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唱着(2019)

UP:2023-05-02

《活着唱着》是2019年加拿大华裔导演马楠执导的剧情长片。在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亚洲新人奖中,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

活着唱着

评分:6.3 导演:马楠 编剧:马楠
主演:赵小利 / 甘贵丹 / 严西湖 / 严黄河 / 邓秀荣 / 刘敏 / 李唐容 / 苏光金 / 高成根 / 万明华 / 王三云 / 赵洪琼 / 赵国相 / 刘国华 / 严方忠 / 唐茂森 / 陈子豪 / 唐光权 / 邹宁 / 方琼 / 李银成 / 王文训
类型:剧情
片长:105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To Live To Sing
上映:2020-08-28(中国大陆)
IMDb:tt10225288

活着唱着简介

剧团老板娘赵丽面临剧院即将被拆除的窘境,她四处奔波,希望能找到一条出路,让剧团大家庭免于分崩离析的命运。赵丽的侄女丹丹是剧团的台柱子,一心想去大城市打拼的她,也即将离开剧团。
  剧团的未来和侄女的前途让赵丽左右为难,逐渐积累的秘密和压力让她喘不过气。面对生活中这突如其来的一切,赵丽将何去何从......

第72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马楠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马楠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赵小利

简评

符号学应用到了烂大街地步的马楠真可谓是贾樟柯的好徒儿。如果处女作《老石》在向《小武》致敬,那么他的第二部作品干脆来了一个《站台》加《三峡好人》加《山河故人》普拉斯。显然,在同一个世界,亦在同一个梦里《活着唱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令人感到无趣的是,这个将现代化进程中天然而又必然的内在产物表面化的「剧团」演绎的还是那出「翻脸不认人」的样板戏。没有找到更好观察角度的马楠故而就像贾樟柯那样,故意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戏剧化、消极化和道德化,甚至以回避的姿态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冲突引申为母女之间的对立。倘若作者捯饬了大半天就是想要表达权力对于艺术文化的局限和控制,那么固执己见的团长早该将这支人心涣散的戏班子解散——任由艺术家们各显神通自由自在地发展了。可惜,活在幻想世界的女主角最终也没有那样做。

低成本拍出来这样有魔幻质感的电影不简单,素人演员的表演也够自然,片子中如果缺少了魔幻超现实场景,那片子的看点则大打折扣,中国的戏曲演员在导演手里被处理为落魄的流浪艺人,神界的土地公小矮人、人间的戏子、阴间的局长,诸多元素都很有趣的表现了现实世界的荒诞,导演最后没有将镜头定格在分离时刻,而是剧团的核心重回剧场,那象征着文化与工业的冲突再一次被强调,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流浪艺人还是在流浪,但新社会的人类也可能面临着流浪艺人相同的命运

5,照以前的阅片,说不定会给4星,这是我想象中“青涩导演”可能的样子。它有好多亮点,整体的协调没处理好,但还是推荐,导演叫马楠,值得关注。,提高观影兴趣,但阿卡贝拉与提琴的效果冲突了。,几乎没有哪部剧情片看的如同纪录片却不尴尬的,得益于轻微晃动的镜头和全景收音,当然更重要的是表演。“戏剧、故事”的漩涡,拥有自觉的视听探索,从局部变速展示物体张力的技法可以成为个人特色。,因为知道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该爆发的时候爆发,电影的魅力就在于那沉默的美啊。,如果全部发生在现实环境会更好

聚焦于民间剧团在城市化和流行文化强势的侵蚀下逐步溃散的问题。不仅是向往流行、城市和高收入的年轻演员留不住,想要安稳的中老年演员也留不住。原本是中国制造节片单里最期待的一部,因为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但可能与导演常居海外的华裔背景有关,对国内文化和社会现象的体察和刻画都过于片面而且浮于表面了:拆迁是决定民间剧团生死的关键因素吗?流行文化就是社会摇和枪战片吗?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新型喜剧表演形式就是穿着戏服跳街舞吗?而且导演似乎不太会讲故事,明明是纪录片改编的剧情片,却还是纪录片的手法和效果。很多画面的意图太强,仿佛是在把导演自己的想法和意识生硬地塞给观众。土地公虽然是个隐喻,但总让人觉得是导演没法把自己片段式的叙事连接在一起,才设计出的工具角色。感觉在这个题材下可以拍出比这部好得多的作品。

