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2016)
《丹麦共居生活》(丹麦语:Kollektivet)是2016年由丹麦导演汤玛斯·凡提柏格执导的电影作品,本片获选为第66届柏林影展正式竞赛片,女主角崔娜·蒂虹凭此片获得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评分:6.3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编剧:托马斯·温特伯格 / 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主演:崔娜·蒂虹 / 法瑞斯·法瑞斯 / 乌尔里奇·汤姆森 / 朱莉·阿尼特·旺 / 拉斯·兰特 / 奥勒·杜邦 / 海伦娜·赖因科德·纳曼 / 奥利弗·梅斯林·苏内勾 / 丽丝·科福德 / 马格努斯·米兰 / 玛莎·苏菲·沃斯汤姆·汉森 / 马德斯·雷瑟 / 安妮·格瑞·汉宁森 / 拉斯穆斯·林德·鲁宾 / 乌尔弗·斯凯利·阿比尔德加德
类型:剧情
片长:111分钟地区:丹麦 / 瑞典 / 荷兰
语言:丹麦语
影片别名:坚离地公社(港) / 丹麦共居生活(台) / The Commune
上映:2016-01-14(丹麦)
IMDb:tt3082854
剧情
在20世纪中叶,左派思潮席卷知识份子,电视台女主播安娜与她的建筑学教授丈夫艾力克看上一栋宽敞而优美的别墅,为了减轻夫妻财务负担,负有理想性的安娜力劝丈夫邀请其他人一起住进这间大房,组成互助的公社。没想到丈夫恋上年轻的女学生,安娜认为不该限制个人追求自由,因此提议邀请女学生一同住进公社,没想到事情却一发不可收拾。
演员
- 乌力克·汤姆森 - 艾力克
- 崔娜·蒂虹 - 安娜
- Fares Fares - 阿隆
- Lars Ranthe - 欧乐
- 托马斯·温特伯格 Thomas Vinterberg导演
- 崔娜·蒂虹 Trine Dyrholm饰 安娜 Anna
- 法瑞斯·法瑞斯 Fares Fares饰 阿隆 Allon
- 乌尔里奇·汤姆森 Ulrich Thomsen饰 埃里克 Erik
- 朱莉·阿尼特·旺 Julie Agnete Vang饰 莫娜 Mona
- 拉斯·兰特 Lars Ranthe饰 奥勒 Ole
简评
公社与家庭关系之间的互动影响没有呈现出来,只是非常单调的家庭伦理剧。对于公社的表现也非常陈旧,裸体共游就算是说明大家公社了,以后就是开会的时候体现公社性,但本片重点其实还是家庭关系,引入公社生活后,一家三人与公社其他人之间相互影响或无本质影响的深层问题没有足够探讨。(FIRST11第二部
真猛,对丹麦的自由佩服得五体投地,幸福中产三口之家竟然用自家大house组建公社(合租的高级形式),召来各色朋友酒肉相欢投票议事,然而在自由主义温床中丈夫不知不觉出轨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妻子竟然说不能剥夺丈夫寻找爱情的自由提议让小女友来公社一起住,最后发现是自己最先崩溃到不能自已,终被孩子投票搬走,“妈妈你找不到自己了,你该搬走”。天哪,这情节放在我天朝简直匪夷所思。很佩服电影的思路了,查了下似乎丹麦有一段无政府主义的思潮。自由是好的,但就怕众人的自由造成个体看不清自己更深的孤独。公社有美好之处,看你够不够坚定自信,知行合一。
看的从图书馆借的DVD碟(德语)。分了三次才看完,本来想给3星,但因为结尾给4星。因为结尾足够残酷,女主角(可以说是公社的“创始人”)最终由女儿判定应该搬出“公社”。女儿的决定在我看来特别真是顺理成章,可以给电影加分。豆瓣有篇影评写得很好(作者:调反唱唱)。所以,最好别考验人性!
温特伯格似乎多少还是受到好莱坞方式的影响来处理嬉皮士的公社题材,但又在圣诞酒会上看到了《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影子;褪去了《狩猎》的冷峻窒息风格,把道格玛95也全然抛在脑后,观影后视网膜残留的都是公社人像的特写,说实话把这个题材处理地挺俗气的,七十年代复兴风格加半星。
公社的集体分享主义注定与人自私的本性相悖,更何况涉及爱情还增加一项私人占有性。这是一个东方价值观上渣上天的故事,男主出轨还把情人带回公社一起住,晚上让老婆听他跟情人做爱,老婆不崩溃才怪。最后还让老婆搬走,关键还让女儿耳濡目染这种氛围!
北欧人群和文化经济社会现状应该是目前地球上公社能有的最好土壤和条件,所以这公社表面上还算和谐友爱。但扎堆除了带来热闹和互助之外,也牺牲了隐私和个人权力……很多矛盾冲突就不了了之了,像是点了引线但不爆雷。希望通过公社来缓解婚姻问题的发起人,最终不得不离开算塌个楼给交代了,仔细琢磨这结局还真不落俗套
得益于日益发达的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非欧美主流的影片。丹麦电影《公社》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不过影片的实际内容和主题似乎背离了片名。尽管开头就铺垫了“公社”的背景,但随着剧情深入,成员之间并没有擦出火花或矛盾冲突。反而变成了家庭伦理剧。结尾,威拉德病发离世。似乎证明只有生命最重要。
共产但是无法共生,这恐怕是生而为人的特质所在。共消但是无法共享,这恐怕是进化成人的伪善与负赘。强行借用一间突如其来的房屋,相同或不同,企图打破阶层和社会所拥有的一系列供需问题,结论就是归咎给情感及人性善妒的噪点。恕我无法同情,更无法产生共鸣,因为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而已。
其实故事跟公社的关系并不紧密,最先的裂痕是主人家出现的小三。而且这个故事很不理性,女主人想热闹就找朋友来一起租房,最后受伤害的肯定是有冲动念头的那个人。所以这部电影不属于大众,而且偏一点文艺。租房可以,大家出房租没问题,但需要的是规划,没有组织,只有热情,还不如混澡堂子,去夜店。
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有精神洁癖的我实在对这种渣得如此理所当然的剧情厌恶极了,也别管出轨诱因是啥,总之就是看得很膈应。能感受到另一种观念的展示,但是完全无法接受。而且这个公社题眼在电影中俨然成了一副空架子,三角关系完全凌驾于对公社的挖掘之上,看不见群体和人性,只见狗血,过于喧宾夺主。一众配角的塑造粗糙又无意义,基本沦为工具人属性。导演的想法和执行度差挺远,完成得很无力,理想中的乌托邦真的就只是理想中而已,太浅薄了。女儿这个角色还算有意思。崔娜蒂虹演得好,但毕竟被群戏分薄了戏份
丹麦出发的飞机上的电影。感谢朋友向我普及柯布西耶,以及他Unité d'habitation的理想。建筑学的理想却只能用于建筑设计,却不能凌驾于生活本身。父权制,欲望既脆弱的人性会让一切分崩离析。影片虽人物众多,但故事只针对与男主人公和两个女人,当然还有他们的女儿,其他人戏份偏少
故事展开时像是传统恐怖片的逼格,其实这里的“鬼”是夫妻间的道德碰撞,可这种不安的源头似乎是无中生有的。背景置于70年代中期,却没有将政治背景与大环境对嬉皮公社的助长呈现出来。除格玛95之外,并不同于导演往常的风格,而是有点偏好莱坞式,可能是刚从英语片《远离尘嚣》抽身出来的缘故。