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三角(2022)
评分:7.5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
编剧:鲁本·奥斯特伦德
主演:哈里斯·迪金森 / 查尔比·迪恩·科里克 / 伍迪·哈里森 / 扎特科·巴瑞克 / 汉娜·奥尔登堡 / 多莉·德莱昂 / 卡罗琳娜·金宁 / 松妮·梅勒斯 / 奥利弗·福德·戴维斯 / 薇琪·柏林 / 伊赫斯·贝尔本 / 阿文·卡纳尼安 / 阿曼达·沃克 / 亨里克·多尔辛 / 让-克里斯托夫·弗里 / 弗雷德里克·维金森 / 斯蒂凡·戈迪克 / 米娅·本森 / 拉尔夫·希查
类型:剧情 / 喜剧
片长:147分钟地区:瑞典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无限悲情 / 疯狂富作用(台) / 上流落水狗(港) / 悲痛三角 / 悲伤三角 / 悲哀三角 / Sans filtre(法)
上映:2022-05-21(戛纳电影节)
IMDb:tt7322224
悲情三角简介
哈里斯·迪金森、 Charlbi Dean、伍迪·哈里森将出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方形])执导的首部英语片[无限悲情]。迪金森和Dean饰演一对富有魅力的模特夫妇,他们被邀请登上哈里森饰演的船长掌舵的豪华邮轮。而当这群人被困在一座荒岛上时,当只有清洁女工知道如何捕鱼帮助到他们时,等级制度将被颠倒。之后这位男模意识到他或许可以用他的长相来得到更多的鱼。本片将于2月19日在瑞典特罗尔海坦的一个工作室开始为期70天的拍摄,然后转移到希腊在亚得里亚海上的一艘约合529米的游艇上拍摄。(@看电影)
- 鲁本·奥斯特伦德 Ruben Östlund导演
- 哈里斯·迪金森 Harris Dickinson饰 Carl
- 查尔比·迪恩·科里克 Charlbi Dean Kriek饰 Yaya
- 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饰 The Captain
- 扎特科·巴瑞克 Zlatko Buric饰 Dimitry
- 汉娜·奥尔登堡 Hanna Oldenburg饰 Yacht Steward
简评
为了拍阶级和群体,失去了人物,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标签和刻板印象,在失去人物的过程里,也就浪费了演员的表演,这是本片的一大缺陷,演员们几乎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一幕的问题很大,这对情侣的表演是有问题的,他们没有在自己的专业里走得更深,而是符合导演的想法成为了摆设,餐厅吵架到和好到再吵架到再和好,会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表演范本,他俩越演越表层,即是导演像要的为了谈论话题而谈论话题,只是表面上形成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对关系中两个人的操控感是个十分值得演绎的感念,都没有去到,更不用说情感、情绪的表达了。出粗车上司机以背影的方式加入建议,太像一个“导演”的客观视角,我也不喜欢。船难事,各人的静态画面配上电子乐, 以及一些观点性的演讲,还以为是一个说唱MV,你看这个电影就是观点先行,用偏见取悦偏见。
更像是鲁本·奥斯特伦德在拿到自己的第一个金棕榈之后放飞自我的产物,但如果《方形》通过某种几何性空间形成了一种齐泽克式的installation,那么《悲》则是一场纯粹的灾难,在强调讽刺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和现实社会的关联以及中产右派色彩的decentness,通过封闭的邮轮强调阶级特征具有十分陈腐的剥削色彩,在沉闷无趣的第一部分之后,第二部分游艇的开场让人感觉到不对劲,并在一场船长晚宴中彻底滑向失控,通过呕吐,便溺实现的笑点犹如王晶式的三级片,唯一有趣之处在于对SH主义意识形态的齐泽克式揶揄,第三段则更为类似综艺拍法,Abigal的反客为主却更像是对底层观众G点的满足,反而是政治正确或民粹的。诚然戛纳近些年来在向小众电影进行致敬,但放弃柯南伯格转而将金棕榈赋予这部仍然匪夷所思。
讽刺大师!人刻画的太好了,你牛逼?你地位优势,有话语权,你贵族?啊,地位失去了,你成保守党了,什么有钱人,什么新船长,你神化自己来加强统治到你自己以为真是天子了?天不在乎!真正有价值的,是人本身,开头讲的是男女身份,后面是阶级身份,但这都是假的,时也命也,人人特殊,各有所长,人人又不特殊,你这个事情不只有你干的好,一个扫厕所的也能做管理,所以要追寻人真正的价值,金基德有部片子,中国也有部一出好戏,但都比这个差远了。讲下结尾,不出意外很多人会在乎呀呀死了没,但这根本不是重点,只要你抓佳了本片的精髓,这都是个人的小事,老太婆杀人了正常,不杀人也正常,意义不大,这个电影非常搞,可以当作鉴定,如果你纠结于个体的善恶,大谈人性,那你level就太低了,陷阱太多了,导演鸡贼!本作野心大却表达完美,极佳!
