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2023)

UP:2023-06-07

剧照演员表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平原上的摩西

评分:7.7 导演:张大磊 编剧:张大磊 / 肖睿 / 郭涛 / 胡蓉蓉 / 张桉阳 / 庞博
主演:董子健 / 海清 / 邱天 / 董宝石 / 张晨 / 梁景东 / 王铮 / 张宁浩 / 郑昊森 / 张夏萌 / 艾敬 / 郭玉兵 / 宝音巴雅尔 / 黄诗锦
类型:剧情
片长:7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
影片别名:平原上的摩西(剧版) / 平原上的火焰剧版 / Why Try to Change Me Now
上映:2023-01-16(中国大陆)
IMDb:tt17677612

平原上的摩西简介

简评

很多弹幕在说节奏过慢,文艺含量高于悬疑,铺垫太长等,但原著应该也不是悬疑为主,更多的是时代背景,叙事手法也是偏艺术性的。导演的整体拍摄手法我很喜欢,长镜头很多,落地和烟火气很重,好像自己也曾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里,这些都和我读原著时的感受很匹配。原著台词“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很经典。原著的结尾印象深刻,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这不仅在于结局的开放性,更是因为文字的艺术性,这点影视剧反而很难演绎和刻画。剧里很多配角的表演很生活化,就好像生活在周围的人一样,一点也不出戏,例如没想到rapper戏也那么好。总体上,这部剧值得一看,可能需要多一点耐心,降低一点对悬疑含量的期待。当然,我看这部剧的时候并不需要动用多少耐心,很合我的胃口。

始终如一的张大磊风格,90年代的内蒙记忆,国营厂改制,苏联情结,长镜头,弱戏剧冲突,很多留白伏笔彩蛋,一共只有6集但每集像电影一样长。可能跟《燃冬》在七夕上类似吧,在一个不那么适配的渠道/时机看这样文艺范儿作品会产生一种反差效果。网友弹幕把我逗乐了,“都睡一觉醒了这集还没完”“庄树困了,我比庄树还困”“看到第4集还是不知道在讲什么”“这是贾樟柯拍的吧?”“这是纪录片吗”“我要坚持看下去,看完能变得更文艺”...“董氏父子”(董宝石+董子健)的表演都很棒啊,浑然天成,我觉得老舅是个干啥都挺有悟性的聪明人,上节目综艺感也很好。董子健不错,京城小少爷,剧里驼着背游手好闲的样子竟会让人相信他就是在那个小地方长大的,在同辈小生里是少有的还能演出生活质感的人,其他某些年轻演员已经不接地气太久了。

本来遗憾最震撼的毛像静坐拍不出来,看到结局的改编和字幕判刑还是释然了,张大磊和刁亦男已经做的非常好,艳粉街拍成牯岭街,一些关键点删去后其实剧情逻辑上很不严密了,但形变魂不变还是具有说服力的改编,原创的戏都不赖,长镜头的运用不断带入带出信息其实也是一种悬疑性,且在动态的观察中丝毫不觉得缓慢,7小时搭建了一个过去的时代,最后的湖上戏只差一点就完美了,几乎可以入选教科书的调度,看过这场戏也确信了可以把这部当作电影来评价,当下能拍出这种形式的作品还是该鼓励。演员都很优秀扛得住长镜头,这位董宝石的处女作表演不得不膜拜,张晨也特别好,小武一般自然,唯独海清,演过红海行动那个角色还能演傅东心?至少对我来说怎么看怎么不对劲,而且这是把灵魂人物演成了行尸走肉吧,脑海里第一印象就该梅婷演,一看影版还真是她..

