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2019)
UP:2023-05-07
评分:6.9
导演:吴郁莹
编剧: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82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
影片别名:The Good Daughter
上映:2020-07-31(中国台湾)
IMDb:tt11079934
阿紫简介
双脚小儿麻痹的阿龙原本准备孤老一生,但坚持为他组成家庭的母亲,花费不少金钱及心力,从越南带回了阿紫。阿紫是爸爸最疼的女儿,生长在贫穷的越南农村,为了家人的生存,她同意嫁到台湾。阿龙知道阿紫为了家庭存续,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家人的歧视和控制不住的脾气,让两人渐行渐远,在这个没有期待的海边小村,被捆绑的两人日复一日,没有尽头。
为了完成家庭的束缚与期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导演以阿龙和阿紫为中心,辐射出台湾社会潜在的传统价值观,迫于上一代的压力娶妻生子,在没有感情的基础下,与新住民的联姻造就无数破碎的家庭,以及单亲的下一代,最初要遵循的传统,反倒岌岌可危。
第22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吴郁莹 第22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导演奖(提名)吴郁莹 第22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 最佳剪辑奖吴郁莹
获得奖项
- 第22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最佳纪录片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5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纪录片
简评
【台北金马影展】嫁到台湾的越南媳妇,面对越南老家的经济负担、台湾婆婆的挑剔责难、丈夫的争吵不解、女儿的学业教育问题。家庭关系似乎脆弱不堪。阿紫与丈夫都是善良的好人,只是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互相理解支持。纪录片作者很明显不知道如何收尾,草草了事。仿佛给主人公未来的命运笼罩上一层阴影。还好映后得知一家人现今生活安好。今年确实是华语纪录片小年。即将过去的9012年如此多事,明年后年,应该会涌现出无数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吧?两星半
越南姑娘被卖到台湾农村的故事。片子本身非常电视感,大段采访,但是非常喜欢主人公阿紫和其“丈夫”阿龙自然聊天段落,通过玩笑之口,一人说对方不会拿着钱跑了吧,一人说我还真想跑了呢。阿紫的境遇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惨烈,阿龙虽然残疾也不太有钱,却愿意给她钱,让其寄给越南的父母修房子。看到片中,阿紫给爸妈修房子后,还打算帮助哥哥修,虽然她自己也觉得哥哥弟弟好吃懒做,可还是走不出这个困境。看完整部电影后,懊恼怎么就会忘记阿紫才是这整个苦难的承受者呢?帮扶哥哥弟弟,是因为她被这样教育长大,阿龙看起来对她还凑合,是因为对于“购买者”,好像不打骂给点钱就是人还不错。而这些,都无法从实质上改变她是被买来的这个事实。
是纪录片该有的样子,呈现真实,观者各有理解。能看出来,嫁娶双方的痛苦。没有爱情的婚姻,能走过这么多年,说明两个人,甚至是两个家庭都是善良的人了。这应该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女人,嫁去经济优渥地区的正常现象,不分是否跨国。一个为了改善家庭,另一个为了传宗接代,目的本就不统一,结果也必然渐行渐远。不知能不能被关注到,也很难改变,但至少为这现象留存了印记。
很久前就听同事说起在越南外国男人花钱就可以买老婆的事。女儿为了家庭牺牲,嫁给不喜欢的男人,一生将自己的幸福奉献,最后各自只能叹一句,前世修的因。女性平权,平的也许不只是社会对女性的尊重,更难的应该是本身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路仍然很漫长。
#金马56#最佳纪录片提名,今年入围的确实质量都一般,没想到居然是这部最后差距很小的输给了蔡明亮《你的脸》。女导演的长片处女作还是有电视节目的质感,她也是尽力的展现这个家庭几方的观点让观众来思考。近些年在台湾很普遍的有娶外来妻子的趋势,男方本身就在条件不好的乡下还有残疾,暴露更多问题的同时还是对那些孩子未来的担忧。到越南娘家的片段也有和赵德胤回缅甸拍片时当地人类似的评价,就是说大陆各种不好的坏话,当环中国的周边地区都对你惧怕或讨厌时,他们只能更加的抱团儿。
策划与剪辑都算不上太好,导演应该是想要通过台湾与越南两地的片段来尽可能的呈现阿紫的生活全貌,但越南的部分挖得远不够深入,可能本人在外籍新娘的问题上也没有太深的洞见。最大的价值大概就是展示了这一特殊新住民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让观众得以窥见她们的困境。阿紫的困难是多么的显而易见,影片中和她交谈过的人几乎都在教育她你要怎么过你的生活,婆婆与大哥无止境的指责,丈夫无法处理她与家人的矛盾只会一味的叫她忍让;学校老师借其他逃跑的外籍妈妈敲打她没有妈妈的小孩是不幸福的;父母花着她的辛苦钱却连句宽慰的话也说不出,只知道抱怨自己钱不够。她身上同时背负着两边家庭的重担,唯一考虑到她的处境的只有一起做工的大哥。父母觉得远嫁他国供养他们甚至是兄弟是阿紫的命运,阿紫也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不知拒绝,这是何等的悲哀。
越南新娘阿紫如何与台湾因儿时发烧而一腿残疾的丈夫相处,为越南的家人付出,还要面对「恶婆婆」的咒骂。经过了五场战争的阿紫父亲,在吊椅上晃着抽烟;曾在台北做手工西装的丈夫,失业十年只得回乡种蒜头。从纪录片呈现来看,男人看得挺开的。我常在看他吸烟熏黄的牙齿。内容挺好的吧,要不是看这个我大概完全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儿。但,感觉镜头语言上太粗糙了,感觉只是很随意的纪录。而且,丈夫的发型在剪辑前后多是一短一长,导致我老在想这到底啥时候拍的素材啊,以及导演怎么在剪辑中安插故事和信息量啊,这算穿帮吗,不太懂诶。我虽然知道这肯定不会遵循极其客观的时间线,但这种长短发的切换我是很容易担心自己被导演牵着走了,还注意了一眼,剪辑廖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