中国传统艺术的没落就像挖掘机将一栋栋老房子毁成废墟一样,阻碍时代发展的事物必然消亡,如果不融合新时代,那将被遗忘在历史长河里。创作者在为川剧的没落唱着挽歌,虽然拆迁与川剧低潮形成了一个平行的对称,但是拆迁并不阻碍川剧的发展,在场域上对一种艺术构不成威胁,受到威胁的只是团长个人的无能为力,无法将川剧代入新时代,这与《百鸟朝凤》又有本质的区别。片中的虚幻世界与《人鬼情》如出一辙,只是没有新意。另外女主撞见丈夫在外走穴变脸,就如同丈夫出轨了一样,女主回家就用刀猛砍丈夫的玩具手枪?(家里墙上挂着丈夫拿着手枪的巨幅照片,出现的后就是夫妻俩云雨),这里倒是枪值得玩味,这一个小细节看得出来导演算得上是狂才啊…

虽然我常常很讨厌现在部分创作者对超现实主义元素的滥用和表达欲的自恋,但在这部片子里,虽然用得多,但好像并没那么招人烦,甚至成了全片的魂。也可能是因为这和女主角生活化的表演并列整部电影最大的两个亮点,对剧作结尾掌控的无力感,以及传达情感的拧巴手法,仅仅把故事根基建立在“拆迁”上实在是没有那么完整,也并不会让观众有更多的共情。

视听语言蹦了,非现实的视角切换有很大问题。剧本挺实在,瞄准中国市场来的。表演完整。看戏好像一直不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情,喝茶,瓜果,闲聊,听戏,不像西欧传统,正襟危坐。根本是受众人群有阶级差异。所以民国军队进入戏院,对生活方式造成颠覆,更有意思。之后的戏曲发展问题,只不过在消亡罢了

不洋不土的玩意儿,导演偶尔灵光乍现,长期苍白空洞。首先女主人设单薄,看不出来她对川剧的情感,感觉是“这行我从小就干,那就干到死吧”;其次导演对拆迁是不是有啥误解?但是也有亮点,第一就是里面的台词,全是方言,很有生活气息,第二就是有两组镜头拍的特别好(挖掘机拆白墙,巨大的挖掘机下,白墙不堪一击;还有赵丽废墟唱戏的这段)

对赵丽而言,生活是一种现实,戏是一种理想。现实的困境是沉痛尖锐告解无门的,而理想崩毁的姿态则被呈现为神秘和轻盈。或者说,现实往往平庸乏味,是理想赋予了色彩、节奏、形象,以及更重要的,力量。所以仓皇的偶然总由怪诞滑稽的土地公带来,局长的驾临则与上官巡幸的威仪相关。所以当她在意念中总结自己单枪匹马的徒然战斗,行头油彩鼓点花枪与其说是形式,不如说是本体。终于被确认了——土地公爱莫能助的,局长也不代表希望。不被拯救是人生常态。但,废墟上粉墨登场也依然是人间值得。

入圍戛納導演雙週單元,慕名來看,以為會很悶,沒想到導演用了很多MV的拍法一些片段有很高的娛樂性,講的是川劇這種民俗傳統藝能在21世紀逐漸沒有人氣,沒有經濟繼續支撐下去,但堅強的劇團老闆要如何堅持下去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輻射到中國社會的很多面,比如房地產、政府機制、對傳統藝能保護的呼籲以及劇團成員與劇團之間的關係,人情往來等等,可以很豐富,但導演淺嘗輒止,拍到這個份上挺可以的了。很通俗。看完電影回頭看片名《活著唱著》 情深義重。

剧情和主旨只能打三分,因为的确是没有太多新意。多一星给片子的质感,粗粝和真实,充满塑料感的衣服和方言;不过这也许只是满足了我一个城市孩子对于某种乡土现实质地的mystification。印象最深的一是丹丹披着白纱(观音扮相)站在三轮上在街上徐徐行过,像是可怜女子被迫拉去游街,又像菩萨慈悲敞敞亮亮穿过世间。二是最终剧团散伙,一个老哥对赵丽说的“又不是你的错”,倒让我好生感动。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戏,是连接起来的一堆人,一团细细地缠绕其间的情。这可能也是为啥结尾丹丹口中咿呀的乡音和戏腔那么感人,是因为在她的声音里,赵丽找到了早已失去的家。不过结尾一堆人穿上戏服在废墟欢歌艳舞的梦境反而用力过猛了。小矮人和孔雀我倒是很喜欢。

这片子看了两天,好难坚持下去。情节和台词部分可以再斟酌斟酌,有点拖沓和直给。明明超现实的场景拍摄、拆迁镜头、意象设置等等都很高级,能看出导演是有想法和功力。但伴随全片一直存在的迷之煽情和刻意的冲突点让人尴尬地想快进。要“呼之欲出”,不要张口即来。要隐隐阵痛,不要泣不成声。

获得奖项

  • 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椰奖-最佳影片
  •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获奖: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 / 亚洲新人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亚洲新人奖-最佳女演员
  •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第72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导演双周-金马车奖

相关影片推荐

    活着唱着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