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2021)

FlugtUP:2023-06-01

剧照演员表影评
逃亡

评分:8.2 导演:乔纳斯·波赫·拉斯穆森 编剧:乔纳斯·波赫·拉斯穆森
主演:Daniel Karimyar / Fardin Mijdzadeh / Milad Eskandari / Belal Faiz / Elaha Faiz / Zahra Mehrwarz / Sadia Faiz / Georg Jagunov / Rashid Aitouganov / Navid Nazir / Hafiz Højmark / Denis Rivin / Vadim Nedaskovskij / Viktor Melnikov / Mikhail Belinson / 托莫德·林内斯 / 彼得·詹宁斯
类型:动画 / 纪录片
片长:88分钟地区:丹麦 / 瑞典 / 法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逃不出的记忆 / 无处安心(港) / Flee
上映:2021-01-28(圣丹斯电影节)
IMDb:tt8430054

逃亡简介

该片将以动画的形式讲述阿敏·纳瓦比(化名)的故事,他是一名儿童难民,从阿富汗的喀布尔街头一路逃到丹麦郊区。动画这种形式,让阿敏·纳瓦比借由动画中人物之口,讲出自己的真实故事。里兹·阿迈德将为动画中的故事讲述者配音。

第73届戛纳电影节动画片(提名) 第37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乔纳斯·波赫·拉斯穆森

简评

很新颖的叙事方法,动画片让整个故事变得柔和多了。分离,无奈,思念,全由自己承受,那种痛苦让人无法设身处地去思考。镜头展示麦当劳门口的欢庆和一旁小巷中的不幸,我不能说出更多的话。我也不能想象一辈子被难民身份困扰不敢说出一切,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面前也不敢交付一切的痛苦,离开家乡就已经是漂泊无依的游子,可是残忍的世界连心灵的慰藉都夺去了。但是也能看到很多人性的温暖,阿明出柜后哥哥带他去gay bar,撩开帘子那一刻没人能忍住眼泪。他们不幸在于,为了逃亡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就像阿明所害怕的那样,在离开故土,失去身份后,失去最后的家人该怎么办?最后我想说,阿明,经历这么多之后,还有感知爱的能力真是太好了。

如果有一天,现在的平静宁人也会变得弥足珍贵,如果有一天,我们为了活着,不得不选择逃离那个真实的自我,如果有一天,恐惧压迫追上了我们,我们还有机会逃么?颠沛流离的生活,分崩离析的彩色画卷,逃亡又会逃向哪去呢?“生活教会了我如何披上铠甲。”生活会一次又一次击垮我们的微笑,生活很糟糕,但有可能没那么糟,阿明被家人包容,被爱人爱着,现实也许不会击垮一个被爱的人,逃亡,流离失所,也许人们最值得歌颂的,就是我们在如此的境地下,还能期待曙光的到来吧。阿富汗回不去的黄金年代,逃亡的人们会记得,自己在喀布尔的美好,四散的一家人,也便是满天星。逃亡,逃向曙光,逃向即将到来的未来。

三星半。动画+剧情+记录,真实记录自有她自己的力量,真人表演也有真人的质感,动画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开头的避免影响真人理由其实也不太站得住脚,毕竟有的是其他方法。在这部片子里动画人物的表情远没有真人细腻,很多情绪只能靠配音和故事本身来传达,效果差了很多。少数印象深刻的点:回忆时偶尔断帧很戳人很有想象力,那种属于回忆的惆怅瞬间涌上心头;哥哥说我们都知道那句话,即使看过介绍知道有这句话,但这句话本身还是一下子从鼻头酸到心底,一滴泪悄悄滑落。

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动画长片和国际电影提名,既是纪录片,又是情节曲折的剧情片。阿明多次尝试离开俄罗斯去北欧,最后乘着乌克兰航空飞机到达经停地后转往人生地不熟的丹麦。想想阿明一家和其他难民在俄所受的苦,加上最近俄入侵乌带来一系列悲剧,更加唏嘘。俄罗斯真是一个对普通人很不友好的国家,去年有一部类似题材的纪录片采用ai换脸技术,保护当事人的生命安全,纪录片这几年比其他电影类型更创新,形式也更多样。

. 因为是以动画形式表现口述历史,才使得过往那些无法被完备“纪录”的时刻得以带有冲击力地被保留。难民往往在经历巨大的祖国灾难和逃亡折磨双重创伤后面对的是更难以接受的身份认同困境,本片选取的极具代表性主人公则同时拥有难民、性少数群体、虚假身份、家族分离等多个隐藏尖锐时代难题的背景。可惜的是导演虽然使哀伤、焦虑、忧愁贯穿全片,却没能带领观众更温体恤地走入这个悲惨世界,某种程度这与主角相对比依旧幸福的人生有关,在Amin背后可能是千千万万个没能逃脱的冤魂。

感人。阿富汗人民好惨,被英国入侵、苏联入侵、美国入侵……至今都还动荡不安。看了这个片子我第一次感觉到,接收难民的国家真了不起。只不过,难民背井离乡,必然会怀念故土渴求散播文化,继而发展成一种文化入侵吧。全片印象最深的四处,一是姐姐们从集装箱幸存后的沉默寡言,二是阿明记得那个黑发女孩以及自己的冷眼旁观,三是一边讲着烂故事一边哭(这烂故事或许是许多难民的普通人生),四是哥哥听他出柜后带他去了gaybar。他渴望安定,即使到了安全的地方却也惶惶不安。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寻根吧,故乡,安息之所。愿世界和平。

