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2021)

SpencerUP:2023-05-14

《史宾赛》(英语:Spencer)是一部2021年英国传记电影,由柏保罗·赖尼因执导,史蒂芬·奈特编剧,内容环绕威尔斯王妃戴安娜和威尔斯亲王查理斯的婚姻后期,并分别由姬丝汀·史超域和杰克·法辛(英语:Jack Farthing)饰演二人,其他主演包括提莫西·史波、西恩·哈里斯(英语:Sean Harris)和莎莉·贺坚丝。

斯宾塞

评分:6.5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编剧:斯蒂文·奈特
主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 蒂莫西·斯波 / 杰克·法辛 / 莎莉·霍金斯 / 西恩·哈里斯 / 杰克·尼伦 / 弗雷迪·斯普里 / 伊丽莎白·贝林顿 / 斯特拉·古奈特 / 艾米·曼森 / 詹姆斯·哈克尼斯 / 理查德·塞梅尔 / 洛尔·斯特凡克 / 艾玛·达沃尔-史密斯 / 劳拉·本森 / 温迪·帕特森 / 约翰·基奥 / 米迦勒·埃普 / 伊恩·阿什皮特尔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17分钟地区:英国 / 德国 / 智利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戴妃 / 斯潘塞 / 黛妃(台) / 史宾沙(港) / 史宾赛(台)
上映:2021-09-03(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2536294

剧情

1991年,戴安娜王妃与其他皇室成员在诺福克郡桑德灵厄姆府渡过圣诞节,并在假期过后终于下定决心,与查理斯亲王离婚。

演员

  • 姬丝汀·史超域饰演威尔斯王妃戴安娜
  • 提莫西·史波饰演王室管家阿利斯泰尔·格雷戈里(Equerry Major Alistair Gregory)
  • 杰克·法辛(英语:Jack Farthing)饰演威尔斯亲王查理斯
  • 西恩·哈里斯(英语:Sean Harris)饰演达伦·麦克格雷迪(Darren McGrady)
  • 莎莉·贺坚丝饰演玛姬(Maggie)
  • 杰克·尼伦饰演威廉王子
  • 弗迪·斯普里饰演哈里王子
  • 斯特拉·戈纳德(英语:Stella Gonet)饰演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
  • 理查德·萨梅尔(英语:Richard Sammel)饰演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 奥加·希斯英饰演约克公爵夫人莎拉
  • 汤玛士·道格拉斯饰演第八代史宾赛伯爵爱德华·史宾赛
  • 马蒂亚斯·沃尔科夫斯基饰演爱德华王子
  • 奥莉安娜·戈登饰演萨拉·查托女爵(英语:Lady Sarah Chatto)
  • 爱米·文森(英语:Amy Manson)饰演安妮·博林
  • 瑞安·威克特饰演伍德上士(Staff Sergeant Wood)
  • 约翰·基奥(英语:John Keogh)饰演米凯尔(Michael)
  • 尼克拉斯·科尔特(英语:Niklas Kohrt)饰演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
  • 伊丽莎白・贝林顿(英语:Elizabeth Berrington)饰演安妮长公主
  • 艾玛·达沃尔-史密斯饰演康沃尔公爵夫人卡蜜拉

制作

2020年6月7日,柏保罗·赖尼因宣布将会执导由姬丝汀·史超域饰演戴安娜王妃的《史宾赛》。2020年6月26日,霓虹(英语:Neon (company))宣布斥资超过四百万美元购取本片在美国的发行权,而胜图娱乐和DCM电影发行(德语:DCM Film Distribution)则分别获得本片在英国和德国的发行权。

《史宾赛》于2021年1月在德国克罗尔伯格施罗斯酒店(英语:Schlosshotel Kronberg)开始拍摄,并宣布提莫西·史波、西恩·哈里斯(英语:Sean Harris)和莎莉·贺坚丝加入剧组,以及由强尼·格林伍德为电影配乐。同年3月25日,剧组转到英国拍摄,宣布杰克·法辛(英语:Jack Farthing)将会出演威尔斯亲王查理斯,并在2021年4月27日完成拍摄工作。

