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UP:2023-06-18

剧照演员表影评
咒

评分:6.9 导演:柯孟融 编剧:柯孟融 / 张喆崴
主演:蔡亘晏 / 黄歆庭 / 高英轩 / 林敬伦 / 温庆禹 / 彭海义 / 黄玲 / 宋燕旻 / 陈昭妃 / 谢采洁 / 林义钦 / 常在兴 / 洪毓璟
类型:恐怖
片长:110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Incantation
上映:2022-03-18(中国台湾)
IMDb:tt18968540

咒简介

若男和朋友组成影像团队,六年前闯入邪教仪式中的禁地,触怒了沉睡的邪灵,所有人接二连三离奇死于非命。
  本片改编自发生在高雄的真实事件,当时一家六口自认被神明附身,全家人发疯似的起乩,甚至自残等种种离奇行径,最后更导致有家庭成员死亡。

简评

为了代入感弱一些,主要是因为有点容易害怕,所以没有仔细看,也完全没看懂剧情,看完其他人的影评感觉这个电影从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了,这一层表达方式是比较真诚的,伪录像制造的恐怖也有了作用的目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整故事的逻辑。但是在鬼神的话语里,我很难用传统方式去理解,所以一开始的咒语、祝福等方式都被看作一种电影手法和幼稚的噱头,所以祝福和诅咒的同一性让人不出意料也在其之外旁观。抱着民俗学的人间故事和写实研究运用在电影艺术上的恐怖效果的美学意义去欣赏这部电影,反而让人产生了好奇心。影片的核心基础可能是在生物质上进行的化学控制,以巫蛊等原料作为依据,借用佛学的魅影塑造的神秘古老的乡村传说之感,由紫水晶的空洞、密集的湿虫与身体蛹洞与反复循环的镜子以及传统的牙齿、头发和符文之类作为祭祀与物品象征上的恐惧

其实伪纪录式的恐怖片并不新,用影像本身分发诅咒的元叙事设定也不少见,选小众异教偶像作为邪神的殖民主义视角似乎更是常见套路(恐怖元素是主流意识形态就变成现实主义了XD),剧情也没太讲究(既然小孩吃喝就会让驱邪的道士死掉,他们怎么还心这么大地放母女回家?)。不过很有趣的是突入地道的桥段让人联想到《盲视》突入罗夏之后的情节,才意识到《盲视》引人入胜是因为彼得·沃茨化用了很多恐怖作品的的桥段,有了悬疑气氛之后然后再自己用科学祛魅。后人类和罗夏的大棋也可以对应到邪神的阴谋,不同的宗教元素暗示的是同样的宿命感。结果这样一联想电影反而也不再恐怖了……稀释/分发诅咒的辨析让人想到顺势疗法疗法之后也变得好笑了起来。另外结尾的一块红布蒙住双眼的镜头也引起了一些不自觉的政治联想hh

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确实对我有吸引力,摇晃的镜头能更好的表现出拍摄者当时的情绪,很有代入感,虽然有时候因为拍摄角度问题不得不多架设一个机位会让人纳闷怎么会有这个角度的摄影,还是无伤大雅的。《咒》里面关于侍奉大黑佛母的这个村落我认为是本片精彩之处,整个宗教充斥着诡异感,导演没有对宗教内行为举止做解释使得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命令:你不懂但是你要做,这也是多数宗教给外行人的感觉:意义不明但是充满仪式感。于是屏幕面前的很多观众在一开始听说那句咒语能传递祝福的力量时尝试跟念到最后发现居然是咒自己就开始恼火了,而当你怀疑这句咒语会不会分摊诅咒时,这部片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认真重温了本片,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好的国产恐怖片(虽然我看国产恐怖片比较少),质量完全不输国外的一些伪记录恐怖片。从伪记录的手法来说,本片其实很糟糕,出现了多处理论上不该出现的拍摄角度,也就是说,很容易出戏。本片的优点在于细节,尤其是邪教方面的细节,让人有一种这个宗教真的存在的错觉。本片塑造的最好的角色是女主,她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最后的反转揭示了她自私的本质。关于“晦气”一说,我只能说恐怖片就是要晦气,晦气才能真正吓到人,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这一点本片做的真的很棒!

前段时间的交互电影失败后,对于电影载体在这一方面探索步伐显然放缓了。然而《咒》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也许就是这份交互感,不只是形式和内容都在打破第四面墙。在pov主观镜头的背后,更重要的是那些视觉残留现象和心理暗示的运用,使得观众这一本应置身戏外的身份也被模糊化,观看的同时也在体验。这样的交互保证了创作者绝对权力的同时又赋予了观看者另一重意义,简直是两边讨好的讨巧行为,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尝试。不过,这样的交互却被各式各样的营销号造势成了“晦气”,也直接导致我一群朋友一起看的时候都出现了别样的体验和反应……但我呢,我是没被吓到。

挺好的!第一视角的确代入感很强!加剧了恐怖感的感觉!每次镜头从女主的下面往上拍,惨白的灯光,昏暗的背景,都很有吓人的恐怖氛围。电影的第一视角加剧了电影的民俗宗滤镜,漂亮的木质古楼和绳结都在强曝光下有很漂亮的颜色和光泽很漂亮!以宗教派别为剧本真的真的真的很吸引人!为恐怖增添神秘!驱鬼小队在陈家的氛围感真的很强。但是真的现在和之前混着剪连贯性不是很强,并且吓人也有部分是靠音效和怼脸!不过的确有被吓到,特别是驱鬼婆婆的那里!!要是再多一点点民俗和宗教的部分就好了,比如导演删减的街头鬼神游行的那里。看完这个电影后,让我再次感叹逃生2的NB,摄影的部分真的还原的很好!