看第二集的时候突然感觉这种少年时期巨变带来的彷徨和痛苦是诗意而古典的。还蛮喜欢教室里老师的那段吟诵。为最后一集加一颗星。整部剧主线比较简洁明了,但是六集拍摄的慢节奏晃晃悠悠的把人逐渐带回那个年代北方阴晴雨雪的烟火人气。不同形态的家庭关系,不同形态的父亲、母亲、家人,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学会接受自己拥有不可选择的任意模样的父母。感受一层层堆叠上至顶峰,没有一开始的感官刺激,需要一些耐心。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台词不多,细腻的情感都隐藏在台词背后没有说出口的地方,隐忍压抑又汹涌。好喜欢整部剧的插曲,这些老歌都是时代的眼泪,认真看完片尾,年轻的心、牧野情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酒歌、相思风雨中…尤其喜欢《雪在烧》。最后傅东心在船上清唱的那段真是好伤。希望以后多看到一些诗意悠长且不急不躁的国产剧。

来东北上学的路上看完了前三集。第一感受是:好慢,太慢了。用它来打发高铁上的时间是个错误的选择,让本就漫长的时间变得更痛苦了。甚至到第三集正好看上瘾,发现有悬疑的部分了,但是我只下了三集。九月底兴致勃勃看第四集,但奈何好慢过于不下饭,于是最终看了解说。但还是会打四星,因为它的电影感很强,每一集都像一部电影,会感受到每个镜头的用心,每个调度的用意,很适合用来学习拍电影。又是一部聚焦于老东北的作品,看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样貌和变化。剧情上海清和小翡这好似对应的两个人,让人唏嘘,故事结局是我没有想到的,但好在他的父亲不是恶人。海清角色的格格不入让人说不出地难受,理解她,敬佩她做自己,但也指责她懈怠家人。父亲的那个演员演得太好了太自然了,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大家演技都不拉垮,看原著片段和剧的感觉不太一样

这种高度还原的美术,在所有影视作品中不多见了。现在很多年代剧的布景都经不起推敲,因为主流观众的年龄普遍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了,他们会错把更早期的道具统一归到80年代里,所以很多戏营造出的年代感都假得不得了。但是,不论是《八月》还是这部摩西,张大磊的片子始终让我觉得,像梦幻一般,就能回到小时候,那时候人说话的节奏、着装,那些快被遗忘的同款,甚至都能闻到那种跑两步就能扬起的土味。哭着哭着,就看完了,我梦里出现的场景,终于有位导演,给呈现出来了。还有啊,艾敬,我的女神!那时候我把你的磁带都听卷了,时至今日,你的MIC那张仍然是我最喜欢的专辑!你的同名主打歌,在去年那些熬不住的日子里陪伴我反复响起。你老去的样子,依然有一种独特的美,还是那么不落俗套。嗯,和一位这么棒的导演做同龄人真好呀!

看了《平原上的摩西》:今时今日还有人想表达信仰与救赎,我真是低看影视圈了。傅东心永远停留在丈夫是打残父亲的凶手的事件里,庄德增几乎是本能地爱上了文艺青年傅东心,包容她保护她甚至她的家人,内心悔恨又说不出口,两个人不能爱不能恨形如僵尸。小斐和小树的96年平安夜之约,小斐的人生因此千差万别,命运就像开了个玩笑,小树却直到枪响才想起当年自己赴约了,还有少年时初始的爱情。赵小东穿着毛裤和师傅道别,没曾想却是永别,当年唱着《鸽子》的白衣青年变成了活在案情里的困兽。六集的电视剧,讲述了太多人的困境和挣扎,逃亡和救赎。导演以拍电影文艺片的耐心,烘托氛围和情绪。如果你当悬疑剧来看必定是散漫没有节奏的,如果它不仅仅是悬疑剧呢?为什么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却还在某一时某一刻停留在过去的某个地方,摩西摩西你在哪里?

一星给原著,一星给儿时小树的演员,一星给舞表演痕迹的董宝石。作为喜爱原著的东北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原著非常具有东北特色的设定改去其他地区,掺杂着西北口音和川渝口音的魔改真的无法容忍。虽说其他地区有着相似的历史,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气候,季节,包括平原这个重要的意象,一切都使东北无可替代,改了地区是第一大败笔。东北人经历了伤痛的下岗才衍生出的东北伤痛文学竟然要被影视剧的二次创作经历再次剥夺,真的无法忍受。傅东心这个角色是第二大败笔,编剧和演员都有责任,没有把这个人物的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原著里的她因为清醒所以忧伤所以疏离,但这一切建立在她的清醒和理智之上。她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事能做,对待每个人的态度也都有强烈的基础支撑,而不是一个没有任何精气神的病人,选角上宋佳,梅婷,张静初都会更好。