发行

《史宾赛》于2021年9月3日在第78届威尼斯影展首映,随后亦会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试映。2021年8月,本片宣布计划于2021年11月5日在美国正式上映,由霓虹(英语:Neon (company))发行。

评价

烂番茄根据262条评论,本片获得84%的新鲜度,平均得分7.6/10,观众投票获得50%的分数,平均得分为3/5。在Metacritic上,电影获得76分。

《史宾赛》2021年9月3日在第78届威尼斯影展首映,2021年11月5日在美国上映。

简评

将大众熟知的故事不断地做减法最后以小见大拍摄出了这样一部极具“反思”的影片。无论是对戴安娜王妃的境遇、反抗抑或是对王室的传统、压抑都极其符合了观众所熟知的被传媒所展示和塑造的“幸福的”和“痛苦的”戴安娜以及其所代表的符号,可戴安娜终究不是也不可能是所谓的媒体形象。这样一部以戴安娜为主角的故事所描述的不是戴安娜而是其作为符号化的媒体形象,这种再现的方式不但不是对戴安娜悲剧的反思反倒是对戴安娜悲剧的续写。的确如此,你我都已经深深嵌再这个使戴安娜不幸的现代世界之中了,也尽管我们似乎是在“反思”。但我们真的不需要,也不希望以影片这种对悲剧进行续写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反思了......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不论是色彩、服装、剧本还是镜头语言都非常厉害。我们看到的应该是戴安娜的视角,她对童年的依恋和回忆,她对安娜柏林(被斩首的王后)的共情,对皇宫和情妇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的幻想都通过虚实结合的镜头展现了出来。戴安娜王妃的优雅、怪异和疯狂都得到了无比生动的展现,这让我想到了《时时刻刻》,想到了伍尔夫。我想这也是一部女性电影。导演还非常会用隐喻和象征。珍珠项链代表什么?正式服装代表什么?黑裙子又代表什么?稻草人?窗帘?货币?野鸡?肯德基?所有这些都值得用长篇大论来分析。特别值得一夸的还是剧本。戴安娜对着穿常服的女王说“我喜欢你在电视上穿的那些裙子”,而女王意味深长的回答“那些裙子只需要出现在镜头前就行了。我们唯一重要的只是印在纸钞上的那张头像。对于皇宫来说,我们只是一种货币。”

画面美到赏心悦目。因为是从戴妃的视角出发,所以这是一个风格很压抑的,矛盾重重的圣诞节。她被厌食症折磨以及被皇室孤立,出场人物中除了两个儿子,服装师和厨师长之外,全部对她有不同程度的敌意。小k我很欣赏她的颜,但美国人演英国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够端庄优雅,她把戴妃病怏怏和抑郁产生幻觉的部分演得很好,但其它情节用力过猛,流露出“暮光之城式”的做作,比如两次和查尔斯的正面冲突——桌球对峙和猎场发言。总的来讲,剧情方面在大众所认知的戴妃事迹基础上并无更新(所以这并不是一部王室密闻/爆料记)。但值得一看,剪辑配乐摄影剧本方方面面都很优秀,不枉我在空荡荡的电影院里冻了两个多小时。扣一分,是因为觉得如果能穿插刻画其它皇室成员的欢乐气氛会更好,营造“悲欢不相通”的反差,而不是100% focus戴妃视角。

