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2022)
评分:7.4
导演:托德·菲尔德
编剧:托德·菲尔德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 / 诺米·梅兰特 / 尼娜·霍斯 / 马克·斯特朗 / 苏菲·考尔 / 朱利安·格洛弗 / 阿兰·柯德勒 / 西尔维娅·弗洛特 / 亚当·戈普尼克 / 米拉·博戈耶维奇 / 泽斯潘·D·史密斯-格尼斯特 / 西德妮·莱蒙 / 玛丽-卢·塞勒姆 / 亚历克·鲍德温 / 杰西卡·汉森 / 亚特乔姆·吉尔茨 / 蒂亚·克拉奇伍利 / 李·R·塞拉斯 / 阿尔玛·洛尔 / 基蒂·沃森 / André Röhner / Frank Röth / 约翰·冯·比罗 / 仙妮娅·阿森察 / 山姆·道格拉斯 / 穆拉利·佩鲁马尔 / 埃德·怀特 / 文森特·里奥特 / Vivian Full /
类型:剧情 / 音乐
片长:158分钟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影片别名:她 / Tár塔爾(台)
上映:2022-09-01(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4444726
塔尔简介
凯特·布兰切特将和《身为人母》导演托德·菲尔德合作新片《TAR》,剧本由托德·菲尔德执笔。目前影片信息较少,只知道故事设定在柏林。该片将于今年9月开拍,焦点影业制作。
- 托德·菲尔德 Todd Field导演
-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饰 Lydia Tár
- 诺米·梅兰特 Noémie Merlant饰 Francesca Lentini
- 尼娜·霍斯 Nina Hoss饰 Sharon Goodnow
- 马克·斯特朗 Mark Strong饰 Elliot Kaplan
- 苏菲·考尔 Sophie Kauer饰 Olga Metkina
简评
又臭又長,我真的好久沒看到這麼爆炸無聊的電影了。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很牛逼的指揮家,但是這部電影的導演絕對是一個不入流的指導者,是怎麼把一部講指揮節奏的人的電影拍的毫無節奏可言的?真的從頭到尾沒任何看點。讓一個身處高位的女人犯和男人一樣的錯,那還設置女性和同性戀這身份幹嘛?這和國產爛片《絕望主夫》在本質上有區別嗎?誇演技就更好笑了,演和自己性格不相符的角色演的好才叫演技,看看《美國夫人》吧,在那裡面凱特才真正展現了有層次的表演。誇這部電影的演技就像誇《頭文字D》裡的周杰倫腼腆內向演的好一樣,因為本來就沒怎麼演!這就是演員自身的氣質啊!整個故事真的很無趣,感覺沒有太多實質的內容,甚至結束都不知道要在哪結束一樣,幾乎沒有多少有價值的鏡頭,最重要的是真的好難看好長,分5,6次看完,每次都沒有看的動力。
后半部分通过丰富的音效营造出一种惊悚的氛围,也比较符合塔尔在脆弱易碎的家庭关系、压力深重的工作环境下的心理状态。前半部分主要是通过连续的单一场景展示了塔尔几乎毫无停顿的日常,和一名反感巴赫(因其潜在的厌女倾向)少数族裔学生的对话引出了对于“艺术-艺术家”这组关系的探讨,即我们应不应该将艺术家的个人倾向移植到其本应纯粹的艺术作品中?除此之外,关于性别的讨论也隐藏着,比如塔尔在家庭中“父亲/丈夫”的身份,比如她在卫生间低头看另一名女性小便的场景。还有一条情感的暗线,一位叫Krista的女性疑似与塔尔有一段暧昧关系,而她的自杀将塔尔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助手的悄然离去、女友疏远、临时的家被邻居兼房东的亲戚收回、在现场对顶替自己的副指挥的暴打,她在迷茫后终于在菲律宾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价值(略令人不适
第一次有这种观影体验。没仔细看简介就带着普通音乐传记片的预期走入影院,杜比巨幕的极限试听下看这片的恢弘交响演出,加上大魔王出神入化的演绎,还有大量主观视角的镜头语言,居然让我从头到位都一直站在塔尔这一边看剧情….再加上字幕有漏译错过了邮件短信之类的关键信息,我居然一直以为这一切都是个误会…..中间甚至以为其中有悬疑和宗教元素….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都是暗示主角心理和处境的隐晦手段罢了…影片结尾戛然而止时甚至可以说是一头雾水:这就完了?走出影院看了很多细节补充才发现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人有时确实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堕落,直到触底的那一瞬间。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但却通过新奇的手法讲出了别致的味道,还夹杂了很多非典型议题的探讨,是需要二刷三刷才能彻底把握的那种电影….挺有意思的
