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2017)
《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英语:Victoria & Abdul,香港译《维多利亚女王:日不落奇缘》,台湾译《女王与知己》)是一部2017年英国传记喜剧剧情片(英语:comedy-drama),由斯蒂芬·弗里尔斯执导,李·霍尔(英语:Lee Hall)编剧。影片改编自施雷巴尼·巴斯同名小说,讲述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印度穆斯林佣人阿卜杜勒·卡里姆(英语:Abdul Karim (the Munshi))的故事,是1997年电影《布朗夫人(英语:Mrs Brown)》的续集。演员阵容包括朱迪·丹奇、阿里·扎勒、迈可·坎邦、埃迪·伊扎德、蒂姆·皮戈特-史密斯(英语:Tim Pigott-Smith)和阿代尔·阿塔(英语:Adeel Akhtar)。影片于第74届威尼斯影展全球首映,2017年9月15日在英国剧院公映,9月22日美国公映,10月19日和11月3日登陆香港和台湾,全球票房超过6500万美元。
评分:6.4
导演:斯蒂芬·弗雷斯
编剧:李·哈尔 / 莎芭妮·巴苏
主演:朱迪·丹奇 / 阿里·法扎勒 /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 艾迪·伊扎德 / 阿迪勒·阿赫塔尔 / 迈克尔·刚本 / 保罗·希金斯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 费奈拉·伍尔加 / 朱利安·沃德姆 / 罗宾·索恩斯 / 鲁斯·麦克卡比 / 西蒙·卡洛 / 苏可·欧拉 / 柯马尔·迪恩-埃利斯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112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 乌尔都语 / 印地语
影片别名:女王与知己(台) / 维多利亚女王:日不落奇缘(港)
上映:2017-09-03(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5816682
剧情
1887年是女王维多利亚登基五十周年,印度阿格拉年轻的监狱管理员阿卜杜勒·卡里姆(英语:Abdul_Karim_(the_Munshi))被委托到英格兰向女王进贡一枚印度金币(英语:Mohur)。
厌倦了阿谀奉承的朝臣们的女王十分郁闷,她对于千里迢迢赶来的阿卜杜勒产生了兴趣,并在后来和他交往。她愿意付出时间和阿卜杜勒单独相处,又提拔他为自己的卫兵。她让阿卜杜勒教自己乌尔都语和《古兰经》。最终,女王发现阿卜杜勒已为人夫,便邀请他的妻子和岳母搬到英国和他一起生活。妻子和岳母到埠时,穿着黑色的罩袍,女王一家一阵惊愕。
女王把阿卜杜勒看作自己的爱子,但女王家人和圈中好友,包括她儿子伯蒂和首相对阿卜杜勒的兴趣表示厌恶,不断想搅浑两人的关系,希望阿卜杜勒被送回印度。后来,女王按照阿卜杜勒之前跟他讲的内容,向朝廷讲出印度叛变的单方面证词,但自己觉得很难堪,对他的信仰和信任产生动摇,决定必须把他送回家。但第二天她改变主意,让阿卜杜勒留下,还给了他一个镶嵌着她照片的珠宝吊坠。
女王对印度的兴趣与日俱增,她在怀特岛郡的奥斯本庄园修了一间用来举办国宴的谒客室,由印度建筑师拜拉·兰姆·辛格(英语:Bhai Ram Singh)以复杂的风格精心雕刻装饰,还采用了阿格拉出产的地毯。她在房内挂了一幅印度人的肖像画。
首相建议皇室设法赶走阿卜杜勒。他们查到他在印度的家庭背景,向女王展示记录,表明他家人比阿卜杜勒所说的还要普通,还要落魄。女王坚持让御医给阿卜杜勒检查身体,找出他妻子不孕不育的原因。御医发现阿卜杜勒有淋病,急匆匆禀报女王,希望女王对他心生厌恶,赶他出家门。然而,维多利亚依然对阿卜杜勒忠心不二,警告朝臣别想玩针对。其后维多利亚表示为了阿卜杜勒得到皇室成员的尊重,决定在下次颁布荣誉的时候将阿卜杜勒封为爵士,女王的决定其后引来皇室成员的强烈反对,他们一致认为这样做会贬低爵士头衔的价值。
最终皇室一致决定,如果维多利亚不能割舍阿卜杜勒,便集体辞职。他们还扬言要证明女王疯了。得知消息的女王气愤得将所有人召集到谒客室,要想辞职的人往往前走一步。但没人敢做,她告诉他们,已决定不封阿卜杜勒为爵士,但会把他写进她接下来的荣誉榜,授予他皇家维多利亚司令勋章。
女王之后患病,她恳求阿卜杜勒回到印度,答应保护他,让他提防朝廷的人在自己死后进行报复。阿卜杜勒不愿离开,要陪着她过世。1901年,女王驾崩,他的儿子贝蒂,如今的爱德华七世排斥阿卜杜勒,将他从女王手上得到的所有礼物和证书付之一炬,把他和他家人赶回印度。阿卜杜勒的妻子为他找回了那个吊坠。阿卜杜勒之后在印度生活,八年后于1909年去世。影片最后,阿卜杜勒跪在泰姬陵旁的大型女王塑像前,柔声倾诉,轻吻了塑像的玉足,以示尊重。
阵容