这评分真是看不懂了,又是中外评价天差地别,看了看短评,大多都是说不符合Diana的气质,不符合史实云云。拜托,bio pic本来就不是纪录片啊,让演员成为那个历史上的人物也并不是这类片子的目的,而是在历史基础上艺术化文学化的改编,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片子拍得很成功。聚焦在Diana王妃圣诞节前后三天的时间里,把她生活中的很多矛盾浓缩在了这三天大大小小的事件中,王室的压抑,丈夫的背叛,保护孩子的母性,厌食和自残带来的痛苦,对简单童年的怀念等,可能是有很多重复的小细节,不过这也是为了还原那种窒息感。很多人也吐槽Kristen Stewart的英音,确实太多时候都在whisper,但是仪态演技还是无可指摘,她一直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另外妆造和布景简直美到不真实,不得best costume真的说不过去

王室传统与氛围的刻画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镜头处理与色调也颇为讲究,属于很用心的传记电影。但是剧情和主题不敢恭维,批判与指责的意味过于强烈,以至于很多剧情的表现过于夸张,甚至不惜运用大量的惊悚情节来突出戴安娜的痛苦。我并不怀疑之于个体,在皇室环境中被禁锢的痛苦,对于任何向往自由的人来说,皇室的传统与观念和判一个人重刑没有区别,傲慢、虚伪、冷漠太多词可以用来批判,或许在当下的语境,皇权本身就是错误的。然而,英国之于法国,英式自由好于法式自由,并且历经几百年的考验,这绝对不是当下语境中可以解释的,英式的传统更多的时候是正面的,皇室的价值理应放在更大的维度中去讨论。就个体而言,虽然自由受到限制,但戴安娜真的完全不能结束王室生活吗,太多揣测无意义,但我觉得并非绝无可能,这样的歇斯底里令人费解

电影前一个小时给人的观感是,戴安娜是有抑郁症,可却把她演的像是精神失常,不是往脸上抹两滴眼泪然后神态猜疑就叫抑郁了,痛苦的表达不应该这么片面;可后面的那些不安、窘迫、自言自语、仿佛下一秒就要哭出来,就和我以前抑郁的时候一模一样,这些其实都是在求救的信号,奈何偌大的王室内,无人回应。即便让小K一开始就在如此卖力表演,可这种不断的在递归情绪神经质的做法,却无法让人产生共鸣,还有那些幻像和时不时的歪脖动作,只能让人觉得这个角色是真的疯了。从《第一夫人》到《斯宾塞》这位导演擅长的从未变过——形式和意识大于内容的瑰丽与悲剧堆叠。

恐怖气氛拉满的那些桥段和镜头,反而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举步维艰的破旧楼梯,恰是腐朽而脆弱的王室规矩。幻想中的纵身一跃,正是“疯子王妃”在现实中无数反抗的总和。戴安娜绞断了封闭窗帘的铁丝,扯掉了迷人的珍珠项链,在夜色中不管不顾地跑回真正的家。与此同时,她绞开了自己的皮肉,吞咽了珍珠,在黑暗中被绊倒、被蛊惑。桎梏与逃离的主题,在意象化的表达中充满张力。影片中有两场戏,是戴安娜最“斯宾塞”的时刻,或者说,最在做自己。一场是扮演士兵与孩子天马行空地吐露真心,一场是从王宫,到田野,在没有目的和方向的土地上独舞。纯粹的对白与纯粹的肢体语言,一同缓慢地呓语、呐喊着:“我是斯宾塞小姐,不是威尔士王妃。”