开头的访谈画外音冗长乏味,符号式的人物,以几个重复的关键性动作来展示人物,而不是将人物放入情境内由他们自主重复;是音乐片但除了几场排练以外音乐乏善可陈,用大量镜像延展空间,扩大的噪音展现人物对声音的极度敏感或暗示其精神异常,水中幻梦的镜头是除了白兰芝的演绎之外的唯一亮点。一位道德沦丧的权威的拥趸者,她假装自己生来就是一位既得利益者,对权力天平另一端的苦难视而不见,她认为才华与成就无关性别与道德,实际却处处与性别和道德脱不开关系,最终她也被这样的自大和自满反噬。把Lydia Tár这个角色转换成顺直白男就很方便理解了,因为她正是内化了顺性别异性恋男性霸权主义,将自己摆在了相似的位置,相似的高高在上驱使她做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往往由男性犯下的恶事,不过这个角色性转顺直白男之余还暗示女人才会发疯…
音乐,它能告诉我们一些东西,能让你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感受是没有限制的,而其中一些感情是如此特别如此深刻甚至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我们并不是总能说出感受到的东西,有时我们可以说出感到快乐、愉悦、平和、爱或恨,但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会有着非常特殊,非常深的情感,以至于我们无法言说。而这正是音乐的奇妙之处因为音乐为我们诉说这种情感。只在音符中,而不是在文字中,这一切都体现在音乐的运动中。你决不能忘记音乐是运动着的,总是要去某个地方从一个音符到另一个的转变和变化和流动,这种运动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我们的感受,这比数以万计的字传达的情感多得多。很不幸我不喜欢这部片子,不代表它不好,只是这中拍摄手法和叙事不是我的菜,它所表达的关于性别的三观我也并不认同。但女主的演技真的很赞,也就说这么多吧。
可能是因为日语字幕的原因,人命地名曲名各种terms片假名混在一起有点わかりにくい,反正和朋友第一遍看下来很多地方没看懂。只能大致说一下理解。首先和男学生对线那里我是认可塔尔的观点的,去学习或者欣赏音乐没必要考虑作者的身份,不要陷入身份的桎梏。其次塔尔和Krista发生了什么我没懂,Krista自杀是因为被sex harassed了吗?还是因为没有得到推荐什么的?没懂。片中反复出现的红色蓝色的迷宫图是什么意思,没懂。塔尔有实锤性的性骚扰吗?我也不确定,但确实和俄罗斯大提琴手的私下相处有点过分了。看了解读后可以理解很多含义吧,但是自己看有点不太看得出来。感觉复杂程度够专业的学生写篇论文了。其实开头访谈那里塔尔功成名就想要撇开性别性向等因素是有点无语的。永远讨厌滥用职权的掌控者。
对古典音乐一无所知,看的一知半解。塔尔很多时候是矛盾的。采访时控诉厌女主义的艺术家,讲课时又说不要把艺术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分开看;自己借着女性和女同身份的优势取得事业成功,在选拔乐队成员时又想注重个人实力不掺杂弱势群体因素。其实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塔尔是可悲的。她一步步努力获得了权利,却又一步步被权利腐蚀掉。作为一个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他想证明自己,却最终活成了一个男权化的女人,加害于当初和她一样的弱势群体。个人觉得塔尔并没有想搞权se交易,她只不过是喜欢那些女孩的才华和身体,而那些女孩却是有所企图的。悲剧来源于至高无上的权利。当然还有社交媒体。第一次知道取消文化。导演也借塔尔之口抨击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独立思考,只相信社交媒体,就是机器人。社交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就是降维打击。这很有可能得奥斯卡啊。