- 茱蒂·丹契 饰 维多利亚女王
- 阿里·扎勒 饰 阿卜杜勒·卡里姆(英语:Abdul Karim (the Munshi))
- 埃迪·伊扎德 饰 爱德华七世(伯特亲王)
-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英语:Tim Pigott-Smith) 饰 亨利·庞森比勋爵(英语:Henry Ponsonby)(亨利爵士)
- 阿代尔·阿塔(英语:Adeel Akhtar) 饰 穆罕默德
- 西蒙·卡洛 饰 贾科莫·普契尼
- 迈可·坎邦 饰 索尔兹伯里侯爵(首相大人)
- 朱利安·沃德姆(英语:Julian Wadham) 饰 阿力克·约克(Alick Yorke)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英语:Olivia Williams) 饰 珍·斯宾塞,丘吉尔男爵夫人(英语:Jane Spencer, Baroness Churchill)
- 费奈加·伍尔加(英语:Fenella Woolgar) 饰 菲普斯小姐(英语:Harriet Phipps)
- 乔纳森·哈登(英语:Jonathan Harden) 饰 威廉二世
- 保罗·希金斯(英语:Paul Higgins (actor)) 饰 詹姆斯·赛义德爵士(英语:Sir James Reid, 1st Baronet),女王御医(英语:Physician to the Queen)
- 罗宾·索斯(英语:Robin Soans) 饰 亚瑟·比奇(英语:Arthur Bigge)
- 苏克·奥拉(Sukh Ojla) 饰 卡里姆夫人
制作
2016年6月17日,据报道朱迪·丹奇将在改编自施雷巴尼·巴斯同名小说的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中,再度饰演她在1997年电影《布朗女士(英语:Mrs Brown)》中的角色维多利亚女王。斯蒂芬·弗里尔斯将执导该片。2016年8月5日,阿里·扎勒宣布出演维多利亚女王的知己阿卜杜勒·卡里姆(英语:Abdul Karim),影片将由沃克泰托电影公司和BBC电影联合制作人,BBC和焦点影业共同出资。焦点也负责美国的发行,环球影业国际负责其他国家。剧本由李·霍尔(英语:Lee Hall)创作,比班·基德龙(英语:Beeban Kidron)、特蕾西·西沃德(英语:Tracey Seaward)、蒂姆·贝文和艾瑞克·费纳联合制片,演员阵容还包括埃迪·伊扎德、迈可·坎邦、蒂姆·皮戈特-史密斯(英语:Tim Pigott-Smith)和阿代尔·阿塔(英语:Adeel Akhtar)。
影片于2016年9月15日开拍,在维多利亚生前的皇家宅邸怀特岛郡奥斯本庄园取景。片中戏服于2017年7月24日到9月30日在奥斯本庄园展出。为了利用影片和独立电视台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维多利亚》第二季重新唤起人们对维多利亚女王的兴趣,怀特岛旅游局搭建“维多利亚小径”,供游客造访岛上和女王有关的重要地点。
评价
汇总媒体烂番茄根据173条评论打出66%的新鲜度,平均分6.2/10。网站共识写道:“《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让朱迪·丹奇夫人再次邂逅维多利亚女王的角色——这一时期的戏剧本身需要克服不平衡的叙事。”Metacritic按照34条评论打出58/100的平均分,表示“褒贬不一”。
《大西洋》杂志的克里斯托弗·奥尔(Christopher Orr)给予好评,写道:“就丹奇的权威表现和弗里尔斯绝对统领大局的笔法,《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还是值得一看的,但别把它和真实的历史混淆。”
《独立报》的艾姆劳·阿坎迪(Amrou Al-Kadhi)高度评价:“像《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般的电影试图洗掉我们在殖民地国家作出的野蛮行为。”他也批评英属印度粉饰工程(英语:Whitewashing (censorship)),指责片中阿卜杜勒轻吻维多利亚女王的玉足,以身为大英帝国“荣民”表达感谢,是“双重冒犯人”。
《每日快报》的安迪·莱亚(Andy Lea)给出2/5星评价,称阿卜杜勒一角“令人失望地卑躬屈膝”,批评剧情成了“喧闹滑稽剧的体面素材”,但称赞丹奇“预期般出众”。
在4/4星评价中,《纽约观察家报》的雷克斯·里德(Rex Reed)表示“朱迪·丹奇献上了一场动人崇高的表演”,恭维剧本和导演,称“每个场景都很华丽,每个镜头都出奇地精致,构图丰富。教科书级别的表演给如今的电影好好上了一课。”
方俊杰认为,“导演好像有些立场,又不敢坦白承认。本来都不是问题,只可惜基于着墨位处处留有一手,直接削弱二人感情的感染力”。
奖项
年份 | 大奖 | 奖项 | 提名者 | 结果 |
