始的“熊”为依托迸发出来,于是枪口调转,失去所有的男主也最终站队。实则是大师的语言。

-核磁共振做了两次,一次是给otto老爹检查身体,一次就是这个电影本身,结果都是一样的。聚光灯下展现了密密麻麻缠在一起的原因。alien&local,international&national,workers&capitalist,man&woman,“east”&“west”,language,EU作用在小国家间的矛盾,“罗马尼亚”语言power,对the black&muslim的“想象”,所谓“man气概”全然无用背后的家庭困局,男主alien和local身份转化、文化中心群氓发言背后阐述的Identity politics,不同“people”或有理或荒谬而写实的立场...交织在一起,推出全球化时代无解的死局,otto的自杀就已经向我们展露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