作为剧情片挺好的,没有期待它有多悬疑多刑侦。很多镜头纯粹是为了创造氛围,这样剧中人才能活在里面。活在里面的最好体现就是,角色性格几乎不受事件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傍水在活在自己的岸边。傅东心说只要心诚,海水都能分开——这是摩西出埃及记的中国版,原版需要信仰耶和华,所以这只是一个中国故事。东北/内蒙古都是平原,不需要分海。但是剧中人彼此分离,让他们的生活就像独桨在青城公园上的小船一样各自漂荡。借助当时破败的环境,这种分隔无依的状态就更加显著。问题是,剧中主角的心没有不诚,但彼此之间却远隔大海。老庄小时候打聋了东心的爸,所以两人之间就不会再有弥合。小树和小斐之间从来就没有什么隔阂,最后命运却让他们呆在不同的船上。海水变成平原的可能都被枪声所终结,结局不需要和解,毕竟这里没有神迹。

喜欢长镜头和慢慢讲述的方式,在环境与道具的加持下,死去的记忆被唤醒。这部影片的年代还原度是极高的,作者和导演,两位年龄相仿的北方人,用不同的媒介展现了北方往事。,父母辈真正经历过这些,而那时年少不懂父母的艰辛,整部作品给我的感受更像坐着时光机去童年回访。创作者们也许是想记录一段无人记录的历史,也许想体现北方如何从繁荣走向衰败,也许仅仅想写写拍拍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故事的真相是什么不重要了,真相就是那些曾为社会贡献力量与青春的淳朴百姓被时代抛弃,他们大多年纪过半专业单一,难以维持生计,像被搁浅的鱼。但即使底色再悲凉,也有很多个庄德增,很多个傅东心。在如今的时代,大量北方青年前往南方城市,但家乡那片土地曾经辉煌未来也拥有希望,感谢每位北方“骄傲”,他们都是平原上的摩西。

剧集整体对原作有很多细节上的改编,比如赵小东线的扩充,庄树与家庭的关系,傅东心的后半生、甚至是傅东心可能都不爱儿子,这些改编都没有问题,但唯独对结尾高潮的改编不满意,又像是因为审查而妥协了的结尾。就算不考虑审查,前五集那种淡化情节,强调氛围、细节、真实感日常感的风格又被第六集的强戏剧打破,回到了普通电视剧的观感中。李斐他爸的动机被省略了,李斐这个人物其实也不够精彩。除了对最后一集的不满,还是很喜欢这部剧,这种喜欢是建立在观看的重点从剧情偏移到其它上面的基础上的。如果没看过原作我可能都反应不过来具体讲了个什么故事,也说不清剧集甚至原作的表达,但一旦适应剧的节奏,看得会非常舒服。三四集尤甚。看了这部反而不太相信同名电影能比这个拍的观感好,也因为得知导演是侯杨迷弟开始对他们的片子有了点兴趣和勇气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15年来第一次看国产剧。在影院沉浸式观影一口气连看420分钟,毫无倦意且意犹未尽。在我看来这已不是剧集,而是一部优秀的长片电影。巨大的银幕放大了细腻的长镜头摄影调度。大磊和他的美术服化道团队神奇地构建了真实可信的1980-2000年代布景,电视节目、音乐、文化等海量的细节也从视听上全方位完美还原,令人无比怀念。偶尔将焦点从主角和主线抽离开来,去放到路人小角色身上。这些绝妙的闲笔很是珍贵。反类型的弱叙事风格背对观众,却打开了束缚框架。在这样360度无死角的刻画下,每个角色都是鲜活的。董宝石和张晨等配角的表演比主角还要出彩。有些元素被不可抗力弱化比较遗憾。看到最后几集就像主角一样,被深深的无力感困扰。《八月》的角色、《蓝色列车》的主题曲以及库村的提及,构建出属于张大磊的电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