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毒(2014)

UP:2023-02-10

《冰毒》(英语:Ice Poison)是赵德胤编剧并执导的一部台湾剧情片,由王兴洪和吴可熙主演。影片以写实风格揉合爱情元素,探讨面对穷困的乱世男女在缅甸边境卷入毒品贩卖的故事。本片于第64届柏林影展电影大观单元首映,并代表台湾角逐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剧照演员表影评
冰毒

评分:6.6 导演:赵德胤 编剧:赵德胤
主演:王兴洪 / 吴可熙
类型:剧情
片长:95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 缅甸
语言:汉语普通话 / 缅甸语
影片别名:Ice Poison
上映:2014-02-08(柏林电影节)
IMDb:tt3420534

冰毒简介

老人想让儿子靠骑摩托车载客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然而,贫穷的一家人根本就拿不出买摩托车的钱来。东拼西凑之后,老人用家中最后一头小黄牛作为抵押终于换得了摩托车,半年之内他必须用钱赎回小黄牛,不然小黄牛就将命不久矣。然而,摩托车载客的生意并不好做。
  一次偶然中,儿子结识了名叫“三妹”的被拐女子,和三妹一样被拐无法和亲人团聚的还有数十人,三妹希望能够攒钱把孩子接回到身边,过上平静正常的生活。三妹和她的表哥找到了儿子,几番说服,儿子终于同意和他们一起贩起了冰毒。一次交易中,三妹被抓,儿子侥幸逃脱,为了放松紧张的心情,他开始尝试吸毒,并最终因此而发疯。

第51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导演(提名)赵德胤 第3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天主教文化奖 天主教文化奖(提名)赵德胤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吴可熙

简评

住在缅甸的人似乎真的可以是很好的电影演员。于是“三妹”看上去就有些格格不入。我甚至觉得“三妹”这个角色在阿公过世时不会像电影里这样哭。电影前半段特别好,我记得缅甸的好多摩的师傅或者三轮车师傅,有时一天接不到一单,身上连零钱都翻不出来。但电影意不在此,节奏缓慢,却依旧仓促。就像在腊戌拍摄,却拍得这事可以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从唱K那场戏开始,就越来越空洞乏味了,一切剧情处于悬空的状态。电影里的ice看起来远比现实幼稚多了。如果导演本身的思考和观察都如此悬空,还不如不要拍这样的风格,拍成好莱坞主旋律看起来也许不那么违和。

过了前面,女主出场前后,逐渐进入佳境,吴可熙,姐姐你在我心里已经是影后了。戏份不多,每一个细节依旧拿捏得很好,? 最后杀死的那头牛,宛如最后男女主,崩溃的情绪,无法控制的未来,那发疯的挣扎换不来生,只得到死。很多地方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导演未来可期。女主将男主带上不归路的时候那段,深入人心

固定镜头,静态画面,如纪录片般“记录”着演员的表演,充满原始感。底层女人通过运输冰毒来企图“发家致富”,结局可想而知。故事被日常的细节与无聊撕碎,最后的贩毒不过是压抑与贫穷过后的发泄,交易毒品拿到钱是女人在电影中最幸福的时刻,他们躺在阳光下哼起了曲子,浪漫至极。

类型片里的毒品大多都是靠戒断反应或者所谓的犯罪感来博取眼球,这种和环境浑然一体的罪恶感大于前者更大于主观说教。不太了解赵德胤据说是个很有乡愁的导演,前面一直在想为什么要叫《冰毒》,或许在他的童年里就跟我们这的香烟一样,哪怕不抽也躲不掉。就算不了解缅甸,从第一幕到第三幕依旧显得那么自然。很多人觉得这是个残酷荒蛮的题材,但在那种环境下谁又不想过好日子呢。以为离开了十八层地狱,可惜上面还有十七层。

