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家(2021)
评分:9.3
导演:彼得·莫蒂默 / Nick Rosen
编剧:
主演: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 / 彼得·莫蒂默 / 亚历克斯·霍诺德 / 赖因霍尔德·梅斯纳 / Brette Harrington
类型:纪录片
片长:92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21-09-10(美国)
IMDb:tt11790780
登山家简介
Marc-André Leclerc climbs alone, far from the limelight. On remote alpine faces, the free-spirited 23-year-old Canadian makes some of the boldest solo ascents in history. Yet, he draws scant attention. With no cameras, no rope, and no margin for error, Leclerc's approach is the essence of solo adventure. Nomadic and publicity shy, he doesn't own a phone or car, and is reluctant to let a film crew in on his pure vision of climbing. Veteran filmmaker Peter Mortimer sets out to make a film about Leclerc but struggles to keep up with his elusive subject. Then, Leclerc embarks on a historic adventure in Patagonia that will redefine what is possible in solo climbing.
- 彼得·莫蒂默 Peter Mortimer导演
- 尼克·罗森 Nick Rosen导演
- 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 Marc-André Leclerc自己
- 彼得·莫蒂默 Peter Mortimer自己
- 亚历克斯·霍诺德 Alex Honnold自己
- 赖因霍尔德·梅斯纳 Reinhold Messner自己
简评
虽然知道这可能大概率是他的结局,但为什么不让他再登山几年,哪怕不要让这个结局出现在影片里也好,让影片里的他一直那么笑着,就那么笑着。看了本片更加觉得人生来不同,有些人就是为了做某些事而存在的。他无疑就是为了登山而来到这个世界的,纯真且伟大。但他的母亲能够如此的理解他几乎到了让人震惊的程度,爱他,而且因为爱他允许他活出自己,哪怕这会让他陷入极度的危险之中。这个归宿正好适合他,他自己必然早有预计,他就睡在了他最爱的大山上,他最爱的冰雪里,永远的睡在那里。
当一个年轻的生命成功攀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高峰,看过了最极致的美景,体会过最艰难的处境,拥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和一个允许自己不接受公共教育的妈妈。然后在这一切之后,当孤独的攀登第一次选择与人为伴,上天就收走了他。这故事的每一个细节,走弯一步都不是传奇。但当传奇真正像一本书一样摊开又合上在我们面前,没有人会不惊叹命运的神奇。自愿陨落是因为还没活过,所有人都因为成为他的朋友、家人、伴侣而变得丰富。相信这部电影的观众也是,我也是。
.05那个蒂姆费里斯为什么这么火我不理解。这算不算另一种nerd,专心做自己喜欢的大众不流行的事算不算privilege。我也好想看那些冒险的图画书。莫名想起塞尔达。看看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人有个好处,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获得一些启发,比如参与户外运动相当于一个人完成整体项目,会让处理问题的思考模式更有意志力,更具体的同时更超脱。体验过真实生活的话,简单的话语也藏有真理,哲学就是生活本身。可惜的是全部生活也会被浓缩成两句话而已。难评的是正是因为结尾才打动他人。
本来觉得《徒手攀岩》的ALEX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位年轻的马克·安德雷更是让人折服。他采用更原始更纯粹的攀登方式,不提前踩点,不规划路线,不拍摄记录,不与他人合作,在那个过程里,只有他和大山,而他的选择来自他天赋般的登山能力,看到他在陡峭的岩壁上心态依然那么轻松,就真的感觉到他是为登山而生。看到最后,本来不是很理解这些“玩命”的人的我一下子理解了,这也许是热爱登山的他最完美最浪漫的结局,打败他的不是上山,不是坠落,他没有失败,只是永远长眠在自己最爱的大山里。感谢这个摄制组,让我们了解了他短暂而灿烂的生命。