这片儿确实算近年来国产恐怖片里成色不错的,导演甚至设计了互动式电影玩法,就是太恶心人了,让观众都被诅咒。豆瓣一帮傻缺还不让人骂晦气,你凭空被人诅咒了看你骂不骂?虽然事件起因仍然是少年团作死,不过整个电影里还是表达了很多对生死和血缘之爱的探讨。剧情上也有用心,只是前后线索来回拍在剪辑上稍显混乱。最不能忍的是导演虐待小孩子,小演员演这个戏是真的挺辛苦的。很多台湾电影口味都相当重,也不知道这片神奇的土地怎么会重口味和小清新共存的,诶?好像日本电影也是这风格,你品你细品。至于邪神诅咒什么的,等解放军早日去把湾湾统一了你们就不会搞这些有的没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是最大好吗

快速的看了一下,毕竟这个作品被影评人桃桃林林给反感了,但从故事出发,还是挺欣赏导演的勇气的。可以说导演就是一个不信邪的人,才有勇气把诅咒什么的拍成电影,而咒的整部电影,就是一个欺骗观众让观众受到诅咒的过程。感觉这部片也算有《午夜凶铃》的感觉,通过伪纪实的手法,把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通过拍摄片段展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完成电影的最后一环,这个过程其实很有意思,但是也确认考验观众的最低忍受限度。自然就有很多人因为这个互动环节反感整个作品,毕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又有多少呢?20220701

手持+行车记录仪等客观影像,本身总是乱晃的手持风格就有先天不足,这里在具体设定上也有纰漏,比如女主跟医生的普通对话她也在拍,而哭出来以后就把镜头怼着自己脸了,当然最后揭晓她给观众下套时说明这里可能是刻意演戏给观众看,然而在观看的当下,这类不合理设计把手持唯一存在意义的临场感破坏掉了,视觉上的最大亮点是密恐系的几个镜头。剧本则是个缝合怪,能看到《怪谈》《驱魔人》什么的,贯穿全片的是《午夜凶铃》传递诅咒的设计,加了个女主为救女儿把观众引入这个局的新设计,这个新点子是不错的,但从经典恐怖片借来的这些桥段用的太用力太明显了,创作上比较浮躁。三线并行的叙事编排一般,时间线略显混乱,下地道那部分更有看点,小女孩发病的部分弱了很多。驱魔两公婆冒这么大风险来帮忙,连个人物动机也不交代下?小女孩演技好

距离上一次看恐怖片已经很久了,因为没有小伙伴陪我一起看,很想念大学时跟朋友一起在宿舍看恐怖片的时光。这次终于在朋友家一起经历了一次非常完美的恐怖片体验。不得不说,看恐怖片一定要把氛围拉满,午夜时分拉好窗帘关好灯,在一个阴暗的小房间缩在被窝里看恐怖片,这绝对能让san值瞬间清空,更何况看的还是这部《咒》。看完咒的第一感觉是晦气、瘆人,作为一部恐怖片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片中没有没来由的jump scare,它所散发出的恐惧来源于诡异的邪教、未知的恐怖与真实的感觉,同时深厚考究的鬼文化、前后反转与活用心理学、生理学的巧思,让这部片成功列入我心中最佳的恐怖片一档。

比起《灵媒》,这部《咒》是真的难看。观影过程,真的太晦气了,看个电影,还要被诅咒。形式大于内容。“互动电影”可能未来真的会打破第四堵墙,实现与观众的互动。未来也有探索空间。但整部电影,通过伪纪录片形式,部分场戏存在逻辑bug和不合理,像是为了纪录而伪纪录,全片都在找补各种“为何拍摄记录”的逻辑动机,以形成全片的“伪纪录”形式。从《哭悲》到《咒》,台湾在恐怖类型片的探索上,值得鼓励,但永远在复刻模板生产,融合西方的血浆,来呈现一个带有传统宗教色彩的东方故事,尤其闽东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如果从政治视角来解读本片,暗射两岸关系,台湾“孤岛弃儿”形象,被诅咒等,或许有一定讨论空间。但无论怎么找补,这都是一部不值得浪费两个小时,来看的片子。

本片运用了大量伪纪录片拍摄手法,赋予了其鲜明的类型片属性,但该属性也成为了本片构建真实感的阻碍:完全虚构的故事无法单单通过一种风格建立真实感,这导致本片越想在镜头中设置合理性的解释,就越使这种解释显得刻意。本片尝试以第一人称视角推动叙事,并通过视角的局限性制造麦格芬,以创造打破“第四面墙”的互动。但在真实性建立失败的情况下,观众对主角的共情被突出的虚假性隔绝,将互动的双方转向了观众和导演。更糟糕的是,本片最大的麦格芬是一个对观众的诅咒,即使导演用一些创新手法强化了影像的视觉冲击力,但并不能改变这种互动已沦为导演利用信息差对观众居高临下的戏耍的现实。观众对它反感将喧宾夺主,冲淡故事中表达的正向主题。其实,类似的故事和叙事视角我们已在《哭声》中见过,也许不去刻意制造一种真实感,才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