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碰我(2018)

Nu mă atinge-măUP:2023-03-22

《禁身接触》(英语:Touch Me Not)是一部于2018年上映的罗马尼亚剧情片,由阿狄娜·潘提琳执导。本片获选为第68届柏林影展正式竞赛片,并获得金熊奖。

不要碰我

评分:6.5 导演:阿迪娜·平蒂列 编剧:阿迪娜·平蒂列
主演:劳拉·本森 / 托马斯·勒马尔奎斯 / 克里斯蒂安·巴耶林 / 格雷特·乌尔勒曼 / 阿迪娜·平蒂列 / 汉娜·霍夫曼 / 西尼·勒夫 / 厄梅拉·琦琦库娃
类型:剧情
片长:123分钟地区:罗马尼亚 / 德国 / 捷克 / 保加利亚 / 法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影片别名:灵肉抚摸(港) / 禁身接触(台) / 别碰我 / Touch Me Not
上映:2018-02-22(柏林电影节)
IMDb:tt4949112

不要碰我简介

“告诉我你有多爱我,我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导演和她的角色们一起探索了一个关于亲密关系的研究课题。站在现实和虚幻的模糊边界之上,《不要碰我》跟随着劳拉,托马斯和克里斯蒂安的情感之旅,以一种深深的共情的姿态洞察他们的生活。对亲密关系渴求的痛死又对其抱有着恐惧,他们努力克服旧有模式,防御机制以及禁忌,去切断束缚,最终获得自由。它以最特别的手法令人思考,我们如何找到亲密感以及我们如何在爱对方的同时不失去自我。

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阿迪娜·平蒂列 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阿迪娜·平蒂列 第31届欧洲电影奖费比西-发现奖(提名)

简评

以性爱来表达亲密关系,将心理状态“身体化”。非常明确地使用残缺的身体来挑衅观众。紧张、不适、愤怒、恶心、恐惧。目的就是打破这层面具,强迫观众吞咽自己的情绪。好久没看到这么大胆的作者了。也是少有的真正展示“女凝”结构的作品。可惜的是,不断重复“我害怕亲密”“我无法脱掉面具,无法表达真实的自我”的状态,未能将观点梳理成脉络,只停留在行为艺术层面。角色的体验、转变和觉醒是断裂的。在这样一个不断询问着“你的感受是什么”的电影中,角色与观众的脱离是一种失败。两个实验性想法:一是用纪录片、甚至dogma95的形式去拍,而不是像在拍一个精致的诊疗室。既然在追求肉体和心理的赤裸,电影手法为什么不能赤裸呢?第二,如果坚持冷淡疏离的风格,也许可以尝试拍科幻。拥有明确的主线故事,比依托于性爱来展示亲密关系更有效。

这部电影,触及了人的生理最底线,也找到了人灵魂的最底线。在一群没有正常身体的人眼里,尤其是那个肌肉萎缩的龅牙男人,他的内心的自尊是很强大的。他生理的缺憾,没有把他压垮,他变得不再看重外在世界的一切,而醉心于自我的享受。女主角,在这样的内心折磨之下,想要寻求片刻的灵魂释放 在对于好奇的探索之下,以及对自我的摸底之下,找到了归属于自己的出口。最后那赤身裸体的魔性舞蹈,就是她的现实写照。一部充满着导演自我色彩的完美艺术片。

简直是《女性瘾者》的反义词。。情绪、自己的身材长相再加上对方的身材长相全都是shitty,不想性冷淡都不行啊。特别uncomfortable特别disgusting,但是这就是那些性少数群体的生活现状。光怪陆离的梦境、身体的大特写、纪实性质的访谈、声画不同步,整个深蓝色的基调代表了深深的抑郁,都来了沉重和压抑感。女一和父亲的不和导致了她的性冷淡,对人失去了信任,而整部电影相当于疗伤和心灵治愈的过程。变性男那段真看恶心了。如何爱一个人而不失去自我,我也很好奇这个问题的答案,太渴望爱却更容易失去爱,如同女一内心太希望被抚摸所以身体极度抗拒。特别大胆,特别严肃文学。

本来不想多说什么,只想表达一句喜爱,但看到评论说电影冰冷和通过漏点性爱镜头哗众取宠我就不能理解了。这部电影明明是一部内容和形式相互衬托的作品。电影里表达出了一些很可贵的观点 “一些人为的想法在把这世界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但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这么运作的,世界远远复杂的多,远远不止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每件事情的色调都有许多的深浅浓淡” 还有对多种方式性爱的理解,“关于性的事情没有什么是真正奇怪的,只有危险的事情,危机你的生命和健康,还有你的心灵。只要没有这些危险,所有其他的都不应该被禁止,你想怎么玩这个游戏都是你的事情” 这部电影看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你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你是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一些亲密关系是否在让我们自己迎合他人而丧失自我。

很奇特的观影体验(纪录了一个纪录片?“角色们”有时面对镜头谈自己感受,有时“忘记了”镜头的存在而与别的“角色”“对戏”,有时还跟纪录他们的“导演”互动甚至坐到导演席“纪录”“导演”自己的感受;所以说,《不要碰我》中的“导演”和《不要碰我》的导演是否是同一人?),很难说这是一部剧情片还是纪录片;可能就像影片想表达的其中一个观点——一个人可能不需要非得给ta在性别上划分到哪一个范畴。LGBTQ里面不管是哪一种,在社会上生活着都有一样的需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心灵上,也都需要与ta者接触,了解,沟通,交流。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偏离于社会上的norm,mainstream,经常会被looked at,以至于无法完全释放自己,拥抱自由,与别人建立良好健康的关系,就更别说正常的身体上的关系了。大爱无疆,多多包容。