---|---|---|---|---|
2017 | 第26届哈特兰电影节(英语:Heartland Film Festival) | 真电影奖 | 斯蒂芬·弗里尔斯 | 获奖 |
第21届好莱坞电影奖 | 最佳配乐 | 汤玛斯·纽曼 | 获奖 | |
2018 | 第14届北德克萨斯州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 茱蒂·丹契 | 提名 |
第7届澳洲影艺学院国际奖(英语:7th AACTA International Awards)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
第75届金球奖 | 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女主角 | 提名 | ||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
第38届伦敦影评圈奖(英语:London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2017) | 年度英国/爱尔兰演员 | 提名 | ||
第22届卫星奖(英语:22nd Satellite Awards) | 最佳女主角 | 待定 | ||
最佳改编剧本(英语: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 李·霍尔(英语:Lee Hall (playwright)) | 待定 | ||
最佳服装设计(英语: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 | 康索拉塔·博伊尔(英语:Consolata Boyle) | 待定 |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化妆发型(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Makeup and Hair) | 丹尼尔·菲利普斯(英语:Daniel Phillips (make-up artist)) | 待定 |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 丹尼尔·菲利普斯(英语:Daniel Phillips (make-up artist))和劳·谢泼德(英语:Lou Sheppard) | 待定 | |
最佳服装设计 | 康索拉塔·博伊尔(英语:Consolata Boyle) | 待定 |
影片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奖提名,丹奇获第75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女主角提名。
获得奖项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化妆与发型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第21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作曲 - 第22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改编剧本 / 电影部门-最佳服装设计 -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75届金球奖
提名: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 斯蒂芬·弗雷斯 Stephen Frears导演
- 朱迪·丹奇 Judi Dench饰 维多利亚女王 Queen Victoria
- 阿里·法扎勒 Ali Fazal饰 阿卜杜勒·卡里姆 Abdul Karim
-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Tim Pigott-Smith饰 亨利·庞森比爵士 Sir Henry Ponsonby
- 艾迪·伊扎德 Eddie Izzard饰 伯蒂-威尔士王子 Bertie
- 阿迪勒·阿赫塔尔 Adeel Akhtar饰 穆罕默德 Mohammed
简评
有时候人的相处就是这么奇怪,总有那么一瞬间,某句话,某个交流,就得以成为生活的点睛之笔。即使是坐拥万千爱戴敬畏的女王,也因为自己的Munshi重新在晚年尝试未曾接触的香料,未知的疆域以及尚未挖掘的习得,才让那样“一切尽失”的悲伤顿悟可以短暂消失。尽管不得不承认本片的视角和历史准确性大概为了角色互动,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但她的自嘲、他的勇敢以及他们的友谊仍然值得以一种方式被纪录下来。Judi演得太好了,但这个故事也太浅了,如若好好挖掘,是值得奥提一下的。