《斯宾塞》想体现一个桎梏在身份枷锁里的幽灵、“阁楼上的疯女人”,从视觉上和氛围塑造上也的确达到了这个目的,自然光/室内光、外景/内景、古典乐/流行乐的对比,视听上和技术上无法挑剔。有模仿《呼喊与细语》或《巴里林登》的痕迹,频繁特写面部表情、红色(或暖色)为室内主色调、窗内/窗外的桎梏与自由隐喻、以广角拍人体现距离感,但《斯宾塞》太刻意、不真诚。感觉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并不是想讲一个叫斯宾塞的女人,只是摆出戴安娜王妃的痛苦作为他们展现功力的容器。最大的问题是小k的表演,矫揉造作,拧巴着一股劲乱用力,用偏头、耸肩、皱眉连击体现不自在的表演方式也太模式化、不自然了。台词也有不少毛病,像刚学了比喻句乱卖弄的初学者,一股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这就是小K奥斯卡级别的演技吗?放的是够了,收的呢?前半段刻意压低嗓音的碎碎念真的看得我快疯了,拉低了太多观影体验,如果导演要通过神经质的表演来强调她在精神上的被伤害那的确成功了。皇室的繁文缛节和父权的压迫感是表现出来了,可是在反传统反束缚上人物又缺乏前史,作为王妃这是她的选择,出身皇室的她应该深谙此中的权力与表演,你让出身平民的我怎么去共情王妃的“想要自由”?只能说从政治惊悚角度还是女性主义角度都有很多好拍的点,不过在这部电影里皇室本身沦为了父权结构的符号。说到反父权,最后的高潮觉醒居然是KFC和流行音乐,所以还是“美式自由主义好”?最后关于女性主义,我跟《最后的决斗》道歉。所以对于历史人物的再创造的原则是什么?将现在的观点套用到当时的人物上去,那这个传记的tag还有必要加吗?

《斯宾塞》是一部心理恐怖片,这几乎毫无疑问。片中的戴安娜被过去和现在两条鬼魂同时拉扯着,由此向往着属于自己的未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即使那个人也同样是个鬼魂。但自己的希望一旦被打破,知道自己的未来不过也是某种可流通的货币,戴安娜又被迫开始了寻找——这是一部拥有美好结局的恐怖片,没有什么比看到戴安娜版《好莱坞往事》更让人宽慰的了。一个在片中得到解答的问题是,戴安娜为什么如此崩溃,看似是进入皇室所带来的压迫与窒息,但说到底,还是婚姻的桎梏。片名《斯宾塞》为戴安娜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定义,或许也为这部电影,为所有观众打开了新的意义。毕竟我们不是戴安娜,但有可能在某一天都会处于戴安娜的困境。

三四星之间吧,最近看了太多无趣的奥斯卡系电影了,所以给个四星。虽然宣传都是小k,但导演拉拉因的存在感其实很强,电影感极强,包括对于视点镜头的巧用,音乐的强渲染喝对胶片质感的追求。至于小k的表演被sunb太正常了,这种怼脸推情绪的方式,那是曾国祥拿来给不会表演的人使得吧。只能套用一句话,她挺努力的。演得太外露过火了,简称疯比式演法,让人不禁怀疑戴妃是不是真的是疯了,但结尾明确说明不是,那就显得更奇怪了。当然也得说这个文本确实也有问题,概念不错,完成不够,没托出足够的空间。对比之下,萨里霍金斯演得不动声色润物无声,对手戏简直是碾压

258。截取侧重点的传记,不是黛安娜斯宾塞的人物志,而是白金汉宫的繁文缛节与诺福克庄园的天真浪漫之对立、威尔士王妃与斯宾塞小姐之对立、陈旧高贵与新时代意识之对立。谈及戴妃总是要用这种切入点难免让人觉得陈词滥调,特别是编剧的个性化侧重和KS痕迹过重的表演,让这份交锋中的戴妃处于下风——仿佛是她的桀骜不驯她的神经质造成了她的婚姻悲剧,我想这一定不是创作的原动机吧?当民众诧异地望向王妃时,那份讶异远超爱戴,“人民的戴妃”在这一语境里已完全失真或不再重要了。一切都很好地服务于剧本,一切都有条不紊并精心布置着:华贵的高定装,强迫症发作般的构图和布景…对于表达王室冷冽的压迫感贡献不小。它基本上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可,这仅是世界各地荧幕前观众得以一窥王室究竟的引子,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却不是戴安娜。

获得奖项

  • 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