几个印象深刻的点:1)每一次爬山都是at mountain‘s mercy;2)Marc“在饭店工作”的母亲魅力四射,从小时候home school、全家都是书,到高中毕业鼓励他去追求climbing;3)Marc追求的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山脚下就开始爬,而不是无数演练后的展示;4)不希望摄影师拍、不展示自己的成就,就是单纯自己爬;5)能遇到一个同样追求的女友;6)在solo里险象环生,在一个team和rope的登山中遇难;7)中间差点成为drug addict;8)拍摄Marc如同在瓶子里捕捉闪电。
有的人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一般,有的人活着是却是为了梦想和信念,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毫不畏惧。男主就是后者,有一个培养他的妈妈,还有一个理解他的女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他依然活在人们心中。一个25岁的小伙子,做出了惊人的壮举,展示了人类极限,最终将生命献给了大自然。意外的是,在最有可能失去生命的时候却奇迹生还,然后就突然遇到雪崩去世。看的过程中被深深地震撼了,不光是他的行为,还有不一样视觉的大自然风光,还有他的境界。
,因为马克只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攀登,他是幸运的,母亲的支持,女友的陪伴,以及他对大山的执念,他又是不幸的,25岁的年纪殒命山野,想想觉得还是可惜,因为太过年轻。雪山是美丽的,也是充满风险的,你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你可能随时回不来,你可能完成无数次惊人的攀登并安全返回,你也可能因此失去很多,但是这是你的选择,去承担后果就可以了。,看到过很壮美的风景,但是也感受过那种很恐惧的时刻,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万劫不复,登山是痛苦的,又是让人很激动的,去感受就好了。
以前看过《徒手攀岩》,那真是看得手脚滴汗,所以这部就没那么震撼。不过这部对人物有更多的刻画,拍得几乎不像纪录片了。至于结局,影片开头就有预示,像这种不带安全设备的天才,一次足以致命,死得其所,呜呼哀哉!觉得登山题材最感人的,二战期间两个德国青年登阿尔卑斯山那部,不是纪录片,故事完整性高。国内玩户外从2000-2012前后,60/70后开始,80后玩到巅峰,90后一下子断层,像老外这种对极限运动的追求,怕是过20年再看了。
这是对勇气的赞歌,是勇敢者的回响。在悬崖峭壁上单人攀登,看着就让人心悸,但是更为马可的坚持执着和勇敢无畏所感动,人类用渺小的身躯丈量高山。当我觉得电影将以马可的成功登顶结束时,传来了噩耗,勇敢与死亡如影随形。令人动容的还有女友和母亲,特别是家人能够理解和支持他爱的事情,在背后给予支持。里头还有一个特别令人难忘的镜头:马可说每次攀登都是高山的仁慈。对自然要常怀怀着敬畏之心。
这种专注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冷静、沉稳、体力惊人、谦逊、平和,对所有事都充满热情,这是登山者的姿态。这种融入自然的舒适感只有登山者自己能体会得到,也是他们为自由而活的证明。再登完加拿大最高山罗布森后,又去了从未有人攀登位于南美洲最南角的冬季单人攀登巴塔哥尼亚最难的托雷艾格峰。群山让他心灵得到升华,当你走过这漫长的旅程,解决各种问题、精心规划、全情投入,当你长时间被美景环绕,拼命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你会收获一段更加珍贵的故事、回忆,一次极棒的体验,但美景和危险是同步的,看过那么多壮丽的风景后,会不会更留恋他们,登山家马克永远留在了25岁的青春里,在同瑞恩约翰逊合作攀登阿拉斯加门登霍尔峰登顶下山后发生雪崩遇难,结束了他短暂但却是无比精彩的一生。
以此为证明:有许多理想、精神不是用功利主义式的快乐原则,或者任何可用人类语言描述的“意义”可以解释的。它是一种出于社会外部的、纯化的生命冲动。而这正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的那些东西。但灾难发生后的雪山长镜头给我一种更深层的震撼,让我想到了《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开头:在自然眼里,完全没有意义;跟用雪崩淹死一只雪豹,以及曾经淹死过的无数只雪豹没有任何差别。人类被永恒地诅咒了意义这种病,而这是看后半段各种“人类”怀念Marc时无法在脑中抹去的观念,以至于并未得到“应有”的情绪感受
本片很难不会被拿来和《徒手攀岩》作比较,恰好后者的主角Alex在本片里也接受了大量采访,然而两人的差异却是很有趣的对比,对Marc-Andre来说,登山是一种近乎“道”一般的修炼方式,关乎内心体验和与自然的融合,甚至是一种关乎“我该如何存在”的哲学命题,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纯粹,所以临场的感觉对他更加重要,登山在这里成了一门艺术;而Alex固然也有不断接受挑战的激情驱动,但是他对于登山则会作为项目任务拆解到无数的细分环节,做足准备,磨炼技艺,然后克服一个个的难题,充满了理性(虽然登山运动本身对于多数人来说恐怕本身就和“理性”没多大关系)。以这项极限运动的危险程度,殒命山间某种意义上或许就如同死在战场上之于士兵的意义,是某种最“合适”的归宿,因此当片末透露出Marc的结局时,谁又能说不是另一个意义的“圆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