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夜旅人(2022)

Les Passagers de la nuitUP:2023-06-14

巴黎夜旅人

评分:8.1 导演:米夏埃尔·艾斯 编剧:米夏埃尔·艾斯 / 莫德·阿美林 / 玛里埃特·黛塞尔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 / 基多·雷昂-里希特 / 诺亚·阿比塔 / 梅根·诺瑟姆 / 提布尔·凡松 / 艾曼纽·贝阿 / 洛朗·波瓦特诺 / 迪迪埃·桑德尔 / 莉莉丝·格拉斯穆格 / 卡利克特·布罗欣-杜塔兹 / 欧菲莉亚·科尔布
类型:剧情
片长:111分钟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影片别名:巴黎路人 / 夜之旅客 / 夜之旅人 / 就在今夜(台) / 巴黎夜旅人间(港) / The Passengers of the Night
上映:2022-02-13(柏林电影节)
IMDb:tt13846402

巴黎夜旅人简介

Une traversée des années 1980 abordée par le prisme d’Élisabeth, quittée par son mari à l’aube de l’élection de François Mitterrand. Auprès de ses enfants, Judith et Matthias, et de Talulah, jeune marginale qu’elle recueille une nuit, cette femme généreuse et indépendante réinvente son destin en dehors des routes tracées d’avance.

简评

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在法国电影里品出了宫崎骏的味道——「也许这不是我们一开始想象中的生活,但我们依然尽力去热爱它了,对吗?」对于宇宙、时间和生命而言,我们不过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客,生活本身并不完美,甚至一地鸡毛,但热爱生活,却是有勇气走完这一生唯一最优的解法,不管经历什么变故,在多少岁的年龄,都不要丢失这份热爱,更不要丢失重新开始的勇气,如果还能像主角一样把这份勇气传递给一样的夜旅人,那更是极好的,这便是普希金口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的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也是罗曼罗兰口中那唯一的英雄主义。80年代的滤镜和音乐都太棒了,我想导演一定是很热爱电影和巴黎这座城市的人,才会拍出这样的作品,这是一封给电影的情书,也是一封给巴黎的情书。这样的浪漫,就像《爱情神话》之于徐峥,之于上海,而且都是关于重新开始的故事。

非常私人的一部电影,适合一个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观看。开场就被女主儿子和朋友骑单车镜头给打动到了,太有青春气了。女主虽然经历了乳腺癌和离婚,但她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坚强地生活着;正因此命运才会这样眷顾她吧,遇到了支持理解她的第二春。还有女主与孩子们之间的羁绊、与父亲的感情,以及女主一家对Talulah的帮助,都让人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细腻的温情。看完对电台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在深夜节目读听众粉丝的信应该是很神奇的一种体验吧。印象很深的是女主和三个孩子在公寓伴着音乐跳舞的场景,不愧是法国电影,太浪漫和美好了;虽然女主儿子和Talulah有点意难平,但结局女主一家搬出了旧公寓开启新生活,还有最后伴着读日记的画外音,很多美好的回忆画面涌现,有五人围坐在草坪那段戏就足够好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好的电影看完之后会在你的生活中持续很久,那种情绪与感受,在很多时刻都让你回味起这部电影,也许回想不起来,是哪里好,剧本,导演,还是剪辑,很多技术上的东西都被抛掉,但就是能把你拽回到这部电影里。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太多在主流叙事框架下的电影,才让我对这部电影感到新奇,可能这部电影在某个风格里只是中规中矩的,但对我的触动确实是真实的。表达了那么多,其实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倒没那么多触动,是在看完电影后,和男朋友一起去遛狗,看狗狗在后院上厕所时,夜里冬天的冷空气逐渐退去,新年带来了温暖的气息,电视里放着音乐,在家中小院,有着美好的陪伴,电影的松弛感和迷醉,直接触及到了我,让我觉得这个电影真不错。