视觉质感好精细,像放在艺术馆的片子。总结就是让各种在性上有身体障碍的人教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如何enjoy herself。高福利国家确实给人毫无生存压力的感觉,还可以关注研究很多形而上的问题。因为国家有很多基金会给艺术家金钱资助做艺术创作,也有艺术消费市场,人家拍电影也是为了卖钱并不是无病呻吟吧。不过老外文化就是花很多钱解决心理问题,我们是花很多心思解决钱的问题,难以认可也是正常,不过是互看sb而已,他们最喜欢就是自我释放的疗愈:AA助酒/现代舞/净化/rehab等等,在咱们这都是智商税。中国电影里的驱动要么是人命了,要么是钱,要么是面子,这样设计才感觉比较合理。我是觉得片中人物想的说的太多了,拿走了本改属于观众的思考乐趣。片中很多形式不错,我觉得可以拍的更好。

自反式、纪录片化的剧情片,暴露摄影机,直视观众,调换导演-演员的位置。开始以特写把身体“铺开”很惊艳,之后的观影体验直线下降,用了这么多新鲜手法但没能制造真正惊人的实验。设想一下,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身体/心灵空间-身份认同),拍成剧情片甚至可能效果更好,那么自反和纪录片化就不该只因新奇而被赞美。想制造纪录片化效果,但设置的提问无聊又无效,修改这部分的形式也许会好一些,而且最后一镜表演味太浓消解了前面试图营造的真实感。 @2019-10-31 22:32:38

又是一部我不喜欢甚至有些反感的好电影。厌恶在于题材和表达(这么听起来差劲的体无完肤了),对自我的身体探索、勇敢面对亲密关系,以往也听身边人唠叨,但自己就不是这种人,注定无法如导演所愿,去共情片中任何人物。另外不知大段男性和残疾的身体展示,是否能成为检验掰弯可能的试剂,那么真的刺激出恶心感是恐同还是深柜呢?优秀之处在于罗马尼亚新浪潮的纵向谱系,阿迪娜这部处女作,确实完全跳脱于我曾经深爱并养成审美惯性的罗马尼亚新浪潮前浪,并关照了更为普世的欧洲性别议题。这么承认其价值的话,我也算和女主角一样,突破自己舒适区了吧。

冷冽疏离,片子里出现的种种看起来非正常的身体亲热,其实不是为了展示畸恋的猎奇场景,而是对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恐惧现实生活、没有安全感的女主状态的反衬。人们接触世界,以为自由,却因为各种世俗面具和规则(包括道德倾向)而恐惧不已,怕裸露怕坦承怕被碰触。。究其根本是做不了自己,追求不了“自由”。连自己的身体(不属于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控制,无法享受身体快乐,遑论思想。悲哀的女主和看客,目睹那么多即使是畸形身体也能够正视自己、完全放松地享受肉体本身快乐的人们。而多数现代人像她一样难以张开怀抱和交流。。女主和光头男裸裎相对轻唱摇篮曲、最后几分钟裸体舞蹈是神来之笔。

讨论亲密关系,也涉及少数群体、残疾人等诸多较分散的主题;围绕对身体的关注,借助大量裸露镜头来展现,却又使用“观察电影”的方法呼应论文电影式的心理治疗结构,使得这些场面不带色情意味;影片呈现的拍摄过程以安装摄影机为开始、拆卸摄影机为结束,职业非职业演员混搭,甚至导演与“主演”互换位置、坐到摄影机前,模糊了纪录片与剧情片的界线。媒体场退场率不低显示了影片场景的“挑衅性”。——隐形

反电影的纪录片形式。试图取消常规影像里观看者对于被看者的权力,导演进入画框,“人物”与导演对话,甚至“人物”会出现在导演的位置上观看,似乎取消了摄与被摄的边界。导演无非是借性表达,人要认识自己,需要敞开的状态,需要一定程度界限的消融。但是她同时提醒我们摄影机的“霸权”(?)地位仍旧存在(很直白的是,摄影机本身直接入画),每个处于被摄状态下的人都可能在表演。就像我们推究这部片子里“人物”什么程度是在敞开,什么程度是在表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甚至是这部片子本身无法解决的悖论。

结尾是败笔,一切付之东水,使了这么大劲,so what?导演自己有一堆不解之谜,折腾了半天也没折腾出什么东西,还遮遮掩掩的,不过是拿她的好奇心来无聊观众,最后总得有个交代,来了段不加修饰的表面自由实则恶心的舞蹈,而自由来自于亲手扼杀了心魔。弑父这一传统故事原型过于强大,以至于战胜了几位人物的心疾,落脚点最终停留在控诉男性,前面的docu沦为为fiction服务,探索心理障碍的过程似乎变成了遭遇freaks的过程(想起《濒临崩溃的人》里那些奇奇怪怪真实的帮助战胜癌症和死亡的所谓治疗师),“不正常的人”依然是叙事的手段,而不是被人文关怀的主角。模糊真实和虚构到底为了什么?谁认为这是电影未来的样子,需要先说明未来指的是多久以后。当现实不需要再被言说的时候,恐怕这个形式也过时了。

获得奖项

  • 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金熊奖-最佳影片 / 最佳长片处女作
  • 第31届欧洲电影奖
    第31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费比西-发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