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米之血(2016)
《萨米之血》(瑞典语:Sameblod)是一部2016年瑞典成年(英语:Coming-of-age story)剧情片,由阿曼达·克内尔(英语:Amanda Kernell)自编自导,这也是她执导的首部长片。电影前10分钟(以及部分结尾)直接来自克内尔执导的短片《Stoerre Vaerie(瑞典语:Stoerre Vaerie)》。剧情背景设定于1930年代的瑞典,一名14岁的女孩在一个萨米族儿童的游牧学校中受到偏见,并决定逃离她的小镇并否认自己身为萨米后裔。
评分:8
导演:阿曼达·克内尔
编剧:阿曼达·克内尔
主演:琳恩·塞西莉亚·斯贝尔克 / 米娅·埃里卡·斯贝尔克 / 玛姬-多丽丝·里姆皮 / 汉娜·奥斯特罗姆 / 安德尔斯·伯格 / 卡塔琳娜·布林德 / 艾米丽娅·博斯特 / 贝塔·卡瓦林 / 玛琳·克雷平 / 尤利乌斯·弗莱彻德尔 / 米米·卡德勒 / 奥尔·萨里 / 玛丽卡·林德斯特罗姆
类型:剧情
片长:110分钟地区:瑞典 / 挪威 / 丹麦
语言:瑞典语 / 萨米语
影片别名:萨米血缘 / Sami Blood
上映:2016-09-08(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5287168
萨米之血简介
2016东京电影节影后&评委会大奖获奖影片。讲述一名生活在北欧北部的萨米族小女孩艾拉玛雅的成长故事。
萨米人,亦称拉普人,是生活在北欧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萨米人拥有自己的的语言(萨米语)及独特的民族音乐(Joik)及传统服饰等等,以饲养驯鹿为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瑞典挪威等国以强制其接受教育等方式试图同化萨米人,官方甚至禁止在学校和公共场合使用萨米语。(即本片背景)
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阿曼达·克内尔 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委会大奖阿曼达·克内尔 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女演员琳恩·塞西莉亚·斯贝尔克
获得奖项
- 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特别奖 / 最佳女演员
提名:金麒麟奖
- 阿曼达·克内尔 Amanda Kernell导演
- 琳恩·塞西莉亚·斯贝尔克 Lene Cecilia Sparrok饰 艾丽·马尔贾 Elle Marja
- 米娅·埃里卡·斯贝尔克 Mia Erika Sparrok饰 恩吉娜 Njenna
- 玛姬-多丽丝·里姆皮 Maj-Doris Rimpi饰 老年艾丽·马尔贾 Elle Marja
- 汉娜·奥斯特罗姆 Hanna Alström饰 老师 Lärarinnan
- 安德尔斯·伯格 Anders Berg饰 科学家伊曼纽尔 Emanuel - Vetenskapsman 1
简评
2018/10,半年多了,仍时不时想起这部影片。从少女到老太太,她都依然孤独而倔强,不愿意服从萨米族的习俗,想通过学习努力融入瑞典社会——但依然是在他乡——她也不肯承认自己是萨米族。到结尾时,她终于对妹妹说出了“请原谅我吧”。全程看的都很揪心,特别是割耳和银腰带。看过一些萨米族的电影了,这部沉静的电影最刻入我心。
女孩演的真好,倔强又鲁莽的少数民族女孩想要逃离出去,却既不被“文明人”接受,故乡也变成他乡,她一步步被驯服,又一步步主动异化,这个过程让她失去尊严,又让她得到尊严。她最终还是走出去,融入了主流社会,却直到年老时都难以面对故乡、民族和过去,电影的最后她拥抱着死去的妹妹,爬上山头看驯鹿奔涌,萨米族的血仍然在她身上流淌。剧情里有一些细节没有交代的很清楚,我有一点小懵,不过故事还是讲的比较清楚了。电影画面时常蒙着一层北欧地区清冷淡漠的蓝我很喜欢
《萨米之血》讲述的是一个很冷门的故事,但它却反射出了一个普遍性的焦虑。影片有着大量清冽、冷峻的自然风光以及稀疏的台词对白,它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犹如人类学纪录片一样沉闷,也绝没有俯视视角的猎奇。它是一部被眼神、手势、细节等等一起丰沛的细部共同成就的电影。该片的优秀之处在于不只呈现现象,而是始终注视着一种困惑和困境。片中主人公和她妹妹的不同选择导向了很多疑问,比如努力融入更现代化的文明是文化背叛还是“进步”,出生于独特文明的人是否有权利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等等。这个故事并不只是一个有关于狭义的“权利”,而是问向了更宏大的“命运”。
