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与恐吓(2017)
Shock and AweUP:2023-04-03
《震撼真相》(英语:Shock and Awe)是一部2018年美国剧情片,由罗伯·雷纳执导,乔伊·哈特史东(Joey Hartstone)撰写剧本。故事为让于奈特·里德报业一群记者开始调查2003年伊拉克行动(英语:2003 invasion of Iraq)背后的惊人内幕。该片于2017年9月30日在苏黎世影展(英语:Zurich Film Festival)上首映,后于2018年6月14日透过DirecTV Cinema(英语:DirecTV Cinema)发行,并由垂直娱乐(英语:Vertical Entertainment)定于2018年7月13日起在美国有限上映。
剧情
故事描述美国华盛顿分部奈特·里德报业的一记者小组为了查明布希政府(英语:Presidency of George W. Bush)执行2003年伊拉克行动(英语:2003 invasion of Iraq)背后的真相而开始进行一连串的调查。
演员
- 伍迪·哈里逊 饰 强纳森·兰达(Jonathan Landay)
- 汤米·李·琼斯 饰 乔瑟夫·L·盖洛威(英语:Joseph L. Galloway)
- 詹姆斯·马斯登 饰 华伦·史特罗伯尔(Warren Strobel)
- 蜜拉·乔娃维琪 饰 芙拉特卡(Vlatka)
- 洁西卡·贝儿 饰 丽莎(Lisa)
- 罗伯·雷纳 饰 约翰·瓦科特(John Walcott)
发行
《震撼真相》于2017年9月30日在苏黎世影展(英语:Zurich Film Festival)上举行全球首映。之后,该片于2018年6月14日透过DirecTV Cinema(英语:DirecTV Cinema)平台(VOD)发行,并由垂直娱乐(英语:Vertical Entertainment)定于2018年7月13日起在美国有限上映。
相关影片推荐
- 罗伯·莱纳 Rob Reiner导演
- 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饰 Jonathan Landay
- 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饰 Vlatka Landay
- 杰西卡·贝尔 Jessica Biel饰 Lisa
- 詹姆斯·麦斯登 James Marsden饰 Warren Strobel
- 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饰 Joe Galloway
简评
真是浪费好演员好题材的"好"范本啊...敏感题材加实事改编把手脚束缚的死死的; 再加没有重心,前后不接的故事; 废话一堆,趣味全无的台词; 真是要多毁有多毁。深度和感动连边都没搭上,人物刻画更是乱七八糟。拍的最好的是恋爱部分,只能闭眼给演员点辛苦分了。
连续看了《华盛顿邮报》《聚焦》和这个《威慑与恐吓》。前两部更在于表现新闻的自由和面对权利压力时新闻的真实性,正如《华盛顿邮报》中所说的“捍卫出版权的唯一途径就是出版本身。”而在这部电影中,更多的是表达了新闻记者在所有媒体都被误导,大部分民众都被误导时,能够坚持自己报道事实真相的决心和勇气,更有一些对局面无法改变的无助。电影本事并不精彩,胜在主题
历史无可辩驳的证明了,鲍威尔在联合国上那袋洗衣粉,是人类政治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政客谎言。个人的努力在强大的利益集团面前根本无能为力,当着全球人的面堂而皇之的撒谎,就是西方这些政客们的嘴脸。对于这些记者所执着报道的“真相,群众也不愿意相信,这往往是可悲的,坚持需要勇气,只是当时已惘然。拍摄手法不太行,平铺直叙的快速剪切,看的过程中有点闷有点无聊
勉强及格。看睡着了。“几乎所有人都误解了,除了奈特-里德报业以外”。一家非主流媒体的主编和仨记者在伊战前夕,试图推翻官方对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推论。除了不多的影像资料跟战场画面,全片比较明显的电视电影级别的制作令人泄气,从911讲起的开场部分也显得凌乱破碎,几位主角一登场就抱持反战底色的怀疑论调,而且归根结底他们也并没有拿出什么令人信服的官方撒谎的证据,令人失望。但这个故事在中段开始变得好看些,主要是几位主演呈现了犀利、专注的新闻人状态(主编怒闯《纽约时报》,或者记者跟女友父亲、以及伊拉克流亡政客对线那段),至于他们的调查,首先是官方拿不出伊拉克核武器的相关证据,那么他们从各路相关人士那里取得只言片语的策略与喜悦倒也不失为看点。米拉和杰西卡·贝尔出演小配角,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家庭戏与爱情戏
作者可能恨透了布什,当一个作品充满了到结局都没有化解的仇恨可能真的就只是一团情绪而已。莱纳老了,70岁拍这样的片子,政治可能真的是老人最好的谈资,像一条证明自己紧抓着时代的钢链,人变成点缀穿插其间,不如他年轻时的片子。另一个感受就是没必要讲政治,真真假假瞬息万变,像热搜八卦一样无趣。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真相与谣言。当媒体成为了盈利的手段,那么每一篇报道都是金钱。最遗憾的是政府的失败决策却总让那些军人来买单,而且那些军人都是很多人的孩子。电影也揭示了战争发起前的套路—加强爱国教育、激发年轻人的心、志愿参军。我们不怕战争,怕的是无意义为私利的战争
越南和伊拉克战争,在几十年间,美国人民被政府忽悠进两场泥潭深陷的战争之中,损失惨重。顺便也把美国各大新闻媒体的职业操守揭露个底儿朝天,不出所料被,影片被媒体们集体抵制,18家媒体给47分,烂番茄29%,可惜了一众重磅卡司。
节奏慢,情绪紧,所以依然会让你觉得片子很短。直到1小时20分钟左右,观众都还期待更大的高潮出现,结果在越战墙前面的一幕就戛然而止了,让人心里正邪对抗的情绪没有释放出来。但如果你能和影片人物原型这帮人所坚持的新闻伦理产生共鸣,以及,你能代入911之后,美国全民激愤的情绪和创伤,还是会有着相当不错的观影体验。
飞机撞大楼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伊拉克战争的真相又是什么?除了主流观点之外,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不为人知的秘密?针对这两件事,我都听闻过不同声音。从舆论自由、新闻自由角度而言,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是幸运的,甚至是先进的,是进步的。真相只有一个。正义只会迟到,但从不缺席。也许就在几十年之后。
2017讲述2001—2003年的事情,有趣,两场战争还在持续,军工复合体养寇自重,小报发布真实新闻,主流媒体、官方不回应,没辙,非主流的现实处境,老美作为最大的恐怖组织去打击其他弱小的恐怖组织,估计是怕被抢生意,真搞笑
6/10。在以生命为代价的宝贵决策面前,精英是否为民粹主义的狂热复仇情绪推波助澜,成为假新闻时代最尖锐的问题。新闻人之所以敢质疑政府,一方面因为有越战泥潭的前车之鉴,另一方面是避免平民读者犯错把孩子送上战场当炮灰,他们的信息来源也很扎实,总能从有操守的内部人士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譬如政策制订中流程的敷衍、预设立场的情报搜集,认为出兵是满足军工集团和地缘政治的利益。《纽约时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被刻画成与政客同谋的关系,以洗脑性文章见长,将专业精神抛之脑后。尽管美国电影不乏自我批判性,但这样的批判总是太晚,用越战纪念碑下老记者和坐轮椅的新兵相遇收尾,像命题作业般点题说教,以走访为线索的剧情平铺真叙、毫无悬念,实在找不出看点,仅收到一份威胁邮件的情况下,也没有表现出新闻自由要面临多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