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2015)

As Mil e Uma Noites: Volume 1UP:2023-02-06

《一千零一夜》 (葡萄牙语:As Mil e uma Noites)是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于2015年的电影作品,由葡、法国、德国、瑞士四国共同出资制作,本电影并非完全改编自阿拉伯名著《一千零一夜》,仅是取其叙事结构。本片充满魔幻色彩,冷调而幽默,并借由这些故事批评葡萄牙政府在欧洲财政危机时采取的撙节政策。

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

评分:7 导演:米格尔·戈麦斯 编剧:提尔莫·舍罗 / 米格尔·戈麦斯 / 马里亚娜·里卡多
主演:克里斯塔·法亚特 / 米格尔·戈麦斯 / 罗基里奥·萨莫拉 / 卡里托·科塔 / 路易莎·克鲁兹 / 奇科查帕斯 / 玛丽亚·吕埃夫 / 布鲁诺·布拉沃 / 迪纳特·布兰科 / 阿梅瑞科·席尔娃
类型:剧情
片长:125分钟地区:葡萄牙 / 法国 / 德国 / 瑞士
语言:英语 / 德语 / 葡萄牙语 / 法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一千零一夜I:不安之人(台) / Les Mille et Une Nuits / Arabian Nights – Volume 1: The Restless One
上映:2015-05-16(戛纳电影节)
IMDb:tt3284178

一千零一夜第1部:不安之人简介

深受国际影坛瞩目的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继享誉国际的《金色八月天》、《禁恋》后,以长达383分钟的新作《一千零一夜》三部曲,呈现当代葡萄牙的众生相。首部曲《一千零一夜I:不安之人》以天方夜谭中诉说故事的皇后雪哈拉莎德展开,藉由三段故事描绘富人、穷人、强者、鲁蛇、小偷和诚实的人,如何在金融风暴下存活下来。米格尔戈麦斯结合现实主义色彩与冷调幽默的讽刺笔触,犀利批判政府的财政计画,令人大呼精彩。

第6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米格尔·戈麦斯

简评

FIFF16#导演的野心在整部电影当中暴露无遗,但他的能力真的配得上他的所思所想吗?开头用了漫长的时间切入葡萄牙的现实问题,正当观众们觉得要开始讲述社会真相的时候又突然开始点题,古代与现代的不协调重叠与矫揉造作的情节轮番上演。如果说勃起的阳具其与之对应的强烈欲望还能传达出一丝对领导人自以为是的不满,那后面吵闹的鸡与自爆的鲸简直就是在折磨观众,当你试图用这样一种绝对偏离了正常人思路的离谱方式来传达出本应该引起人们共鸣的信号时,你就已经错了,而且还是那种自以为自己做的很正确的那种弥天大错。

把三个故事的顺序换成231就合理了,经济危机的警报早已鸣响,却没有人可以听懂,只觉得其吵闹,之后金融海啸如期而至,大量葡萄牙人失业、负债、艰难维生、上街抗议,政客和商人图谋财政扩张像春药一样振兴经济,不过也是治标不治本反受其害。民主是在每一个候选人名字下画勾,快乐是举着国旗沙滩狂奔,大火是男孩想看直升飞机的单纯愿望,胡蜂是葡萄牙人数十年一贯如此的宿敌,中国皇帝的诅咒真的实现了又怎样,即使山未消逝,水未消逝,国土永存,可爱的人民不也早迷失了方向吗?

现实风格夹杂着超现实描写,三个故事运用了超多的表达技巧,第一个故事荒诞中带着黑色幽默,用性事讽刺当代葡萄牙政坛,第二个故事里一只公鸡成了让人敬佩的小镇英雄,第三个故事一群工人的不断抱怨,它们的背后的相同元素,只能让我想到14年葡萄牙的金融危机,政府收紧财政导致葡萄牙民众的支出缩减,不太好的一点就是节奏太拖了,考虑到它还有两部,也不算很大的问题了。