画面剧情不错,但对这种歪曲历史与价值观的电影欣赏不来。我就想这意思是不是尊重印度首先得殖民印度。。。我们要尊重英国是不是先得殖民英国。里面女王对那场”叛乱”很生气,这真搞笑。不过原来这世界原来这么容易征服的呀,怪不得美国要称霸。给3星是虽然不欣赏,但增长下知识与认识还是不错的。
太差了,想表达什么?一国之君高处不胜寒?从头到尾没看到印度人的内心想法,他真正怎么看待女王,怎么看自己的家人,甚至是仇敌,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王室牛郎?女王的孤独倒是出来了,但比起《女王》真是高下立判,活脱脱一个遭遇电信诈骗的老年人。一众王亲国戚就跟整体闲着没事干似的小心眼,单纯为恶而恶,诞生了史上最讨人厌的英王室,更让人怀疑导演编剧的用心。整个片子就像是一部大而不当献礼片般浮于表面内里中空
维多利亚时代是开始书写全球化的时代,东方的原料和西方的工业化。演员演技肯定是没得说,老女人和小鲜肉之间的情感吸引力也颇有cultureshock的趣味,英国人说拿牛骨做果冻印度人说你们真是野蛮人那段也很好笑,但是加起来整体电影怪怪的。说阿卜杜勒是印奸没毛病,说维多利亚女王胸怀天下也对,观影过程里总是把维多利亚女王跟慈禧太后放在一起,纵然个人开明也难抵制度的保守倒退。
槽点太多竟一时不知道从哪里说起。首先男主这个形象就太没有魅力了,一旦引起观众的反感剧情都是不成立的。他对女王的感情只是对权力的一种膜拜,女王为了他的任性度让观众不知不觉中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去,反而结局有一点大快人心,真是一锅浆糊!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去回味这部影片吧!我不知道为什么维多利亚女王会青睐一个印度人,若是从我目前的年龄和阅历,这只是一个姿色中等、学识一般的男子,大概我是不会多看一眼。但是剧本里,女王不是一个有青春和容貌傍身的普通女子,这两样东西在普通女子身上并不会如女王般转化为威严和荣耀。所以,她的孤独是普通年老女子的孤独的千万倍,看似她很自由,却被囚禁在理教和森严的制度里,想想如果把自己置于她的位置,大概能理解一点,但是,也只能是一点。朱迪丹奇比普通人理解多了不止一点。
个人挺喜欢。感觉是“我曾伺候过英国女王”。印度来的仆人阿卜杜勒成功成为女王的贴身仆人,迅速取得女王的各种信任,他给女王讲印度的风情,教女王乌尔都语,甚至跟女王讲起了与基督教格格不入的古兰经……他让权势滔天却内心极其孤独的女王感到了温暖和陪伴,同时也引起了在女王面前争宠的各路人马的妒忌和不满……我倒觉得这部电影没必要给它装上什么高大的主题,从它情节、对白、人物塑造的处理上来看,它就是一部轻松的人物传记片,讲的就是一个老妇人在年轻献过血的帮助下,打破了标签和禁锢,找回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什么宗教,什么宫闱,什么文化背景,在这部电影里仅仅是背景,无需过于放大。
我81岁。我有9个子女,42个孙辈,近10亿臣民。我有风湿,并且子宫下垂,我有病态的臃肿,还有一只耳失聪。我经历过11任首相,签署了2347条法案,执政62年234天。我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对5个皇室家庭和超过3000名雇员负责。我脾气不好,乏味,贪吃肥胖,暴躁又自私短视,表里都是如此。我专权得令人厌恶,百无一是,但我绝对没有精神失常!如果整个王室想忤逆我那么就来吧,当面来。我可以马上在觐见室等你们。
这样的友情未免还是有些不平等,阿卜杜勒的角色有点谄媚。虽然是以君臣情谊为主题的故事,但女王形象十分政治正确,尤其是其他人对黑袍的潜台词,难免想到更深层次的隐喻,放在维多利亚时代再审视种族歧视、宗教冲突和殖民问题,发现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
总觉得这个印度穆斯林男宠不怀好意。没有突出伊丽莎白对开司米披肩的热爱,但是也足够说明了有钱有权想怎么玩都可以。印度土兵西帕衣sepoy中穆斯林士兵的猪油事件演变为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起义,它的失败导致莫卧儿Mughal真正覆灭,1877年印度并入英国,到1947年才独立。伊斯兰的莫卧儿还是亲英的,类似男宠,但是另外一个去英国的印度人应该是相信马拉塔帝国印度教的,所以两人去找他套秘密的时候,他很愤恨有骨气的拒绝了,他希望英国失败马拉塔复国。
好笑,但是立意不高,不明白导演想体现什么,女王也寂寞?女王也无聊?男主何德何能得亲眼?前面幽默不怕生,没坏心眼,仅此而已!看完全篇,较为失望,像一部女王猎奇片。对女王生活感兴趣的,估计最终会失望。女主的表演还是精彩的。男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