《巴黎夜旅人》的故事拍摄场地集中在巴黎15区的博格勒内尔(Beaugrenelle)一带。街区毗邻塞纳河,只需要穿过格勒内尔桥,就可以来到位于16区的法国广播电台,也就是伊丽莎白工作的地方。镜头里上世纪80年代的巴黎和今天相比,似乎一点变化也没有:6号线地铁横穿巴黎,由于一部分路线是露天行驶,所以可以一览铁塔附近的风光;骑着摩托车驶过塞纳河畔,巴黎自由女神像静静地伫立在河中央;5区Escurial电影院的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海报,散场的人群交谈着刚刚看过的影片;夜晚的酒吧门口挤满了人,深夜广播电台如约而至,陪伴着每一位匆匆夜归人。《巴黎夜旅人》如同一辆摇摇晃晃的绿皮火车,模糊了记忆与时间……

极其让人愉悦和舒适的一部电影,80年代法国一个家庭和一个外来女孩的故事,自然的年代感让身处这个让人窒息的后疫情时代的我又一次被感染,导演营造的年代质感自然且曼妙,没有什么刻意摆弄的物件和标注时代流行文化的注脚,仅仅用电影的方式用生活和人的方式去自然的展开一个仅仅发生在80s的故事,电影的两种画幅转变,在故事和年代的切片中变换着,配上悠扬的音乐,观众沉浸在那个80s巴黎的街头不仅陶醉。故事很简单以一个身处困境的家庭和一个流浪的女孩为主讲述了一段不懈追求生活本意的故事,自然而然的充满着干净、明亮的气质,让观众暖心。电影里还以影中影的方式致敬了侯麦的《圆月映花都》,摄影、音乐、故事、小的设计都如此用心,这样的电影怎能不让人内心充盈和愉悦。

*8*单亲母亲带着子女二人,以及收留的女孩,四个人在偌大的巴黎经历着孤独、寂寞、拥抱、欢乐的种种时刻。母亲是孤独的,丈夫离开了她,她找到了工作和男友,但是孩子也将从家里搬出去;儿子是孤独的,写书不被认可只能先做着泳池管理员的工作,爱着Talulah却无法有一个完满的结局;Talulah更是孤独的,她在街头经历了太多阴暗和流浪,一度认为自己无法过正常生活,也害怕毁掉自己接触的人和物。但总有那样的时刻,孤独的人们,就着暖黄的灯光,律动的音乐,彼此拥抱、起舞,感受彼此的温度,和眼眶流出幸福的泪水。片中有不同画幅的切换,有些镜头被做旧,真实和虚幻的界限不断模糊;镜头画面也都很美,色彩的力量被充分运用,展现出了一个如梦的巴黎。片以1981年大选为背景,这是祖国的新生。而电也似乎是导演给法国电影的一封很美、很浪漫的情书。

演员Gainsbourg简直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元素,少了她忧郁、感性的表演,温柔、柔和的声线,电影的各个部分就会四散纷飞,夜巴黎的迷人风情也就不再存在。导演的绝佳掌控力在于,整部电影的情绪虽然几乎不存在任何大的起伏(对前夫的愤怒,对命运的悲伤不仅情感强度极小,有时甚至不存在),却在生活流之间无形地得到了转变。导演Hers毫无疑问追随侯麦的脚步,不仅向前辈那样去捕捉巴黎的真实生活,而且大胆地做出了创新——摄影机不再对准资产阶级的纠结爱欲与文邹邹的哲学台词,而是面向更平凡的人群与对话,并且通过无规律的私人摄影机影响的插入(当代欧洲电影潮流?),加入了更多的暧昧性与细致感,更让主人公们的情绪成为了巴黎这个城市的情感共同体。但浪漫究竟是属于他们,而非是现实主义笔触下那些挣扎的人们(Talulah)。

法国电影总给人一种情感(荷尔蒙)溢出屏幕的感觉。看到女主的脸总能不经意联想到她在女性瘾者里的出演,略微出戏……一个角色一位演员吧,刻板印象。中段的时候觉得略微有点平,轻柔的感触不知会流向何方,结尾给了惊喜,短暂的几幕场景让母亲、儿子、talulah、vanda、甚至母亲的情人(原谅记不住名字)这些形象瞬间立体起来了。talulah对儿子不辞而别是可以猜想的,让我联想到的是阿飞正传(另一部灵魂深处的电影),不想未来不想责任只顾当下的美与浪漫,便是旭仔,善良理性承担便是警察,talulah的处境同于旭仔——days of being wild,而对待爱情同于警察;现实,倘若习惯了做警察不甘心却从未拾起做旭仔的勇气,又该何去何从?细腻的感性如何安放?情绪的共鸣多到无法分享何必分享?值得回味,感受!