作为一部拿金棕榈大奖的电影实在很想扣一星!这种浅显层次的讽刺是怎么击中评委们的G点的。part1是对《旅客》的延续,这一部分还能看到鲁本对生活情境中尴尬与冲突的挖掘,但相比后者《悲情三角》这部分的失控很快就被化解且对比而言缺乏戏剧张力。part2是对《方形》的延续,对上层社会虚伪、肤浅等老生常谈问题的讽刺,更像是个精选段子合集。为讽刺而讽刺即为发展而发展,最后甚至用屎尿屁收尾来表现难堪,像是一种意淫式的发泄。part3部分不如《一出好戏》,过于简单了。整部电影缺乏必要的情节联系和出彩的人物,全然是为了讽刺而做。既可理解成简单地拼凑也可理解成谄媚,电影完全是上层阶级自我调侃自我消化和狂欢。鲁本全然成了自己电影中自我讽刺的人,打着“爱”的名号乞讨。对资产阶级的讽刺力度比不过《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看似触碰敏感话题,却在深入之时轻巧的刹车躲开,以一副荒诞幽默的轻松现身,内里其实还是满满鸡贼和创意下降,也正因此,三角片名标示的权力结构与角色身份显示的社会地位在情节中透出过于算计的形态,好似打算盘般的加入身份属性与冲突节点。无能力以完整长片示人,所以只能分割划段,也没办法解决冲突,降神也就必然的进入。在谁都看得懂,符号都解读的出的最终面目下,是金棕榈的完全下凡,鲁本还是去好莱坞吧。老生常谈的阶级与性别问题的困境描绘中,唯一保持住的还是僵持局势内的人物反应与想法,这最能凸显角色从个人地位出发的反应,相比还算认真描绘的《方形》,喜剧化更改以往现实调性的局面,人物困窘成为笑料,也就变为了带有情绪化倾向批判解读的入口,好似黑色幽默,实则肤浅无聊。结尾用力描绘的所谓反转,堪称金棕榈最差收尾了。
《悲情三角》,欧洲荒诞式的喜剧风格,1个故事3个篇章,层层发展,3段分别提到了很多当下实时的东西,男女地位,贫富差距,权利象征,很讽刺很露骨,但是很真实,在你喜欢上对方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怀疑,到底这一味的付出是否值得,是否平等;当你地位高高在上的时候,真的可以肆意妄为的时候,难道真的就开心了吗?当你被权利给打败的时候,不管臣服的是女皇,还是什么的,你是否只是庆幸自己还活着,有的吃,就满足了呢?人人平等是很可笑的向往,但这才是真正可行的社会生活趋势,看这部电影在对比同类型的国产电影,黄渤的《一出好戏》,你才会深刻感受到差距在那里,之前给这部电影,4年前豆瓣打的是1颗星。(特别提醒一下,观看此片的时候,真的不要在吃东西的时候看,不然你看第2篇章的的时候,会受不了,大型呕吐现场实况。)
有第二部吗?所以到了最后一刻我才反应过来,哦原来这就是悲情三角。今年看的最棒的电影,太好看了,驴那儿发出尖叫鼓起掌来。第一部打了个底,直白明了。第二部从头到尾的讽刺,让人爱不释手。第三部母权社会的简历,延续了第二部的讽刺,展开了人类在极限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纯真,和在生命的边缘显现出来的自私,利己主义。这也太会拍了,而且还是点到为止,bravo!所有荒谬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给劳力士worth a shot,对于Abigal来说yaya确实是有威胁的,但也不应该在最后露出如此可怕的面目。沉船大辩论也是最精彩的片段!刚在脱毛的时候回想,如果这是个古代的王朝,国王一定会烧了皇后爱的那个男人,你还觉得不过分。但放到这里,不知道是因为对女性的怜爱,还是yaya太可爱,让我觉得不应该杀了她,也不会杀了她。
