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派(2015)
La patotaUP:2023-02-24
《帮派》(La Patota)是一部2015年桑迪亚哥·米特雷执导的阿根廷剧情片,入围第68届戛纳影展国际影评人周单元,2015年6月18日于阿根廷上映。赢得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和最佳女主角三个奖。
帮派简介
本片荣获2015坎城影展国际影评人奖,由阿根廷导演桑迪亚哥米崔,以不寻常角度探讨性侵议题。
为实践心中的政治理念,宝琳娜放弃前途光明的律师生涯,来到家乡附近的边境贫乡教书。工作上的困难并未挫折她的理想,但宝琳娜却在深夜返家时遭到强暴,其中甚至包含她所教导的学生。指控或原谅,究竟谁该为暴力负责,以社会改革为职志的她面临天人交战。
第68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 影评人周单元大奖 圣地亚哥·米特雷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大奖圣地亚哥·米特雷 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 最佳影片奖圣地亚哥·米特雷
获得奖项
-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Horizons Award / 地平线大奖 -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FIPRESCI Prize —— Parallel Sections / 影评人周单元大奖 -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影评人周单元大奖 - 第25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质金字塔奖-最佳影片 - 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编剧
相关影片推荐
- 圣地亚哥·米特雷 Santiago Mitre导演
- 多洛莉丝·房兹 Dolores Fonzi演员
- 奥斯卡·马丁内兹 Oscar Martínez演员
- 埃斯特班·拉莫思 Esteban Lamothe演员
- 西尔维娜·萨巴特 Silvina Sabater演员
- 克里斯蒂安·萨尔格罗 Cristian Salguero演员
简评
影片其实也呈现了性侵事件对宝琳娜造成的创伤,也通过薇薇的讲述展现了另一阶层的女性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14岁的薇薇不是出生中产且教育程度高的宝琳娜,二者在面对同样的性侵害时能够采取的反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宝琳娜并无法通过和西罗交谈、给那群男学生上课、选择和薇薇一样生下小孩来获得一个答案(完成某种实践),甚至某种程度上她期待跨过阶级、教育背景去达成共情这一想法也略显傲慢。透过司法被个体操纵、资本运作对资源的掠夺这些宏观背景,宝琳娜的选择也许只是她的一次“中产赎罪”吧。
故事很糟糕。女主角坚持要生下强奸者的孩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要说原谅,即使犯罪者作恶事出有因,即使他们在审讯中受到司法暴力,但犯罪属实。她身为法律人,放弃指控,是反抗司法制度和社会体制的弊端吗?那么这些被姑息的犯罪者,会收敛心性从此向善还是会不知悔改继续作恶?她的所谓牺牲有何意义?
68/100 剧作存在感相对突出的电影,多次回旋的结构似乎仅增添了“观赏性”,而这种观赏性也许并不利于显示出设问话题的严肃性。主角大概属于那种执着于做批判性实践的博士生,为了在案例实践中进行怀疑性的研究思考,也无所谓世俗的学术职业功利了,并且,怀疑又不一定要有答案,看电影又不是做行为评判或一定要谋求认同。片名“帮派”其实更多指向父亲所处的体制系统吧,悬于腐烂的基层之上,对于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复杂困境有选择性地不作为。#武汉卢米埃阿根廷影展
#女性主义+自由主义,法官父亲是裁决人的刽子手,他的权威让施暴者害怕,法律成为泄愤的工具。宝琳娜所追求的真相是试探人性暴力的源头,她留下了罪恶的种子,是为了警醒自己面对人性暴力的结果。如她所选择的职业一样,她试图用知识和包容来熏陶这个充满暴力的社会。导演的多个视角,表现了宝琳娜的坚持,深刻的思辨讨论只点到而止。人与兽的区别是人会劳动和思考,但人终究是有思想的动物,我并不认为情绪的崩溃不是人性强大的表现,所以这个故事显得太理性,强大的宝琳娜过于理想。
[想看2016-03-25] 戛纳影评人周大奖+北影节天坛奖。圣地亚哥·米特雷这戛纳路线走得也是不错,看下一部能不能混进主竞赛。片子的核心问题在白左女主“圣母”与否上,但这其实是个很哲学与政治学思辨的问题。影片把这个特别绕的道理讲得还是相当清晰,不管圣母与否,至少她是自洽的。剧作上换视点(以及搞不同视角的信息不对称)其实不太必要。但是声音主导的巧妙的剪辑把这个片子捞回来了(女记者的采访一度还让我以为是女主在做心理咨询)。
色调压抑,令人愤懑。女主对于强暴自己行为的“包容”,是一种所谓献身理想的“受难者”思维,仿佛她接受这种现实入了地狱,就是对社会低下层的真正感化和改善。。。对于父亲和男友持苛责态度,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坚持自己选择而遑论合理与否的铁嘴钢牙与病态的倔强。毕竟是自己选的路(到贫困落后地区去体验生活),跪着也得爬完吧,惩罚了施暴者就等于承认环境险恶、人心歹毒。回顾QB的原因,她这番牺牲可是连强行圣母都无法牵强解释的。。联想到《狗镇》,道德俯视蒙蔽了双眼。。
。坐了两个多小时车去电影博物馆看的片子,因为更喜欢快节奏的片子,加上并不认同主人公的选择,这部电影的其实并不能打动到我。但是这种脱离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倒是可以让我们在这种“偏激”中审视自己对于女权的认识是否存在着另一方向的偏激。有两处镜头语言印象很深刻。一处是开头父女的争吵,运用了很明显的手持抖动镜头。一处是女主半夜骑摩托车被拦截,跟随摩托车行进的镜头突然停止,人物消失于画面只剩恐怖的尖叫声。情绪渲染很到位。
男友如果违背她的意志她也是要把孩子做掉的,可强奸犯的孩子她非要生下来!女人大概都有圣母心,我可以理解她不去告发犯人,在警察抓了他们后,她也放了他们,但,那个孩子是什么个逻辑?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对弱势群体就要原谅?哪怕他日后很可能再犯法。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影片所谓的女权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女儿从始至终就是要和男权象征的父亲对着干。另外那种高高在上的圣母气质贯穿女主的精神到肉体,到贫困地区教民主政治,这些民主能给孩子带来面包还是光明的前途?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她要把她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强加给别人,以此来证明其社会精英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