也许是自己曾经学习乐器的经历让我对跟音乐有关的一切都非常着迷。尤其对女指挥家的音乐生涯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所以,在第一眼看到凯特•布兰切特的西装衬衫的女指挥的飒爽扮相就被征服了。老实说,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影片中塔尔的微妙复杂的处境。然而,在她与略微混乱而糟糕的梦境和幻觉的纠缠中,我却能窥探出她的孤寂和她试图绕过命运的无情嘲弄进而重建自己内在宇宙的徒劳与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塔尔》近乎一件精雕细刻的艺术品,它既精准再现了塔尔渊博的充满艺术家气质的独特侧面,也刻画了塔尔盛名之下的日常里的千疮百孔。当塔尔最终将自己放逐于亚热带的土地,重新领导一支年轻的亚洲面孔的乐团,我知道,那个曾经执掌世界顶尖级乐团的女艺术家又将以一种新的姿态归来。这一刻,幕启,恢弘的音乐步步逼近,而我们,唯有肃然起敬。
我很窒息,这个电影拍出了我的困惑,我见过一些让我对人生甚至产生怀疑的那些事业与道德之间矛盾的人,看着他们,或者解决他们那些可笑的麻烦,塔尔就是他们。不同于《蓝色茉莉》表现主观的表演,这部电影是在表现客观,同时注入了理性的激情,电影绝大部分由多个对话场景组成,与不同关系的人对话,镜头也绝大部分给到布兰切特饰演的女主,她对于这个角色的拿捏就在此时完成,塔尔的主张、观点、态度、控制,习惯和反思都被冷静的呈现出来,后半段则交出了本片的意义,你要看她失败,看她失控,这已经区别于大多数观影,希望结局就停留在她发疯,电影处理得很好,寻找奥尔加时,只是简单的音效,才配合后场指挥戏布兰切特更有力量的表演,这完全就是恐怖片。最喜欢是学生不喜欢巴赫那个段落,麦克斯的抖腿成为神来之笔的表演,从残余的热情到紧张到愤怒
难得有一部作品是反政治正确的,影片开始二十分钟左右一段对人的价值观、艺术价值、才华的犀利输出,确实眼前一亮,可谓是全片高潮,虽然总体上是为后面剧情铺垫,但足令饱受“政治正确之苦“的现代人产生太多共鸣,也为编剧和导演的魄力与勇气所振奋。公共事件往往陷入罗生门的困境,在传媒与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信息非但没有带来更多真实与理性,反而让偏见与不包容带来的压迫更加沉重,比起选择性的宣传,选择性的相信本质上更加致命,而这也是人性弱点根本所在。从来就没有纯粹的艺术价值、观点立场,所谓的客观往往只是一厢情愿,但我们依然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的环境,不在于观点本身的客观,而是各种言论、观点都能自由表达,就事论事,观者自己做出评判且不过于简单上升为道德判断,尤其是要允许学术、艺术、思想观点的兼包并容。
能get到每一个段落想表达的东西,能get到美学价值和每一个情节背后所映射和讽刺的社会议题,但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依然看不太清楚导演的意图(除了冲奖),情感倾向还是挺纠结的,或许可以归结为陷入了娄烨《兰心大剧院》那样矛盾尴尬的处境——高级、实验、但想要的太多而没有取舍。文艺恐怖片的部分很喜欢,严肃les片的故事很喜欢,冷冽感很喜欢。错位感是老白男装进了一个les女性角色里、获取权利和猎物的男权形象、德国历史的隐喻和撕裂、批判网络troll平权思维的人被陷入到cancel文化里,自由思想和意志被社会从众心理和me too消解,这些错位感又矛盾又奇妙。最讶异的是这片最早是谁宣传成女性电影的?看完后觉得不仅厌女厌男厌白人厌黑人厌同性恋厌异性恋,几乎厌一切(最后结尾想问卡普空打了多少钱……
.26. 1)从片方宣发到媒体/影评人报道,我一直以为这是个“传记电影”,查过后才确认其实是【完全虚构】的。当然塔尔原型最直接的联系就是2018年被MET炒掉+业界封杀的传奇指挥家James Levine;2)剧本+拍摄手法也非常像传记片或纪录片:开场的采访和塔尔在茱莉亚音乐学院上课的两场戏分别长达15分钟,一场场彩排戏拍的都像是在记录真实彩排过程一样(大魔头本人的指挥也是真的,DG发行的电影原声唱片也收录了她指挥的两段《马勒五》);3)电影第三段(塔尔身败名裂之后)拍的很妙,回到老家看小时收藏的指挥家交响乐现场录像时泪流满面、在泰国按摩店看到一屋子等着被选择的按摩小姐时彻底崩溃、以及最后依然不卑不亢的在泰国做指挥重头再来,看得让人心酸。祝福大魔头能顺利拿下第三座奥斯卡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