整个剧作如同一个中心对称的线性函数:时间轴左侧是用明亮的影调建构的起让人一看就极为舒适的微缩上流社会,而在剧情推进到原点时再以屎尿和呕吐物这种极度冒犯观众的方式来解构它,令其崩坏,再陷入时间轴的右侧,彻底倒置一切原本的社会权力关系:种族阶层性别,通通给你打翻。时间轴左侧的一半角色,在右侧消失不见;时间轴右侧的一半角色,则在左侧无影无踪。你说这剧本很杂乱无章吧,可它又能呈现出一套如数学对称一样的工整结构;你说它剧本工整吧,可它也确实不按章法。同时,它的问题也很明显:讽刺是流于表面的,视觉符号是没有前因后果的支撑的,鲁本并没有(也做不到)深入探查社会问题的底层复杂性——只有解构,而无建构。
1、全片分成了三幕故事进行讲述,虽然每段进行了不同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探讨,但是戏谑荒谬却贯穿始终,在一个近似封闭乌托邦式的空间中,用讽刺喜剧的外在包装完成了对新世代网红、中产阶级、富人资本、政治正确、权力、社会秩序的无尽嘲讽和挑衅。2、第一幕探讨了现代年轻人对感情名誉性别的看法认知,第二幕剖析了丑态百出的富人的虚伪、堕落,第三幕则更像一场综艺真人秀。而这一切的展现并未让现代社会与在此社会中生活的人们的内在动机和欲望原形毕露,现形的只是存在于动机、欲望之后的外在模式。虽说可能是导演不故作深沉地将这些本身就很具有反讽意义的现代人的行为拿到最为直观易懂的层次,但是这种做法不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消费吗…沉浸于自鸣得意中肆意地进行羞辱,却忘记了为何而羞辱。3、最后在孤岛的人性实验,是失效却多余的。
人的价值刻画的太好了,你牛逼?你地位优势,有话语权,你贵族?啊,地位失去了,你成保守党了,什么有钱人,什么船长,都不是永恒的,你神化自己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到你自己以为真是天子了?真正有价值的,是人本身,开头讲的是男女身份,后面是阶级地位,这都是假的,时也命也,人人特殊,各有所长,人人又不特殊,你这个事情不只有你千的好,一个扫厕所的也能做管理,所以才要尊重人,金基德有部片子,咱们中国也有部一出好戏,但都跟这个没得比,这个拍的恰到好处,讲下结尾,不出意外很多人会在乎呀呀死了没,但这根本不是重点,只要你抓佳了本片的精髓,这都是个人的小事,老太婆杀人了正常,不杀人也正常,意义不大,这个电影非常的搞,可以当作鉴定,如果一个人纠结于个别的善恶,大谈人性,那他的level就太低了,陷阱太多了,这导演真的鸡贼
电影对富人、对奢侈、对消费与拜金主义下所有类型的人都做了无差别讽刺,几乎沿着刻版映象打点的讥讽方式又直白又锋利,尤其是影片末尾小岛的空间属性大反转导致权力关系瞬间掉换,让我立刻觉得这部片子拿来解释空间叙事太合适了。但carl 和 yaya又是两个年轻的能够打破刻板的立体饱满的人,会反思、能承认、有具体的情绪,还没学会对享受畸形的奢侈完完全全心安理得。时局突然转好后yaya也没有立刻转换角色,虽然不确定最后对Abigail的关怀是源自不成熟还是策略还是真切的想法。也不是很清楚脑梗富人的作用,是扮演愚人的角色?结尾可解读性很高,片名也有多重含义,最后的音乐也配得很妙,加一颗星。感觉和《沙滩》一起看也莫名挺配的。
全片只有吃饭算钱和captain指挥分工到结尾的部分有意思。其他部分透露着一种讽刺功力不够,大白话来凑的愚蠢,开头记者采访和船长老毛互发酒疯那里犹是,女权男部分其实也勉勉强强。观影的时候浪费时间的感受越来越强,但犹豫了一下还是看完了,好在后半部分有可看之处。原来悲情三角在part3点题了。Captain虽然在荒岛求生下把不同阶级的人指挥得井井有条,用女主的话说就是“成功建立了一个母系社会”,可这母系氏族的初代族长对男女之事怎么那么一板一眼呢?到最后还要为爱杀人 seriously?这种吊桥效应的爱,性满足后的假爱情高潮,随处可见的普男,真的不必。不过也可能是captain常年在轮渡上打工,突然发现自己也有可以抓住的事情就有执念了。好在女主足够清醒,对女主最后提出一起工作的邀请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