冷静,隐忍,克制,非常写实,非职业演员+长镜头,以致影片风格和演员状态都很有贾樟柯那味,不知道有没有人调侃赵德胤是“缅甸贾樟柯”。(纪录片是艺术片的灵感密码,这话确实有理。)新发现→原来西南官话影响力这么高,缅甸部分地区人民讲话全是操着一口中国西南方言,所以看西南方言电影后可以无缝对接缅甸语区电影哈哈~

第一,电影极具风格的长镜头叙事。第二,虽然是缅甸或者缅北的故事,却是中国人漂泊离散的表征(如果带有大中华中心主义的话,自有检省的空间与必要)。第三,影片结尾,屠宰场被宰杀的牛,一方面是回应影片开始老父亲带着儿子,用牛换摩托车的场景,这有点草蛇灰线,抑或是增加悲剧的结局:用摩托车挣钱的梦想彻底破灭!儿子因吸毒发疯,摩托车不再成为赚钱的工具,牛不仅不能被赎回,反倒被卖掉宰杀。这也意味着原本的农家失去最重要的耕作工具!另一方面,睁大眼睛,被捆缚住四肢,被宰杀的牛,是否也是剧中人物命运的隐喻?看得让人如此心痛!由此又引出第四个话题,即全球现代化或者全球化的问题,庶民、边缘族群、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底层群体,何以为生?

赵德胤想以极其克制的姿态去审视缅甸的现实问题,但水平不够,导致克制型电影中最重要的电影语言——它们通常在这样的电影中担负着无言地冲击人的情感的重任——几乎无法参与叙事,让故事显得不是克制中带着深刻,而是彻底的索然无味,加上十分缓慢的pacing,整个电影都成了一个灾难。多一星给这部电影反应的社会问题。

华人在缅甸的生存状况和当地的影像如果没有赵德胤的电影真的很难被了解到,大陆拐卖妇女假手机问题水果和对经济物质的矛盾指涉,被我们禁掉的所谓封建风俗也能看到,那它的文化价值比拍五部的唐人街都要高。老人去世与牛被屠宰的生之痛苦,毒品刺激下的短暂幸福,万玛才旦也来观看想起塔洛的卡拉OK。

赵德胤归乡三部曲,成本只有20万,拍的很粗糙,7个人的拍摄团队,10天的拍摄时间,演员依然是铁打的王兴洪吴可熙,剧本也不固定,大部分是现场即兴表演。但就是这样一部粗糙的电影,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这片的故事和气质其实很像贾樟柯的《小武》。铺垫太长了,感觉故事刚到高潮就结束了。大闷片,6分

叙事冷静沉稳,表演细腻到位,看似平铺直叙却把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逐步推向高潮,结局使全片得以圆满。毫不夸大,毫不喧哗,借冰毒展现缅甸,用粗糙表现出精准,底层人物体现真实环境和生活状态,用拍得像纪录片一般写实的镜头,听赵德胤低声说话。一只打火机一片铝纸还有“冰”,便可揽获阳光明媚。

我知道那头牛注定被杀掉,当它被刀割开喉咙,喷涌的鲜血被急促的喘息鼓动发出沉闷的声响,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一种疼痛。男女主在状似坟墓的土丘上溜完冰后,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女主的轻声哼唱里两人骑着摩托车的颠簸摇晃的场景,大概是我今年为止最喜欢的镜头——也是男主唯一的一次发自内心地笑,怎么这么难啊,好像快乐的方式只有一种。再然后就是永远地疯掉,天干了,烧地了,结束。

这样的一个故事本质上很类似达内故事里的比利时,移民,生存,游走在法律边缘。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达内几部不错的片子,都是早早提出了一个选择问题以及核心矛盾,之后的情节就都在解决和斗争上面。冰毒这部片子如果从一半的地方开始看感觉刚好,矛盾进入的晚,而且情节非常predictable。

获得奖项

  • 第3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第3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提名:SIGNIS Award / 天主教文化奖-天主教文化奖
  •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导演
  • 第16届台北电影节
    第16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 媒体推荐奖1
    提名:最佳剧情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