巴黎很美,阳光明媚也美,夜色深深也美,灯影重重人影憧憧也美,尤其是从伊丽莎白的公寓望出去的城市图景和片末书报亭开门的画面,跟我耳闻的混乱、充满老鼠和扒手的巴黎截然不同。不知为何,这部电影总让我想到《天水围的日与夜》,生活一团糟,但讲述得却是如此温馨、平实、朴素,只是后者更多一些温情而少一些浪漫。只是作为一部致敬80s的法国影片,我既不是80s的在场者,也不是法国的在场者,甚至根本就没看多少法国影片,实在是难以勾动我的心绪。这是我的问题,不是这部电影的。另外电影的中译名不好,《巴黎夜旅人》听起来倒是很法式情调,但缺乏跟片中电台节目、台词和马鲁拉角色的呼应,造成了结构上的缺憾。

导演虽然想用画幅的切换来增强时代的真实感,但是布景与故事本身又没有那么强的时代感,三个时间段也没有体现出时间的流逝,感觉可以放在当下也成立,所以有几处切换反倒而有点出戏。故事其实比较简单,前面的剧情推进相对利落,但是在四人相拥之后,Mathias的告白,Talulah再次离开的告别信,母亲的日记都显得过于只给,破坏了前面内敛的侧面情感表达的整体性,其实电影可以就在四人拥抱那结束了。角色塑造脸谱化,一个单亲母亲重新工作约会走出失败婚姻的阴霾,一个典型一事无成的文艺青年,一个不关心附近的左派愤青,一个参加法国变形计的流浪摇滚风女孩。但是画面色彩很美,也有很多动人温柔的小细节。

“我懂了”“懂什么?”“我知道你爱我”。一部很私人化很对味的作品。不知为什么75年生人的编导把故事背景放在左翼上台的80年代,本片实际跟政治背景并没有多大干系,视听上也不追求80年代的复古感,在布光和选景上甚至有些抽离了时代的未来感(尤其主角一家公寓里的巨大窗户)。以流浪的神秘女孩开场,用罹患乳癌、经历离婚的甘斯布找工作开启叙事,在一个中年女性重启人生的故事上,缀连了儿子爱与诗情的萌发,很多笔触让我想起往事,儿子因母亲收留的流浪女孩和母亲上头,那股情窦初开小公狗嗷嗷要媳妇的状态真叫人脸红啊。甘斯布和情人的关系也呈现的从容坦诚。总之这片里有流动的、真挚的人际关系,让人感觉演员们和编导一起创造,跟观众分享了一段人生。流浪女和儿子有些迷影元素,一起当群演什么的,编排的又自然又甜蜜

近期最佳。好喜欢女主的气质,优雅坚韧,同时又带着一些脆弱和敏感,很符合电影整体的风格。第一次get到这种剧情很弱的叙事风格,不断变换的画幅、交错迷幻的光影、有点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舒缓的配乐,这些元素调和起来本身就很棒了...故事好像呈现了一种控制变量后的乌托邦世界,虽然有叛逆青年、中年危机、婚姻变故种种“问题”,但在导演的设计下都被人与人之间流动的善意化解了...电影中文名译作“巴黎夜旅人”,多加的城市名有点妙。无论是神秘少女还是电台主播,亦或是女主后来的爱人,彼此的相遇都是大城市里的巧合。大家很少分享自己的历史和生活,也不逾矩干涉他人,但又能在某种特定场域中和谐相处,或许这是一种理想化下的“大都市的精神生活”叭...好想好想好想去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