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2021)

Pretend It's a CityUP:2023-06-02

剧照演员表影评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评分:9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
主演:弗兰·勒博维茨 / 马丁·斯科塞斯 / Michael Alexis Palmer
类型:喜剧 / 纪录片 / 传记
片长:3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Fran Lebowitz: Si c'était une ville...
上映:2021-01-08(美国)
IMDb:tt13660958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简介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Netflix纪录剧集《假装这是座城市》(Pretend It' s a City)聚焦作家、评论家弗兰·勒博维茨,看她游走纽约,发表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我充满了各种看法”),和她心中的纽约生活是怎样的(“纽约的千万人中,唯一一个看着自己在往哪走的人就是我。我要起草一份宣言,标题是‘假装这是座城市’”),有趣。

简评

每天晚上听着弗兰的碎碎念,那是我最温暖得时刻。感觉像是冬天我坐在火炉旁,听一个老者在讲故事那般温暖着我,当然我知道弗兰是个女的,她也不漂亮,如果不是看她早起的纪录片,我都很难想象她年轻是个那么漂亮的美女,但是我爱她现在的样子,我更喜欢她现在老去的容颜。我听着她说,美国的井盖,街头,博恩斯坦的音乐,交通,住房乱七八糟的一大堆。但我还是爱她,她说的每一个都令我向往,动容。最后用她一句话来说明我对她得爱吧。。那我爱她,所以我不表达。

一个71岁的女士不用自己的阅历去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还号称自己为young lady。看到还有人说好像中国的金星。金星在发表言论时最起码会先问问题,了解一下他人的想法再结合自己的看法去表达,不是像她一样为了讽刺而毫无同理心的去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都没去了解过为什么会这样。说自己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以全纽约只有我一个人不理解这不理解那的口吻,难道不是不去了解造成的脱节吗。评分这么高导致我一度自我怀疑这些观点真的是对的吗?

马丁·西科塞斯与弗兰·勒博维茨的访谈,超级密集的关于纽约、美国的文化典故,还有许多生活和读书的感想。摘录一点语录:“愤怒的原因是你有很多意见却没有权力。”“纽约的物价没人能承受,然而还是有800万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娱自乐。”“如果你一直读书,就不回去考虑发财的事。书不是一面镜子,是一扇门。”“丢一本书就是丢一个人。”“说话之前先思考,思考之前先阅读。”犹太人出身的美国作家,承袭的是那些叛逆犹太人具备的天才和超级叛逆,成长背景和观点都让人看到某些苏珊·桑塔格或者金斯伯格法官的影子。

第一次这样系统地看纽约,第一次认识弗兰。她真的嘴皮子好利索呀,弹幕里有说大张伟的,你别说还真挺像。在我还没对弗兰的一堆吐槽产生反感之前,我就对她产生了好感,条条都说得在理,甚至那些关于某一座特定城市的想法,我自己也会有。比如我觉得武汉的车太不礼貌了,当然如果是弗兰来大概能说一堆吧。弗兰这个女人,在年轻时竟然是惊人的美貌!而她如果真是像她说的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我也根本看不出来她现在七十岁了!在所有和她对话的主持人里,我最喜欢那位黑人女士(当然那个好像弗兰是主持人)因为她说话慢慢地,我喜欢这种从容不迫的感觉。最不喜欢那个叫什么李的导演,建议他去脱口秀。那位很美国人的金发女主持也好温柔,还会撑着手听弗兰讲话哈哈,好可爱呀!突然发现明明是一部说纽约的片子,而我却将注意力全放在了人上。

是脱口秀近年开始流行,还是随着长大变老,越来越接受这一形式的节目?小时候最烦这种观点输出了,只爱看赏心悦目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说或者平铺直叙的纪实文学,自个儿想自个儿的。现在也变得爱直接听他人分享观点,那些精妙的言论确实有趣。不过又有些担心,长久会形成一种依赖,在看似丰富的汲取中忘记了自己思考的平庸。最后评价一下节目本身,弗兰的说话方式我特别喜欢,很笃定。看完后对纽约这个城市,还有片中提到的那些电影和综艺,都产生了兴趣。

喜欢她的毒舌、自由和关我屁事的态度。我们为什么爱在社交媒体展现自己?为什么物价那么贵人们还是涌入纽约?艺术是什么?什么文化丧失的最厉害?她嘴里的纽约好像辉煌不再,但纽约还在这,这个城市依然在这,仍然是一个中心,仍然饱含着希望和阳光。听起来纽约好像是个脏乱的城市,带异味的地铁,飞快的出租车,破旧的公共交通。但我依然从镜头中看到了纽约的美,依然想亲眼所见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假如我生活的纽约我对这个城市会是什么看法呢?

很惊喜于2、5当中出现的一些观点,某些地方能感受到弗兰的执拗,但很钦佩在与人交流时的坚持以及不留缺陷!2:尽管很笨拙,但自己知道就好,只是不太会批评别人,不具有批判性!5:才华和养生 7:just假期期间被比作俘虏的战犯,罪恶享乐,原创的小孩子,开始接触之后,世界变大了十亿倍,not kidding,感恩c,被指控者作品无意义论,read before think

处理手法蛮简洁但也轻盈,这种轻盈一部分是用幽默代替深入,比如问到弗兰对现在令人窒息的政治正确有什么想法,她说她呼吸还算正常,剪辑也到此为止,似乎马丁也就是陪笑捧场型创作;另一部分应该和它作为一部讨论焦点主要在城市空间的人物纪录剧集有关,这于年轻观众而言相当友好了,vlog、播客、standup comedy都以近似的形式和内容被我们接收过,就像纽约的文化精英主义(褒)一面的科普入门。(作为午餐剧蛮舒服)

大雾天的绝佳伴侣,我看到了第四集。此前,我读过去年《纽约客》作的Fran的采访《弗兰 · 莱博维茨永远不会离开纽约》。在整篇辛辣的吐槽中,最打动我的是末尾Fran提及她已故的好友Toni Morrison。她们1978年在一次读书会活动上认识,从此成为了密友,二人无话不谈。Fran说她们每天都要打电话聊天,没有人能改变自己的想法,除了Toni。纪录片的前三集里,有一个短暂的Fran和Toni同台的电视节目片段,二人互开着玩笑。我好想看一部讲这两个女人伟大友谊的电影。

(89/100)以为会比较多地围绕纽约,其实也没有,很多还是她作为一个幽默作家演说家的辣评。喜欢关于城市关于现代那些看似格格不入但又巧妙融入的点,“每个人都说没办法负担纽约的消费。但是当他们来到这里,somehow就找到了办法。”“为什么年轻人来纽约?因为他们没法生活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关于视觉艺术的欺骗也很好玩,大家不是为毕加索的画鼓掌,而是为拍出了多少价格鼓掌。

在纽约活得自圆其说的文化老炮的随性访谈,分成了几个主题。金句频出,许多观点和我完全一致!特别是对于徒步这种“明明有更值得努力的生活不去努力,放假了给自己找罪受还很自豪”的不理解。“体育运动可以和电影相提并论吗?”体育运动可以和舞蹈相提并论,但不能和电影“。。她是经常愤怒的,但又那么通透。人最后活得自圆其说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你也接受别人的理论,但他们的理论在你的理论框架内,还很逗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