2016东京电影节影后&评委会大奖获奖影片。讲述一名生活在北欧北部的萨米族小女孩艾拉玛雅的成长故事。 萨米人,亦称拉普人,是生活在北欧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萨米人拥有自己的的语言(萨米语)及独特的民族音乐(Joik)及传统服饰等等,以饲养驯鹿为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瑞典挪威等国以强制其接受教育等方式试图同化萨米人,官方甚至禁止在学校和公共场合使用萨米语。(即本片背景)
云观影第5期。萨米族女孩艾拉穷其一生想脱离种族与自己的联系,因为他们是落后受歧视的那小部分异族。可垂垂老矣后发现,努力伪装挤破头想要去融进的,永远只是他乡,他族。其实何止是艾拉呢,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融进每一个与自己不一样的圈子,自我,就代表要承受那些异样的眼神。接受了自我,也就接纳了这个世界。小女孩的演技很不错,尤其是各种情境下的眼神。
6/10。比备受歧视还要悲惨的是自我歧视,但故事本身过于悬浮,或者说没有代表性。与其如此,倒不如仔细呈现于瑞典人如何歧视、针对拉普人,而拉普人又是如何看待瑞典人,以及两族之间的冲突,影片虽然有所涉及,但流于表面,观众无法理解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而Elle Marja这个角色的经历也无法辐射至每一位拉普人身上。
92%我好喜欢。最让我触动的一场戏,水虽平静却又溺亡的危险,其实就像她一样,外面的世界不像她想象的这么美好,欺骗,孤立,嘲讽,但她还是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想离开这里”,第二个是女孩把鹿杀死的那一刻,我哭的好大声,你就这么想逃离这个地方吗,最后妈妈带着银腰带出现的那一刻,我又哭的好大声,妈妈还是选择了放女儿离开,可一切都太迟了。
一心渴望融入现代社会结构当中的《萨米之血》源自濒危的少数群体,然而我们的女主角在努力寻求同化的过程中也在主动要求异化。她带着笃定和期许离开游牧民族去过现代人的生活,可结果却成了故土上的异乡人。这其中的悖论是影片对现代人可悲命运和终极境遇的批判。女导演克内尔的第一部作品就有如此高的品质,不得不让人赞叹。小姑娘每一次细微情感的变化都牵动着观者的神经,她是这部电影里的核心。
讲述一名生活在北欧北部的萨米族小女孩艾拉玛雅的成长故事。 萨米人,亦称拉普人,是生活在北欧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萨米人拥有自己的的语言萨米语及独特的民族音乐及传统服饰等等,以饲养驯鹿为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瑞典挪威等国以强制其接受教育等方式试图同化萨米人,官方甚至禁止在学校和公共场合使用萨米语。
这部电影讲的应该就不是女权了,更多的是种族歧视,很严重的种族歧视,萨米人就像印第安原住民一样被对待。女主为了努力融入正常瑞典人的生活,为了上学,最后六亲不认远走他乡,未闻多年的妹妹直到死后才见到,在喧嚣繁华的世界里一个人默默地老去。现在觉得恶心的是圣母瑞典如此包容难民,而之前竟然对本国人如此过分的排挤与歧视
反思族裔偏见与歧视,女孩需要亲手割断根源性的联系来融入主流社会之中。上述更公开化,于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是一个女孩“逃离此奔赴彼”的故事。我完全能理解她。我们为什么不能议?为什么不能反抗?为什么不能修改规矩?世界是一个马戏团,规矩驯服人类,规化人性。动物被展览、被出演,压迫还在继续。不改变规矩,而是去洗涤身上的“异族之味”,最终只能改名换姓,在迷雾里过完余生。萨米之血,很难清洗干净。
选择没什么对错,毕竟每个人想要的也不一样,只是不得不回望过去的时候,要怎么面对当年你抛弃的一切呢。百度了一下萨米人的历史,同化民族很讽刺,不过最讽刺的是过了这么久,现代人其实也没什么长进,影片开头酒店那一幕,说萨米人驯鹿用直升机摩托车很吵闹,说来这里度假是想要安静,你看,求同存异是不存在的,尊重是学不会的,我们从来都以自己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