《一千零一夜》松散的架构使得戈麦斯可以随心所以地耍起声画的游戏,把现实主义与神话叙事任意交叉。但各个故事之间的风格大相径庭,缺少一种由结构而支撑的语境,好让人明白为什么要在特定地方使用特定的电影技巧,加之这三个故事本身都不算出色,换做我是波斯国王,早就把山鲁佐德咔嚓了,让人更加觉得这一切的小聪明感。倘若把电影拆开成一部迷你剧,反而更能传递出巴尔扎克式的精神来。

这个系列有三部电影,一部比一部迷,不过我下来看完全是为了练习葡语。第一部看起来还能有些许趣味,能看到导演讽刺社会讽刺制度讽刺自己,把一千零一夜这个上古故事以现代背景重新表现,也算是独具匠心了,但完整看下来,也找不到故事的主线或题旨,仿佛真像是《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经年累月的传唱之后,已经找不到当初写作的目的,这些故事毫无关联地串在一起,就像长卷的浮世绘或者众生画像,真实地记录也可以作为它存在的目的。

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在于,枯燥无聊的日常纪实场景却配上了深沉悲悯的旁白和音乐,一个个强行超越现实却无法摆脱雕琢的无聊故事。大导演是不可能不会拍电影的,最后20分钟的故事就精彩很多。也许是想在结构上做全新尝试,去拍摄一部纪实又超越现实的电影,想捕捉葡萄牙一年经济萧条对人们的影响,又想给出很多警示和哲理,想表现的太多了,全套在一个叫一千零一夜的盒子里,真繁杂,真苦涩,真无聊!

不好评价……本片对现实的依托太重了。形式上倒不止是噱头,而是导演这样的野心和这样的叙事展开(故事中还又套着故事),怕也是只能用这种形式了。好在还是有几个非常喜欢的段落。首尾的纪录片风格中透出深刻的痛楚。话说为啥好多评论说讽刺批判?这明显不是重点。顶多就第一段故事算是吧……

以葡萄牙次贷危机作为背景,用布努埃尔式的超现实主义讲述了几个辛辣的政治寓言。高官政首的愚蠢荒谬、朝令夕改;先见者被当成打鸣的公鸡,要送上法庭审判是否要剥夺它打鸣的权利;移民比喻成入侵的胡蜂,刻画民众的抵触和恐惧情绪。这是一部有门槛的政治电影,隐喻和嘲讽来源于葡萄牙社会,我看懂的不多。

把三个故事的顺序换成231就合理了,经济危机的警报早已鸣响,却没有人可以听懂,只觉得其吵闹,之后金融海啸如期而至,大量葡萄牙人失业、负债、艰难维生、上街抗议,政客和商人图谋财政扩张像春药一样振兴经济,不过也是治标不治本反受其害。民主是在每一个候选人名字下画勾,快乐是举着国旗沙滩狂奔,大火是男孩想看直升飞机的单纯愿望,胡峰是葡萄牙人数十年一贯如此的宿敌,中国皇帝的诅咒真的实现了又怎样,即使山未消逝,水未消逝,国土永存,可爱的人民不也早迷失了方向吗?

官方声明只借用了Arabian Nights的连环包孕式结构,除此之外便没有采用其他的故事内容;然而借用这样的连环包孕式结构并不能使作品变得通俗有趣,Miguel Gomes想要通过各类琐事来讽刺葡萄牙政府的种种作为,然而却忽略了Arabian Nights所采用的叙述结构本身的局限性,一环扣一环的前提是故事要足够吸引人,而本作的所有故事都如大部分乏味的政治书一样,难啃难咽难消化。

1、胡蜂事件与罢工有联系吗?驱赶,消灭,镇压2、望远镜看到了海鸥,被观察,却无法观察自己,也无法预料到现在的结果3、手持晃动,不确定是否有意义的所有镜头,错位,讲述船洗礼时是游行,讲每家人除蜂是船出发4、长时间的采访式旁白,客观视点,玻璃反射剧组的准备5、男人对雄风的追求,却无法驾驭,无脑政客,小桌谈判,只关心是否能勃起6、困在笼中的雄鸡,对鸡的魔幻现实审判

获得奖项

  • 第24届悉尼电影节
    第24届悉尼电影节
    获奖:Sydney Film Prize —— Best Film
  •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狗狗棕榈奖
  • 第28届欧洲电影奖
    第28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