7/10。场景被划分为档案片、回忆和创伤的主观体验、采访纪录片的拍摄多种类型,阿明关于喀布尔的房屋、颜色和放风筝的视觉记忆,都详细呈现为丰富的光影和水平构图,而开头阿明向丹麦当局编造虚假的生平(家人死于战火),或是被关押在风暴中的难民船、被一艘游轮上的乘客围观的尴尬场面,混入了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在单色背景里运动的抽象画风,伴随着阿明逐渐痛苦的描述语气,同时取得了悬念和抒情性的效果,关于俄罗斯的描绘是如此具有说明力,借搜查证件以搜刮财务的警察、警车内的性侵和莫斯卡麦当劳第一次开店的热闹景象并置,都可以感受到苏联解体后混乱、危险的时期和作为难民任人宰割的羞辱感,这时候档案片的镜头(政治新闻、恶臭的难民看守所)很好地加深了可信力。还有一部分是阿明与丹麦情人的生活,也是阿明准备细致披露他个人经历的采访地。

期待已久,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是哭到不得不数次按下暂停键。从穿着裙子奔跑在喀布尔街头的小男孩,到隐瞒身份暗无天日的逃亡之旅,在哥哥的鼓励下第一次走进同性恋酒吧,再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后,《逃亡》是关于知识和情欲如何让幸存得以可能的故事,同时也是对恐怖统治、警察暴力和非人化的庇护制度声泪俱下的控诉。逃亡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事件,抵达目的地后又如何?依然需要时刻担惊受怕,远方同胞的命运依然牵动神经,安全感失去后便不可再复得。如果说以保护受访者之名而使用动画+配音的形式让作为类型的“纪录”变得有争议的话,它至少没有削弱情感力度,而且有效填补了单纯的口述史访谈导致的素材匮乏,虽然是节省成本的低帧率动画但细节仍见用心,如还原了摄影机的晃动和虚焦等等。自由和平等的允诺,就像没有尽头的逃亡之旅那样遥不可及。

《和巴什尔跳华尔兹》除了结尾基本都是动画,《人生的另一天》增加了真实影像的比例,本片则加入了更多,不过感觉还是不够,因为看过很多纪录片后觉得,以真实性为基础的纪录片还是用真实画面最有力,动画只适合做些点缀,用于无法复现的回忆场景之类,像之前那个比尔·盖茨的纪录片,虽然本片的动画很精致,两种画风的交替融合效果也很好,但还是像最后动画花园转换成现实时那种感觉才最打动人。再谈内容:虽然一路走来历尽磨难,但成功逃离了的这一家人已经算是幸运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啊……最后哥哥送他去同性恋酒吧一幕很感动,就像主角说的:家人是你在这混乱操蛋的生活中唯一的坐标。

苦难之后,心怀希望还太早,与过去和解其路漫漫。口述,记忆,主观感受(故事呈现的中心,由导演引导),动画(基本不必回避虚构性问题),历史影片(后现代历史呈现方式),故事细节(后现代历史),配乐(基本在镜头模糊处理时,配合主观感受的呈现,不增加过度的客观烘托),拍摄过程呈现(本身构成人物一部分,由第一人称叙述转变为第三,增加客观性)或许像Helen Small所说,有情感渗透的形式,可以让读者与小说产生情感间隔,读者便有了足够客观的视角了解总的境况。

虽然主角又是难民又是同性恋,但是完全没有落入煽情的窠臼。真实采访奠定的个人化叙述,贡献了很多独到的细节(那种“编剧想不到”的细节),又通过动画的视觉冲击进入了观众的记忆:闪着红光的童鞋,被毯子包起的老妇,窗外的风雪伴随电视里永无止境的墨西哥肥皂剧。电影的视角在逃难回忆和当今生活之间反复拉扯,几次让你从男主角的视角设想最坏可能(哥哥被抓壮丁了?姐妹们坠海了?母亲要像老妇一样被抛弃了?),又告诉你虚惊一场。说惨吧,有无数的难民比他更惨;说他的撒谎情有可原吧,但毕竟他可能占去了一个真正的孤儿可以得到的资源。这才是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经历,也许是思考难民政策这样的宏观议题时比较值得参考的典型。

采用了一种动画加纪录片的形式来介绍一个阿富汗难民的真实经历。其实选材还比较吸引人的,阿富汗难民、同性恋以及高学历精英,三个比较吸引人的标签汇集于一身。就像现在的俄乌战争一样,战乱会导致大量的难民,可能在我的印象中,这些难民只会一窝蜂地涌向边界,然后由邻国政府决定是否接纳这些难民。但是却从来没有了解过像这样零散逃亡的难民家庭,会经历一些什么样的过程?在自己的国家之外,受到欺凌貌似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反而“腐败”成了他们最好的帮手。想要在逃亡的路上顺顺利利,钱还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啊!家人的理解与帮扶也是支撑男主角走到现在的重要原因。对我们来说无比熟悉的家,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为向往的所在。要好好珍惜能够回家以及在自己的国度内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避免成为四处逃亡的难民。

获得奖项

  • 第37届圣丹斯电影节
    第37届圣丹斯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大奖-世界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